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烧伤治疗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1993-2005年收治了电烧伤患112例。采用全身治疗,液体复苏,防止休克,早期合理的创面处理,同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长青 《山西临床医药》2011,(7):557-558,560
烧伤休克是大面积烧伤患者遇到的第一道难关,烧伤后48 h内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改变,促进了血浆样液体渗出增加,导致血容量锐减,如果复苏不及时或处理失当,很难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烧伤休克已发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的液体复苏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延迟复苏的救治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2004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重度瓦斯火焰烧伤延迟复苏患者26例,治愈2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科1997/2008年收治电烧伤90例,采用个身治疗,液体复苏.防止休克,对创而采用合理和早期治疗,同时预防并发症,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烧伤合并创面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烧伤合并创面脓毒症4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32例,死亡8例。结论:烧伤早期休克渡过不平稳及创面早期处理不当易致创面脓毒症,预防强调积极有效的液体复苏、早期肠道营养、加强代谢与免疫调理、尽早封闭创面及加强多器官功能保护与支持,治疗强调以创面处理为核心的综合治疗策略,尽早手术覆盖封闭深度创面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近年来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液体复苏后的各项复苏指标.对2004年9月至2009年9月收治的4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区分出烧伤休克期复苏平稳组与复苏不平稳组.观察伤后实际实行复苏的时间、复苏采用的基本公式、实际输入的液体情况.监测血压、心率、每小时尿量,并对各脏器功能进行保护.结果:5年期间的4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中,重度烧伤27例,特重度烧伤15例,38例平稳度过休克期,并发症发生率15%,4例复苏的指标前期不满意后转稳定,属于重度烧伤2例,特重度烧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60%.其中1例伤后88d呼吸衰竭死亡,余41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目前大面积烧伤患者基本能度过休克期,但因各种原因还未能做到均平稳过渡;平稳度过烧伤休克期,对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并发症及提高治愈率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探讨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从休克期处理、创面处理、并发症处理几个方面,总结了2000年元月至2010年元月112例吸入性损伤的救治经验和体会。结果112例患者中治愈107例,治愈率95.54%。结论及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早期封闭创面、正确及时的液体复苏等综合治疗,是烧伤并吸入性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肖昌明  谷云岗 《华西医学》2001,16(4):440-441
我们自1990年至1999年10年间共收治小儿烧伤630例,通过对630例病儿烧伤年龄,致伤原因,烧伤程度与治疗结果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加以对小儿烧伤特点分析。总结几点治疗体会:(1)早期及时补液及补液的质和量是保证休克期平稳渡过的关键;(2)保持创面清洁及积极有效的创面处理可减少创面感染和促进浅烧伤创面愈合。(3)防止休克及感染败血症的发生是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7月期间长途转运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10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平稳转运到院.结论 做好出诊前的充分准备,转运前的病情评估及预处理,转运途中严密监护,持续、有效的液体复苏,保持呼吸道通畅,到院时无缝衔接,是保证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长途转运成功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急诊入院液体复苏规范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制定并使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流程表"、烧伤休克期液体计算程序及液体余量尺(余量表),对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急诊入院液体复苏流程进行系统规范,指引护理人员严格执行烧伤休克期患者液体复苏流程,掌握复苏观察要点。结果大面积烧伤患者急诊入院液体复苏规范率由69%上升至91%,患者入院3 h病情预警分值下降率(复苏成功率)由27%上升至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急诊入院液体复苏规范率之护理专案的应用,能使患者平稳渡过烧伤休克期,降低烧伤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烧伤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2000年9月间共有37例年龄<36个月,烧伤面积15%-55%的重度烧伤合并休克的患儿接受了液体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24h液体需要量,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进行调整。结果:37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16h内全部成功复苏,未出现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和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P>0.05),低于传统补液公式计算的输液总量(P<0.01),结论:婴幼儿烧伤休克液体复苏应用2:1等渗晶体液与血浆复苏比标准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和胶体效果更好,按患儿不同的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可能更合理,有效和精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适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不同阶段的液体复苏方式,以求证链式管理的液体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送达本院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为链式管理组,护士主动参与液体治疗计划,将院前-急诊科-手术室-ICU-外科病房不同科室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链式组合管理;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送达本院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为常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的复苏开始时间、休克纠正时间、术前输液量、术后72h日均输液量、病死率与并发症指标。