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教分离是学院教务处自95年开始施行的教学改革措施之一,其目的旨在客观地反映老师的教学质量和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担任了95~96年度对年级医疗本科诊断学的教学任务,期终考试均采用考教分离,现分析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93年级医疗本科Ⅱ大班全体同学,共125人,其中男73入,女52人。1.2研究方法:1.2.1对93年级医疗本科诊断学第一学期与第二学期或终考试试题及考试成绩进行分析。1.2,2问卷调查:对125人采用不计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你认为考教分离:A)好;B)不好;C)无所谓。在A,B,…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学影像图像与传输系统(PACS)在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方法:利用PACS构建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数据库,建立多媒体网络实习教室,学生使用浏览软件阅读图像并借助软件多种功能分析图像。结果: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结论:PACS改变了医学影像诊断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任务教学法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中随机选取实验组(n=93)和对照组(n=93)。实验组采用任务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践教学法,利用操作成绩和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医疗工作者教育中的沟通技能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各样教学方法的尝试。然而,这些大多是以学生掌握沟通中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前提的,实际上很多方面很难说能适合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由于目前病人对医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的医生身份多持否定态度,而且自愿为医学教育做贡献者为数甚少,如不能提高与病人的沟通能力,医学生难以在临床教学中获取所需信息。因此,在沟通技能教育方面,进行基础的实习是很重要的[1]。为了解沟通技能在诊断学教学中的的重要性,笔者进行如下问卷调查分析。1材料与方法采用接受三年级医学生见习的非标准化真实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做问卷调查,将同学期、同专业、学习进度相同的138名学生分为两组:(1)A组82名,除原学习过的基础知识及临床教科书可讲授内容外,不进行特别的沟通技能培训;(2)B组56名,除原学习过的内容外,教师始终将沟通技能教育始于诊断学临床教学前期及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着重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第一次与病人见面时的礼貌用语、询问病人病史的具体方法、体格检查过程中舒缓病人紧张情绪的用语及方法、指导病人配合检查的用语及方法、回答病人提出的与诊断治疗相关问题的方法,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进入临床医学的学习,是他们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诊断学》作为第一门临床专业学科,对其学习的效果,不仅直接影响到医学生对医学专业学习的兴趣,更会影响到他们毕业后临床工作能力.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总结,对诊断学教学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笔者对97、98、99级医学系本科生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进行了分析,旨在评价加强诊断学临床实践技能培训所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培养的要求,而模拟医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模拟教学在本校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SP和各类仿真电子模拟人的应用。模拟教学的开展对深化临床诊断学实验教学改革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有极好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诊断学课程在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但其教学内容抽象,知识量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信息量、生动性与说服力方面有所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则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生动形象地演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8.
郭英杰  李杨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5):850-851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关键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作为诊断学的教师如何教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医学技能性课程,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诊断学教学效果,必须帮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技能,学好基本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相似文献   

10.
浅谈诊断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医学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诊断学实习是医学生踏上临床的第一步,通过构建合理的医患沟通能力培训体系以及在诊断学的具体教学环节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心肺和腹部模拟人在诊断学教学中的教学效果,评价模拟教学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科生随机分为试点班(模拟教学)和非试点班(传统方式教学),以理论和操作测试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比较教学效果。结果理论测试:试点班成绩(92±20.6)分,与非试点班成绩(93±15.2)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操作测试:试点班成绩(94±14.3)分,优于非试点班成绩(68±21.2)分(P<0.05)。调查问卷显示:对实践教学整体、基本操作训练的满意度,试点班明显高于非试点班( P<0.05)。结论模拟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从心肺腹部模拟教学开始全面推进模拟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实验诊断学是以实验室提供的各种资料,结合病史、体检而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指导治疗,观察疗效的一门科学,是各类疾病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桥梁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临床实验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免疫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已与实验学紧密结合,先进设备的应用使实验诊断学更加简单、准确、快速。而实验诊断学的教学明显滞后于实验诊断学的迅速发展,是教学质量不高的一种因素。我们在认识到这种因素后,吸收其他高校经验,结合我院实际,把临床思维贯穿于实验诊断学整个教学过程之中。1.转变教学观念,合理利用教材,优化…  相似文献   

13.
物理诊断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医学生临床问诊与体格检查的基本能力,通过视、触、叩、听等基本方法去获得第一手临床资料。计算机模拟人的出现及其应用为学生创造了新的学习机会和途径,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各种体征的理解,强化了体格检查能力的训练,在临床教学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OPPRP教学模式在放射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以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选取24名学生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组)、21名学生实施BOPPRP教学模式(实验组),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其对各自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期末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对BOPPRP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OPPRP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综合素养及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超声诊断学是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与解剖学和病理学等形态学为基础,并与临床医学密切结合,获得超声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属医学影像学范畴,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超声诊断学涉及面非常广,是一门医学基础、临床表现与超声图像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及实用性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掌握它就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超声诊断技术工作中得心应手。这门课程的专业知识性、技能性都很强。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脑技术的普及,传统面对面以教室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传统教育模式受空间和时间限制的缺点愈加明显,于是利用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结合教育理论的有关思想建构出来的网络教学平台应运而生,网络教学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4].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和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18.
《诊断学》是医学院校中一门从基础转向临床的重要桥梁课,它教给学生如何采集病史,如何进行正确的体格检查,以便借助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而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它是一门理论性和技能性均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习的比例达1。1或1。1.5,由于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教学效果历来为广大师生所看重。由于(诊断学》内容丰富,操作多,学时紧,极易造成教师“满堂措”,求多求全,而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结果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囫囵吞枣,最终必然事倍功半,事与愿违。近年来,我们在诊断学的教学中,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20.
诊断学综合考核体系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很强的学科,是学习临床各学科极为重要的桥梁课,需要学生多参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对考试模式的改革,我们研究和提出了诊断学综合考核体系,实践应用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增加了诊断学测试的可信度,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