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中斌  王利霞 《西部医学》2014,26(10):1371-1373
目的 研究胃黏膜不同病变中表达凋亡蛋白与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东亚型感染的关系.方法 将医院收治的120例胃黏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病变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东亚型的情况以及感染该菌型患者体内凋亡蛋白表达与未感染者的区别.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CagA+东亚型感染为30.61%,胃癌患者78.26%,胃溃疡患者52.08%,胃癌患者的感染率最高,三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F=14.6815,P=0.0000);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东亚型的患者体内caspase-3、肿瘤蛋白P53、P73表达阳性率远高于未感染者,差异显著(x2 =37.1537,43.1159,40.9869;P=o.0000),表达水平亦远高于未感染者,两者上述指标差异显著(f=35.8544,30.8209,30.2270;P=0.0000).结论 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东亚型的患者体内凋亡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感染患者,且胃癌患者该菌的感染率高于其他病变患者.  相似文献   

2.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IV)与丙型肝炎病毒(H CV)的协同感染对于H CV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SLD)患者生存的影响仍不清楚。因为在一些国家H IV感染不再被认为是肝移植的绝对禁忌证,因此成为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本研究旨在对H CV相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H IV感染患者与不合并H IV感染患者的生存进行比较。在一个回顾性队列研究中,对1037例仅感染H CV和180例H CV/H IV协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在肝脏发生第1次失代偿后的存活期进行分析。在随访过程中,386例(37%)H CV感染者和100例(56%)H CV/H IV协同感染者死亡。感染H IV和未感染H I…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20例胆囊结石胆囊炎患者的胃黏膜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检出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胆囊结石胆囊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以超声检查确诊的胆囊结石胆囊炎后又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120例作为实验组,超声检查排除肝胆疾患后接受胃镜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在胃镜检查时钳取幽门口附近2~3cm范围内胃粘膜2~3块进行快速尿素酶检测,将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慢性胃炎120例,溃疡6例(其中球部溃疡4例、胃溃疡2例),胆汁返流者18例,H.pylori阳性82例(82/120,68.33%),阴性38例(38/120,31.67%);对照组检出慢性胃炎120例,溃疡13例(其中球部溃疡8例、胃溃疡5例),胆汁返流者20例,H.pylori阳性61例(61/120,50.83%),阴性59例(59/120,49.17%)。两组合并胃炎比例完全一致,两组合并溃疡病情况比较,χ~2=2.80,P〉0.05;两组合并胆汁返流情况,经统计学处理,χ~2=0.1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合并H.pylori感染情况经统计学处理,χ~2=7.6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pylori感染是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主要原因,也是此类患者的手术指征,术后出现上消化道症状是根除H.pylori感染的指征。  相似文献   

4.
潘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23-27+16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泌素、环氧合酶-2(COX-2)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7年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患者100例(病例组)和同时间段内的健康者100例(对照组),并按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分为亚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泌素、COX-2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相关性。结果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病例组高于对照组(χ~2=6.503,P0.05),病例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息肉数目和息肉直径均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息肉部位在左侧结肠的比例和COX-2表达阳性的比例均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t=-6.844,t=-7.410,χ~2=8.165,40.176,P0.05),病例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的腺瘤病理分型和山田分型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8,0.110,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的血清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t=-8.668,F=35.661,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胃泌素17水平与COX-2表达情况之间呈正相关(r_s=0.381,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刺激胃泌素分泌和提升COX-2表达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挥作用,如幽门螺杆菌阳性,则建议尽早进行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50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胃黏膜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用快速尿素酶诊断法和13C呼气试验两种方法检测胃癌患者H.pylori感染状况,分析NF-κB和COX-2的表达及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NF-κB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37/50)和86%(43/50)]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分别为0/10和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NF-κB与COX-2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4,P<0.01).H.pylori感染者胃癌组织中NF-κB、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7/29)和86%(25/29)]显著高于未感染者[分别为52%(11/21)和48%(1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NF-κB和COX-2的表达增加,且NF-κB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H.pylori感染可能上调胃癌组织中NF-κB、COX-2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胃黏膜组织中Toll样受体TLR2、TLR5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3例非HP感染患者(对照组)和35例HP感染患者(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5的表达.结果:TLR2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表达.试验组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阳性表达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84.8%)(λ2=5.209,P<0.05).结论:TLR2在人胃黏膜组织中无表达,HP感染可下调胃黏膜组织中TLR5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本文分析了死于肝脏疾病的H IV感染者特点,主要集中在肝炎病毒的协同感染。方法:参与H IV/AIDS治疗的185个法国医院的科室报告了2000年所有死亡患者情况。按照单一丙型肝炎病毒(H CV)感染、单一乙型肝炎病毒(H BV)(H VBsAg阳性)感染、H BV和H CV协同感染或H BV和H CV均未感染,将已知H CV和H BV血清学标记的患者进行分类。结果:822例H IV感染患者中,29%合并单一H CV感染,8%合并单一H BV感染,4%合并H CV和H BV感染。H IV-H CV协同感染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肝脏疾病(31%)和AIDS(29%),H IV-H BV协同感染的…  相似文献   

8.
