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关系探讨福建省立医院内科李瑞爱左室肥厚(LVH)的高血压患者,其心肌梗塞、心衰和猝死发生率明显增高[1、2]。而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肌复极的非同步性,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预测价值。为此,...  相似文献   

2.
季宗杰 《河北医药》2000,22(5):329-33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大(NLVH)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关系 对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进行QTcd与24h动态心电图及HRV测定。结果 发现高血压LVH组的QTcd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P〈0.01),而高血压LHV组的HRV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P〈0.01)。结论 高血压LVH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定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与QT高散度的关系及卡托普利对此影响。方法 测量30例健康人(组1)、35例卡托普利治疗组(组2)、治疗后(组3)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QTD及QTCD。结果 组2QTD、QTCE较组1明显延长(P〈0.01),组3QTD及QTCD明显短于组2(P〈0.01),接近组1水平。卡托普利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下降(P〈0.01),左室肥厚QTCD与LVMI成正相关(r=0.48,P〈0.01)。结论 QTD及QTCD的延长是左室肥厚易发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卡托普利降低QTD、QTCD可能与其对左室的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30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与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者及正常人的QT离散度。方法以体表同步12导联心电图仪描记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者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的差值。以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及正常血压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伊贝沙坦(伊泰青)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室肥厚(QN)的影响。方法 观察68例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口服伊贝沙坦每日150mg,平均4周后QTd的改变。结果 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QTd明显缩小(P<0.05)。且对高血压病向心性肥厚患者比离心性肥厚患者效果更显著。结论 伊贝沙坦具良好的降压效果,还可降低QTd,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早期使用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 (LVH)的逆转作用及对QT离散度 (QTd)和校正QTd(QTcd)的影响。方法  6 8例高血压患者分为LHV组 38例和非LHV组 30例 ,口服厄贝沙坦 15 0mg/d治疗后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 (LVMI)、QTd和QTcd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 (DBP)显著降低 (P <0 0 1) ,LHV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室性心律失常 (VA)明显改善 ,LVMI显著降低、QTd和QTcd显著缩短 (P <0 0 1)。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还可逆转心肌肥厚 ,降低QTd和QTcd ,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从而改善高血压LVH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了解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105例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左质量指数、工室身血分数、24小时室性早搏总数Lown’s分级和QT离散度,分析VPCS与QTD、LVEFLV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QT间期离散度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24h的QT间期离散度,并对比观察1周内发生与未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QT间期离散度。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校正QT间期离散度大于对照组(P〈0.05),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QT间期离散度显著大于无心律失常者(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关系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根据12导联常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监测结果将9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分为伴左室肥厚者(LVH组)50例和不伴左室肥厚者(非LVH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两组病人QT离散度LVH组为(6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及缬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结果 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5),LVH逆转率为70.6%。LVH组QT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无LVH组治疗后QT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P<0.001)。LVMI与QT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为LVH时QTd增大,缬沙坦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同时QT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高血压Ⅱ期患者,给予卡托普利75~150mg/d,治疗18~24月,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结果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心率(HR)无明显改变(P>0.05)。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减少(P<0.05)。QTd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其中高血压LVH组40例,高血压无LVH组60例,对照组正常血压者50例。予动态血压监测仪24 h连续记录,统计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结果高血压LVH组与高血压无LV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24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和血压变异性的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显著差异外,其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故高血压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减少LVH及各种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给予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用M型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用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和E峰减速时间,并计算E/A比值.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左心室重量指数明显减少(P<0.001),E/A比值明显增高(P<0.001),E峰减速时间明显缩短(P<0.001).结论 替米沙坦能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并改善其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左室肥厚与动态血压各参数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50例老年人高血压闰动态血压监测资料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以分析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36-333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QT离敞度(QT 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做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较正常对照组QTd明显增大(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QTd明显增大,增加了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张蕴  田建立  吴艳宏 《天津医药》2006,34(8):536-538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动脉僵硬度的关系。方法: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分别作为评价左室肥厚和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10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LYMI与PWV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并对不同程度左室肥厚的PWV值进行比较。结果:LYMI与PWV、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高血压病程、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的治疗呈负相关。PWV、高血压治疗、性别和舒张压进入最优回归方程。PWV在左室肥厚者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者,左室肥厚越明显则PWV越高(F=24.473,P〈0.001):结论: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导致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卡托普利与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及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32例用卡托普利的高血压病人及36例用苯那普利的高血压病人行6个月的治疗,观测血压及心脏超声指数,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均有血压下降及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心肌重量的缩小。结论 两种药均有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房重构性变化、影响因素及其程度,及其与左室结构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 以切面及多普勒超声法检测89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左房大小及左室结构和功能指标.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不同左室构型组左房内径差异,正常血压者82例为对照.结果 和结论左房内径与收缩压水平、左室壁厚度或肌重量、以及左室舒张功能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多元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