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神经毒性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神经病理机制的两个关键阶段,然而关于它们在启动AD病程的重要性上仍存在争议。最近研究显示,轴突病变发生于AD的早期,然而轴突病变与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s)和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发生发展之间的确切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运用神经示踪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技术,研究AD患者大脑中的轴突病变以及SPs和NFTs的形成情况。结果 AD患者的脑组织中呈现出一种新形式的轴突病变——轴突漏,并伴随有大量肿胀的轴突和膨体。此外,轴突漏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关。结论轴突病变尤其是轴突漏可能是起始AD神经病理进程的一个关键事件。  相似文献   

2.
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tangles,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的标志性病理特征之一,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被认为是NFTs形成的关键[1] 。近年来,脑血管因素在AD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但是,它们与AD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还不清楚[2 ,3 ] 。我们通过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O)制作慢性脑灌注不足(chroniccerebrovascularinsufficiency ,CVI)大鼠模型,观察海马神经元中Ser2 0 2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PS2 0 2 tau)、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 3β,GSK 3β)和蛋白磷酸酯酶2A (proteinphosphatase 2…  相似文献   

3.
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血管性易感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Late-onsetAlzheimer disease,LO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本病的病理改变以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和细胞外老年斑(SPs)为特征。NFTs由双螺旋的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SPs由淀粉样蛋白Aβ组成,Aβ由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通过。α、γ和β分泌酶作用而形成。根据淀粉样级联假设,SPs的形成先于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神经病理学特征表现为细胞外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以及神经元和神经突触的缺失。老年斑主要由含有40~42个氨基酸残基的β-淀粉样蛋白(A13)多肽构成,是β-淀粉样蛋白前体(APP)的蛋白水解产物,而神经原纤维缠结则由神经元内高度磷酸化的细胞骨架相关蛋白tau蛋白聚集形成。  相似文献   

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细胞内过度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纤维缠结及神经炎症为特征性病理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病变。近年来研究发现,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突变显著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TREM2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仅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作为CNS中最主要的一道免疫防线,吞噬中枢神经系统特异性碎片及Aβ和tau等异常聚集蛋白,还可调节可溶性炎症介质的释放,以应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本文对小胶质细胞TREM2在A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典型病理改变为脑组织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和tau蛋白两种异常蛋白质沉积,导致神经炎性斑[NPs,又称老年斑(SPs)]和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的形成,引起突触和神经元广泛缺失.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钙稳态破坏是主要假说之一.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与老年相关的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分子病理学特征为脑内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氧化应激是包括AD在内的神经变性病的一个重要发病机制.本文介绍了氧化应激后蛋白质发生改变的类型、AD进展期间脑内蛋白质的氧化、Aβ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原因以及今后对AD进行预防与治疗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8.
β淀粉样蛋白25-35诱导皮质神经元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研究仍缺乏理想的动物模型,细胞模型通过复制AD的某些分子生化改变,可用于研究AD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药物。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大量沉积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是AD的两大主要分子生化改变。淀粉样瀑布学说认为Aβ可直接诱导神经元tau  相似文献   

9.
突触改变与Alzheimer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Alzheimer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与淀粉样斑块形成、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与神经原纤维缠结产生为突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长时间以来,在AD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是Aβ学说和tau蛋白学说,但两者均不能完整地解释AD的发病机制。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其他可能的病因。近年来突触的病理改变在AD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就AD突触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复杂的、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出现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淀粉样斑块(SP)、细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形成的纤维缠结及显著的突触丢失、脑萎缩和神经元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最常见疾病,以进行性记忆力和认知功能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该病引起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及全社会的关注。众所周知,AD核心神经病理学改变包括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以及细胞内由异常磷酸化tau蛋白聚合而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有关AD发病机制的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认为Aβ沉积是继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和聚集,并最终导致神经元死亡的起点及关键[1-2]。研究人员由此入手开发了众多抑制Aβ产生和增加及Aβ清除的新途径,其中包括针对Aβ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策略[3]。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后第三大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通过近二、三十年来对阿尔茨海默病(A D )的深入研究,已明确了细胞外淀粉样老年斑(Senile Plaques ,SP )和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是AD患者脑中最经典的组织病理变化,也是AD区别于其他痴呆最显著的特征。尸解研究显示,大脑皮质过度磷酸化tau的密度与生前认知障碍及神经元丢失的病理改变明确相关[1],tau异常是神经退行性变的主要介质,由于匹兹堡化合物B (Pittsburgh Compound B , PiB)对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β,Aβ)的成像成功地用于临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对tau示踪剂及tau成像的纵向研究。目前利用已发现的选择性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配体,包括18 F - T HK523,18 F - T HK5105,18 F -T HK5117,18 F - T HK5351,18 F - T807和18 F -T808,进一步确定了 tau蛋白在不同阶段 AD患者脑中的沉积及病理机制,揭示了选择性 tau PET 示踪剂在活体内评估 tau沉积的作用及其与 Aβ的关系[2-4],tau和 Aβ成像的结合将提高 AD 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部分认知功能正常个体中无Aβ沉积,但发生AD样神经变性改变的病理学机制[5],目前认为 tau PET 示踪剂可以作为预测认知功能减退和疾病进展的替代性标记物[6],对AD和非AD tau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下降和行为能力受损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及微管相关蛋白tau蛋白异常高度磷酸化导致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也包括突触细胞丢失、  相似文献   

