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逆行自体血预充(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是一种新的预充技术,在患者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尽可能使用患者自身血液来替换体外循环管路中的晶体预充液.1998年Rosengart和DeBois提出RAP概念以来[1-2],国内外学者相继将这一新的预充技术用于体外循环的心血管手术中[3-4],本文就RAP产生背景、基本方法、临床应用与研究以及相关争议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应用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RAP)进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RAP技术进行血液保护的心脏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观察体外循环预充液量、围手术期用血量、术后引流量等的变化,总结RAP技术操作的关键因素.结果:共有43例患者采用RAP技术进行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包括哈萨克族患者15例,维吾尔族患者11例,汉族患者8例,回族患者5例,锡伯族患者2例,蒙古族患者2例.通过RAP技术减少预充液量(808.33±429.44)ml,实际预充液量较预期有显著减少(P<0.01);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重大术后并发症,如二次开胸止血、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术后心肌梗塞、低心排综合征等.结论:RAP技术的成功运用是灌注师、外科医师和麻醉医师的完美配合.少数民族患者使用RAP技术进行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自体血逆预充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血逆预充技术(retrograde autologous priming,RAP)是指患者体外循环(e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前,尽可能的用患者自身血液来替换CPB管路中的晶体预充液,减轻转机开始后迅速血液稀释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该技术方便、快捷、廉价,近年来在部分单位得到了临床应用。现对该技术的历史、临床意义、操作方法和目前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RAP)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5)和RAP组(n = 15)?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血液保护措施,RAP组加用逆行自体血预充技术?从体外循环预充液量?围手术期用血量?术后纵膈心包引流量等多方面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无患者死亡,无重大手术并发症?RAP组预充液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1 093.33 ± 213.35)ml vs(2 000.00 ± 0)ml,P < 0.01]?RAP组患者围术期用血量?术后24 h纵膈心包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3.90 ± 2.17)u vs(2.10 ± 1.53)u;(214.67 ± 85.01)ml vs(339.33 ± 210.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使用RAP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体外循环过程中的血液稀释,改善组织灌注,有效减少围手术期血液制品用量?  相似文献   

5.
自体血逆行预充对体外循环期间血液有形成分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血逆行预充(RAP)技术应用在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单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AP组20例;常规预充组(CP组)20例。RAP组于CPB开始前用患者自体血置换出部分预充液。对比两组患者肝素化10 min(T1)、CPB 30 min(T2)、鱼精蛋白中和后10 min(T3)、CPB终止1 h(T4)患者静脉血标本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血小板(Plt)和纤维蛋白原(Fib)等含量以及红细胞比容(Hct)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库存红细胞(悬红)用量。结果 RAP组平均置换预充液量为(663.2±167.4)ml。术中悬红用量RAP组少于CP组(P0.05)。RAP组患者T2、T3的Hct水平高于CP组(P0.05)。RAP组RBC计数和Hb含量在T2、T3比CP组高(P0.01,P0.05)。Plt计数、FHb含量、Fib和D-dimer水平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CPB中采用RAP可减少CPB预充量,降低血液稀释度,减少异体血用量,对血液有形成分无显著损伤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逆行自体血预充(RAP)对围术期临床结果的影响进行荟萃分析。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万方、维普以及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在成人患者中应用RA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全面检索,观察的临床指标包括体外循环(CPB)中最低红细胞比容(Hct)、术中输血的病例数、围术期输血的病例数、总的红细胞用量、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ICU留观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共10篇RCT入选。RAP组与对照组比较,CPB中最低Hct(P0.01)和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P0.01)优于对照组,而总住院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但因异质性较大(I250%),其临床效果无法评估。RAP组术中输血的患者数(P0.01)、围术期输血的患者数(P0.01)及红细胞用量(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的拔管时间(P0.05)和ICU留观时间(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RAP可显著减少成人患者围术期输血,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传统预充方法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4月起,我们对15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采用无血预充、中深度血液稀释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机内不用血,以乳酸林氏液国706代血浆为主,转中平均Hb5.48g/dL、HCT15.46%。心内术毕,应用人工肾超滤技术除体内多余水份。