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进基于脾肾互赞理论辨治性早熟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娟  叶进 《山东中医杂志》2019,(10):970-973
脾肾互赞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李中梓将其总结为脾肾二脏之间存在着双向影响的关系,包括生理上脾肾相辅相成、协同辅助,临床治疗上脾肾相求。性早熟以阴虚火旺为基本病机,兼脾虚痰聚。叶进教授临床辨治性早熟即推崇脾肾互赞理论,多主张脾肾互济为基本治则,故临床治疗中以滋阴降火与健脾化痰兼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补脾升阳与慢性肾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 脾虚与慢性肾炎的关系慢性肾炎属于中医水肿病的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脾在本病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且主升清,若脾气虚弱或功能失调,则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而殃成水湿,泛溢于肌肤致浮肿,失于升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精微下注则腹胀便溏、蛋白尿等。又临床上常常脾病及肾,肾病及脾而脾肾同病。根据脾肾互相滋养之理论,补肾可以实脾,那么调补脾胃同样可以达到强肾的目的,故临床从脾论治慢性肾炎常获满意疗效。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相似文献   

3.
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动物均未出现肾虚或脾虚,贫血对照组大鼠近1/3的动物先后出现脾虚,但无肾虚证形成;而在缺铁组大鼠中,实验17天后即见肾虚证形成,许多大鼠先后出现脾虚,其中近43%的动物由脾虚转化为肾虚或脾肾两虚。缺铁大鼠脾虚证与贫血对照组脾虚证的差异在于前者血清铁含量显著低于后者,而肾虚、脾肾两虚大鼠的血清铁更低于脾虚见证者。缺铁诱发肾虚时,红细胞膜蛋白的异常更为明显。结论:铁可能是肾与脾关系至关重要的生化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蔡然  卢薇 《四川中医》2010,(2):16-17
消渴病,以渴而多饮,饥而多食,小便频数,或尿有甜味,肌肤消瘦为临床特征。本病论病变脏腑既责于肺胃肾,也要重视脾在本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本文从脾气虚弱、脾虚湿滞、脾气阴虚、脾虚瘀滞四证阐述消渴责之于脾的病机,以期对消渴病的治疗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中医药诊治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思路。儿童及成人的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在基本病机上存在差异,儿童多为脾虚为本,心火为标,两者交互主导;成人病机复杂,以脾肾两虚为本,湿邪为标,二者互为因果,且多见兼夹证。因患者年龄、病期及病程的不同,临床可见心火脾虚证、脾虚湿蕴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瘀证等基本证型。辨治时需抓住脾虚和湿邪两大辨治要点,即主张治病求本从脾论治,兼顾他脏;湿邪为患需治湿邪,同调兼夹证。具体用药时,需注意培土祛湿药的运用,采用炒制的中药灵活调整药物性味,小儿用药当清和。中医药的介入在重症难治性特应性皮炎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医药辨证论治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或者延缓疾病复发,改变过敏进程,达到改善患者长远生活质量的治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临床典型案例总结了笔者团队治疗不孕症的经验,指出不孕之因虽多,主要责之于脏腑功能失调,而与肝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肾为不孕之本,而有阴阳之分,宜调阴燮阳以治之;脾为不孕之主,而有虚实两端;脾胃虚弱不孕者,应调理脾胃以治之;肝为不孕之枢,而有疏郁不同;肝郁脾虚不孕者,疏理气机而通之,以及不孕症病机多虚实夹杂,而应虚实分治;不孕多涉奇经,论治仍关脏腑。治疗不孕症时应通过脏腑补泻调理肝脾肾虚实,以温肾健脾、补益脾胃、疏肝健脾等手段治疗不孕症,在临证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医藏象理论中的脾主运化功能可进一步分为“脾主运”和“脾主化”两个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脾主化”是指化其精微,精微物质被机体吸收后转化精、气、血、津液的过程,也就是营养物质从“纳”到“用”的过程。肥胖症作为高发的代谢性疾病,与“脾主化”功能的异常密不可分,脾虚不化、物不化正是其基本病机。基于其脾虚不化病机,临床采用益气化聚法中药复方治疗肥胖,通过解决脾虚不化,以及邪热、痰湿、瘀血等邪实蓄积的问题,标本兼治,从源头有效干预肥胖,实现治病求本。  相似文献   