王志英  汤净  莫青  陈军  王铿  陈月美  周元平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1):2035-2036,2034
目的调查海南汉区在消化内科就诊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患病情况,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黏膜病理的关系。方法选择海南汉区10个县市2395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就诊患者,经胃镜检查并取胃窦黏膜做H.pylori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患者做^14C呼气试验,两者阳性确定为幽门螺杆菌感染。1004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取胃窦及病变部位胃黏膜做病理组织检查。选取113例排除消化道疾病的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就诊患者中和对照组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48.73%,10.46%;患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H.pylori感染显著高于正常体检者(P〈0.01)。但与10年前全国H.pylori平均感染率58.07%相比,本地区H.pylori感染现状已下降17.18%(SMR=0.839)。1004例患者胃窦黏膜和病变部位活检结果显示不同胃黏膜病理改变H.pylori感染率不同(P〈0.01),异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施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后10年海南地区H.pylori感染已经有好转,但是仍然为高感染区。根除H.pylori治疗仍然是今后治疗H.pylori相关性疚病的主要策略。怠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消化性溃疡、胃息肉的患者H.pylori阳性率相似。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背景:幽门螺杆菌(H P)感染可以引起多种胃疾病,幽门螺杆菌性胃炎是其中一种,其特征性改变是胃黏膜出现弥漫性红斑。胃底黏膜的血红蛋白指数(IH B)可以作为判断黏膜红斑范围的一项客观参数,但IH B是否可作为H P感染的诊断指标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胃底黏膜IH B与HP感染、炎性细胞浸润及炎性介质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8例患各种胃病的患者(组1)胃底黏膜IH B进行了检测,并比较H P阳性和阴性患者之间的差别。该组中15例H P感染患者接受了H P根除治疗,分别在其治疗前后测定IH B。对61例患者的IH B和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尚未全面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评估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H PSA)对于年老体弱住院患者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研究人群是从1999年5月至2001年12月经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确诊的85例连续新入院老年患者(年龄≥65岁)。其中29例已经接受了2~15d的质子泵抑制剂(PPIs)如奥美拉唑(10~20m g/d)治疗,其余56例未接受任何治疗。H PSA与尿素呼气试验(UBT)、血清学和病理学进行对比:最近3次检查中至少有2次阳性者认为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3次中至少2次阴性者认为未感染。结果:56例未经治疗患者H P-S…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导致宫颈癌的病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红  陈素兰  张桂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0):3137-3139,314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宫颈癌的病因学相关性研究。方法快速Hp.尿素酶检测法。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32例,感染率较高的是宫颈慢性炎症(18/32)(P<0.05),其中宫颈Ⅱ°糜烂最高(11/32);宫颈癌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患者为4例(P<0.05),均为鳞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最高的年龄组是40~60岁组(8/32)(P<0.05)。所有感染者除了1例是农村患者,其余均为城市感染者。结论该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和传播在宫颈由慢性炎性糜烂导致癌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方法 105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儿的胃窦处取3块胃黏膜,分别进行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抽提胃黏膜基因组DNA,用3对引物检测H.pylori ureA和iceA基因,分析H.pylori iceA基因亚型与胃炎的关系.结果 105例样本中,快速尿素酶反应、病理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三者均阳性的标本52例,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78.84%(41/52),H.pylori iceA2亚型菌株单独检出率1.92%(1/52),H.pylori iceA1和iceA2亚型均阳性的检出率3.84%(2/52),iceA1和iceA2亚型均阴性的比率15.38%(8/52),H.pylori iceA1亚型阳性率与其它基因亚型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3例,中度慢性胃炎15例,重度慢性胃炎25例;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的患儿中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4例,重度慢性胃炎3例,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与未感染H.pylori iceA1亚型菌株患儿的胃黏膜病变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pylori iceA1亚型是广州地区儿童感染H.pylori的优势基因亚型,H.pylori iceA1菌株容易引起较严重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3.
