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经皮肝穿射频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 在 B超、CT、腹腔镜等引导下 ,使用RF2 0 0 0射频仪 ,对 38例肝癌患者共 4 6个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AFP、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 术后 7d肝功能恢复正常 ,6 9.2 %的 AFP阳性病例术后 7d即出现 AFP下降 ,其中 4 2 .3%术后 30 d降至正常范围 (P<0 .0 5 )。彩色 B超及 CT复查显示 ,瘤体直径 <5 cm者 ,其术后 1~ 6月内瘤体血供消失 ,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 5cm者 ,术后 1~ 6月内部分病例瘤体血供减少、体积缩小。结论 经皮肝穿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2.
B��������Ƥ�δ���Ƶ���Ƹΰ�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评估集束电极射频(radiofrequency,RF)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征。方法 复习连续的250例肝癌病人经多弹头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瘤体内血供状况、肿瘤大小、AFP值变化及病人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FP值术后1周内下降者占50%,病人自觉症状明显改善。瘤体直径〈5cm的肝癌,其术后1~6个月大部分瘤体血供消失,瘤体缩小,甚至消失。个别瘤体复发经再次射频治疗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3.
碘化油栓塞肝动脉对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用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 (RFA)肝癌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A组 )及未行碘化油肝动脉栓塞治疗者 (B组 )行集束电极治疗后的各种效应指数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治疗时间 9± 2 .1m in,坏死直径 5 .3± 1.4 cm;B组的治疗时间为 16± 4 .6 min,坏死直径 3.5± 1.8cm(均 P<0 .0 1)。结论 碘化油行肝动脉栓塞对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肝癌具有安全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皮肤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附35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5例肝癌41次射频治疗,通过对手术前后肿瘤的大小,病人的自觉症状和AFP值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35例于治疗后10天、5例于治疗后30天进行彩色B超及CT复查结果;10天后71.4%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上,30天后全部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40%以上,与术前相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80%病人自觉症状改善,其AFP值下降占50%,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为  相似文献   

5.
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总结集束电极射频热凝治疗肝癌的效果及经验。方法:对经皮射频治疗或术中射频治疗不宜手术切除的肝癌10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用射频毁损102例患者195个肿瘤(肿瘤直径1.5-9.5cm,平均直径5.6cm),其中原发性肝癌80例,转移性肝癌20例。经皮和经手术进行射频毁损的患者数分别为77人(75.5%)和25人(24.5%)。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随访3-24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AFP阳性者治疗后转阴率70.3%(52/74),彩色B超示肿瘤血管消失或CT提示肿瘤凝固性坏死者达88.2%(90/102)。1年生存率为93.8%。结论:肝癌射频治疗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对于容易接近、不宜手术的小肝癌,可行经皮射频治疗。对于患有较大肿瘤、多病灶或肿瘤靠近肝内主要血管采用术中射频治疗。采用TACE或术中阻断入肝血流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射频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附35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总结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5 例肝癌41 次射频治疗,通过对手术前后肿瘤的大小、病人的自觉症状和AFP 值改变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35 例于治疗后10 天、5 例于治疗后30 天进行彩色B超及CT 复查结果:10 天后71.4 % 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30 % 以上,30 天后全部病人肿瘤体积缩小在40 % 以上,与术前相比全部瘤体内血供消失。80 % 病人自觉症状改善,其AFP 值下降者占50 % ,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为17.6 % 。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肝癌近期效果确切而满意  相似文献   

7.
射频热毁损治疗肝囊肿(附5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观察射频热毁损治疗肝脏多发性囊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B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热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性囊肿50例病人,共计96个病灶,将集束电极穿刺到囊肿中后抽出囊液后行射频治疗。结果:50例病人中47个直径<5cm的病灶治疗后1月行B超复查,病灶完全消失;36个直径5-10cm的病灶,体积缩小70%以上;13个>10cm的病灶,体积缩小60%。3月后复查,11个病灶缩小80%以上,2个病灶较1月时略增大。结论:B超引导经皮肝刺射频热毁损治疗肝囊肿,疗效确切,安全,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 方法 对 9例肝癌行B超引导下经皮集束电极射频治疗 ,6例肝癌在术中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联合肝部分切除。比较观察治疗前后甲胎蛋白、肿瘤血供等变化。 结果 术前 11例AFP升高者中 8例降低 1/ 2以上 ,螺旋CT及彩色超声显示肿瘤内无血供 ,6例术中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卫星病灶 17个 ,治疗术后病理活检发现癌细胞均坏死。 结论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肝癌有较确切的近期效果 ,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在术中的应用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塞治疗后的效果与对策。方法:造影证实肝癌有寄生性血管供应43例,经栓塞治疗后辅助以化学治疗或注射无水酒精,观察其癌灶缩小的情况,生存期,并动态观察SIL-2R,AFP等变化情况,结果: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以巨块型为主,栓塞后化学药物治疗(化疗)组癌灶缩小多于50%者3例,占15%,1、3、5例累积生存率分别55%、12.2%和0,sIL-2R,AFP降低程度慢,且易反弹,注射无水酒精组肝癌缩小多于50%7例,占30%,1、3、5例累积生存率分别52%,35%和9%,结论:有寄生性血管供应的肝癌化学药物栓后效果欠佳,辅以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癌灶缩小明显,3、5年累积生成率明显提高,sIL-2R,AFP可作为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价值及其适应证。方法:在B超引导下,使用RF2000射频仪对23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共39个转移结节)进行集束电极射频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CEA、瘤体血供及大小的变化。结果:术后7d肝功能恢复至正常,78.3%患者血清CEA术后30d内降至正常范围(P<0.05)。彩色B超及CT复查显示:瘤体直径<5cm者,于术后1-6个月内其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甚至消失。瘤体直径≥5cm者,于术后1-6个月内瘤体血供消失、体积缩小。结论:经皮肝穿刺集束电极射频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疗效确切、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1.