8.
黄力 《养生大世界》2003,(11):40-40
人到老年由于各种生理的变化,全身器官功退,导致神经调节功能较差,唾液腺分泌量减少,口腔黏膜干燥并失去弹性,故常常引起口干。 中医认为此症与脾肾关系密切,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老年人脾肾皆虚,脾虚则运化水谷精微及输布津液功能低下;肾虚则津液无力上达,且使脾虚更甚,如是则肾经失养,故见干燥。 其治疗应从脾肾入手,强肾气滋脾阴,笔者用如下方剂,经临床实践应用,效果较好: ①枸杞子9~12克,玄参10~15克,甘草6克,泡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肾病从脾论治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发病率的逐年攀升,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中医在防治糖尿病肾病方面优势突出。通过对脾胰关系的论证,从中医脏腑五行辨证的推论,糖尿病肾病的根本病机在于"脾虚",中医治疗该病应打破以往"从肾论治"的思维局限,提出"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0.
基于“脾主肌肉”理论,细心品读《疡科纲要》后在其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从“毒、热、瘀、虚”来治疗肾病下肢疮疡疾病的学术思想。肾病下肢疮疡病与毒、热、瘀、脾虚关系密切,脾虚是致病之本,久病及肾,毒热瘀是致病之标,三者相互影响,始终贯穿疾病,伏毒不解,变化多端。治疗肾病下肢疮疡疾患无外乎从“毒、热、瘀”三邪的干扰破坏,及其内在“虚”所致正气不足、脾不生肌来论治,治疗上,固护脾肾是关键大法,同时注重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之法以防疾病传变。故治疗应分清虚实,正邪病因,通过辨证辨病相结合来临证论治,方可起到有的放矢,效如桴鼓之验,并附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阴血亏虚型;肝脾不和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常引起异位妊娠、不孕症、盆腔疼痛等。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腹隐痛、腰骶酸痛、白带量多。妇科检查可见子宫或附件压痛,附件区增厚或扪及包块。本病属祖国医学"带下病"、"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范畴。慢性盆腔炎病情多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常伴有神疲乏力、遇劳则发、带下量多、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弱等一派脾虚之象,故脾  相似文献   

13.
周凤洁 《四川中医》2008,26(1):90-91
妊娠肿胀是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辨证治疗妊娠肿胀76例,取得较好疗效.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密切相关,其中尤以脾为重要,脾虚水湿不化,泛溢肌肤,或气滞水停发为肿胀.其病因有脾虚、肾虚、气滞之别,病变的主要机制为脾肾阳虚.辨证治疗是中医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冯晓帆  张立德 《新中医》2011,(4):108-110
目的:通过检测大鼠心肌细胞中心钠素、Bcl-2和Bax表达,探讨补脾方药对脾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SPF大鼠采用复合方法制成脾虚模型后分别以3种不同配伍补脾方药灌胃3周。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细胞心钠素、Bcl-2和Bax表达。结果:脾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cl-2表达减少而Bax表达增加;中药用药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Bcl-2表达增加而Bax表达减少;中药用药组与脾虚模型组比较,心钠素表达多增加(P〈0.05),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补脾方药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细胞心钠素、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在中医脏象学说中,脾为五脏之一,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主运化谷食和水饮。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造成痰饮水湿停聚。而脾虚导致的生湿与脾虚导致的生痰是两种不同的病理产物,因机证治不尽相同,且痰和湿常兼见并可相互转化,故对二者进行区别,以准确辨别脾虚生湿与脾虚生痰对于治疗疾病、截断病程十分重要。通过对两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药进行探析,发现湿多由时令、环境等外湿引起,湿气困脾,津液不运,以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和身目发黄等为主要表现,治疗多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布散,凝而为痰,留于肺胃,易于阻滞气机和蒙蔽心神,病症繁多,可用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相似文献   

