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是葡萄糖无氧酵解的最终产物。在正常情况下,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在肝脏中氧化利用,血乳酸浓度不超过1.8mmol/L,当各种原因引起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酸中毒,成为乳酸性酸中毒。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乳酸性酸中毒被称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相似文献   

2.
<正> 心肌缺血时的电生理学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主要包括局部缺氧、高血钾、乳酸积聚与细胞内外酸中毒等。近年来、不少学者利用离体心肌或离体心脏研究了上述各因素对心肌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颇不一致,对这些因素在缺血心肌电生理学变化中所起的作用,争议较多。我们在前一工作中发现,代谢产物蓄积对兔在体缺血心肌的电生理学变化有重要影响,但究系何物质起主要作用,尚待证实。本实验利用家兔在体心脏冠脉灌流技术,观察了局部心肌缺氧、高血钾和乳酸性酸中毒对在体兔心电活动的影响,借以分析心肌缺血早期电生理学变化的原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避免合并高血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抢救过程中出现医源性高渗昏迷,旨在寻找更安全、便捷、有效的抢救方案,降低患者痛苦及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5年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98例合并高血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方案,按照补液方法的不同(其他抢救措施相同)分为两组(每组49例):(1)传统抢救方案组:按照第七版内科学所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补液方案进行抢救,早期使用生理盐水补液,待血糖下降至13.9 mmol/L以下后再改用糖水+胰岛素;(2)改变抢救方案组:早期即使用5%糖水+胰岛素补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差异。结果与传统抢救方案组比较,改变后的抢救方案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再出现渗透压继续升高、脏器功能进一步恶化情况,该组患者的神志转清时间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早期即使用5%糖水补液抢救合并高血钠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较传统方案疗效更佳,病死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正> 肾小管性酸中毒(以下简称RTA),系由肾小管泌H~+和/或重吸收HCO_3~-障碍,回吸收Cl~-增多所致的高血氯性酸中毒,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容易延误诊治,结合我院近二年住院被误诊的4例RTA患者,就其容易被误诊的各种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以吸取教训,并探讨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关于肾小管性酸中毒(RTA)的病例报告日渐增多,传统概念将本病分为1型(远端肾小管缺陷)、2型(近端肾小管缺陷)及3型(1、2型的混合)。1976年Sebastian等提出了4型RTA的名词。此型与其它型一样,表现为高血氯性酸中毒,但具有高钾血症而不是低血钾,临床表现也与其它类型明显不同。本病并非少见,至1981年仅英国文献即已报告81例,国内也已有报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将有助于防止病人发生致命性的高钾血症。  相似文献   

6.
侯刚  吕静 《江西医药》1997,32(6):336-337
报告11例肾小管性酸中毒的临床、影像表现。指出本病特点是多饮、多尿、发育迟缓、肢体不同程度的变曲畸形。影像表现主要为活动性佝偻病和/或骨软化及肾结石、肾钙盐沉着。特别是3岁以上的患儿及久治不愈的婴幼儿活动期佝偻病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和关节附近的疣软骨增生。血生化检查有五低二高,尿检查有三高一低者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肺心病时,由于通气,换气功能障碍,引起缺氧和CO_2潴留,导致酸碱失衡,如诊断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病人严重的后果。本文就有关慢性呼吸性酸中毒及复合型酸碱失衡的临床问题作一综述。一、呼吸性酸中毒发生机制和代偿程度肺心病由于感染引起气道阻塞,肺泡通气不足,血中CO_2潴留,导致呼吸性酸中毒。“呼酸”是肺心病最基本的酸碱失衡类型,发生率47.8~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对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影响。方法 50例糖尿病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的药物控制血糖、给予碳酸氢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等对症处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等,改善肝肾等脏器功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乳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乳酸水平和对照组入院时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48 h的血乳酸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降低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技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经急诊行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技术治疗的6例均成功获救,其余6采用内科保守治疗,1例好转,5例死亡。结果应用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明显优于单纯内科补液,利尿排酸,纠正离子紊乱的方法。结论血液透析联合灌流技术治疗糖尿病乳酸酸中毒能迅速清除患者体内过高的乳酸,血钾,降低血肌酐水平,保护肾功能,是抢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三大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病死率与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2004-2009年收治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不同血液净化模式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方法 对3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液净化模式(间歇性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滤过、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进行治疗,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血液透析(IHD)组、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观察治疗前后血乳酸、p H值、血色素情况。结果 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组、连续性血液滤过+血液灌流(CVVH+HP)组较间歇性血液透析(IHD)组的血乳酸下降明显、p H值改善更迅速(12 h即达正常),但CVVH+HP组较IHD组和CVVH组24 h时血色素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血液净化模式中,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糖尿病性乳酸性酸中毒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4.
