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蛋白表达增高在脑内聚集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胞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尽管Aβ与tau蛋白的损伤机制一直是AD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疗AD 的药物。本文主要概述了Aβ蛋白聚集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大脑损伤作用的分子机制,并从中寻找治疗AD的潜在靶点,有助于阐明AD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AD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与老年相关的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分子病理学特征为脑内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是包括AD在内的神经变性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介绍了氧化应激后蛋白质发生改变的类型、AD进展期间脑内蛋白质的氧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原因以及今后对AD进行预防与治疗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3.
MAPK信号通路与阿尔茨海默病中tau蛋白磷酸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类神经退行性疾病,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为其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AD发病的重要因素.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类脯氨酸依赖的蛋白激酶,在AD病人体内参与诱导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MAPK的三条途径ERK、JNK、p38都参与诱导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且与Aβ、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及蛋白磷酸酯酶等因素相关,由此阐述MAPK在AD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示MAPK可成为AD治疗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研究仍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通过复制AD的某些分子生化改变,可用于研究AD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药物。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大量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D的两大主要分子生化改变。淀粉样瀑布学说认为Aβ可直接诱导神经元tau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该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AD核心神经病理学改变包括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细胞内由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聚合而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有关AD发病机制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沉积是继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的起点及关键[1-2]。研究人员由此入手开发了众多抑制Aβ产生和增加及Aβ清除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针对Aβ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策略[3]。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进行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而且AD患病率持续增长.AD的病理特点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致记忆减退和认知损害,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激素是大脑发育的主要生理调节因子之一,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AD发生,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轴参与...  相似文献   

7.
突触改变与Alzheimer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淀粉样斑块形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神经原纤维缠结产生为突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长时间以来,在AD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Aβ学说和tau蛋白学说,但两者均不能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其他可能的病因。近年来突触的病理改变在A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就AD突触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褪黑素(MT)对Alzheimer病(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给大鼠海马内注射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β)25-35制作AD模型;MT组大鼠从制模前7 d至制模后19 d每日腹腔注射MT,AD组大鼠制模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银染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法观察过度磷酸化tau蛋白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MT组大鼠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明显好于AD组(均P<0.001);海马CA1区磷酸化tau蛋白阳性细胞数(60.0±2.3)明显少于AD组(98.4±3.0)(P<0.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海马CA1区神经元纤维形态较AD组规则.结论 MT可明显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并且抑制海马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纤维缠结及神经炎症为特征性病理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TREM2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吞噬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碎片及Aβ和tau等异常聚集蛋白,还可调节可溶性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TREM2在A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改变。NFT负荷与神经元丢失、脑萎缩以及认知状况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能客观显示活体脑内NFT的沉积量以及分布情况,在AD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总结tau蛋白示踪剂的开发情况及其在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最近大量研究表明~([1,2]),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在MCI及AD疾病过程中不仅参与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而且与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密切相关.Aβ、tau蛋白又直接参与老年斑(SP)及神经元纤维缠结(NFT)的形成,因此研究GSK-3B与MCI的相关性有重要的基础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β-样淀粉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的沉积,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早期对A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种特征性病理改变: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与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P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神经纤维缠结的聚集主要是由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近来有研究发现,上述特征性病理改变与脑部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所介导的信号系统紊乱相关,上述信号传导系统可能参与AD的发病机制,两者间的相关性已经逐渐被关注.我们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并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β绽粉样蛋白(Aβ)相关基因及其病理沉积作为AD疾病的始动因素的地位得到一定认可,在此基础上与AD病程发展及认知损害程度相关的tau蛋白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tau蛋白的扩散还是tau蛋白磷酸化过程中与微管相互作用、形成神经纤维缠结,都是影响AD进展的重要环节。文中主要论述近年tau蛋白修饰和磷酸化在AD中的研究进展,探讨tau蛋白扩散及异常磷酸化在AD疾病中的作用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旨在细胞水平研究毛喉萜(forskolin)对tau蛋白磷酸化、聚集体形成及tau蛋白与微管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转染技术建立过度表达人类最长tau(tau441)的人肾母细胞瘤细胞(HEK293),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tau蛋白的磷酸化状况,tau与微管结合能力改变;免疫荧光技术和thioflavin染色检测细胞内tau蛋白聚集体形成情况。结果:在HEK293转tau细胞株,总tau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tau蛋白在Ser214、Ser262和Ser396/404位点过度磷酸化。与此同时,随着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与微管的结合能力下降,细胞内有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增加。结论:蛋白激酶A的激活可以引起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磷酸化的位点包括蛋白激酶A和非蛋白激酶A的磷酸化位点,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又损害了tau与微管结合,形成了大量细胞内聚集体,提示了蛋白激酶A的激活可能是超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病理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D)是>65岁老年人中最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亲属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目前A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分子生物学家提出多种假说,主要有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并提出与之相关的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异常免疫应答引起的炎症和基因突变等机制.根据这些机制,药物研究者研发出...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性高发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 的经济负担。AD 的主要病理特征为由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由β 淀粉样蛋白 异常聚集形成的老年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au 蛋白的错误折叠及聚集与内质网应激相互作用,在AD 病理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通过对内质网应激在AD 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和tau 蛋白在AD 发病过程 中的病理机制的梳理,探讨内质网应激与tau 蛋白之间可能的关系,以期为AD 发病机制及新靶点药物 的研发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以病理学以特征性的老年斑和神经原纤维缠结为主,故β淀粉样蛋白(Aβ)和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tau)作为AD的主要标志。然而近年来在许多尸检结果中发现,许多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脑组织中,只有神经纤维缠结(NFT)单独存在,没有或仅有少  相似文献   

19.
内质网应激与Alzheimer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病,其临床特点是隐匿起病,病情进行性加重,出现认知障碍和行为异常。病理特点为脑神经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肽(Aβ)聚集形成的神经斑或称老年斑、脑神经细胞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脑皮质神经细胞减少及皮质动脉和小动脉的血管淀粉样变性。AD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已有许多假说,如Aβ产物过多、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过氧化作用、炎症因素、金属与细胞内钙紊乱、遗传因素等[1]。近年来因蛋白质折叠障碍造成的异常蛋白质的聚集在神经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为世界范围内的痴呆常见类型,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的内在生物化学机制已有深入研究,来源于正常可溶性Aβ肽的Aβ寡聚体被认为最具毒性。然而,纤维状Aβ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沉积并形成可溶性毒性寡聚体,进而聚集成为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其另一重要病理特征。目前,已有许多措施用于抑制、清除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斑块的病理进程,而免疫治疗是这一领域中的新的突破。针对Aβ沉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进行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然而,临床试验仅有极少数据显示出明确的疗效,究其原因在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主动免疫实验引起的脑炎,以及被动免疫治疗在少数人群中诱发的血管源性水肿或淀粉样蛋白相关显像异常已有相关报道。迄今为止,单纯针对tau蛋白聚集的治疗仍然仅局限于小鼠模型,鲜有研究同时针对Aβ沉积和tau蛋白聚集两种病理特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免疫治疗均以自身蛋白为靶向,尽管其构造异常,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需防止引起过度毒性炎症反应的可能。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未来的免疫治疗应集中在毒性寡聚体,并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病理特征为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