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CD34+CD49在d+细胞输入量在无关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对造血干细胞植入、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复苏后的CD34+CD49d+细胞数,并对17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在无关脐血移植后的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进行分析.结果移植后17例患者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时间为11~32 d(中位数为17 d).CD34+CD49d+细胞输入量为(10.20~527.41)×104/kg(中位数为120.01×104/kg).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与CD34+CD49d+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γ=-0.631,P<0.05).结论无关脐血移植的CD34+CD49d+细胞输入量与造血于细胞的植入和造血重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CD34+CD38-细胞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重建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78例,CD34+、CD34+CD38-细胞输入量与血缘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造血重建及GVHD发生率间的相关性。结果粒细胞、血小板恢复时间与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1、-0.448,P<0.01),与CD34+细胞输入量也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5、-0.371,P<0.05)。急性GVHD、慢性GVHD的发生与CD34+、CD34+CD38-、CD3+、CD4+、CD8+细胞输入量无相关性。结论输入高数量的CD34+CD38-细胞有利于移植术后的粒细胞、血小板快速恢复;对于预测术后造血恢复,CD34+CD38-细胞亚群输入量可能优于CD34+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3.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具有特征性细胞遗传学改变(Ph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特征(BCR-ABL表达)的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升高、外周血细胞核左移和脾肿大,分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3个病期.1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ML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介素(interleukin,IL)-12诱导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联合化疗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将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自体CIK细胞输注与奥沙利铂联合方案治疗,自体CIK细胞在体外培养期间,以干扰素-g(interferon,IFN-g)、白细胞分化抗原-3抗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 mice antibody,C D3m A b)、I L-2、I L-1a作为诱导剂,研究组患者自体CIK细胞在体外培养期间,以IL-12、IFN-g、CD3m Ab、IL-2、IL-1a作为诱导剂.在经过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和CIK体外培养期间的CIK表型分布情况和杀伤活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以及治疗有效人数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稳定患者数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疾病进展人数,对照组患者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D3+C D8+、CD3-C D16+C D56+、CD3+C D16+C D56+T细胞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外周血CD3+C D4+T细胞所占比例和C D3+C D4+/C D3+C D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IK细胞CD3+CD4+、CD 3+CD 16+CD 56+T细胞所占比例及C D3+C D4+/C D3+C D8+显著低于对照组,而C D3+C D8+T细胞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CIK细胞在体外杀伤活性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CIK细胞(P0.05).结论:IL-12诱导的CIK细胞联合化疗对于食管癌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 CD34抗原在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不同病期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与临床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ML患者外周血和 (或 )骨髓单个核细胞(MNC) CD34抗原及 P1 70 糖蛋白的表达。结果  CML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外周血 MNC CD34抗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 ,随着治疗的有效 CD34阳性率下降 ;P1 70 阴性组与 P1 70 阳性组 CD34阳性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差异性 (P <0 .0 5 )。结论 CML慢性期患者 CD34抗原表达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 ,对预测患者进入急变期有一定临床意义 ;CML病期演变时 CD34阳性白血病细胞 P1 70 的高水平表达可能是其对化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Fieoll两步分离法分别从正常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和脐血中分离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的免疫表型,MT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三种不同来源的单个核细胞均可诱导成CIK,脐血来源的CIK其扩增效率和杀伤活性均优于其他两种来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脐血具有来源方便、免疫原性弱、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单个核细胞提取率高、输注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白血病治疗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免疫表型FIK1~+CD34~-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As_2O_3使CML患者能中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分离CML患者骨髓细胞中FIK1~+CD34~-CML干细胞,检测As_2O_3对其细胞周期、凋亡及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应用伊马替尼后已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的CML患者,单用As_2O_3注射液6周期后,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s_2O_3能抑制免疫表型为FIK1~+CD34~-的CML干细胞增殖(P0.05),可使其G0/G1期增加,S期降低,并可诱导凋亡。FIK1~+CD34~-CML干细胞经适当浓度的As_2O_3处理后,P53基因表达可显著提高。