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蕲蛇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探讨蕲蛇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后再灌注(MCAOR)模型,观察大鼠MCAOR时神经功能状态,同时,TTC染色测脑梗死面积,电镜观察脑血管超微结构,放免法测定血浆血栓素B2及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用药组分别在缺血即刻或再灌注即刻静脉给药,观察比较模型组和蕲蛇酶所有给药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蕲蛇酶所有给药组都能有效改善MCAOR大鼠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明显减小梗死灶,调节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维持微血管正常结构。结论蕲蛇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可能与维持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平衡、改善脑微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2.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藤茶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流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藤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组以尼莫地平注射液10 mg·kg^-1·d^-1腹腔注射,藤茶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以80,40,20 mg·kg^-1·d^-1灌胃给药,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术前5 d开始给药。给药动物脑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处死动物。观察脑缺血大鼠神经行为学;TTC染色计算大鼠脑梗死面积;测定脑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藤茶总黄酮高、中剂量组均能减少梗死面积(P〈0.05),且大脑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藤茶总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坎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参照Longa报道的方法进行.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坎酸组.缺血2 h后恢复灌注,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造模前后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变化,应用蛋白质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2B的表达.结果:阿坎酸能明显改善大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并使脑组织病理改变减轻.同时,阿坎酸能有效降低NR2B的表达.结论:阿坎酸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红景天苷联合阿司匹林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6周龄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MCAO模型组)、C组[模型红景天苷给药组(5 mg/kg)]、D组[模型阿司匹林给药组(10 mg/kg)]、E组[模型联合给药组(5 mg/kg红景天苷和10 mg/kg阿司匹林)],每组10只。依据Longa评分各组神经功能损伤并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ELISA法测定组织中i NOS和GSH-PX的活性以及血中TNF-α和IL-6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缺血组织中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组、D组和E组都对鼠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E组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E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脑组织中的i NOS活性、提高GSH-PX活性、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且能显著减少大鼠血中TNF-α和IL-6的含量。结论 红景天苷联合阿司匹林可通过增加自由基清除、抑制凋亡信号通路、减少炎症细胞因子含量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大鼠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给药组,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即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预先给予葛根素,然后分别观察和检测脑组织形态学、脑组织含水量及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指标。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病理损害和水肿明显减轻,梗死面积减少,神经功能障碍评分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周静  龙军  梁晓雯  方泰惠 《安徽医药》2011,15(6):683-684
目的 比较灯盏花素不同给药方式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部脑缺血模型,脑缺血4 h,再灌注20 h,观察各组对脑缺血大鼠行为学、脑梗死面积、脑指数、脑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而给药A组大鼠神经功能受到保护,行为学评分明显小于模型组(P<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三七Polygonum amplexicaule D.Don var.sinense Forb.et Hemsl.ex Stew.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假手术组,银杏叶提取物(0.2g/kg)组,血三七水煎液高、中、低剂量(0.3、0.2、0.1 g/kg)组,给药组术前连续ig 14 d,于末次给药60 min后行手术,采用结扎颈外动脉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血三七水煎液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脑梗死组织质量比、脑含水量、脑组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三七水煎液高、中剂量组,银杏叶提取物组均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障碍,明显降低脑梗死组织质量比、减低脑组织中含水量,升高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NO的量(P<0.05、0.01)。结论血三七水煎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自由基和抑制NO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8.
