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病例1,患者男,55岁。因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不缓解到我院急诊室,心电图胸前V1-2导联呈QS波,V3-5导联呈rS波,V1-5导联ST段明显抬高0.2~0.6mV。II、III、aVF导联呈qR波伴ST段抬高0.1m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穿刺右股动脉,插入6F动脉鞘管,先用6FJL4.0造影导管行左冠脉造影,结果示前降支近段次全闭塞。在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中前降支近中段完全闭塞,回旋支远端粗大(图1)。用6FJR4.0造影导管在行右冠状动脉造影时未能找到右冠开口及右冠状动脉,然后仔细观察左冠状动脉,发现回旋支远端粗大并…  相似文献   

2.
回顾2007年1月至1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关出现心源性休地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右冠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5例,从患者的冠动脉特点及临床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总结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作者应用抗癌药物与明胶海绵颗粒作栓塞剂,行髂内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膀胱癌,效果良好,特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将明胶海绵切割成1×1×1mm的颗粒,约200粒左右。与噻替哌10mg,丝裂霉素C 4mg和60%泛影葡胺造影剂混合至40ml,作栓塞剂备用。 经皮行股动脉Seldinger's法穿刺,置入Pigtail导管,其导管头端进入腹主动脉腰椎3~4平面时,行盆腔动脉造影,了解肿瘤血管情况。然后换用Cobra导管插入对侧髂内动脉。导管尖端尽可能插至膀胱上动脉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内支架(支架)的临床应用结果以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疗效。方法:在常规经皮腔内冠大辩论动脉成形术(PTCA)基础上经心导管技植入支架,10例冠心病患者共植入11个支架,其中2例用于PTCA并发的急性冠大辩论动脉闭塞,8例系预防PTCA术后再狭窄。结果:11个支架植入均获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的心电图相关导联缺血性ST-T改变和症状在术后均显著地改善。结论:植入支架是处理PTCA术中急性冠状动脉闭塞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并可用于预防PTCA后再狭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对象 :10 4名病人 ,男性 80人 ,女性 2 4人 ,平均年龄 (74.2± 4.4)岁。临床诊断 :稳定性心绞痛 3 6例 (3 4.6% ) ,不稳定性心绞痛 2 2例(2 1.1% ) ,急性心肌梗死 2 7例 (2 6.0 % ) ,其它 19例 (18.3 % )。 2、方法 :(1)Allen试验 ;(2 )桡动脉穿刺 :置入 5F或 6F动脉鞘管 ;(4 )用药 :动脉鞘内注入 2 -5mg异搏啶或 2mg异舒吉 ;静脉注射肝素 5 0mg ;(5 )造影顺序 :右冠、左冠和左室造影 ;(6)造影完成后 ,立刻拨出鞘管 ,加压包扎 ,2小时后改为普通包扎。结果 :1、手术结果 :10 0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为 96.2 %。 4例失败的原因是 :2例因桡动脉穿刺和插管未成功 ,2例因锁骨下动脉硬化和迂曲而不能插管至冠脉开口处 ;2、造影结果 :13例冠脉正常 ,17例单支病变 ,3 3例双支病变 ,3 7例三支病变。 3、导管选择 :(1)右冠造影 :10 0例中 ,97例用Judkins右冠导管 ,2例用Amplatz右冠导管 ,1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 )左冠造影 :90例用Jud kins左冠导管 ,8例用Amplatz左冠导管 ,2例用Voda左冠导管。结论 :在老年病人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断新途径 ,具有止血容易、术后无须卧床休息、病人痛苦小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使用同轴球囊导管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肺癌的优点和价值。万法:使用seldinger法,送6F的cobra、Headhunter、JudkinsR4等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经造影证实无误,固定,以此为导引导管,引入3F的Magic-2L不可脱性球囊导管,送入支气管动脉远端,先将微导管的球囊以稀释的造影剂充盈,暂时闭塞支气管动脉,然后向肿瘤注射抗肿瘤药物或栓塞物。结果:本组26例,总技术成功率为96%(25例),只有1例因血管变异而失败。病人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症状改善,无1例出现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同轴球囊导管法,因暂时闭塞了支气等动脉,相应增加了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同时避免了脊髓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脾肿大患者脾脏高动力学成分,作者研究了16例脾肿大、脾亢和非出血的中度门脉高压症。在全属线圈闭塞脾动脉前,将已插入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气囊导管的气囊充气暂时分别堵塞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在暂时闭塞这两动脉前后分别测量肝静脉楔压。暂时闭塞脾动脉后,16例中11例肝静脉楔压平均较闭塞前降低10.4厘米水柱;这11例,在暂时闭塞肠系膜上动脉后,肝静脉楔压平均下降3.6厘米水柱。另外5例,在脾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暂时闭塞后,平均肝静脉楔压减低了1.5~2.5厘米水柱。  相似文献   

