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明确围脂滴蛋白2(perilipinin-2,PLIN2)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改善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0.2 mmol/L棕榈酸处理HepG2细胞24 h,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使用0、10、20、40、80 μmol/L RSV及转染PLIN2 siRNA或PKI过表达质粒后,再用40 μmol/L RSV干预24 h,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以及细胞外游离甘油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LIN2蛋白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PLIN2 mRNA表达.结果 RSV可以降低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滴蓄积程度,促进脂滴的脂解.RSV可以通过促进磷酸化增强PKA的活性,并呈浓度依赖性地上调PLIN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PKA活性或下调PLIN2表达后,RSV促进脂肪变性HepG2细胞脂解的作用显著减弱(P<0.05).结论 RSV通过激活PKA-PLIN2通路促进HepG2细胞脂滴脂解过程,从而可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相似文献   

2.
肝脂消合剂对高脂饮食致脂肪肝小鼠组织病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家刚  秦华珍  李彬 《广西医学》2006,28(4):486-488
目的观察肝脂消合剂对小鼠肝脂肪变性的治疗作用.方法以高脂乳剂塑造小鼠肝高脂的脂肪肝模型,以东宝肝泰片为阳性对照,并观测肝脂消合剂对小鼠的肝组织病理的影响.结果肝脂消合剂能使高脂乳剂所致小鼠脂肪肝肝组织中脂变肝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胞浆内脂滴数目减少或消失,无明显炎细胞坏死或浸润.结论肝脂消合剂具有改善肝脂肪化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正常人肝L-02细胞建立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姜黄素对肝细胞胆固醇合成及转运的影响.方法 用MTT法观察姜黄素对脂肪变性人肝L-02细胞模型增殖的影响,用油红O染色定性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胆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还原酶及转运蛋白Gaveol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肪染色法在临床专业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对肝脂肪变性组织和肝水样变性组织分别进行脂肪染色法和H-E法染色。然后让学生镜下观察。结果脂肪染色法把肝脂变组织中肝细胞内的脂滴保存下来并染上特定的颜色,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区分两种病变。结论脂肪染色法的应用,使病理学实习形象,生动,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用的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体外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细胞模型的方法.方法:体外用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当细胞融合达到70%~80%,正常组换用新鲜MEM培养液,而模型组改为含有游离脂肪酸(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的MEM培养基诱导培养24 h.以油红O染色和电镜定性观察细胞内脂滴,同时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和丙二醛含量.结果:模型组HepG2细胞内脂滴大量形成,且甘油三酯明显升高,而丙二醛较正常组没有明显升高.结论:采用游离脂肪酸(油酸和棕榈酸)混合物体外诱导HepG2细胞建立的脂肪肝细胞模型,是一种研究细胞脂肪变性简便实用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梅芳  朱苏红  王俊杰 《医学综述》2009,15(17):2572-2575
三酰甘油贮存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脂滴中,脂滴表面镶嵌着多种蛋白,对脂滴功能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因此脂滴也越来越多地被认为是一种代谢活跃的细胞器。新近的研究表明脂滴表面PAT家族蛋白perilipin对脂肪细胞内三酰甘油的代谢起全局性调控作用,本文就脂肪细胞内perilipin的功能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两种细胞系用于建立体外脂肪肝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油酸诱导肝癌细胞株HepG2、正常肝细胞株L02建立的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通过检验复方蛋氨酸胆碱的防治作用,寻找简便、稳定的体外药物筛选模型。方法设正常组、HepG2模型组、HepG2不同浓度给药组、L02模型组、L02不同浓度给药组、用油酸诱导肝细胞脂肪变,复方蛋氨酸胆碱干预,以油红O染色镜下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状况,并检测细胞上清中的ALT、AST、γ-GT水平。结果油酸刺激HepG2、L02肝细胞24 h,细胞内典型脂肪滴形成。复方蛋氨酸胆碱2次给药,药物难以使HepG2细胞内脂滴减少,L02细胞在加油酸48 h后油红O染色证明细胞内脂滴可减少,脂滴表达的红色IOD值,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细胞上清液中ALT、AST、γ-GT,复方蛋氨酸胆碱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证实其对肝细胞损伤较小。结论L02比HepG2更适合作为体外的筛药细胞模型,油酸刺激L02细胞形成脂肪变,药物提前24 h干预,24 h后再给药1次,这种造模和给药方案可作为一种可行的脂肪肝细胞筛药模型使用。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被认为是多方面代谓十紊乱的一种肝脏表现,但其确切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氧化应激和随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可能在疾病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该研究中,作分析了这种脂代谢紊乱患肝脏的氧化磷脂酰胆碱(oxPC)的定位,oxPC是一种脂质过氧化物,在体内做为清道夫受体的配体发挥着作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标本(15例单纯脂肪变性的尸体肝脏和32例脂肪性肝炎的活检肝脏标本)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法应用抗oxPC的特异性抗体给予检测。此外,病态肝脏中清道夫受体的表达、肝细胞凋亡、铁离子的沉积和炎症细胞的浸润也被评估。oxPC主要定位于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和一些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许多变性或凋亡的肝细胞中oxPC也为阳性。免疫电子显微镜检查显示oxPC局限于细胞质/细胞质内膜包括脂滴中。脂肪变性的肝脏中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增加。oxPC细胞的数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髓过氧物酶阳性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相关,但与铁离子沉积的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的特性和体外向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采集成年兔腹部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并进行成脂细胞和成软骨细胞的体外诱导分化,采用油红O染色证明成脂细胞分化,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证明成软骨细胞分化.结果:脂肪干细胞形态为菱形,细胞可稳定传代,各代次间无形态上的差异.经油红O染色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阳性脂滴,表明具有成脂分化能力.经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Alcian Blue染色后发现,脂肪干细胞可形成Ⅱ型胶原和硫酸蛋白聚糖,表明具有成软骨分化能力.结论:脂肪干细胞具有成脂成软骨分化能力,可成为脂肪和软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0.