Hb提高2g/dL,HCT上升6%,对于10例Hb超过12g/dL的患者,采用自体血回输,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保护肾功能,有利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库血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预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婴幼儿体外循环 (CPB)下心脏直视手术时ACD库血预充对患者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ASD)、室间隔 (VSD) 32例患者 ,CPB前机器预充枸缘酸 (ACD)库血以维持患者术中红细胞比积 (Hct) 2 3~ 2 7% ,检测库血及患者转流前、转流 10min、停机前、停机后 15min及术毕时血K+ 、Na+ 、Hct、HCO3 -、Be、PCO2 、PO2 、Ca2 + 及血浆白蛋白浓度。结果 与患者转流前相比 ,转流中患者血钾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Be值明显下降 (P <0 .0 5 ) ,血浆白蛋白浓度转流后较转流前下降 (P <0 .0 5 ) ,手术完毕时逐渐恢复正常 ,转流后ica浓度较转流前无明显变化。结论 CPB过程中预充ACD库血可升高患者血钾 ,降低血Be值 ,而ica浓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组65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3~68岁.体质量14~75kg.病种包括VSD、ASD、PS、F4、MS MI、AS AI、左房粘液瘤、冠心病等.心胸比0.4~0.8,心功I~Ⅲ级以上.全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116g/L,血细胞压积≥35.  相似文献   

10.
郭仙 《河南医学研究》2006,15(2):150-152
目的:探讨无血预充液和有血预充液的对比,了解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无血预充液应用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两组手术前各项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手术中,手术后各项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明显低于对照组;转流前及术后24 h两组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中、术后速尿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中、术后12 h~24 h尿量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无血预充液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节约了血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刘燕萍  王虎 《宁夏医学杂志》2013,(11):1057-1058
目的 探讨分析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平稳或复温时行常规超滤,对比分析超滤前后血球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钾浓度的变化.结果 全组病例超滤出液体量200~2 500 mL,平均(1 338.06±304.31 )mL;经超滤后Hct和血浆蛋白均有明显提高(P<0.05),部分高钾的患者血钾也在短时间下降(P<0.05).结论 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使用常规超滤技术可快速超滤出体内多余水分及电解质,避免血液过度稀释,使Hct、血浆蛋白和血钾等维持在合适的水平.这项技术适用于各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为提高心脏外科手术安全性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赵卫兵  李军 《海南医学》2013,24(12):1737-1739
目的观察去氨加压素(DDAVP)对心脏病患者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中凝血功能以及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17例行各类心脏手术需行体外循环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观察组109例手术过程中使用DDAVP,对照组108例未使用DDAVP。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并对术后24h内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在用药后1hAPTT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PT、FIB水平在手术后1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出血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DDAVP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医学手术实验用小型猪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及效果。方法实验用小型猪30头,分为两组,分别于CPB下行心脏停跳手术(停跳组)15例及不停跳并行心脏手术(非停跳组)15例。基础麻醉起效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开放耳缘静脉,行气管插管盾连接呼吸机,经隐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置管监测动静脉压,静吸复合麻醉。采用鼓泡式氧合器及儿童管道,溺低温下流量60-80ml/(kg·min),平均动脉压(MAP)50-60mmHg,α稳态血气管理方式,停跳组用冷晶体高钾停搏液诱导停搏,心脏复跳后调整流量脱离CPB。根据情况使用相应的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止血关胸。呼吸恢复后拔除气管导管及动脉监测管,可进食后拔除静脉输液管。实验中记录麻醉药用量,麻醉及CPB时间,术中生命体征,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动脉血气,呼吸机辅助时间,CPB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术后一周存活状况,并评价CPB效果。结果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脱离CPB。各期血流动力学维持较平稳,停跳组3例术后7天内死亡,非停跳组无死亡。停跳组CPB后循环功能较非停跳组差,并发症多,需要更长的CPB后并行辅助、呼吸机支持及药物辅助治疗。结论小型猪的CPB过程中需要合理血液稀释、避免心脏停跳和积极的药物支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术后积极有效的维护循环功能对于手术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9-12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将10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从切皮至术毕全程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对术中丢失的红细胞进行洗涤、回输;对照组:术中非肝素化期间所有失血、停机后管道与膜肺中余血直接丢弃。