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位结扎加微小切口抽剥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彤  刘长建  刘晨  黄佃 《江苏医药》2002,28(7):530-531
自 1991年至 2 0 0 1年 6月 ,本院采用微小切口抽剥曲张静脉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计 1168条肢体 ,其效果及美容优点显著 ,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本组 1168例 ,男 5 2 4例 ,女 644例。左下肢 733例 ,右下肢 4 35例 ,计 1168条肢体。年龄 2 4~ 78岁 ,平均 4 4 7岁。病程 0 5~ 4 2年 ,平均6 7年。主要临床表现为 :浅静脉曲张、患肢沉重、胀痛 ,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湿疹等 ,其中皮肤溃疡114例。所有患肢均经潘氏试验、屈氏试验、多谱勒超声、光电体积描记和顺行静脉造影检查 ,确定深静脉通畅并瓣膜功能正常 ,同时注意有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抽剥联合驱血后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下肢浅静脉曲张治疗的患者62例,其中行传统高位结扎联合驱血后曲张静脉抽剥术的患者32例(观察组),行传统高位结扎联合非驱血下曲张静脉抽剥术的患者30例(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肢体活动和皮肤感觉障碍的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皮肤感觉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肢体肿胀、皮下血肿以及肢体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抽剥联合驱血后曲张静脉点式抽剥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可有效减少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患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术后第一天能下床活动,曲张静脉全部消失,湿疹样皮炎治愈、色素沉着逐渐消退,下肢溃疡均在2~4周内愈合.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美观,复发率低,是一个非常实用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4.
承云峰 《淮海医药》2013,31(3):246-247
目的比较传统方法与大隐静脉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大隐静脉手术的患肢(56例患者共64条患肢),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30条。观察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共34条。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5±28.5)min,对照组手术时间为(75±32.4)min,较短,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程度、切口皮下淤血、复发等情况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随访6~42个月,效果良好。结论大隐静脉顺行剥脱联合点状抽剥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疗效确切的手术方式,且较传统手术更快。  相似文献   

5.
谢宣刚  张俊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15-2016
我院自1997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高位结扎抽剥加点状缝扎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治疗的650例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资料。结果650例患者756个患肢均抽剥成功,切口均一期愈合按时出院。出现皮下血肿及皮下瘀斑59例。随访3~12年,复发共6例(1%)。结论点式曲张静脉抽剥术抽剥器改进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方法80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使用完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使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6.0±1.2)d、手术时间(53.8±4.6)h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7±1.6)d、(65.1±5.2)h,术中出血量(25.4±3.3)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87.1±4.2)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50%(3/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用于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能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而言,其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多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抽剥术。我们自1 991年6月至2000年6月,试行改良术式用于46例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本组46例,其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30~69岁,平均47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41年。所有患者小腿部大隐静脉曲张成团,均不能使用剥离器抽除。手术需时最长70分钟,最短25分钟。手术时间均按一侧肢体手术计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下肢静脉曲张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对其临床护理进行相关的讨论,总结相关经验,从而提高这个方面的护理水平。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医院中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配,一共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其中每组分别为40例。对两组进行不同的处理,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一些护理,对观察组则实施围手术期整体护理,同时对两组进行观察,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相关的记录,最终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结果在住院时间、拆线时间以及并发症3个方面,观察组所用的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能够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的康复,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所需住院的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之后并发症的概率,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病痛,对患者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抽剥术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大隐静脉传统抽剥术,观察组25例采用顺逆结合的大隐静脉抽剥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25例中全程剥离23例,对照组25例中全程剥离16例。观察组手术时间、人均切口数、术中出血量、彻底剥除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隐静脉抽剥术采用顺逆抽剥术治疗,可显著减少手术时间及切口数,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彻底剥除率,促进了术后康复,并最大限度的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翻式+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共7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治疗组38例应用新型静脉剥脱器行内翻式加点状剥脱术治疗,对照组38例应用传统手术方法行静脉剥脱,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手术时间缩短.术后疼痛程度轻、住院天数缩短、术后并发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6个月静脉曲张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翻式+点状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优于传统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高位结扎+点状剥脱)103例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减轻肿胀,治疗溃疡及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将患肢抬高30度,以利静脉回流,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加强术后并发症如患肢疼痛、麻木、皮下硬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其中20条患肢出现患肢麻木,30条患肢出现皮下硬结。结论术前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术中加强配合以及术后防治并发症和健康教育是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EVLT)联合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PH术结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38例急性环状嵌顿痔的患者行PPH术结合外痔切剥术,并对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25~35 min,住院时间3~5 d,术后肛缘平整,无大出血,无排便困难及肛门狭窄、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无复发病例.结论 PPH术结合外痔切剥术治疗急性环状嵌顿痔能迅速减轻患者痛苦,损伤小,无明显并发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聃 《中国当代医药》2011,(30):189-19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优越性。方法:选择本院2009~2010年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72例,分别行腹腔手术及开腹手术,每组86例,进行对比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异位妊娠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股骨粗隆部骨折几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效果,并对其优缺点及应用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开放手术复位并分别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DHS及Gamma钉进行内固定。结果手术93例,优71例,良16例,差6例,优良率93.5%。结论股骨大粗隆部骨折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能有效的降低伤后并发症,并尽可能的恢复患肢功能。  相似文献   

16.