8.
1963年 Dotter 无意中发现末梢动脉插管时,导管通过狭窄梗阻的髂动脉而成功地进行了腹主动脉造影,使他想到可利用这一方法使用可弯曲的导丝引导导管去直接而逐渐地扩张狭窄的动脉。1964年 Dotter 等首次应用同轴导管(coaxial catheter)对下肢动脉狭窄的病人进行了 PTA 获得成功。该法是:先经股动脉插入导丝使通过动脉狭窄处,然后在它的引导下插入 F.8号内导管,再换插 F.12号外导管,用以扩张狭窄处,使之再通。但由于该导管较硬,有能导致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或远端动脉栓塞等缺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钢丝行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例经桡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CTO,且病变均有自身或对侧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前向送入软导丝致闭塞病变近端,将软导丝延长后送入微导管致闭塞病变近端,撤出软导丝后,利用微导管换用不同CTO专用导丝,精细调控导引导丝方向,调整导引导丝头端硬度以及利用微导管行高选择性造影.通过闭塞病变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术.结果:19例成功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术,1例失败.术中无冠状动脉夹层及穿孔并发症情况.结论:联合使用微导管和闭塞病变专用导丝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用无鞘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滁州市第一医院60例接受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恢复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了解无鞘指引导管的通过性和支撑性。结果 60例患者中单支血管病变28例,双支病变8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7例,迂曲合并钙化病变9例,分叉病变8例(其中3例合并双支病变,4例合并迂曲钙化病例,1例合并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均使用无鞘指引导管介入治疗,全部通过桡动脉顺利到位,成功接受PCI治疗56例,失败4例。结论 经桡动脉使用无鞘指引导管对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强支撑力、导管腔大,能够完成绝大部分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塞     
一、病因、发病机制与诱因和心绞痛一样,绝大多数的心肌梗塞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仅有极少数病例是由其他病因使冠状动脉闭塞而起。非动脉硬化的病因中有梅毒性主动脉炎,由梅毒所致冠状动脉口的闭塞及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均极少见。因为梅毒性冠状动脉口闭塞的过程是慢性进行,在未完全闭塞之前往往已形成了相当发达的侧枝循环。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栓塞,人工瓣膜栓塞,导管手术后纤维化和血栓堵塞冠状动脉,原发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主动脉创伤破裂,冠状动脉遗传性缺陷,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虽可造成心肌梗塞但均属少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外周动脉闭塞动脉导管留置间断给药溶栓的治疗过程与疗效观察。结果通过影像学手段发现栓塞部位与长度,选择适合的穿刺方式,导丝开通,导管送入适当位置,留置导管间断给药。血管再通或基本再通可达59.1%,症状显著好转至基本消失的达77.3%,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改善。结论留置导管间断给药是治疗外周动脉血栓的有效手段,创伤小、易操作、疗效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概述1964年Dotter等首次成功地施行腔内再血管化(recanalization)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股动脉阻塞。他们用共轴双管法把一根外径0.1英吋的导管通过导线插入股动脉的狭窄部位,然后用0.2英吋的粗导管套在第一条导管外面,再推入狭窄处,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Gruntzig等于1974年报道用尖端带球囊的导管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髂动脉,随后他们在狗及人尸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试验,并于1977年9月16日第一次成功地为一冠心病患者进行经皮穿刺冠状  相似文献   

