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采用心肌染色分级(MBG)方法及校正TIMI计帧(CTFC)方法评价急诊PCI术后心外膜血流正常患者的心肌微循环状态,探讨术后MBG分级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IRA为前降支的单支病变,并行急诊PCI治疗。术后IRA血流达TIMI 3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40帧],管腔残余狭窄〈20%。术后重复造影测定CTFC值及MBG分级。血管成形术的成功标准为:IRA血管残余狭窄〈20%,前向血流TIMI 3级(校正TIMI计帧数CTFC〈40)。所有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根据PCI术后即刻造影MBG分级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心肌再灌注(MBG 0~1级),B组为心肌再灌注(MBG 2~3级)。两组患者分别术后2~4周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无一例死亡,冠脉造影证实急诊PCI术后35例患者均获得TIMI3级血流(CTFC〈40),其中12例出现心肌微循环无再灌注现象(MBG0~1级),发生率34%。尽管术后前降支CTFC〈40帧,但两组患者平均TIMI帧数CTFC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A组平均CTFC(31.9±4.5)帧;B组平均CTFC(18.4±4.2)帧,P〈0.01。两组患者从发病到PCI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9.6±2.3)h vs(6.1±3.0)h,P〈0.01。MBG水平与PCI术后心功能状态密切相关。住院期间A组患者的EF值明显低于B组,(45.1±5.1)%vs(58.0±8.0)%,P〈0.01。A组LVEDVI高于B组,而两组间RWMI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急诊PCI术后微循环灌注水平(MBG)与心功能改善密切相关。成功的急诊PCI术应为TIMI 3级血流,同时具有心肌微循环的良好灌注(MBG 2~3级)。早期急诊PCI对恢复和维持正常的微循环灌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心绞痛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55例直接PCI术后的AMI患者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梗死前心绞痛组(A组,124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B组,131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及随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A组磷酸肌酸激酶 (CPK)峰值、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及无复流(NF)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自溶现象发生率显著高于B 组(P<0.05)。②A组随访时期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显著低于住院期间(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P<0.05);而B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③A组在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的心力衰竭(8.06%)和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20.16%)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6.79%和35.11%,P< 0.05),两组在死亡率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直接PCI对所有AMI均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减少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有利于减少直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损害,改善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院前与院内给予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接诊的90例行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不同给药时段将患者分为院前组40例和院内组40例,院前组在入院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院内组在入院后行PCI术前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两组患者术后均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术后采用心肌灌注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灌注情况,术后1个月进行心脏超声检查,采集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记录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院前组患者MBG 3级患者明显多于院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5,P<0.05),MBG 0~1级患者明显少于院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院前组和院内组心功能指标LVEDD、LAD、LVEF、IVS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和院内组术后6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0%VS 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院前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能有助于改善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及近期预后,推荐STEMI患者首次医疗接触时即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术后1 hST段变化与心功能关系.方法: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49例,比较PCI术前及术后1 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ST段的总和.按术后ST段回落程度分为两组:ST段回落良好组(A组),ST段回落不良组(B组).观察患者PCI术前、术后1周心功能分级(Killip分级).PCI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前Killip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Killip Ⅰ级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VEF值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I术后1 h 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变化对左心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对首次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50例比较PCI术前、术后1hST段的变化,按术后1h5T段回落≥50%分为A组(n=42例),〈50%分为B组(n=8例)。术后1个月和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E/A比值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A组LVEF、E/A值高于B组(P〈0.05),而LVEDV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A组LVEF值高于B组(P〈0.01)、A组E/A值高于B组(P〈0.05),A组LVEDV值低于B组(P〈0.01)。结论:AMI患者PCI术后1hST段回落≥50%的患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回落〈50%者,AMI患者PCI术后1hST段的变化对晚期左心功能恢复的评估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后病例不同时间择期PCI术对左室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AMI急性期后病例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于AMI后10天~2周、2周~1月、3月~1年行择期PCI术治疗,运用经胸超声心动图于术前及术后半年测定左室功能指标EF、WMSI、LVED、E/A以评价左室功能,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AMI后10天-2周择期PCI组、2周~1月择期PCI组术后EF、WMSI、E/A等左室功能指标与3月~1年择期PCI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0天~2周择期PCI组与2周~1月择期PCI组术后各项左室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AMI急性期后病例择期PCI宜选择在心肌梗死后1月内完成PCI治疗,可改善左室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的心肌灌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接受直接PCI治疗的11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BMI分为2组:A组(n=35)BMI〈25kg/m^2,B组(n=81)BMI≥25kg/m^2。评估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及TMPG心肌灌注分级;发病后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1)冠脉造影结果中两支及以上血管病变: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TIMI血流分级3级: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PCI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0-2级:A组低于B组(P〈0.05)。(4)PCI术后1周内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EF值):A组高于B组(P〈0.05)。【结论】BMI高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的心肌灌注差、心功能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万爽力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47例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而行急诊PCI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急诊PCI前后给予曲美他嗪口服,B组不用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间血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浓度、CK-MB恢复正常的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及2周后的左室功能。