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20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凤 《广西医学》2003,25(2):189-191
目的:探讨结核药物对结核患的肝损害有关问题。方法:对2000-2001年上半年住院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203例患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肝损害高发年龄在19-59岁(8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发生在抗结核治疗2周之内占90.1%。轻不停用抗结核药物而加用保肝治疗,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强保肝治疗,19例好转,182例恢复正常,2例自动放弃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副作用种类,频率,时间和防治对策,不仅能够及时,有效的判断是何药物引起的副作用,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等,确保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而且还可及时发现,处理这些严重副作用,挽救患生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中加用保肝药物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寻求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的最佳方案.方法 1、对于ALT80单位,停用抗结核药物,加用保肝、降酶药物治疗,待ALT正常后,再逐渐加用抗结核药物,每周复查肝功能.2、ALT在40-80单位,无临床症状者,继续抗结核治疗,同时加用保肝、降酶药物,密切监测肝功能.结果 本组107例全部恢复正常.结论 虽然抗结核药物可引起严重肝损伤,但只要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并适当处理,肝功能可以恢复正常,并继续进行抗结核治疗,对完成抗结核全程化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付留俊  周忠民 《中原医刊》1999,26(10):54-54
近十年,结核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出现严重反弹,抗结核药物的应用随之增多,抗结核药导致肝功能损害的病例也明显增多。以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联合作用为主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推荐给初治患者的有效短程化疗方案,但这三种药物对肝脏均有一定影响,可导致药物性肝炎,甚至出现致命的急性肝坏死并肝功能衰竭[1],为了降低肝功能损害,我们于1997年1月~1998年10月对148例肺结核患者抗痨治疗的同时加黄芪保肝治疗,并设对照组138例未加黄芪的患者,了解黄芪在抗痨治疗中的保肝作用。1 临床资料1.1 …  相似文献   

4.
覃永红 《华夏医学》2005,18(6):954-95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表现,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住院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65例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段、不同体质患者有肝损害副作用,轻者不需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物,重者减量或停用抗结核药物而综合保肝治疗.结论:掌握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种类、剂量、时间、程度、防治措施,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停用或调整抗结核药物,确保抗结核治疗全程进行,达到化疗目的.  相似文献   

5.
补脾养肺保肝汤防治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肺结核病的治疗,目前主张用短程化疗方案,但是在开始二个月的强化治疗期有肝损害发生率高、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影响了肺结核短程化疗的完成。我们在1995年4月至1997年7月间,自拟补脾养肺保肝汤防治抗结核药对肝功能损害,取得了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门诊29例,住院16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33岁。E型37例,IV型1例,V型7例。全部病例确诊为进展期肺结核的初治病人,既往无肝炎病史,抗结核治疗前肝功能正常。2治疗方法全部病例使用WHO推荐的短程化疗方案ZEHRZ/4HR或ZSHRZ/4HR。在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抗结核药物导致肝功损害的临床分析总结,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并提出有效而实用的预防办法。方法选取我院8年来390例结核住院治疗病人中使用利福平、雷米封、乙胺丁醇、吡嗪酰胺联合治疗方案治疗后引起肝功能损害的8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肝功能损害症状不明显;肝功能损害多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肝功能损害大多发生在服药1个月-2个月内;所有病例均经积极保肝降酶治疗和调整抗结核药物后肝功恢复正常,无1例停用抗结核药物。结论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应常规化验肝功能,用药后定期复查肝功,同时加用保肝药物,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更换治疗药物;无需完全停用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分析68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肝功能检测结果。结果:化疗全程中肝功能异常率21.8%(14例)。11例加强保肝的情况下继续抗结核治疗,半个月至3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正常,完成疗程治愈;3例全部或部分停用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待肝功正常后,继续HR(E)治疗,肝功未见异常。71.4%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在用药后的2个月内。14例肝功能异常者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结论:当抗结核药物使用中肝功能发生异常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方法,并使用价廉有效的护肝药,以减轻患者负担,坚持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结核性药物所致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9年4月318例抗结核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247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轻度损害者加用保肝治疗,患者肝功能可恢复正常。中、重度患者改用或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加保肝治疗,大部分患者肝功能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进行性恶化,导致抗结核治疗终止。结论加强对抗结核治疗患者肝功能损伤的观察,并在早期加以保肝治疗,这是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使用初治肺结核短程标准化疗方案对病人肝功能的影响,为合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72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治疗全程中肝功能出现异常率达18.0%,36例在加强保肝的情况下继续抗结核治疗,15~30d内肝功能恢复正常,达到治疗效果;13例停用抗结核药保肝治疗,待肝功能正常后继续抗结核治疗,肝功再出现异常2例,给予停止抗结核治疗转住院治疗。93.9%的患者肝功能异常发生在用药后的2个月内。结论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短程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同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及早预防和发现、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肝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东生  杨瑞文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96-2197
目的了解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情况。方法对偏关县结核病门诊收治的因抗结核药所致肝功能损害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肝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与抗结核药物的关系,肝损害程度,肝损害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肝损害患者76例,发生率为12.3%,肝损害发生的时间以服药后3周叫周为最多。对31例轻度肝损害患者继续实施抗结核治疗并调整化疗方案,再加服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药物,30例按要求完成抗结核疗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对中重度肝损害者45例立即停用抗结核药物,改用除HRZ以外的对肝功能影响较少的抗结核药物,并予保肝解毒治疗,41例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病患者于抗结核治疗开始后3周-4周,应加强临床及肝功能监测,发现肝功能损害应及时调整化疗方案,并加用保肝药。  相似文献   