14.
日本府立成人病中心医院第一外科电山雅男等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转移性肝癌,在肝固有动脉内放置导管,反复施行碘化油-顺铂(LPD-CDDP)夹层疗法,获2年存活率81.8%的良好成绩。 LPD-CDDP夹层疗法,是经插入肝动脉内的导管注入油性造影剂LPD,然后,以1~2.5mg/kg的剂量注入CDDP,最后用LPD-Gelfoam进行栓塞。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超滑微导管(SP导管)支气管动脉内超选择栓塞出血靶动脉的方法,治疗不适宜于传统BAE的大咯血患者10例。所选10例患者均不适宜传统BAE治疗,其中支气管扩张症7例,肺癌并发咯血2例,肺结核1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2~66岁;咯血时间在8~48h;咯血量500~2000ml。方法首先引入5FCobra导管至T5~6水平,选择性进入患侧支气管动脉。然后引入3FSP导管选择性进入支气管动脉,至导管头越过与支气管动脉共干的脊髓动脉或肋间动脉的开口,观察是否有造影剂返流,导管是否稳定嵌入。在确认正常后,经导管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者鱼肝油酸钠、碘油)与少许造影剂的混悬液,至出血靶动脉完全闭塞。结果①采用3F的SP导管,由于其管径小,柔韧性好,因此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真正实现周围栓塞的目的,减少了脊髓损伤、异位栓塞的机率,10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不适。②固而支气管动脉内超选择栓塞技术具有安全、简便、有效的特点,在治疗大咯血上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结论超滑微导管(SP)支气管动脉超选择栓塞治疗大咯血时不仅可立即止血,而且无明显不适。  相似文献   

16.
心导管检查是指从末梢动脉或静脉向心腔内插入导管,对心血管系统的血流状态进行检查,并对心功能进行评价,同时用造影的方法进行解剖学形态的认定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对心脏病患者进行确诊,或用来决定手术适应证,以及今后的治疗方针预测病程等必要的检查,下面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后的护理,处置做如下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由末梢动脉或静脉开始向心腔内插入导管进行检查的方法。并根据检查的目的和患者的状态,一般穿刺部位可以选在右肘部和右腹股沟部两种穿刺方法进行检查。另外,心导管法还包括右心导管法和左心导管法。…  相似文献   

17.
<正> 在股脑血管造影中,除注意导管选择和操作手法外,利用血流导引插管行椎动脉造影也是使某些插管困难的病例获得成功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常规穿刺股动脉,插入导管至锁骨下动脉后,将事先缚于拟行造影侧上臂之血压计袖带(部位尽量靠近腋动脉)加压至摸不到肱动脉搏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现将有关造影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最初Grnntzig使用双腔扩张导管治疗下肢胭动脉或肠骨动脉闭塞的患者,获得成功。两年随访有73%的开放率。其后1976年在有冠状动脉重建术适应症的患者中施行此种扩张术有8例。6例(75%)获得成功。(日本也开展此种扩张术)。 方法:简单。如冠状动脉造影的心导管(此导管为双腔:一腔为测压、输入造影剂或输入含O_2的血  相似文献   

20.
用“网篮”取出脱载支架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1岁,2006年3月24日因“突发胸痛4h”来诊,诊断“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冠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第1段急性闭塞,可见钙化,前降支、回旋支弥漫性狭窄。予行急诊右冠PCI(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推送导引钢丝极其艰难通过闭塞段,再行造影发现右冠第一段99%狭窄,右冠中远端弥漫性狭窄。Sprinter 1.5mm×10mm球囊艰难通过右冠闭塞段并预扩张,后换用Sprinter2.5mm×10mm球囊多次高压力预扩张,仍有残余狭窄约80%。再置入CyhperSELECT2.5mm×18mm支架,准备覆盖病变时发现支架通过病变困难,多次推送支架亦未能完全覆盖病变,此时亦发现支架不能收入到指引导管内,支架与支架球囊略有分离,故准备全部拔出指引导管、球囊及支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