脂肪母细胞瘤 (lipoblastoma)属于错构瘤(willis) ,为幼稚的脂肪母细胞在局部增生形成 ,脂肪母细胞来源于临近小血管的内皮细胞 ,细胞中聚集有小颗粒脂滴 ,核大居中 ,随着细胞的发育脂滴变大占据细胞的主要部分 ,核变小偏离中心 .脂肪母细胞瘤临床上发生于颈部较少见 ,现就我科收治 1例左颈部脂肪母细胞瘤报道如下 .患儿 ,男 ,1岁 8个月 ,2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有一鸽子蛋大小肿物 ,呈渐进性生长 ,生长速度较快 ,无消长史 ,无发热、乏力、厌食、烦躁哭闹 .在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提示实质性团块 ,抗炎治疗效果不佳 ,收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大鼠原代分化脂肪细胞内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s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RP)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SD大鼠附睾来源的原代分化脂肪细胞为对象,设正常对照组和TNF-α(25μg/L)干预组.细胞孵育后测定培养基中甘油含量作为评价脂肪分解的指标.Western blot检测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和ADRP的蛋白表达.用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脂滴染色的方法,观察脂肪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变化以及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在脂肪细胞分化5~8 d,TNF-α可显著刺激其脂肪分解,该作用在孵育8 h开始出现并持续到48 h.Western blot结果显示TNF-α增加ADRP蛋白表达,减少perilipin蛋白并增加其磷酸化水平.形态学结果显示TNF-α引起脂滴碎裂,增加的ADRP与perilipin一起包被在细胞内碎裂脂滴表面.结论:TNF-α慢性刺激脂肪分解过程中引起脂滴碎裂,增加脂滴表面包被蛋白ADRP,而该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脂滴碎裂相关.  相似文献   

12.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rn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自兔股骨、胫骨及肱骨中分离BMSCs进行纯化、培养.用地塞米松、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胰岛素、吲哚美辛定向诱导BMSCs分化为脂肪细胞,改良MTT法测定其生长曲线,油红O染色,光镜下观察橙红色脂滴沉着的细胞比例.结果:成脂诱导72h后,细胞内有脂滴出现,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脂滴逐渐增加并融合为脂泡;细胞由梭形转变为类圆形或多角形;第3周油红O染色显示80%以上的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结论:兔BMSCs经体外分离、诱导培养可以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雪菊黄酮对发生脂肪变的正常人肝细胞系L-02的影响。方法:医用脂肪乳注射液制备人肝L-02细胞的高脂细胞模型。以不同浓度(20、50、100 μmol/L)的雪菊黄酮进行共培养,分别孵育高脂变性的肝细胞不同时间(3、12、24、48 h)后,用油红脂肪染色法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检测细胞培养上清内的酶学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及甘油三酯(TG)的含量。结果:医用脂肪乳培育人肝L-0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可行。高浓度的雪菊黄酮(100 μmol/L)培养后高脂肝细胞胞浆内脂滴明显减少,TG含量降低。不同孵育时间培育(3、12、24、48 h)后,TG含量随培育时间延长而逐步降低。结论:雪菊黄酮能降低脂肪变性肝细胞中TG的含量,作用效果与雪菊黄酮的作用浓度和培育时间相关,未见明显肝细胞酶学损害。  相似文献   

14.