结果两组复苏开始时间、术前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休克纠正时间、术后72h日均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治疗须兼顾休克病理演变过程与外科围手术期的体液变化,对不同阶段的液体复苏方式进行全程链式管理,有助于实现院内液体复苏的一体化跟踪模式,提高早期抢救成功率,降低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救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78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和常规液体复苏组,观察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剩余碱、血乳酸、凝血功能、输液量、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液体复苏组(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输液量、剩余碱、血乳酸等指标与常规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降低患者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创伤失血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01~2005-09我院急诊科187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不同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救治效果的关系及对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18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充分液体复苏组病死率和存活病例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液体复苏组(P〈0.05),而实验室指标Hgb、PC及Hct显著低于限制液体复苏组.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降低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复苏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十年89例小儿烧伤休克复苏的临床资料,采取晶胶公式有计划、有次序、可调控的进行液体复苏和其他如有效给氧、保暖降温、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有效抗生素等措施救治烧伤面积超过10%TBSA的患儿。结果全部89例烧伤患儿休克期度过平稳,意识清楚,尿量满意,无消化道症状。结论小儿烧伤休克复苏根据晶胶公式进行个性化补液并采取其他综合措施救治是有效的、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热带地区应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与血浆对婴幼儿烧伤休克进行个体化液体复苏的特点。方法1985年以来,我科收治6160例各种原因小儿烧烫伤,其中2583例入院时需要液体复苏,年龄〈36个月,烧伤面积10%~85%的重度烧伤合井烧伤休克的患儿接受了复苏治疗,根据患儿体重分类和烧伤面积计算24h液体需要量,我院地处海南,热带潮湿特点应用烧伤治疗机(额外丢失量)增加200~300ml水分,输液泵均匀控制输液速度并根据每小时尿量调整。结果2583例烧伤休克患儿在伤后24h内全部成功复苏,未出现心肺脑肾等重要脏器并发症的电解质紊乱,实际输液量与按体重计算量无差异(P〉0.5)。结论婴幼儿烧伤液体复苏应用乳酸钠林格氏液与血浆抗休克并按患儿不同体重段和烧伤面积估计输液总量是比较合理,有效和精确的。  相似文献   

16.
电烧伤合并血胸1例的抢救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烧伤是突发性的急性损伤,创面复杂,损伤严重,休克发生率高,感染重,且并发症多,伤残率高.2000年10月我们成功地抢救了1例电烧伤合并血胸的患者,现将抢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6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并发应激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及防治方法。方法:对65例烧伤并发消化道出血年龄、性别、烧伤面积、休克复苏情况、消化道出血发生时间、创面感染、早期诊断,进行临床统计分析。结果:大面积深度烧伤,休克延迟复苏,严重感染等因素,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重要原因。结论:平稳渡过休克期,预防创面感染,利于防治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度大面积烧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对101例重度大面积烧伤患者于烧伤后5~8h经口进食,12~20h留置胃管,管饲营养液恒速持续滴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结果:101例患者中,85例成功度过休克感染关,抢救成功率84.2%,其中8例出于经济原因自行出院,死亡4例,2例因合并吸入性烧伤死于呼吸功能障碍及衰竭,另2例死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感染. 结论:加强休克期、感染期护理是最大限度挽救重度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命,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效果与护理。方法:随机抽样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救治的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59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路径正压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生存人数多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予以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绿色通道救治,再辅以精心护理干预,可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整理本院1997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烧伤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分别比较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以及患者烧伤后入院时间,计算其发生休克的发生率,总结出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因素。结果年龄≤7岁的儿童与≥60岁的老人烧伤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烧伤面积越大的患者休克发生率越大;入院时间在4-12h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并且〉12h,时间越久发生率越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烧伤后需要对儿童与老年人加强护理,防止发生烧伤休克,对烧伤的患者做好预防工作,预防烧伤休克的发生而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