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 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 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 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 尤其是空间站阶段, 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 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 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 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 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总结载人航天史上曾经发生的主要问题以及我国自2003年神舟五号首次载人航天任务以来主着陆场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重点分析自神舟十二号开始的空间站建造期间的技术状态和返回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伤病救治预案,确保航天员安全。方法总结国外航天史上航天员发生意外伤害的教训,尤其是空间站阶段,结合我国载人航天的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针对空间站任务飞船在轨时间长、主着陆场调整的任务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以及救治方案。结果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ICU综合救护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急救程序,制定了不同复杂地形情况下的救治预案及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原则。结论空间站任务医疗救护的综合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可以保障空间站任务航天员各种情况返回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3.
总结我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住院病人的安全转移、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急救物资的紧急供应、急救现场心理干预、伤病员的后续转运等,认为做好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在应急医疗救护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请重视农村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 ,无数濒临死亡的患者可起死回生 ,这有赖于急救医疗体系 (EMS)的建立。特别是大中城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急救网络 ,如武汉的陆、海、空救援网络的全面覆盖 ,使急救服务半径已经达几公里之内 ,急救反应的时间虽然很难达到国际标准的5分钟以内 ,但至少能够在 10分钟以内到达 ,基本上满足了城市居民的急救需求。可是 ,这仅为占全国人口 2 5 %的城市居民设置了急救医疗体系 ;而按目前的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规划 ,占全国人口 75 %的农村村民却受益甚少。因此 ,加强农村急救医疗体系的建设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从通讯与机构…  相似文献   

5.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圆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6.
未来海上作战是多兵种合成作战,海上急救要求在多方位和迅速变化的战争态势中实施伤员的救治、换乘、后送等工作。救护艇是海上医疗救护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对落水人员实施捞救,对海上危重伤病员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伤病员进行紧急救治和快速后送。为了能使海上救护工作网满顺利,我院救护艇医疗队在新型专用的救护艇上多次进行检验性演练,并多次担任重大演习的医疗保障任务。  相似文献   

7.
大批海上灾害伤病员的医疗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海上医疗队(组)在海上开展灾害医疗救护的展开效果,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海上医疗队的10,15,50,120人的编组构成与展开流程的实践.全组经海上医疗救护68批次,抢救伤病员937例,对有关伤病员进行分类,心、肺、脑复苏,急救手术、海水浸泡伤的处理、并发症的防治和快速后送.结果 本组937例伤病员中,存活872例(93%),死亡65例(7%);伤后1 h以内死亡16例(25%),24 h以内死亡43例(66%);死于创伤合并症61例(94%),溺水3例(4.5%),中毒1例(1.5%).结论 在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海上救护中,除掌握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的特点、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与程序、海上灾害大批伤病员救治方法与措施外,还要及时、有效地组织现场急救和采取稳妥的后送措施.海上医疗队在平时海上灾害时医疗救护的实践,提高了海上灾害救护的快速反应能力、整体配合能力和救护水平,丰富了海上医疗队的救护经验.  相似文献   