叶波  ;陈伟清 《江西医药》2014,(12):1370-1372
目的:对照研究抽剥术和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3年4月分别应用两种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隐神经损伤方面,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组占有优势,但其发生血栓性浅静脉炎概率较大。结论激光联合泡沫硬化剂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安全、美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宋承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4,(17):2601-2603
目的:比较扩大翼点入路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的疗效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112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扩大翼点入路术组58例(观察组)和传统手术组54例(对照组)。观察和评价两组术后GOS分级,比较术前和术后第1、3、6天颅内压及术后两组预后结果。结果观察组植物生存率为10.34%(6/58),低于对照组的27.78%(15/54)(χ2=4.58,P<0.05);观察组中残率为29.31%(17/58),高于对照组的16.67%(9/54)(χ2=4.20, P<0.05);观察组重度脑水肿为10.34%(6/58),低于对照组的20.37%(11/54)(χ2=4.78,P<0.05);观察组硬膜下积液为12.07%(7/58),低于对照组的24.07%(13/54)(χ2=3.96,P<0.05);观察组术后第1、3天颅内压分别为(302.18±17.33)mmH2O和(260.32±17.42)mmH2O,低于对照组的(371.24±18.40)mmH2O和(322.17±16.28)mmH2O(t=7.53、5.39,均P<0.05)。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能够充分清理创面,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止血较彻底,有利于脑功能的保护,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治疗异位妊娠的最佳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盐城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确诊并接受治疗的8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选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腹腔镜组48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腹手术组32例,采用同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切口疼痛,术后体温,抗生素使用天数及住院天数.结果 48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均得到成功治疗,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手术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切口疼痛感较轻,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切口瘢痕小,术后发热少,抗生素使用天数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296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并行循环,不阻断升主动脉,不灌注心脏停搏液;需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0℃~32℃,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2962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1873例,心脏瓣膜病和升主动脉瘤患者1089例。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率为1.45%(53/2962),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为1.33%(25/1873),心脏瓣膜病死亡率为2.57%(28/1089);全组无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病例,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发生率0.37%(11/2962)。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降低了低心排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从而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是临床上可以选择的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七氟烷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两种全身麻醉维持方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S组和P组各30例。在同样经喉罩全身麻醉并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指导下,麻醉维持P组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靶浓度2.5~3.5mg/L)联合瑞芬太尼(靶浓度4.5-5.5μg/L)效应室靶控输注(TCI);S组采用吸入七氟烷(2%-4%)联合瑞芬太尼(靶浓度2.5~4.0斗s/L)。记录入室后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插喉罩前(T1)、插入喉罩时(T2)、切皮时(L3)、游离甲状腺时(T4)、切除甲状腺或肿物时(L5)、拔除喉罩时(T6)和出手术室时(L7)等8个时段的HR、SBP、DBP,停止麻醉至拔除喉罩的时间、拔除喉罩时的清醒程度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HR、SBP、DBP比较,T0、T1、T2、L3等四个时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4、L5、T6、L7等四个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问拔除喉罩时间及拔喉罩时清醒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S组苏醒期躁动、头晕嗜睡、寒战和出室时伤口疼痛的发生率较低(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式更佳,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