李天文 《当代医学》2009,15(30):70-71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并比较同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胃黏膜中的幽门螺杆菌的一致性,以探讨冠心病与幽门螺杆菌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分别收集胃黏膜下幽门螺杆菌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采用幽门螺杆菌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粥样硬化斑块及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的DNA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H.pylori的阳性27%,H.fennelliaede的阳性率45%,H.cinaedi的阳性率28%,31例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阳性率27%,H.fennelliaede的阳性率45%,H.cinaedi的阳性率28%。16例患者同时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胃黏膜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胃黏膜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分析研究了6375例次胃镜资料,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观察胃底黏液湖、胃窦黏膜及幽门的开放情况;H.pylori-cagA-IgG抗体测定,快速尿酶试验以及14C呼气试验,3项中有2项阳性者为H.pylori感染;组织学检查按新悉尼标准观察幽门螺杆菌、慢性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等形态学特征,将其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数据均采用x±s表示,同级阳性率之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6.7%,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患者镜下均发生了胃窦的炎性病变。80%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功能不全。在H.pylori阳性与阴性组之间的镜下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方面:浅表性胃炎108例,萎缩性胃炎9例,慢性炎症伴肠化9例。H.pylori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在组织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紊乱导致幽门功能失调所致,它与H.pylori的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胃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及住院部有消化道临床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的患儿40人(HP阳性组26例,HP阴性组14例),钳取胃黏膜标本用于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DNA提取,分析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两组之间的社会人口资料学、体重指数、尿素呼气试验、病理组织结果等临床特征,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患儿胃内微生物菌群结构.结果:HP阳性组体重过低(BMI<18.5 kg/m2)的患儿比例为69.2%,非体重过低(BMI>18.5 kg/m2)的患儿比例为30.3%(P=0.04),幽门螺杆菌感染组患儿体重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结果显示,HP阳性组活动性浅表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胃溃疡的比例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阴性组的物种丰度和物种多样性高于HP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P阳性组Prevotella普氏菌属(7%VS3%)、Fusobacterium梭杆菌属(6%VS3%)比例较HP阴性组高.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影响儿童体重、胃内病理组织、胃黏膜菌群结构,HP感染后胃黏膜菌群的多样性降低,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胃内菌群共同促进胃部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最近的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 P)可能是酒渣鼻的一个病因。H P是寄居于胃黏膜的一种革兰阴性菌,可以促进活性氧簇(R O S)的生成,降纸血清抗氧化剂(如抗坏血酸等)的水平。目的:研究酒渣鼻患者R O S的活性和抗氧化效应及其与H P感染的关系。方法:以29例酒渣鼻患者,20名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检测特异性的抗H P IgG,抗H P IgM和血清丙二醛(M D A)、抗氧化效应(A O 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血清中的抗H P IgM显著升高(P=0.03),而抗H P IgG明显降低(P=0.0001),血清M D A水平升高(P=0.0001),A O …  相似文献   

17.