16.
慎知  柴可夫 《河南中医》2009,29(8):745-747
阴虚燥热仅是糖尿病之表象,而其根本却在脾虚,因而,滋阴清热仅为治标之法,益气健脾才是治本之策。治糖尿病,宜把恢复脾的运化功能作为治疗重点,同时兼顾肺肾。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的核心之处在于辨证论治、随证治之。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亦与五脏相关。脾虚引起的泄泻被大家所熟知,而脾虚引起的便秘常被忽视,其临床症状可表现为:神疲懒言,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弱;大便可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1]。高建忠老师私淑李东垣,秉承东垣的学术思想,认为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中来,对于便秘的治疗,只要出现脾虚、脾不健运的病机,考虑从脾论治,在补脾、健脾的同时治疗便秘,达到满意的疗效,本文例举3则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18.
"脾瘅"一词作为疾病名称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脾瘅为数食甘美,脾胃蕴热而致之口干、消谷善饥的病名和症候名。此外,脾瘅还是消瘅的成因之一。禀赋薄弱的先天遗传因素是脾瘅发病的内在条件,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邪侵袭等后天环境因素是发病的外在条件。脾虚内热与脾气郁遏为脾瘅的基本病机,核心病机是脾虚内热。清热益气法能调畅中焦气机,解除脾气郁遏,清除中焦湿热蕴结,恢复脾之健运功能,是治疗脾瘅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辽宁人参对脾虚和免疫抑制小鼠IL-4和脾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免疫抑制模型方法为皮下注射氢化可的松,70mg/kg,连续7天。脾虚造模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日灌胃100%番泻叶水煎剂0.5mL,连续10天。造模后,空白组和两种模型组正常饲养;辽宁人参治疗组以辽宁人参水煎剂0.2mL ig,5g/kg,1次/d,连续14天。ELISA法检测血清IL-4含量,CCK-8法检测脾细胞活性。结果:免疫抑制模型IL-4含量下降比脾虚模型下降要明显(P<0.05)。但是辽参提高两种模型小鼠血清IL-4含量的能力无差别(P>0.05)。脾虚和免疫抑制模型组小鼠脾细胞活性较空白组均明显下降(P<0.01),两种模型无差异(P>0.05),但是辽参提高脾虚模型小鼠脾细胞活性的能力要优于免疫抑制模型(P<0.01)。结论:辽宁人参可以有效改善两种免疫低下模型所导致的血清IL-4含量和脾细胞活性的降低。  相似文献   

20.
名中医许建秦从“脾不散精”论治消渴的辨证思路及遣方用药经验。许建秦主任医师认为,消渴与脾虚、脾不散精相关,涉及肾脏,其主要病机为脾不散精,运化机能减退,并将消渴发病分为前期(脾瘅期)、中期(消渴期)和后期(消瘅期)。许建秦认为,脾虚湿阻始终伴随着疾病演变过程,致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及代谢障碍,进而引起痰湿、瘀血、毒浊等病理产物,后期耗气伤阴,甚则累及五脏六腑,致气血阴阳俱虚。治疗上许建秦主任医师主张以助脾散精为法,结合病情发展阶段,辨证施治,以滋补脾肾为本,祛湿、消瘀为标。脾瘅期与消渴期注重健脾化湿,方选四君子汤加减。消渴期亦重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选用自拟糖康方化裁。消渴日久导致肾精亏虚,治疗时以补脾益肾为主,调节气血阴阳。许建秦主任医师基于“脾不散精”理论治疗消渴,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