1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形式,具有两个神经病理特征:由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肽组成的细胞外老年斑和由异常过度 tau 蛋白磷酸化(Ptau )组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1 ].为了明确AD的临床诊断,许多研究集中在神经影像学和脑脊液和外周血中分子的生物...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AD)是常见的进行性大脑神经退行性疾病,同时也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原因,而且AD患病率持续增长.AD的病理特点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致记忆减退和认知损害,最终导致神经退行性变.激素是大脑发育的主要生理调节因子之一,内分泌系统功能障碍可能导致AD发生,研究表明部分神经内分泌轴参与...  相似文献   

16.
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p)沉积和神经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NFTs)是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特征性病理标志,并可能导致继发性神经元丢失和轴突退行性变。目前临床诊断主要集中在病史、神经系统检查、神经心理评估来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不能对临床前期AD做出有效评价,AD患者脑中出现上述病理改变后数年甚至数十年后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若能针对AD病理进展的病理标记物早期诊断和关键靶点进行干预,对AD的疗效及预后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1])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内β-样淀粉蛋白(amyloidβ-protein, Aβ)的沉积,高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 NFTs),  相似文献   

18.
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组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FT)和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形成老年斑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主要病理改变。NFT负荷与神经元丢失、脑萎缩以及认知状况相关。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能客观显示活体脑内NFT的沉积量以及分布情况,在AD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中总结tau蛋白示踪剂的开发情况及其在AD和其他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表现为β 淀粉样蛋白(Aβ)的异 常沉积,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以及由这些引发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已有研究表明海马神经再生与AD 息息相关,采用海马神经再生治疗AD已成为具有意义和前景的研究。现对AD 及海马神经再生之间的 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阿尔茨海默病为世界范围内的痴呆常见类型,是目前全球关注的健康热点问题。针对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聚集的内在生物化学机制已有深入研究,来源于正常可溶性Aβ肽的Aβ寡聚体被认为最具毒性。然而,纤维状Aβ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脑血管病是阿尔茨海默病的主要病理改变;而异常磷酸化tau蛋白沉积并形成可溶性毒性寡聚体,进而聚集成为神经原纤维缠结,则是其另一重要病理特征。目前,已有许多措施用于抑制、清除或减缓阿尔茨海默病淀粉样斑块的病理进程,而免疫治疗是这一领域中的新的突破。针对Aβ沉积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进行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已取得重大研究成果。然而,临床试验仅有极少数据显示出明确的疗效,究其原因在于免疫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主动免疫实验引起的脑炎,以及被动免疫治疗在少数人群中诱发的血管源性水肿或淀粉样蛋白相关显像异常已有相关报道。迄今为止,单纯针对tau蛋白聚集的治疗仍然仅局限于小鼠模型,鲜有研究同时针对Aβ沉积和tau蛋白聚集两种病理特征。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免疫治疗均以自身蛋白为靶向,尽管其构造异常,在取得疗效的同时,需防止引起过度毒性炎症反应的可能。为取得更好的疗效,未来的免疫治疗应集中在毒性寡聚体,并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所有病理特征为靶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