B超引导下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100例   总被引:71,自引:2,他引:69  
Ma Q  Wu J  Gao D  Zhu Y  Zhao B  Bian L  Du X  Zhao H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72-274,I018
目的 总结多弹头射频治疗肝癌的近期疗效、证与并发症。方法 对100例肝癌患者行120次身频治疗,通过治疗前后肿瘤大小的比较,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和AFP值改变进行对此观察。结果 100例于治疗后10天,30例于治疗后30天,10例于治疗后60天,进行了彩色B超及CT复查,10知后70%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20%发上,30天后80%患者肿瘤体积缩小在30%以上,部分瘤体钙化呈均质低密度区。60天后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导向肝脏肿瘤射频消融的技术和方法.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5月,选择67例肝脏肿瘤患者共75个肿瘤,直径2.1~6 cm,其中〈3.5 cm 64个,〉3.5 cm 11个.把CT定位图像导入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内,将直径〉3.5 cm的11个肿瘤共划分成52个直径〈3.5 cm的肿瘤,共按照116个直径〈3.5 cm的小肿瘤,在CT导向下,利用研制的肿瘤穿刺辅助器械进行定位和穿刺,利用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对穿刺效果和消融灶进行验证评估,采用RITA多极射频肿瘤消融仪对每个小肿瘤进行射频消融.结果 116个小肿瘤在空间内的平均穿刺误差2.9 mm(1~5 mm),肝内75个肿瘤全部被消融灶包含,消融过程中和消融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4~6周复查增强CT,75个肿瘤及其消融灶边缘均无强化.术后3个月肝脏CT增强扫描,75个肿瘤所在区域为低密度,动脉期未见强化.均为完全消融.结论 借助CT导向和肿瘤穿刺辅助器械对肝脏肿瘤进行穿刺和射频消融,穿刺准确,消融彻底安全.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的射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探讨射频(RFA)治疗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前瞻性非随机性选择的102例肝癌病人射频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病人共216个肿瘤,肿瘤直径1.5-14cm,平均4.9cm,原发性肝癌67例,其中<5.0cm肝癌21例,继发性肝癌35例,超声引导下穿刺地RFA 43例,CT引导下的RFA 50例,腹腔镜下穿刺RFA 3例,开腹术中直视下RFA 6例,所有病例术后30d复查肝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原肿瘤回声较术前增强,范围增大,肿瘤内血流明显减少或消失;CT见原肿瘤阴影密度降低,14例病人术后20-30d行FDG-PET显像,11例显示肝内原肿瘤部位呈放射性分布缺损区,3例病人见有部分肿瘤残留,其中2例经再次RFA后,残余肿瘤完全被杀灭,另1例病人由于年龄较大,即予残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除初期6例晚期转移性肝癌病人由于未有控制病情发展于术后1年内死亡外,其余病人现均存活,1年顾活率94.1%,结论:RFA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耐受性好的治疗肝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 在超声引导局部麻醉下对 5 2例病人进行冷循环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肿块直径 1 0~ 13 6cm ,平均 3 6 7cm。结果 肿块直径 <3cm的完全消融 (CA)率为 88 4 % (38/4 3) ,3~ 5cm为 75 7% (2 8/37) ,>5cm为 33 3% (6 /18)。对其中 8个不完全消融肿块分别在术后 3~ 6个月再次行射频治疗。全组无术中死亡 ,无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无病人出血。术中有 15 4 % (8/5 2 )出现腹痛 ,9 6 % (5 /5 2 )出现恶心 ,11 5 % (6 /5 2 )出现黄疸 ,32 7% (17/5 2 )出现一过性发热 ,1 9% (1/5 2 )出现胆漏。结论 超声引导下冷循环射频治疗对 <5cm肝脏肿瘤效果确切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腹腔镜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5 cm肝血管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22例肝血管瘤(直径〉5 cm)应用最新的加强型射频消融电极[StarBurst(R) Xli-enhanced RFA]进行腹腔镜射频治疗,采用腹腔镜超声定位穿刺血管瘤主要供血区域,逐步法张开电极,改变射频电极位置,治疗范围以覆盖整个瘤体及周边0.5~1 cm正常肝组织为标准.结果 22例均安全地完成腹腔镜射频消融术,单个病灶射频消融时间为(81.9±18.5) min,手术时间为(96.5±15.4) min,出血量为(74.7±32.8) ml.术后2例出现明显血红蛋白尿,未发生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及肝衰竭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瘤体完全消融率达95.5%.术后无症状再发,复查B超见病灶明显缩小,血供完全消失,定期复查B超未见血管瘤复发.结论 腹腔镜加强型射频消融术治疗直径〉5 cm肝血管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进一步扩大射频消融术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No-touch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直径≤3 cm单发肝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采用cooltip电极对直径小于3 cm单发肝肿瘤50例病人进行No-touch RFA治疗。其中,治疗原发性肝癌49例(初发31例、复发18例),转移性肝癌1例。肿瘤平均直径1.8 cm,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增强CT扫描、磁共振检查、超声造影以及细针肝穿刺活检。观察RFA治疗时间、次数和术后住院时间,RFA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肿瘤完全毁损率,并随访病人的生存情况。