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护肝超微结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给予大鼠饲喂高脂饮食和灌注白酒分别制造大鼠高脂饮食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观察两种模型肝脏形态学和超微结构的区别。方法:选和4~6周龄雄性SD大鼠45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用高脂饲料喂养,连续8周;酒精组,用体积分数为60%白酒灌胃,初始剂量为8g/kg,每2周增加2g,直到16g/kg维持16周。试验末,将运动麻醉,取部分肝组织制备病理切片,另取部分制备电镜。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形态结构正常,肝小叶规则,无脂滴发现;高脂饮食组可见多处脂质沉积,但尚无明显的肝纤维化表现,电镜下可见肝细胞胞浆内有大量脂护滴积聚;酒精组脂肪肝大鼠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的表现,电镜下可见类结晶体,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断裂,数量较少,溶酶体内有电子密度增高的颗粒沉积。有一定量的脂滴。结论:大鼠高脂饮食性脂肪肝超微结构改变主要以肝细胞细胞浆内脂肪滴沉积为主,而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以线粒体肿胀和其他细胞器的变性和结构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鼠脂肪肝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了解大鼠脂肪肝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方法: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构建大鼠脂肪肝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并镜检肝组织结构。结果:建模第1周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周围细胞内出现密集小脂滴,细胞有聚集和坏死现象。从第4周开始中央静脉周围脂变细胞越来越多,细胞内脂滴越来越大,细胞亦变大,同时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性增生。第8周时肝窦狭窄,肝叶的大部分细胞发生脂变,大脂滴居多,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加重。第10周时脂变细胞达90%以上,其所含的绝大部分脂滴为大脂滴,将细胞核挤向一边。第12周时肝小叶结构完全消失,伴有假小叶形成和肝硬化早期症状。第15周时肝脏明显皱缩且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假小叶内出现纤维再分隔和肝细胞再生小结节,肝硬化加剧。脂变细胞内近80%的脂滴为大脂滴。第20周时肝脏颜色暗灰,肝叶完全粘连,结节明显,假小叶内的肝细胞干酪样坏死严重。结论: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构建大鼠脂肪肝模型方便有效,肝组织结构和肝脏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生后至8个月龄大鼠肝(贝宁)脂细胞的超微结构并讨论了其功能。新生鼠的(贝宁)脂细胞呈幼稚状态,核仁不明显;生后1—2个月的大鼠(贝宁)脂细胞核切迹深而多;成鼠(贝宁)脂细胞核质比率减小,核仁明显,粗面内质网发达。(贝宁)脂细胞含较多脂滴和致密小体,在脂滴和致密小体周围有糖元颗粒包绕,这支持了糖元可由吞饮摄取的葡萄糖合成的观点;并认为碳水化合物参与脂肪的合成。在狄氏隙内有大量胶原原纤维,提出(贝宁)脂细胞有合成胶原原纤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HM)对肝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及其与SIRT1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HepG2细胞24 h,诱导为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再用0、5、10、20μmol/L DHM及20 μmol/L DHM+2μmol/L SIRT1抑制剂(EX527)分别干预24 h,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油红0染色检测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偶联比色法检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表达.结果 0.2 mmol/L PA和5、10、20 μmol/L DHM对细胞增殖活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5、10、20 μmol/L DHM处理后明显减少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脂滴蓄积和甘油三酯含量(P<0.01),增加磷酸化的AMPK(p-AMPK)和SIRT1的表达水平,并且降低脂质合成相关基因SREBP-lc、FAS、磷酸化的ACC(p-ACC)的蛋白表达,SIRT1抑制剂能显著增加脂肪变性的HepG2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P<0.01),削弱DHM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SREBP-1c、FAS、P-ACC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DHM通过上调脂肪变性HepG2细胞SIRT1信号通路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脂联素干预脂肪变性肝细胞模型中肝细胞脂蛋白脂酶(LPL)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以正常肝细胞株L02进行细胞培养,用油酸诱导建立肝细胞肪变性模型,在此模型中给予脂联素刺激.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的脂滴,RTPCR法检测LPL mRNA的表达,Weston blot检测LPL蛋白的表达.结果 红O染色显示在72h干预组肝细胞内的脂滴明显少于脂肪变组,干预组(T组)LPL的表达上调,于6h开始增高,24h表达最强,与脂肪变组(F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脂联素可能通过增强LPL表达来减少肝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合成,从而缓解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虎杖醇提取物对体外诱导肝细胞脂肪变性的影响.方法:以人肝L-0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用四环素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将实验分为诱导组、继续诱导组、脱离诱导组,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细胞内脂滴的形成情况,并测定细胞内三酰甘油(TG)含量的变化.结果:虎杖醇提取物(20~80μg/ml)可明显降低细胞内TG值,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虎杖通过减少细胞内TG的生成从而阻止肝细胞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肝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冼苏 《广西医学》2004,26(7):918-920
糖尿病性肝病系指糖尿病引起的肝脏组织学和功能变化的病变,是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显示糖尿病人的肝脏病变中存在着肝纤维化。糖尿病引起的肝脏损害主要有以下表现:(1)肝糖原沉积,胞浆糖原明显增多,核内出现糖原空洞,电镜下核内也出现了少量糖原颗粒;(2 )脂肪肝:肝内出现脂肪滴明显增多,且多为轻度脂肪变性;(3)肝硬变:糖尿病并发肝硬化的发生率从1%~2 0 %不等,早期糖尿病肝损害甚至在轻度脂肪变性时即有胶原纤维增生;(4 )非特异性的细胞变性如肝细胞水肿、嗜酸性变性等;(5 )微血管病变、脂肪肉芽肿、Mall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