背景和目的:最新的研究表明,H CV感染者联合感染螺杆菌属可能影响肝硬化及肝细胞癌(H CC)的发生、发展。进行一项回顾性横断面研究,以揭示螺杆菌属与H CV相关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通过PCR测定4组患者肝组织样本的螺杆菌属感染状况。结果:仅在4.2%健康对照者(n=24)肝组织样本和3.5%非肝硬化丙型肝炎患者(n=29)肝组织样本中,可检测到螺杆菌16SrDNA;而分别在68.0%无H CC的H CV阳性肝硬化患者(n=25)肝组织样本和61.3%H CV阳性肝硬化H CC患者(n=31)肝组织样本中检出螺杆菌16S rDN A。此外,对H CC瘤组织样本(n=21)进行测定时,有90.…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患者所感染幽门螺杆菌(H.pylori)菌株毒力与上消化道病变关系,探讨柳州地区H.pylori的致病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5年5月于我院经14 C-UBT检测证实为H.pylori感染后经胃镜证实为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的门诊患者共125例,采集静脉血用蛋白芯片技术行H.pylori毒力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VacA)、尿素酶(Ure)及热休克蛋白60(Hsp60)IgG检测,钳取胃黏膜组织行H.pylori银盐染色及病理检查。结果 125例患者以青年和中年为主,分别占48.00%和45.60%,均检出H.pylori相关毒力IgG抗体,其中CagA、VacA、CagA+/VacA+、Hsp60、Ure阳性率分别为92.80%、20.00%、19.20%、27.20%及96.80%;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性溃疡CagA阳性率较胃溃疡高;所有病变中,消化性溃疡占86.40%(108/125);有123例患者完成病理检查,黏膜炎症程度表现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的分别为17.90%(22/123),75.61%(93/123)及6.50%(8/123);81.30%(100/123)患者H.pylori染色阳性,为(+)~(+++)。结论在广西柳州地区,上消化道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感染Hsp60及VacA阳性菌株低,发病主要以消化性溃疡为主,胃黏膜炎症程度以中度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内质网分子伴侣家族成员Grp94、Grp78和PDI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感染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胃黏膜组织中Grp94、Grp78和PDI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未感染组28例,Grp94、Grp78和PDI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0.427±0.0360)、(0.8038±0.500)和(0.5198±0.0379),感染组32例,Grp94、Grp78和PDImRNA表达量为(0.882±0.082)、(1.1586±0.0839)和(1.0642±0.1533)。两组相比,感染组的Grp94、Grp78和PDI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未感染组Grp94、Grp78和PDI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27±0.0360)、(0.4345±0.0545)和(0.5198±0.0379),感染组Grp94、Grp78和PDI蛋白表达量为(0.671±0.072)、(0.6204±0.0412)和(0.8252±0.032)。两组相比,感染组Grp94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人胃黏膜增加Grp94、Grp78和PDI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合成,这可能有利于胃黏膜的自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胃癌与端粒酶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黏膜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与胃癌的相关性.方法用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检测66例胃癌、30例萎缩性胃炎及2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端粒酶活性,以尿素酶法及病理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及Hp感染率分别为:正常胃黏膜10%(2/20)、35%(7/20);萎缩性胃炎36.6%(11/30)、43.3%(13/30);胃癌89.5%(59/66)、66.6%(44/66).被检标本的二者检出率随病变加重而增高.Hp感染标本的端粒酶活性检出率比无Hp感染者高.三组资料χ2检验优势比,胃癌组OR值=6,提示Hp阳性者的危险性是Hp阴性者的6倍,有显著性差异.但不论有无Hp感染,其端粒酶检出率均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增加.正常胃黏膜标本中有端粒酶活性检出的标本均有Hp感染,而从胃炎及胃癌标本中检出的端粒酶阳性标本有60%以上有Hp感染.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胃癌诊断的参考指标;Hp感染可激活端粒酶,加速胃黏膜损伤,引起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可能与胃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