统计观察组自体血液回输的量,比较两组围手术期RBC、FFP及PLT的输注率、输注量、输血费用、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及两组术前、术毕PT及TEG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围手术期RBC输注率及输注量均低于对照组,总输血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观察组PT、R值、κ值较对照组显著延长,Alpha角较对照组变小(P0.05);两组术毕R值、κ值均较术前延长,Alpha角较术前变小(P0.05);两组围手术期FFP、PLT输注率及输注量、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技术可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异体RBC输注,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机体凝血功能,同时增加输血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自体血液回输用于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方法 将160例择期行CPB心脏手术的患者,随机分配到自体血液回输组(C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80例.CS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经抗凝后全部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直接吸入自体血液回输机;C组,手术时非肝素化期间的所有创面及纵隔出血,CPB结束后的管道剩余血,均被丢弃.鱼精蛋白拮抗肝素后5 min至术后24h,若患者HB< 80 g/L,C组予异体RBC输注;CS组先输自体RBC,若在输完后HB仍< 80 g/L,予异体RBC输注.术后若出现异常出血,按流程处理.观察CS组术中自体血液回输量及2组围术期异体血液输注情况;观察围术期凝血功能损害及术后不良事件;观察输血相关费用.结果 CS组平均术中回输自体血液497.6 ml;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低于C组(P =0.0002,0.0001);手术结束时肝素残留发生率及术后异常出血发生率高于C组(P =0.035,0.039);异体红细胞费用及总异体输血费用低于C组(P=0.0001,0.0007);总输血费用高于C组(P=0.0001).结论 CS应用于心脏手术,可以降低围术期异体RBC输注比例和数量,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但可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凝血功能及增加总输血费用,因而是有效的、安全的和不具有性价比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在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78例,根据临床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体外循环时采用七氟醚麻醉,对照组则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复跳情况以及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手术操作时间均明显提高,而患者复跳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尿量和硝普钠总量明显提高,多巴胺总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能够有效改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手术操作过程,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适于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头罩持续气道内正压(CPAP)无创通气治疗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拔除气管插管后低氧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期间,CPB下开胸心脏外科手术入ICU监护的接受头罩CPAP治疗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48 h内出现低氧血症,面罩给氧氧合指数(PaO2/FiO2)无法达到200以上开始头罩治疗,疗程为6 h;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治疗前中后各项参数。结果头罩CPAP治疗3 h,患者的PaO2和PaO2/FiO2明显提升[(76.84±8.93)mmHg vs.(150.44±56.05)mmHg和(153.30±15.79)vs.(255.20±76.05),P0.05],其他各项血气指标及治疗结束后和治疗时血气指标之间的变化不明显。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降低[(32.33±2.42)次/min vs.(21.33±5.98)次/min和(108.40±25.60)次/min vs.(98.20±33.54)次/min,P0.05),治疗后与治疗时无明显差异。结论头罩CPAP治疗明显提升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低氧血症患者的PaO2和PaO2/FiO2,对心功能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术前慢性肾脏病(CKD)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成年病例数据共2 552例,以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73m2)为CKD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CKD组和非CKD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合并CKD者148例,患病率为5.8%。与非CKD组比较,CKD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较多,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升高(19.6%vs.1.8%,P<0.001),接受肾脏替代治疗比例升高(7.4%vs.0.7%,P<0.001),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延长,术后房颤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升高,住院期间死亡率升高(6.1%vs.1.1%,P<0.001)。Logistic分析显示,CKD分别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OR 2.954,P<0.001)、肾脏替代治疗(OR 3.491,P<0.001)和死亡(OR 3.491,P=0.004)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KD患者合并症多,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手术风险增加;CKD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因子,也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儿童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探讨其节约用血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方法:40例接近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儿童根据在手术中是否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病人的用血量、手术前后红细胞压积(HCT)变化、速尿用量和血钾变化、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围手术期用血量明显减少,术后速用量减少、低血钾发生率降低,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而术后24hHCT、平均住院日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果:在儿童体外循环手术中联合应用改良超滤和无血预充技术可明显减少围手术期库血用量而不会降低术后病人红细胞只;有效降低低低血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