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舌诊在中风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凤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9):1924-1925
舌诊是中医诊法之一 ,它具有祖国医学的独特性。在望诊中尤以望舌最为重要 ,因舌象的的变化是脏腑之外候 ,在中风病发展过程中脏腑的病理变化都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因此观察中风患者的舌象变化情况 ,对于辨别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证虚实、指导辨证施治、推测预后及转归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笔者体会总结如下。1 辨别病位深浅中风病在发展过程中 ,其脏腑内部的变化都能从舌象上反映出来。《金匮要略》记载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在于经 ,即重不胜 ;邪入于腑即不识人 ;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 ,口吐涎。”这就说明了病位深浅各有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中风病舌象的变化辽宁省血栓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一一一一︶程晓丽辽宁省武警总队四支队卫生队︵一一三一︶徐凤阳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手段。早在《内经》中已有“舌干”、“舌上黄”等记载。古人认为,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乃心之苗;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舌通过经络与心、... 相似文献
4.
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化学的定性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117例7种常见舌苔进行了舌苔上皮的细胞化学定位、定性、定量研究。结果分析:1、正常组G—6—PDH呈高度活性,LDH、MDH、ANAE、ACP均活性较强,—SH、RNA含量丰富,表明正常舌上皮细胞内氧化和合成代谢旺盛,尤以戊糖旁路活跃、酵解和溶解活性较强为其显著特点。2、各种病理舌苔在细胞化学变化上各有其特点:病理薄白苔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组;白厚苔G—6—PDH、LDH、MDH、ANAE活性较强,RNA和—SH含量增高而ACP活性相对低下;薄黄苔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组;黄厚苔ACP无明显变化,而其余各项显著增高;花剥与光剥苔均为MDH、G—6—PDH、ANAE活性减弱,RNA、—SH含量降低而LDH、ACP活性病理亢进,其中光剥较花剥苔变化更为明显。因此认为:舌上皮的细胞化学变化可能是不同病理舌苔形成的内在原因。3、对各项实验检测指标按中医辨证分组比较的结果与各有关舌苔的变化呈一致趋势,表明从舌苔辨别病证的寒热虚实是有其依据、价值和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6.
舌诊为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在中风病的辨证中,舌诊已作为辨证中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舌象可反映人体内气血、脏腑、阴阳的病理变化,因而舌象的变化,能确定正气之盛衰,病邪之深浅,邪气之性质以及病情之进退,这对于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舌诊中舌态的变化与中风病的关联尤为密切,故临床上,舌态的病变表现有明确的辨证导向性。1舌态病变的表现种类中风病的舌态病变表现,大致可分为9种,它们各有自身不同的成因和特征。1.1舌强指患者舌体强直僵硬,舌体运动不灵活,以致出现… 相似文献
7.
舌诊作为中医望诊的重要部分,是临床辨证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现代临床观察证明,舌象对西医一系列的诊断虽缺乏特异性,但对判断疾病的轻重类型及转归、预后有很大价值。然而舌诊往往受到医者个人经验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对病症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因此中医舌诊走向国际化受到限制,也使中医舌诊的推广发展艰难。为了中医舌诊更加现代化,现代舌诊研究受到了普遍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随着中医技术不断引入国外,国外学者对中医诊断信息化、客观化也更加关注,并对舌象分析及舌象特征提取做出研究。近些年来,随着很多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引进,该领域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本文对近五年的舌诊方法发展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介绍王新志教授从舌诊辨治中风病的临床经验。王新志教授认为,中风病病位在脑,舌与脾胃、大脑之间关系密切,运用舌诊对中风病的综合诊治有重要意义。临证从舌质、舌苔、舌态、舌色、舌下脉络、舌诊分区几个方面着手总结出辨证思路:四诊结合,舌诊为先;以舌为则,辨证施治;重视辅助舌诊法。灵活运用舌诊判断机体正气的盛衰,病邪之深浅,预测病情的进退,判断中风病的转归变化与预后。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首次运用细胞化学定位定性定量技术对25例虚寒证患者的的薄白舌苔与20例正常淡红舌薄白苔舌上皮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糖原(PAS)、琥珀酸脱氢酶(SDH)、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等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虚寒薄白苔舌上皮细胞中的PAS、DNA高于正常薄白苔(P〈0.001,P〈0.05),而SDH、ANAE活性显著低于正常薄白苔(P〈0.001,P〈0.01),并初步探讨了 相似文献
12.
13.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对严重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影响。方法94例严重脑卒中(牛津残障量表评定均为5级)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卒中单元模式进行治疗,中西组加用规范化中医药辨证施治及针灸治疗,观察项目为住院病死率、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牛津残障量表(OHs)评分等。结果中西组SSS、FIM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西组OHS恢复到3级~4级者较对照组多(P〈0.05);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较一般卒中单元对患者更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上肢肌力评分和下肢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能够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能力和肌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舌诊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从舌诊在临床辨证、病情轻重和预后估计、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分析舌诊的作用。结果:舌诊可大体上得出寒热、虚实、表里的初步印象,在温病诊断方面意义特殊,舌体不同部位的瘀血斑意义特殊;从舌象的变化可以推测病情的顺逆;古今医家对辨舌用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论:舌诊在临床上的应用意义重大,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和论证。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其与脏腑经络皆有直接或间接的连属关系。人体脏腑的虚实.病情的深浅、津液的盈亏、气血的盛衰,均可客观正确地反映在舌象的变化上,因此辨舌成为中医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辨证施治不可缺少的客观依据。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治, 相似文献
17.
18.
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价中风患者的生存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风病患者生理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诸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随机入组的134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中风病患者进行评估,并与80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中风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况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总的主观感觉比正常人差(P<0.05)。结论WHOQOL-BREF能反映中风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为中风病的中医药干预疗效评价的生存质量评价尺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开展全国范围内多中心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的采集与分析,归纳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舌象分布特点。方法:通过调查全国共计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的舌象并进行图像记录,应用清华大学研发的《舌象采集及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运用统计学方法,对1 003例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进行分析。结果:从1 003例临床资料中,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常见舌色分布依次为:红、淡红、暗、淡白;常见的舌形分布依次为:齿痕、荣润、胖大、舌有瘀斑及舌下脉络发绀等;常见的舌苔色分布依次为:白、黄;常见的苔质分布依次为:薄苔、腻苔、厚苔。属“肝胆湿热证”的舌象分布特点为:苔色黄,舌质色红,苔腻,舌荣润,苔色白,苔薄,苔厚。属“肝郁脾虚证”的舌象分布特点为:苔色白,苔薄,舌质淡红,舌质色红,苔腻,舌胖大有齿痕,舌荣润,苔色黄。结论:慢性乙型肝炎(ALT≥2×ULN)患者舌象涉及的病理因素主要有气虚、湿盛、血瘀等。肝胆湿热、肝郁脾虚两种证型患者的舌象分布特点与学会颁布的标准较为一致,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