6例患者单用As_2O_3仍保持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且不良反应轻微,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As_2O_3对CML患者的治疗有一定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为使CML患者能中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多疗程中大剂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效果。方法:1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骨髓移植4例,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3例,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有4例在诱导和巩固治疗中采用中大剂量Ara—C2疗程或2疗程以上,观察不同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情况及造血重建情况,并监测患者的疗效。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数和中位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骨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中大剂量Ar〉C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患者采集的中位MNC和中位CD34^+细胞数与未使用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性粒细胞〉0.5&#215;10^9/L和血小板〉20&#215;10^9/L的时间较骨髓移植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例患者在复发状态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中位生存期9.5个月,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移植后中位生存期8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中位生存期(OS)84个月,中位无白血病生存期(DFS)81个月,患者3年无白血病存活率为(68.25&#177;11.23)%。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自体骨髓移植造血重建快;2疗程或2疗程以上的中大剂量Ara-C治疗的患者仍能采集到足量的外周造血干细胞;缓解期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获得较好的OS和DF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对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2001~2002年间的12名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rHuG-CSF每12h150μg,皮下注射,连用5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 4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1)应用rHuG-CSF前,两组的骨髓CD3 4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应用48h以后,两者的骨髓CD3 4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组之间差异仍存在显著性意义(P<0·01)。两者的骨髓CD3 4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h后,较应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应用rHuG-CSF72h以后,两组外周血中CD3 4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96h以后,两组的CD3 4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3)应用rHuG-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rHu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h以后,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 4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10.
为观察肿瘤患者 CD+ 34 细胞数量在动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确定采集干 /祖细胞的最佳时机 ,采用环磷酰胺 (CTX)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对 2 1例肿瘤患者进行造血干 /祖细胞动员。动员过程中 ,每天进行血细胞计数 ,于前期、极期、恢复早期、恢复期计数外周血 CD+ 34 细胞、白细胞 (WBC)、单核细胞 (MNC)、血小板(Plt)。结果显示 ,不同患者出现极期、恢复早期、恢复期的时间差异较大。与前期相比 ,极期 CD+ 34 明显降低(P<0 .0 5 ) ,恢复期则显著增加 (P<0 .0 1)。WBC、MNC、Plt变化均与 CD+ 34 细胞变化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99、0 .82 7、0 .886 ,P均 <0 .0 1)。提示在 WBC>5 .0× 10 9/ L时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PBSC)较合适 ,MNC>1.5×10 9/ L时采集 PBSC较理想 ,监测 Plt计数变化 ,亦可为确定采集干细胞时间提供有意义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细胞(DC)-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裸鼠肝癌的抑瘤作用。方法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手术后取肝癌组织,根据肝癌干细胞表面标志CD133,用磁珠分选法初步获得肝癌干细胞,反复冻融提取法获得肝癌干细胞抗原;采集同一患者外周血,加入细胞因子体外诱导、扩增抗原致敏的DC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从CIK中分选出CD3~+CD8~+T细胞;将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与CD3~+CD8~+T细胞共培养后,获得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制备裸鼠肝癌模型,动物实验观察抗原致敏的DC-CTL对裸鼠肝癌的抑瘤作用。结果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和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细胞对裸鼠肝癌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组的抑瘤率明显增高。结论肝癌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CTL对肝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植物血凝素对杀伤细胞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植物血凝素 (PHA)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CIK)增殖和细胞毒作用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用自体血浆培养CIK细胞和PHA先刺激 2 4h的PHA CIK细胞。用甲基四唑盐(MTT)法检测两种细胞对K5 6 2细胞、食管癌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结果 :两种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较强 ,且PHA CIK细胞强于CIK细胞 (P <0 .0 5 )。两种细胞对不同靶细胞均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在效靶比为 2 0∶1、10∶1时 ,PHA CIK细胞比CIK细胞对K5 6 2细胞和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幼稚细胞的杀伤作用强 (P <0 .0 5 )。结论 :PHA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肿瘤活性 ,可作为生物治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对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34例志愿健康供者应用中药组方,1次/d,1袋/次,服用1个月。