11.
Melasma, moniliasis, photosensitivity, alopecia, and bullous eruptions are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dermatological side-effects of oral contraceptives. Other conditions reported occasionally as resulting from or being aggravated by these drugs have been acne,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seborrhea, and Fox-Fordyce disease. Very rarely erythema nodosum, purpura, lupus erythematosus, increase in number of moles, and hypertrophic gingivitis have been associated. Melasma occurs within months or after a year in most cases, and may pass off gradually after stopping the drug. A malnutrition factor has been suggested and vitamin-B used as therapy. Photosensitivity may be a factor in melasma or occur independently. A period of months is requir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niliasis. Family planning centers with their large numbers of patients should be a help in solving these problems but other specialists are needed also.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37例重症肌无力患儿采用短期、间歇激素疗法,小剂量抗胆硷脂酶药物,人血丙种球蛋白以及辅助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满意结果,而且副作用少。症状痊愈后以人血丙种球旦白作非特异性免疫预防,随访2年无复发。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综合治疗能减少各种药物的用量,缩短治疗时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药理作用。以人血丙种球蛋白作非特异性免疫预防能调节患儿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抗体产生。从而消除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对以M_1型为优势的耐氯霉素等抗菌药物的伤寒菌株引起的220例伤寒患者进行了药物治疗观察,发现氟哌酸、氟哌酸与甲氧苄氨嘧啶、氟哌酸与庆大霉素联台治疗组的疗效优于氯霉素或含氯霉素的联合治疗组。采用氟哌酸治疗无严重全身毒副反应,未见复燃或复发病例,费用亦经济。一般病例单用氟哌酸即可,重症病例可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治疗。在广泛存在耐药菌株流行的情况下,应首选氟哌酸治疗伤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运用干扰素治疗慢性肝病所致间质性肺炎患者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4~52岁,平均38.2岁。8例患者均立即中断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然后连续3d甲强龙2.0g/d冲击治疗,接着连续2周以上强尼松40mg/d治疗。结果:本组8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患者中,其中7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恢复时间为2~12周,平均6.5周,有效率87.5%;1例患者因病情加剧导致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为单独应用的干扰素患者,死亡率12.5%。结论:运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会有发生间质性肺炎的可能,因此在对慢性丙肝患者治疗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干扰素的单独应用,尽可能的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雒志明  畅怡  聂秀红 《北京医学》2007,29(9):537-539
目的 观察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毒性反应,探讨保证化疗顺利进行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方法对经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155例老年NSCLC患者,采取紫杉醇与卡铂联合化疗方案.观察毒性反应,并予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155例老年NSCLC患者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通过予5-羟色胺(5-HT)受体拮抗剂类药物止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类药物升白细胞及水化、保肝治疗、规范操作技术等措施,减少了化疗药物所致的各种毒性作用.结论紫杉醇与卡铂治疗老年NSCLC的毒性反应,通过防范和治疗是可以减轻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获取22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是否应用抗栓药物及其种类;在患者出院后1 a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抗栓药物用药情况、随诊方式和功能结局。结果212例患者有抗栓药物应用指征,其中未用抗栓药物的11例(5.2%)。201例应用抗栓药物的患者中:应用阿司匹林的占95.0%;完成出院1 a时电话随访者176例,其中67.0%的患者依从性良好。应用非阿司匹林药物者依从性较差(OR=0.149,95%CI为0.029~0.764)。卒中门诊随访(OR=2.449,95%CI为1.174~5.109)、较好的功能预后(修订的Rankin评分<2)(OR=1.939,95%CI为1.024~3.670)可促进患者对抗栓药物的依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抗栓治疗尚不令人满意,值得进一步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广东省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维持状况,探讨影响病人治疗维持时间的因素。方法:利用国家统一的成人DataFax抗病毒治疗信息数据库,收集全省1307名接受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维持时间之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4年10月至2008年5月全省共免费治疗1307名病人,其中66.7%病人在出现艾滋病相关症状后才被检测出HIV阳性;52.3%开始治疗时已经进入临床Ⅲ期;29.9%进入了临床Ⅳ期。88.2%的人开始治疗时CD4^+T细胞低于200个/μL;结束治疗病人中,88.9%维持治疗时间小于1年,维持治疗时间最长的达到3年,影响病人维持治疗时间的主要因素是漏服次数、更换方案次数、治疗开始时CD4^+T细胞水平、静脉吸毒感染。结论:应采取措施尽量延长病人治疗时间,加强对患者特别是静脉吸毒者的服药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病人的服药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的路径和措施.方法:对4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住院患者在131I治疗期间进行系统、有效的健康教育.结果:40例均能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预防和减少了131I治疗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患者满意度97%.结论: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利于保障131I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