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病变,病变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病虽有药物控制病情,但由于反复迁延,常常出现并发症,甚至癌变.因此应坚持治疗,定期追踪.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可因饮食不洁、劳累、感染、精神刺激等诱发或加重临床症状,因而护理在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小肠黏膜病变情况. 方法 30例溃疡性结肠炎和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胶囊内镜检查评估两组间小肠病变的差异,并分析胶囊内镜检查评分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关系. 结果 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16例有小肠病变,9例有糜烂,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例与1例(P<0.05).胶囊内镜检查评分与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861,P<0.01).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不仅局限于结直肠黏膜病变,也可累及小肠.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炎症多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早期呈水肿、充血,常有广泛小溃疡,继续发展则可融合成大溃疡,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严重时可累及全结肠.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发生在结直肠黏膜的一种弥漫性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性疾病,炎症可以向近端蔓延到左半结肠,几乎所有患者都累及直肠.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在国内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较丰富,包括辨证施治为主、辨病为主、辨证结合辨病、专方专药、针灸、穴位注射、穴位敷贴、穴位埋线、推拿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期为临床施治提供多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本院收治1例急性暴发起病的溃病性结肠炎患者,成功救治,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5年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由遗传、感染、外界及肠道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白头翁汤及其主药白头翁的提取物具有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调节肠道免疫环境、抑制肿瘤生长、调节肠道微生态及保护黏膜屏障功能等.其相关研究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以及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也对中医药治疗溃...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白介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及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情程度以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1、IL-4、IL-6和IL-8的表达。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IL-1、IL-6和IL-8在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则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受累黏膜的IL-1、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受累黏膜,IL-4则显著降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IL-4则相反。IL-1、IL-6和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组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结论 IL-1、IL-4、IL-6和IL-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亦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局限在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环境的变化,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手段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治疗方法上采取综合治疗,特别是中医药保留灌肠治疗本病已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又叫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一种直肠和结肠的炎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患者大肠黏膜与黏膜的下层。该病患者可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患者自身的免疫反应异常有关。通俗地讲,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是以直肠和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炎症性消化疾病,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临床上较为常见,迄今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变态反应、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灌肠结合西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本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情轻重不一,反复发作.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主要临床表现有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发病目前主要考虑是以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要攻击位点的与自身免疫、遗传及感染因素相关的肠道炎症性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β-防御素2(HBD-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结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3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和10名健康对照的结肠黏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HBD-2和TNF-α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溃疡性结肠炎组HBD-2和TNF-α表达强度均高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组(z=-4.856,z=-3.987,均P<0.01)和正常结肠黏膜组(z=-3.611,z=-3.248,均P<0.01),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组和正常结肠黏膜组HBD-2和TNF-α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3,z=-0.032,均P>0.05).轻、中、重度3组溃疡性结肠炎之间HBD-2和TNF-α的表达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90、P>0.05,X2=1.672、P>0.05).结论 HBD-2和TNF-α的表达水平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组织中明显升高,与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关系不密切,与溃疡性结肠炎病情轻重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7.
发于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即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临床以腹泻、腹痛、呕吐、里急后重、便血、体重减轻等为主要表现,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长期预防或治疗方法,目前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和外科手术,但因其副作用、相关禁忌症及手术的有创性,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笔者以"针灸"、"温针灸"、"溃疡性结肠炎"等为关键词搜索文献发现,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佳,且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创伤小、成本低、安全可靠,故整理近十年来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进行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病变为主要特点,该病在西方国家相当常见,过去认为东南亚地区发病率相对较低,但近年来,我国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报道逐渐增多,甚至大多数报道显示,近来溃疡性结肠炎已成为我国主要肠道疾病[1].现就笔者在华西学习期间近半年UC住院病人2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的炎症疾病.病理表现为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多发性溃疡形成.临床特点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往往反复发作呈慢性过程.本病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间发病率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和在U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制作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动物模型,电镜观察肠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肠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结果:UC组P-选择素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UC组电镜下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消失,内质网扩张,线粒体明显肿胀,对照组电镜下可见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有较多的粗短的微绒毛,未见扩张的内质网及肿胀的线粒体.结论:UC肠黏膜超微结构明显改变,P-选择素在UC中表达明显上调,在UC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