9.
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的创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为了适应突发灾害事故、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救护以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现场救护的需要,提倡和实施现代救护的新概念和技能,探讨创建流动便携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参与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害医疗紧急救治工作的体会,从设备配置、人员强化培训及组织等方面提出创建流动便携式ICU的可行性。结果 流动便携式ICU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及救护中得到了应用,能达到“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目的,使危重病现场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危重病特种伤现场急救需要“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现场急救新模式,流动便携式ICU的创建可达到这一目的,能降低突发灾害及局部战争中伤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载人航天首飞航天员主着陆场的医疗卫勤保障的经验,验证现场急诊医学新理论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与分析国外有关航天员曾经发生的意外伤害资料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我们首次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保障和数十次医疗救护演练的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提出有效的防治预案,验证现场急诊医学新理论的可行性。结果 针对首飞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意外伤害的原因,创新地把一个高质量的ICU全天候前移至草原上、沙漠里,载体是载人航天医疗救护直升机及医疗救护车,可以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安全。创造了反应速度第一,技术装备第一。使救治规则、卫勤保障原则更趋于合理,抢救成功率更高。结论 载人航天医疗保障系统在装备、方案、试验等方面能完全满足安全性的要求。航天员主着陆场的医疗卫勤保障工作能够体现急救医学“快速反应,立体救护”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我国载人航天主着陆场医疗救护保障经验,分析“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航天员医学救援保障有力.方法 查阅国内外航天员急救的相关报道,总结“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航天员医疗保障经验,结合“神舟十一号”在轨时间长、预定返回时间主着陆场天气寒冷的环境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结果 在原有舱前急救、直升机急救平台的基础上调整了急救设备、优化了急救程序、添加了保暖衣物、配备了保温箱、隔热毯和自发热贴,引入骨髓穿刺快速输液措施,保证了寒冷及复杂天气环境下航天员意外伤害救治的能力和后送安全.结论 “神舟十一号”飞船主着陆场区航天员医疗救护保障方案经过针对性的改进和流程优化,完全满足寒冷条件下航天员意外伤害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我国神舟飞船主着陆场航天员卫勤保障的经验;针对"神舟"七号3名航天员出舱活动的技术状态,设计直升机救护平台,为特殊环境巾的医学应急救援提供参考.方法 杏阅了国内外有关航天员发生的意外伤害资料,结合"神舟五号、六号"航天员医疗保障的经验,针对神州七号的特点,提出系列的组织、预案、设备配置以及有效的救治方案.结果 创新性地把高质量的ICU及可以进行控制性手术的平台、通讯联络平台,建立在直升机群上.这些可快速机动的ICU,能在草原沙漠上大范围的机动,确保意外情况下航天员的快速救治和后送.航天员意外伤害的医疗救护预案科学、合理、实用,适合野战环境.结论 "神州"七号主着陆场区航大员医疗救护的空中救护平台,较地面搜救模式更加快速、灵活、可操作;空中救援方案、直升机救护平台的构建以及组织实施,对野战及灾害等特殊环境中的医学救援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并分析护士参与群体性化学中毒伤病员医院内救护实践过程中的重点环节和要素。方法:运用半结构化访谈法,深入访谈具有群体性化学中毒事件院内急救经历的13名护士,并对访谈资料逐一进行编码、分析。结果:共析出组织管理及专业救护6个主题: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实施洗消,加强病情监测,气道管理是重点,关注特殊用药。结论:化学伤害事故救治医院应完善群体性化学中毒事件院内救护的组织管理机制,并且形成包含洗消处置、个人防护等措施在内的针对性的急诊救护方案。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157起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护理管理经验,从介绍急救中心的基本状况出发,描述了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流程,主要包括接警出诊、现场急救、转运伤病员、院内急救、救治工作总结等。认为有条理的急救护理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对群体性突发事故的急救效率,救助更多伤病员。  相似文献   

15.
急救中护理工作的组织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突发性灾难事故造成大批伤病员急诊率有所增加,1998-2002年我院共收治18起308例因车祸、爆炸、中毒及自然灾害等造成的短期内大批急诊伤病员。我们运用野战外伤救护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急救处理,现将抢救护理的组织工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青朵 《临床医学》2003,23(2):65-65
院前急救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和运送过程。这一改过去那种医生等病人上门的传统救护模式 ,变为迅速地把急救措施送到急、危、重病人的身边 ,有效地控制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发生 ,为病人的康复争取了宝贵时间 ,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促进了我院院前急救工作的发展。1 现场急救1 1 紧急处理 :目前 ,有机磷农药中毒、意外伤害及心脑血管病是院前接诊死亡率及伤残率最高的疾病。院前如能及时、简单、有效的对症急救处理 ,将为院内救治赢得时间 ,提高抢救成功率。对各类中毒病人 ,首先都要使之及时脱离中毒环境 ,然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在突发批量伤员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收治的325批次共2219例突发批量伤员的临床资料,在批量伤员救治时采用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分析其急救效果。结果收治的325批次2219例突发批量伤员中,急诊死亡34例、院内死亡19例,救治成功率达97.61%。在大批量伤员的抢救过程中,未发生抢救不及时或接诊、分诊不及时的情况,无医患纠纷发生。结论建立科学、规范的院内分组定位救护模式是保证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总结26例僧尼商陆中毒的急救与护理.在这一特殊群体的救护中,重点是加强施行抢救的组织管理,快速建立急救系统,做好有效的催吐、洗胃、静脉输液排毒,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护患沟通,注意特异性护理、安全护理.26例中毒僧尼全部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制在后送途中为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的救护包,以适应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员的救治需要。方法调研国内外急救包发展状况,考察野战部队需求及使用情况,咨询专家,确定救护包的功能、物品配备的种类及数量等;到野战部队试用,进一步改进。结果研制出一种新型后送途中使用的便携式救护包,内部呈挂袋、包囊形式,模块化设计,展开迅速;物品品种、数量配备合理。结论后送途中新型使用的便携式救护包能够适应现代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伤员救治的需要,用于救护人员在前接后送途中为伤员进行急救处理和护理。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野战战创伤护理观察电子预警系统。该系统由“医护分机”、“医护中心机”、“电子移动监护仪”、“伤病员信息卡”和“无线网络环境”组成,应用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智能传感监护技术,实现了伤病员生命体征信息的移动监护、实时预警,及战地伤病员的便利监护和实时救治等功能。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多参数移动监护、便携移动工作方式和无线共享数据等多种功能的结合,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有利于战场快速救治,提高急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