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某,男,24岁,1980年4月27日入院,住院号:1446。以皮肤及巩膜发黄,午后发热5天为主诉入院。血液检查:血红蛋白9.5—11.5%克,白细胞11860—20400/立方毫米,(中性77/立方毫米,淋巴细胞23%立方毫米)血沉70毫米%.  相似文献   

2.
张某某,女,23岁。农民。于1972年7月初诊。患者于1972年5月发现全身皮下有散在性大小不等出血点,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时流鼻血,或皮肤划破出血时间久,月经量多,色淡红无块,入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检查:血小板1万/立方毫米;血色素5克%,红细胞35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4,000/立方毫米,中性60%,  相似文献   

3.
我们采用扁桃体局部点刺为主的方法治疗乳蛾310例,报导如下。临床资料:310例患者中,男207例,女103例;年龄3岁79例,4~6岁120例,7~13岁11例;发病1~2天就诊107例,3天就诊98例,发病4天以后就诊者105例;扁桃体Ⅲ°肿大38例,Ⅱ肿大254例,Ⅰ°肿大18例;白细胞在20000/立方毫米以上者64例,15000~20000/立方毫米者60例,10000~15000/立方毫米者94例,8000~1000/立方毫米者44例;中性粒细胞80%以上者62例,70~80%者76例,65~70%者43例,65%以下者81例。点刺方法:取不锈钢针,快速点刺红肿或伴溃疡面的扁桃体局部,以刺出少许血或  相似文献   

4.
生血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血,是指单位体积血液里的红细胞、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红细胞<4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2克%;女:红细胞<3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0克%)的一类疾病。祖国医学中无此名称,但从贫血病人的一般临床表现如:面色苍白,指甲、口唇和睑  相似文献   

5.
杨××,男,13岁。于1982年6月2日初诊。患儿半年来,左腿胫骨疼痛,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纳谷不旺,头昏且痛,神疲乏力,齿衄,鼻衄,逐日加重,双下肢并有少量出血点。曾住宜昌××医院治疗。血检:血红蛋白6 g%,红细胞214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700/立方毫米,中性粒细胞15%,单核细胞2%,  相似文献   

6.
郭××,女,12岁,住钟祥县关山区。患孩于1979年9月20日起腹痛腹泻,在当地某卫生院诊断为“急性细菌性痢疾”,给口服氯霉素腹泻减。于10月2日突患鼻衄,吐血,量约150毫升。随转武汉某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经骨髓穿刺检查,诊断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半月,经用止血药及丙酸睾丸酮、强的松等治疗,出血止后出院。经人介绍到我院入院治疗。入院检查:体温36.5℃,心率100次/分,面色苍白,满月脸,皮肤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肋沿下1厘米,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红细胞12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4克%,白细胞3,500/立方毫米,中性37%,淋巴61%,单核2%,血小板6万/立方毫米。患孩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心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自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三年运用中药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较为满意,现将资料完整的1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 10例中,男1例,女9例;5~10岁者2例,11~20岁者3例,21~30岁者1例,31~40岁者2例,50~53岁者2例;病史在1年以内者2例,1~2年者4例,2~3年者3例;3年以上者1例。1例住院治疗(住院1月后转门诊治疗),9例门诊治疗。二、血液检查 10例中,血小板在0.7~5.2万/立方毫米,其中2万/立方毫米以下者1例,2~3万/立方毫米者3例,3~4万/立方毫米者1例,4~5.2万/立方毫米者5例。血色素8克%以下者2例,8~10  相似文献   

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治验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男,58岁,干部,住院号83—386。1982年7月份,自觉头晕、头痛,有时鼻衄及齿龈出血,头身困重,胸闷、纳少、腹部胀气不适。遂到××医院门诊治疗,经服用抗菌消炎西药,有所缓解。1983年3月上述诸症再度复发且加重,再就诊于××医院,药物治疗罔效。1983年10月初,患者前往武汉××医院检查治疗。骨髓穿刺检查报告:骨髓细胞增生,以红系增生为主,原始网状细胞易见,血液检查:血红蛋白20克%,红细胞700万/立方毫米,白细胞17,000/立方毫米,粒细胞79%,血小板数84万/立方毫米,红细胞压积67%,网织红细胞计数5%,血比重1.074,血沉2毫米/小时。经邀教授会诊,诊断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治疗。1983年10月14日,收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小儿泄泻     
俞××,男,6个月。于1972年12月19日住院。家人代诉:患儿腹泻已十三天,近日腹泻加重。住院检查:神疲,皮肤弹力差,前囟凹陷,口唇干燥,营养差。血检:红血球321万/立方毫米,血色素60克%,白血球3200/立方毫米,中性38%,淋巴62%。诊断:①单纯性消化不良并脱水;②营养不良Ⅰ~Ⅱ。前后用过乳酶生,氯、新霉素,抗菌素,补液,葛根芩连汤加味等中西药物治疗,仍泻下无度,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例一:李××,女,21岁,住院号66396。发热咽痛1天,注射青霉素及口服退热片(药名不详)后,发热更高,咽瘸加重,乃至吞咽,说话困难,于1965年6月16日入院。体检:体温39.5℃,咽部红肿,局部有脓性分泌物,下颌淋巴结肿大,皮肤有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心肺正常,肝大1厘米,质软,脾未扪及,苔薄白,脉浮数。血象检查:血红蛋白13.6克%,红细胞505万/立方毫米,血小板14万/立方毫米,白细胞700/立方毫米,中性12%。诊断:急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症、急性咽峡炎。中医诊为风热客肺,咽喉  相似文献   

