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目的对灌注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的效果进行经济学评价。方法对灌注治疗和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婴幼儿颌面部血管瘤用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灌注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18,手术治疗组的成本效果比为25.22。结论从成本-效果分析的角度,灌注治疗是婴幼儿血管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口腔颌面部是血管瘤的好发部位。然而,由于血管瘤呈弥漫性生长和手术中大量出血,使手术难以彻底切除。自1994年至今,笔者采用平阳霉素联合鱼肝油酸钠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其结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93个瘤体),男3.1例,女47例,男女之比约1:1.2。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2岁,12岁以上35例,占44.9%。本组单发63例(80.8%),多发15例(19.2%)。瘤体位于颊部16例(20.5%),上下唇部17例(21.8%),眼眶部14例(17.…  相似文献   

3.
血管瘤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是一种血管畸形,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及唇舌腭等处。由于其解剖复杂,手术切除瘤体常导致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硬化剂治疗、微波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平阳霉素是国产的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中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该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疗效确切,是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较理想的方法。我院自2003年以来应用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血管瘤3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颌面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本质是一种血管畸形,临床上好发于面颈部皮肤及唇舌腭等处.由于其解剖复杂,手术切除瘤体常导致面部畸形、功能障碍;而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如硬化剂治疗、微波治疗等,但效果均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瘤腔注射的方法治疗。1999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血管硬化剂(如5%鱼肝油酸钠)瘤腔注射的方法治疗.1999年7月-2003年10月,笔者采用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血管瘤3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电针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应用电针治疗领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5例血管瘤患者行电针治疗,在B超或CT定位和引导下将铂金针插入血管瘤内,并用塑料绝缘管保护健康组织。插针的根数视血管瘤大小而定,电针之间的距离为15mm左右。将电针分为阴、阳极连接在电针治疗仪上进行通电治疗,常用电压为5.0~7.0V,电流为60~80mA,电量按血管瘤的直径每1.0cm给100库仑(C)左右。治疗中用B超监测到血流消失即表明治疗完成。结果:完全治愈(CR)345例(85.2%),部分治愈(PR)39例(9.6%),轻度消退(MR)12例(3.0%),无变化(NC)9例(2.2%)。将CR+PR评为有效。其有效率为94.8%(384/405例)。结论:电针治疗领面口腔部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创新技术,在临床上取得较高有效率。此外,它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创伤小,恢复快,不留疤痕等优点,为攻克领面、口腔部血管瘤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自1998年9月至2002年6月,采用瘤体周围压迫加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血管瘤5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的疗效与护理措施。方法: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加强操作中、注射后的护理。结果:40例患者均无过敏反应、晕厥、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颌面部血管瘤,护理治疗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是一种新型抗癌抗生素,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化疗。200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口腔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近几年中医干扰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中医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滋补肝肾以及气血并治等4个方面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主要通过调节血脂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以及干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面来实现的.肯定了中医对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具有作用肯定,副作用小等优点,同时提出未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应放在稳定易损性斑块上,以期为今后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付娟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3-654
中医学对情志疾病的记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中医学认为,内在体质因素为病之本,外在社会环境及生活因素刺激为病之标,且情志疾病具有先伤神,后伤脏,先伤气,后伤形的发病特点。诊法上重视问诊和望诊,治疗宜采取调理情志和调形治情并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委中穴不同刺法对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委中穴不同刺法治疗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石氏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60例。均取委中穴,每天针刺1次,并配合功能康复训练。以Lovett肌力分级量表和简化的Fugl-Meyer(FMA)量表的下肢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石氏针刺组下肢功能障碍即刻和治疗后4星期的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3.3%,单纯针刺组分别为6.7%和53.3%。石氏针刺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P〈0.01),治疗即刻和治疗后Lovett肌力分级石氏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针刺后中风患者FMA下肢功能评分石氏针刺组优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委中穴不同刺法治疗中风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疗效不同,石氏针刺法具有明显的即刻效应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用黄芪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酸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9年收治的59例有效病例随机分组:重用黄芪治疗组31例,西药对照组28例,术后随访1,3,6,12月,记录残留症状、神经功能及JOA评分。结果:重用黄芪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用黄芪对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酸麻等神经麻痹症状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曲雪东  滕晶 《河南中医》2016,(2):222-223
脉诊在中医的诊断过程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脉诊是中医诊断疾病过程中的重要部分,服务于疾病诊断,对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但不是疾病诊断的唯一手段。四诊合参,综合望闻问切四诊所获得的疾病资料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因此,在脉诊过程中要结合其他三诊,这样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才能更加准确的体现脉诊的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个别患者,通过脉诊与其他三诊结合从而对疾病做出相应判断,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  相似文献   

16.
通过较长时间的《针刀疗法》课程教学,对相关应用解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为了满足既能解释针刀治疗机理,又能指导针刀治疗过程的需求,对近年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了与课程高度契合的应用解剖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强调通过看图和触诊的方式加强对解剖结构的掌握。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81-1883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产儿血清茶碱的药动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11 例早产儿单次静脉滴注氨茶碱注射液 5 mg ·kg-1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利用 DAS 软件拟合求得主要药动学参数。 结果 早产儿茶碱半衰期为( 43.4 ± 33.2 ) h ,表观分布容积为( 0.682 ± 0.113 ) L·kg-1 , 清除率为( 14 ± 6 ) mL · h -1 · kg -1 。与国内足月儿茶碱代谢数据比较均有显著差异,与国外早产儿茶碱药动学参数比较半衰期和清除率有显著差异,而表观分布容积无显著差异。 结论 早产儿茶碱药动学与足月儿有显著不同,且个体差异大,临床需根据血药浓度监测来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对解表攻里的认识非常全面深刻,解表攻里有一定的治疗原则但也有其规律性和灵活性,一般情况下有表证先解表,里急者先治里,表里同重则表里双解。在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病人,表证长期未解,此时要先解表,表解而内自和,若兼有其他杂症,需再辨其内证,依次治疗。对于表里同病的治疗原则可以分为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同治;但是先后并不能根据表证里证的多少而决定先解表还是攻里,关键在于抓住病机,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可以结合对疾病的病位病势分析,以病机作为主要依据,准确把握疾病的部位深浅和病情轻重、表里变化,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