宋晓丽  李卫平  金钊  于洋  周琴  韩国柱 《中国药房》2010,(17):1563-1565
目的:研究茶多酚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4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15min、再灌注3h的损伤模型。观察不同剂量茶多酚静脉内给药对大鼠脑、肺组织形态学变化、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内毒素受体CD14表达的影响。同时设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尼莫地平组进行对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肺组织出现病理损伤及肺组织CD14阳性细胞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与尼莫地平组均可明显升高SOD活力(P<0.05)、降低MDA含量(P<0.01)及CD14表达阳性率(P<0.01),且有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茶多酚可使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肺组织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内自由基含量、加强对自由基清除酶的保护作用以及减轻内毒素攻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氢溴酸樟柳碱预防给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预防给药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以及血清NO、NOS、Ach、AchE的影响。结果:与模型动物比较,氢溴酸樟柳碱在预防给药小剂量下对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明显改善,在脑梗死面积、脑水肿、NOS、NO方面小剂量组也都表现出改善趋势,大剂量组在脑行为学方面、脑梗死面积、NOS及Ach方面表现出改善趋势。结论:氢溴酸樟柳碱预防给药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D-聚甘酯注射液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聚甘酯注射液组等,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MCAO),各给药组在造模后连续给药7 d,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测定脑梗塞面积、脑含水量、脑组织HE染色。结果 (1)D-聚甘酯给药组在IR 144 h与模型组相比,评分差异显著(P<0.05)。(2)D-聚甘酯可明显降低脑梗塞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3)脑含水量,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4)HE染色后,模型组神经细胞损害及间质水肿渐进性加重。D-聚甘酯可明显减轻神经细胞损害。结论 D-聚甘酯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羟乙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和脑梗死面积。结果羟乙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病学评分、缩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组织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水平。结论羟乙葛根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清除体内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yellowA,HYS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中iNOS的表达,并观察了对大鼠行为学和脑组织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HYSA高、中剂量能明显抑制脑缺血后而高度表达的iNOS量,同时减轻大鼠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障碍。结论HYSA能下调脑缺血所致iNOS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神经学行为评分、TTC染色法测定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考察地黄饮子抗脑缺血作用。结果地黄饮子能降低神经学行为评分、脑梗死面积、脑含水量。结论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大鼠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脑缺血面积及脑出血量的影响。方法:10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胞磷胆碱组和依达拉奉高、中、低剂量组,采用Ⅶ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脑出血模型,观测各组大鼠脑出血后12,24,48 h的神经行为学和48 h大鼠脑缺血面积及患侧大脑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依达拉奉高剂量组各对应时间点的神经行为学分值显著降低,脑缺血面积亦显著缩小;中剂量组12 h和24 h时的神经行为学分值也降低;各组脑血红蛋白测定值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能有效减轻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出血后继发性缺血性损伤,但对出血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54 只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 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TA-Fe)媒染法显示海马微血管,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减少,SOD 活性升高、 MDA 含量下降,微血管数量增多,分支吻合成网,MVD 和MVA 值明显升高(P < 0.01)。结论丁苯酞可改善海马微血管分布,减轻自由基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行为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神经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永久性小鼠脑缺血模型,选取不同的神经功能行为学指标并测定梗死质量百分率,对模型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获得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选取葛根素、依达拉奉验证上述指标是否可用于药物筛选的研究。结果术后脑缺血小鼠神经行为学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和转角试验相关;脑梗死质量百分比与神经综合功能评分、爬板试验相关,与转角试验不具相关性。葛根素、依达拉奉均明显降低所选指标分值,抑制小鼠的脑缺血损伤。结论以上指标可用于评估药物对小鼠脑缺血损伤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24h。评价神经功能状态,测定脑梗死体积;分光光度法测定组织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免疫组化法测定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罗格列酮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组织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并降低NOS、MPO活性以及组织ICAM-1表达,同时能减轻脑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罗格列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其清除氧自由基和抗炎有关。  相似文献   

18.
灯盏花素脂质体对大鼠脑缺血再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羽  王林  陈燕忠  汤祎 《药品评价》2006,3(2):128-129,101
目的 观察灯盏花素脂质体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构造大鼠大脑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神经功能障碍情况并进行评分,测定再灌注后缺血侧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丙二醛的含量。结果 灯盏花素脂质体能显著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梗死面积和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并抑制缺血脑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提高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论 灯盏花素脂质体对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具有良好的新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钩藤总碱抗实验性脑缺血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钩藤总碱 (Rhynchophyllatotalalkaloids,RTA )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 ,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2h/再灌注 2 2h模型 ,神经病学评分 ,脑梗死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 ,观察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通过测定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itricoxidesynthase,NOS)、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disumtase ,SOD)活性及丙二醛 (malon dialdehyde ,MDA)含量的变化 ,并经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对脑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药物作用的机制。结果 RTA可延长小鼠张口喘气时间 ,降低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神经病学评分及梗死范围 ,降低脑组织MDA、NOS含量及升高SOD活性 ,RTA还能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RTA对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其作用与抑制NOS活性 ,提高SOD活性 ,减少神经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用尼龙线栓塞法造成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模型的大鼠。2h后,尾静脉给予羟基红花黄色素A(1、2和4mg/kg)、尼莫地平(2mg/kg)或生理盐水。4h后取出尼龙线,得到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4h后观察的结果表明,相较于生理盐水组,中、高剂量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神经学缺陷,减小脑梗死区比例,低剂量组仅可改善大鼠的神经学缺陷。各剂量组疗效均优于尼莫地平。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可略缓解梗死区神经细胞坏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