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静静 《医药导报》2013,32(10):1313-1314
目的 探讨联用阿立哌唑与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阿立哌唑,起始10 mg.d-1,两周内逐渐加量到20~30 mg.d-1;舍曲林,起始25 mg.d-1,一周内增至50 mg.d-1,最高剂量100 mg.d-1;对照组阿立哌唑用法同治疗组,联用安慰药治疗. 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使用苯海索、普萘洛尔,睡眠欠佳者可酌情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连续治疗12周. 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12周末,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NSS总分(51.24±6.76)分和阴性症状分(24.78±4.23)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98±5.39),(28.89±3.29)分],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阿立哌唑联用舍曲林能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朱毅平  钱敏才 《医药导报》2007,26(10):1149-1150
目的 探讨赛庚定(CYP)治疗利培酮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PRL)升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符合CCMD- 3诊断标准,年龄18~40岁,首次发病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患者单一服用利培酮,第3周末检测PRL,PRL≥26.8 ng·mL-1者作为入组对象,共31例男性患者.入组当日即口服CYP 18 mg·d-1,po,tid,持续2周.服CYP期间利培酮的剂量不变.第5周末检测PRL.实验期间有睡眠障碍者允许口服氯硝地西泮,剂量控制在4 mg·d-1内,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31例患者入组时PRL平均为(52.25±17.36 )ng·mL-1,治疗后PRL平均为(25.52±5.77 )ng·mL-1,差值平均为(26.96±16.90 )ng·mL-1, PRL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P<0.01),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CYP治疗利培酮所致PRL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李根祥  林勇  姚明荣 《医药导报》2011,30(10):1298-1300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对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 of dementia,BPSD)的疗效. 方法 对51例痴呆并发BPSD患者给予阿立哌唑,起始剂量2.5 mg.d-1,之后根据病情每3~4 d加药1次,每次增加2.5 mg,最高剂量15 mg.d-1,以能耐受不良反应为前提,直至病情稳定,平均剂量(8.3±2.1) mg.d-1,疗程12周. 采用神经精神科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 ventory,NPI)评定疗效. 结果 阿立哌唑治疗后BPSD明显减轻,有效率82.4%;NPI除欣快、情感淡漠/漠不关心外,其他各项因子分均明显改善;照料者的苦恼程度随BPSD的减轻而降低. 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痴呆并发BPSD疗效肯定,有效治疗剂量小,安全性高,同时能减轻照料者的苦恼程度.  相似文献   

4.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哌罗匹隆片,po,起始剂量4 mg&#8226;d-1,最大剂量48 mg&#8226;d-1,平均(28.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奎硫平,初始剂量100 mg&#8226;d-1,最大剂量750 mg&#8226;d-1,平均(650.0±75.0) mg&#8226;d-1. 两组治疗均8周.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价耐受性. 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PANSS分由治疗前 (92.4±22.6) 分降为(41.0±13.3)分(P<0.01);对照组PANSS总分由(92.5±23.1)分降为 (40.1±12.5)分(P<0.01);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8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6.7%(P>0.05). 结论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周云芳  邹晓华  陈志恩 《医药导报》2006,25(10):1007-1008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3例精神分裂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口服阿立哌唑片起始剂量为10 mg·d 1,最大剂量30 mg·d 1,平均(20.3±3.2)mg·d 1;对照组41例,口服利培酮片,起始剂量为1 mg·d 1,最大剂量6 mg·d 1,平均(3.5±1.6)mg·d 1。疗程均为6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7%和88.1%,对照组分别为68.3%和90.2%(均P>0.05)。结论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少而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分裂症药。  相似文献   