吴敏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9):2981-2984
目的 探讨21例乳酸性酸中毒患者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仓救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抢救的42例乳酸性酸中毒患者,根据其是否应用CVVH治疗进行分组,CVVH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1例,常规治疗组治疗措施包括消除导致血乳酸升高的诱因,在严密监测中心静脉压和心功能状态的情况下快速补液扩容,应用5%碳酸氧钠持续缓慢静脉滴注以纠正酸中毒,应用胰岛素降低血糖,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行气管插管维持呼吸功能等;CVVH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应用CVVH,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CVVH组治疗后24h和48 h与治疗前比较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H值明显升高(P<0.05),且48 hCVVH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和pH值较24 h恢复效果明显;CVVH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24 h和48 h血乳酸水平均明显下降,血pH值明显升高(P<0.05);CVVH组共有3例患者死亡(14.29%),常规治疗组共有8例患者死亡(42.86%),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CVVH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CVVH能够显著降低乳酸性酸中毒患者的血乳酸水平和血pH值,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更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正> 肾小管性酸中毒(以下简称RTA),1936年首先由Lightwood报道。本病并非罕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易误诊。轻者可隐潜不发,重者常有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骨骼病变,尿路结石和尿路感染,甚而产生严重并发症如骨骼畸形、病理骨折、肾结石、肾钙化及慢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32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血生化指标、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p H值、住院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p H值、二氧化碳结合力及乳酸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且观察组治疗后乳酸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和钾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患者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清除患者体内蓄积的乳酸,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快速血酮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诊断及治疗的意义。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7月对我院6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DKA组)采用床边快速血酮测定指导DKA诊疗,同时应用亚硝基铁氰化钠法进行血酮体定性分析。另设同期住院的61例无酮症糖尿病患者(NDK组)作对照。结果 DKA组血酮β-羟丁酸高于ND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方法测定血酮体阳性率之间比较,DKA组和ND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检测血β-羟基丁酸的灵敏度高于传统血酮体定性分析,有利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快速诊断与治疗监控,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卡托普利是近几年来非常受重视的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这类药物在稳定降压的同时,还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减少水钠潴留,同时可以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保护缺血心肌,逆转左室肥厚、增加冠脉储备,对减少心血管并发症及代谢紊乱,改善症状和运动耐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应用中遇到致高血钾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BP)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乳酸性酸中毒的疗效比较。方法对26例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的患者在常规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抗休克等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CVVHF或CVVHDF模式)或每日的普通血液透析(HD)治疗,观察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及病死率。结果 18例行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患者中4例死亡,其余患者意识、血压、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96 h内恢复正常。8例因经济困难而行普通血液透析患者中,死亡3例,其余患者血乳酸、二氧化碳结合力、血PH值在1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连续性床旁血液净化尽管价格昂贵,但纠正乳酸性酸中毒疗效确切,其效果优于普通血液透析,如不考虑卫生经济学原因,值得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后果严重,病死率高。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6例,现就本组病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6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67±6·4)岁;病程(9·4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