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细胞数的变化;通过RT-PCR法观察服药前后外周血造血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IL)-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mRNA半定量表达情况。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外周血单核细胞、CD34~+细胞数明显增高(P0.01),服药后IL-3、GM-CSF mRNA的半定量表达水平与服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中药组方可能通过增强造血生长因子IL-3、GMCSF mRNA表达水平,刺激造血细胞分化成熟,有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联合化疗在Ⅱ期胃癌术后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接受CIK细胞联合化疗的Ⅱ期胃癌术后患者61例为联合治疗组,以同时期仅行术后化疗的Ⅱ期胃癌患者6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Karnofsky评分、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的差别,同时观察CIK细胞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外周血CD3~+、CD4~+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5)、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其5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 CIK细胞联合化疗能够降低Ⅱ期胃癌术后的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对 1例难治性急性粒 -单细胞白血病 (AML - M4 b)患者施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PBSCT ) ,以 Cy/ TBI方案预处理后 ,输注 HL A完全相合的同胞供者经 G- CSF动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 9.0× 10 8/ kg,其中 CD34 细胞 6 .2 5× 10 6 / k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预防用 Cs A MTX方案。结果 : 15天时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0 .5× 10 9/ L,血小板 >5 0× 10 9/ L; 30天时 ,外周血三系均完全恢复正常。仅有 度皮肤 GVHD发生。认为对于难治性白血病 ,如有 HL A相合供者 ,应及早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特别是 allo- PBSCT,具有受者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造血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复制并分化成为成熟血细胞与免疫活性细胞能力的细胞。根据干细胞的特性,现正日益广泛地用于各种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由于造血干细胞可从骨髓、外周血、脐血、胎肝获得,因此临床上出现了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移植及胎肝移植。80年代末前重点为骨髓移植,但由于对造血干细胞的深人研究,自80年代末尤以90年代开始,一致认为外周血干细胞经动员后不论在CD、CFU-GM均优于骨髓中的CD、CFU-GM含量,故自体及异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有逐渐取代自体及异体骨髓移植之势.而对脐血移植从研究中虽…  相似文献   

17.
对4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可能影响生存时间的10个变量用逐步回归法,建立COX模型,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D34细胞计数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供体性别的回归系数(参数估计值)均为负值,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回归系数(参数估计值)均为正值。提示cGVHD、男性供体、CD34细胞计数为影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后的保护性因素,而aGVHD为危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预防急性白血病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4例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静注及腹股沟注射DC-CIK 细胞3次,观察疾病的复发情况以及DC-CIK细胞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3例治疗后持续完全缓解(CR),CR期分别为32、36、45个月;1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复发后进行异基因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无病生存24个月.结论 DC-CIK细胞治疗可能协助清除微小残留病、预防复发,可作为白血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预防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格列卫联合非清髓性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4例CML患者,采用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以环磷酰胺、阿糖胞苷、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赛尼派、环胞素A等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的单倍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移植过程顺利,4例患者均植入成功,嵌合性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天数,16(10~21)d;血小板>20×109/L天数,10(4~15)d。3例发生Ⅰ~Ⅱ度皮肤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例发生Ⅳ度皮肤慢性GVHD。1例+27d死于肺部感染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Ⅳ度皮肤慢性GVHD并发感染。2例无病存活(随访16个月仍健在),且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转阴。结论:非清髓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格列卫治疗CML,具有降低移植前白血病细胞负荷,抑制残留白血病细胞增殖,促进供者完全嵌合状态的转变,增强抗移植物白血病(GVL)效应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自体CIK细胞输注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维持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例已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老年MM患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抗CD3单克隆抗体诱导成CIK细胞,分次回输至患者体内,总量为(1~3)×1010。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再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随访9~23个月,5例患者共接受了32个疗程的CIK细胞治疗,不良反应少而轻微,输注后CD3+、CD3+CD8+、CD3+CD56+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能有效杀伤残留肿瘤细胞,维持疾病缓解状态,提高生活质量(P0.05)。结论:自体CIK细胞输注用于本组5例老年MM患者的维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