6.
袁天懿  秦玲  姚明荣  唐建良  岳伟清 《医药导报》2011,30(10):1288-1290
目的 探讨帕利哌酮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 治疗组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3 mg.d-1,根据病情递增至6~12 mg.d-1,平均治疗剂量(8.9±2.4) mg.d-1.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1 mg.d-1,根据病情递增至3~6 mg.d-1,平均治疗量(4.9±0.9)mg.d-1. 两组均6周为1个疗程.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scale,CGI-SI)、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s cale,PSP)、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分别评定疗效、疾病严重程度、个人和社会功能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第 6周末,两组的 PANSS总分、CGI-SI评分较基线均有明显降低(P<0.01). 在治疗后第1,第2周末治疗组PANSS总分、CGI-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PANSS总分减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4,第6周末两组PANSS总分、CGI-SI评分以及PANSS总分减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对个人和社会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从治疗后第2周起,治疗组PS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良反应表现存在异同. 结论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早期疗效显著,且起效较快,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考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 初始剂量100 mg&#8226;d-1, 2周内加至400~800 mg&#8226;d-1, 以后3周内视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1 200 mg&#8226;d-1, 平均(728.3±199.9) mg&#8226;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起始剂量1 mg&#8226;d-1, 2周后加至治疗量3~6 mg&#8226;d-1, 平均(4.9±0.9) mg&#8226;d-1.疗程均为8周.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苯海索、氮类药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 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为70.0%, 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在治疗8周末, 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 喹硫平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81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文拉法辛胶囊口服,开始剂量为75 mg·d-1,剂量范围为75~225 mg·d-1,平均(35±15) mg·d-1;对照组41例给予氟西汀胶囊口服,40 mg·d-1。两组均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不良反应少而轻。对照组有效率为87.8%,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马金芳  陈永新 《医药导报》2013,32(10):1309-13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 对照组口服氯氮平,初始量为每次25 mg,bid,2周内根据患者病情逐渐增至治疗量200~400 mg.d-1,最高剂量为600 mg.d-1. 治疗组采用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初始量氯氮平25 mg.d-1,氨磺必利200 mg.d-1,2周内氯氮平增至100 mg.d-1,氨磺必利增至400~1 200 mg.d-1. 两组患者均治疗6周. 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28.57%)和有效率(7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2.45%,61.22%,P<0.05或P<0.01);从第2周末开始治疗组的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小剂量氯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杨胜良 《医药导报》2008,27(10):1197-1198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将76例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9例. 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 初始剂量为20~40 mg&#8226;d-1 , bid, 餐时口服,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最大剂量80~160 mg&#8226;d-1 , 平均终末治疗剂量(90.1±10.2)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初始剂量为0.5~1.0 mg&#8226;d-1 ,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2~6 mg&#8226;d-1 , 平均治疗剂量(3.5 ±0.6) mg&#8226;d-1. 疗程8周.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 4, 6, 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89.8%, 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1.
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国内外中药白花前胡提取成分对心血管作用的研究进展 ,为研究和开发中草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为基础 ,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白花前胡提取成分保护心血管作用可能通过以下机制 :a .阻滞钙内流 ;b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c .促钾通道开放 ;d .调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e .抗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作用实现。结论白花前胡及其有效成分在研究和开发防治心血管疾病新药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毛细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科技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同学在计算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时,往往因为不能抓住模型的本质而产生错误。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模型通过对比计算方法,指出了错误产生的原因从而加以规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理推进医院服务改革,促进《处方管理办法》的深入落实。方法:比较财务"划价"与调剂"划价"对患者的优势与劣势。结果与结论:财务人员"划价"注重的是经济收入;调剂人员"划价"注重的是处方的合理性,后者对于防范医疗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将药品价格内容与财务收费联网,让财务划价人员与药剂人员联合办公。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目前医院治疗痤疮的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本院门诊300张临床诊断为痤疮的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治疗痤疮药物的使用频率前六位依次是螺内酯、维生素B6、氯唑乳膏、克林霉素、羚羊角滴丸、异维A酸;抗生素的使用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结论痤疮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规范合理,以减少耐药的产生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汪群红 《海峡药学》2009,21(1):73-74
目的促进临床准确合理用药。方法从药材基源和性状特征对正品和伪品进行鉴别。结果正品和伪品的出膏率存在很大差距。结论伪品功效甚微,应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here is a need to identify practice patterns of polymyxin use, quantify gaps in knowledge, and recognize areas of persistent confusion.

Methods

A structured electronic survey was distributed to physicians, pharmacists and microbiologists. Demographic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along with data regarding availability, stewardship principles, therapeutic usage, dosing, microbiological testing, and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liefs regarding the polymyxins.

Results

In total, there were 420 respondents with a median of 8 (interquartile range 4–15) years of experience in infectious diseases (52.5%) and critical care (35%). Of the respondents who reported that only one polymyxin was available for use, 17.1% used polymyxin B. Over half (52.5%) of the respondents utilized a loading dose very often/always, and 66.8% dosed both polymyxins in milligrams, with the most common doses of colistin and polymyxin B being 2.5?mg/kg twice daily (60.3%) and 1.5?mg/kg twice daily (65%), respectively, for patients with normal renal function. Polymyxins were most often used for respiratory infections (63%) in combination with a carbapenem (63.6%). Approximately 85% of respondents reported their knowledge level to be fair, good or very good, although 34.9% answered two of the three knowledge questions incorrectly. More than 70% of respondents agreed that confusion exists in all surveyed areas of polymyxin use. Almost all respondents (91.2%) agreed that a polymyxin guideline would be a helpful resource.

Conclusions

This survey revealed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variability in the use and perception of the polymyxins, and identified several areas in which they were being used contrary to the available evidence.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herein lays the framework to harmonize clinical practice, guide future research and shape consensus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7.
邓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2):1818-1819
目的 探讨新生儿在使用多巴胺药物治疗时的静脉血管保护方法.方法 提取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儿科病例资料60例,对静脉输液的治疗方法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未进行相应血管保护方法60例进行对比.结果 60例新生儿在应用多巴胺静脉输注过程中,4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2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8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6例,两组不良反应经过治疗全部痊愈.结论 血管选择优化,均匀给药,控制给药时间及良好的固定措施,配合临床密切观察来预防不良反应,是预防和保护血管发生损害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铸造桩核在修复老年人后牙残根残冠的效果。方法选择60~80岁老年患者42例,患牙48颗、上(牙合)牙25颗。下(牙合)牙23颗。首先将残根残冠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常规备牙,选择相对粗、直、长的根管为桩核固定的主根管。经取模灌注后制作铸造金属桩核,固定于残根残冠。再进行固定或活动义齿修复。结果在46件义齿修复中,2例2颗在1年后因根折而拔除,相对患者和患牙的成功率分别为95.2%和95.8%,效果理想。结论选择性的保留老年人的残根残冠,并作完善的根管治疗,再行铸造桩核修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对489名男女青年进行了脚长、脚掌宽与身高的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将测量数据输入计算机中进行回归分析,得出脚长、脚掌宽推测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利用脚长推测身高:男性:y=93.55+3.26x,女性:y=130.53+1.41x;利用脚掌宽推测身高:男性:y=130.79+4.18x,女性:y=137.99+2.72x。结果表明,人体脚长、脚掌宽与身高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黄国平 《医药导报》2001,20(10):647-648
目的:了解黄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癌症患者化疗药物的选用情况,评估使用的合理性。方法:查阅住院化疗303例患者的处方及病历,包括病情、体表面积、化疗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使用途径、使用时间、总用药量及合理性。结果:注射剂18种,口服制剂5种;注射给药合计1718d,口服867d,灌注49d;剂量过大者2种。结论:该院患者化疗药物使用大部分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