结果 50例病人共行No-touch RFA治疗51次,其中1例病人1个月内连续治疗2次。每例平均为1.02次;每次治疗时间平均为8.2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3.2 d。Notouch RFA治疗后1个月内复查CT或磁共振,单次治疗后的肿瘤完全毁损率为98.0%,甲胎蛋白(AFP)阳性的22例病人在No-touch RFA治疗后6~12个月内有14例转阴,5例明显下降。50例病人随访时间从2015年9月开始至2017年6月止,其总体生存率为100%,术后总体无瘤生存率为90.0%(45/50)。结论 No-touch RFA对直径小于3 cm的单发肝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治疗肝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射频(PRFA)治疗肝癌的价值。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3月对7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PRFA治疗,并于治疗后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结果:患者肝功能分级Child A级53例,B级15例,C级2例,原发性肝癌53例,继发性肝癌17例,原发性小肝癌(小于等于5cm,未手术)21例,其中AFP阳性17例,PRFA术后转阴12例,明显降低4例,未降低1例。MRI显示肿癌完全凝固性坏死16例,根治率76.2%,小肝 癌各组PRFA术后3,6个月生存率均为90.5%-100%,大肝癌各组术后3,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66.7%-72.7%和27.6%-72.7%,结论:射频作为肿瘤透热治疗的一种方法,对于肝癌尤其是无手术指征,或有手术指征但位于肝中央区,临近腔静脉或肝门区的小肝癌,PRFA具有微创,时间短,安全方便,疗效可靠,对于大肝癌,PRFA可与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1999年10月至2001年4月运用UMC—1型超声引导微波凝固治疗仪治疗108例不能切除肝癌,肿瘤直径3—18cm,其中≤5cm者7例,1个肿瘤者56例,2个以上肿瘤者52例,伴门静脉主支癌栓23例。在B超引导下,穿刺至肿瘤部位,每次输出功率60W,作用时间300s,每100s间歇20s。肿瘤直径<3cm者经行1—2次微波治疗,≥3cm以上者行多点多次(>2次)治疗。结果 68例AFP阳性病人中32例(42%)降至正常,14例(20.6%)AFP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后3个月肿瘤直径平均缩小3.0cm;术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0.7%、62.9%及35.1%,108例中18例因肿瘤缩小获二期切除。结论 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可用经皮微波凝固治疗,其安全、方便、易行,疗效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Local ablative therapy of breast cancer represents the next frontier in the evolution of minimally-invasive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 We performed this Phase II trial to determin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Radiofrequency (RF) ablation of small invasive breast carcinomas. Methods Seventeen patients with biopsy-proven invasive breast cancer, ≤ 1.5 cm in diameter were enrolled in this trial. Under ultrasound guidance, the tumor and a 5 mm margin of surrounding breast tissue were ablated with saline-cooled RF electrode followed by surgical resection. Path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s were performed to assess tumor viability. We examined whether loss of ER, PR receptor and pancytokeratin expression following RF ablation would correlate with non-viability. Results Fifteen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eatment. The mean tumor size was 1.28 cm. The mean ablation time was 21 minutes using a mean power of 35.5 watts. During ablation, the tumors became progressively echogenic that corresponded with the region of severe electrocautery injury at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15 treated patients, NADPH viability staining was available for 14 patients and in 13 (92.8%),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viable malignant cells. ER, PR expression and pancytokeratin immunohistochemistry analysis were unreliable surrogates for determining non-viability. Following RF ablation, 2 patients developed skin puckering. Conclusions RF ablation is a promising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small breast carcinomas, as it can achieve effective cell killing with a low complication rate. Further research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is image-guided technique and evaluate its future role as the sole local therap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