结果:CK-MB、cTnI峰值浓度,A组均显著低于B组(P<0.05);发病至CK-MB峰值时间和恢复正常的时间,A组均显著短于B组(P<0.05或0.01)。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A组显著少于B组(P<0.05)。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射血分数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对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曲美他嗪可缩小梗死面积,减轻再灌注损伤,保护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55-1356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2h内ST段回降幅度对早期心肌再灌注的临床意义及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50例首次STEMI患者,于发病12h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记录介入术后2hST段回降幅度,以术后2hST段回降幅度≥50%为A组(97例,占64.7%),<50%为B组(53例,占35.3%)。PCI术后2周,评估梗死区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以观察早期心肌再灌注;术后1年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评价远期预后。结果:PCI术后2周,A组梗死区室壁运动恢复情况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B组心功能改善不明显。结论:PCI术后早期ST段回降幅度可反映心肌再灌注的微循环情况,并对远期临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急诊PCI患者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选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急诊科收治的ST段抬高的AMI,并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给予常规药物 通心络治疗,疗程2周。分别于入院后即刻、PCI术后1天及术后7天抽取静脉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的mRNA水平(IL-6mRN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同时于术后7天、14天测量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PCI术后1天IL-6mRNA及hs-CRP含量均升高,且两组间无差别,而术后7天IL-6mRNA及hs-CRP含量均较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含量也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心络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PCI术后心肌组织再灌注,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心功能的作用络。  相似文献   

11.
12.
心肌水肿是缺血性心肌病最常见的病理生理改变之一,磁共振成像(MRI)能评估缺血后心肌水肿的形态和程度。该文综述了MRI对缺血性心肌水肿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局限性。其中,T2加权像、23Na MRI可对心肌水肿的形态做出评价,而心肌水肿的弥散加权成像、T2映射、钆对比剂注射后早期成像等技术已日益成熟,可进一步定量评估组织水肿的程度,且能够先于形态学检测到心肌信号的变化。这些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的病程发展及临床治疗结果的判定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现象。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综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以及初步阐述了目前减少心肌细胞凋亡的方法(缺血预适应和药物预适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研究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与双核素心肌显像对心肌灌注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4例冠心病人和6例可疑冠心病者进行冠脉造影(CAG)、经静脉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造影(MCE)和双核素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心肌显像三项检查,共入选冠脉60支和心肌区段180个.MCE和SPECT以左心室9段分法进行心肌灌注记分,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进行MCE和SPECT的对比分析.[结果] 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MCE和SPECT敏感性均为92.8%,特异性分别为83.3%和6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8%和86.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和80.0%,P均>0.05.两种方法对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病变检出的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右冠状动脉高.根据冠脉狭窄程度将60支冠脉分为4组,各组之间MCE分值差异显著,狭窄程度越大,分值越小,P<0.05~0.001,同一组中,MCE与SPECT分值差异均无显著性.MCE分值与SPECT分值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 经静脉MCE与双核素SPECT均能有效地检出病变心肌范围和病变冠状动脉,两者对评价心肌灌注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心肌酶谱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测定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AMI组CK、CK-MB、LDH以及HCY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CK、LDH以及HCY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87.5%、82.5%、75%和57.5%。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不仅有细胞坏死,还有细胞凋亡。细胞凋亡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呈正比,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如何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已成为心肌保护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就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证据、可能的相关机制以及参与调节的相关基因分子和信号转导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5年7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的急性胸痛症状患者,根据2007ESC/ACCF/AHA/WHF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确诊AMI患者与心梗疑似患者.计算临床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AST,CK,CK-MB,LDH,HBDH,肌钙蛋白I(cTnI), CK-MB mass]各指标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单项及多项联合指标检测浓度、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①cTn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和92.5%,其临床诊断的符合率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肌酶谱和cTnI并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37.29%,其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并联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心肌酶谱和cTnI串联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0%和100%,临床诊断符合率较其它串联组高,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nI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诊断和鉴别诊断AMI的较好指标;心肌酶谱的敏感性、特异性较差,应联合cTnI、CK-MB mass进行AMI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纳入cTnI的心肌酶谱组合表现出了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即并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灵敏度,串联试验明显提高了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19.
Recently, many cases of sudden death on strenuous exercise attributed to muscular bridges on the coronary arteries have been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incidence of such bridges, pooling all reports, is 5.4-85.7% of autopsies. In the present study, 30 hearts from postmortems and 76 hearts from departmental collections from embalmed cadavers (making a total of 106 hearts) were studied. Fifteen hearts (14.2%) showed muscular bridges. The length of the bridges varied from 4mm to 40mm, the majority being 10-19mm in length. Only two arteries viz,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the left diagonal artery showed muscular bridge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