11.
病例介绍杨××,女,14岁。因头昏、心悸、全身乏力、精神差、贫血一年半,曾输血200毫升及长期服硫酸亚铁,治疗无明显效果,发热数日,于1977年12月20日入院。体检:体温37.6℃,发育正常,慢性病容,贫血外貌,巩膜无黄染,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肋下2厘米、质软、无压病,脾未触及。胸部X线检查及胆囊造影均正常。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5克%,白细胞6800/立方毫米,嗜酸性粒细胞占8%,余正常。血小板16万/立方毫米,网织红细胞0.2%。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系统增生,占71%,其中嗜酸性粒细胞12%,  相似文献   

12.
[例一]患者周某,男,7岁,阜宁县人民医院职工子女,1979年9月5日初诊。其父代诉:入夏以来,精神不振,面色萎黄,食欲减退,嗜眠。七月初在本院检查血象:血色素6.5克,红血球218万/立方毫米,血小板5万/立方毫米,白血球600/立方毫米,幼稚细胞占40%,并经骨髓检查,诊断为“急粒”。复经苏医检查骨髓象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AB 型)”。据苏阜两院检查血象、骨髓象,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确诊“急粒”无疑。因白血球太低,不能使用化疗,故要求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3.
登革出血热是登革热的一种严重类型。Ⅱ型登革出血热以出血、腹痛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达5~10%。此病在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出现,而且有逐年增多和加重的趋势,迄今尚缺乏特效治疗。为了探索中医药对本病的作用,我们于1986年10~12月在儋县人民医院,应用DME的原则,进行前瞻性的中西分组对照研究,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文57例均为住院病员。其中男39例,女1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64岁,平均25.6岁。出血最早见于病程第一天,最迟见于第8天,平均4.26天。腹痛出现时间平均在病程第3.71天。血红蛋白最低2克%,最高13.5克%。血小板计数最低4万/立方毫米,最高12万/立方毫米。红细胞压积最低20%,最高58%。白细胞总数最低3200/立方毫米,最高20300/立方毫米。既往有登革热病史者11例,消化性溃疡病史5例。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详见表1、2。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应用硫脲类药物治疗时副作用是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有0.1—0.5%的病例出现粒细胞缺乏症,且出现在开始服药的2—3个月内,当白细胞降至3000/立方毫米以下或粒细胞总数降至1500/立方毫米以下时停硫脲类药物,将影响甲亢的治疗和预后。本文应用自拟中药升白汤治疗硫脲类药物所致的反应性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32例,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误案二则     
例一、吕某,女,40岁,1985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自1984年6月始头晕乏力,腰酸胫软。多次查血常规,白细胞均较低。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此次因国庆节前劳倦过度而诸症加重。见头晕眼花,头顶有空洞感,神疲乏力,不耐烦劳,倦怠嗜卧,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无华,腰酸胫软,便纳如常,舌淡,苔薄白,脉弱。查血常规:Hb10.7g%,RBC365万/立方毫米,WBC2900/立方毫米,N70%,L23%,E5%,M2%。证属脾气虚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者郑××,男,64岁。于1981年经北京××医院、我省××医院查血发现红血球150万/立方毫米,白血球1500—2000/立方毫米左右,血色素5—6克%,血小板2—3万/立方毫米,骨髓原始和早幼粒细胞占37.2%,诊断为红白血病——白血病期。1982年2月左臀区因注射针药后局部感染化脓,切开排脓后溃疡经久未愈,旋于同年6月前来我院外科门诊治疗。检查发现,左臀部有扁圆形直径为4厘米,深2厘米,高出皮肤约1厘米的包块隆起,表面覆盖紫暗色变性皮肤,下面是一个溃疡,充满紫暗色炎性肉芽,脓少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偶用螃蜞菊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1例症状获得迅速改善的启示下,于1976年用以治疗急性菌痢,共观察44例,发现有一定效果。一、临床资料:本组44例,男36例,女8例。年龄为12~70岁,中年人居多。发热32例,其中38℃以下4例,38~39℃10例,39℃以上18例。白细胞1~2万/立方毫米26例,>2万/立方毫米3例。作粪便培养35例,痢疾杆菌培养阳性15例(42.8%),其中弗型  相似文献   

18.
高玉民 《山西中医》1991,7(1):37-38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虚劳、血证范畴,近年来临床报道,认为补肾中药对本病疗效肯定。然再障辨证当分肾阴虚,肾阳虚,阴阳两虚。而肾之阴、阳均离不开肾精为基础。阴阳互根互化构成了补肾精即以化肾阴、肾阳、肾气、血、髓的基本条件。据之理论,笔者在6例再障治疗过程中,以中医补肾益精法为主配合康力龙收到较好效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6例,其中男4人,女2人,年龄最小16岁,最大58岁。治序前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年半;血红蛋白最低3克%,最高5克%。红细胞最低为88万/立方毫米,最高为216万/立方毫米。白细胞最低1700/立方毫米,最高3500/立方毫米。血  相似文献   

19.
68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1984年,我组门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现将临床资料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男性22例,女性4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59岁,20~39岁共计49例,占72%。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2年。血小板计数最少1.2万/立方毫米,最多8万/立方毫米。病例选择:根据1984年2月在保定召开的全国中医内科学会血证学术讨论会血液病组制定的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标准进行选择。骨髓涂片检查,提示巨核细  相似文献   

20.
黄×,56岁,高乡?供销社职员。1983年8月,自觉疲乏溺少,晨起面肿而求医。疑为慢性肾炎。广服中西药物,未见效果。1984年2月,入某院留医。诊为尿毒症,治疗两月,病无进退,劝患者往广州作血液透析。因患者以年过半百,久治不愈,不愿跋涉转院,乃出院来我院门诊治疗。5月24日初诊:血液检查:白细胞9,400/立方毫米,红细胞205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7.2克%,非蛋白氮98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18容积%。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