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FCA)制备AA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2天起,给药组分别灌胃给予相应的受试药物,疗程12d。足容积法测量大鼠继发侧足肿胀度;放免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HE染色法检测大鼠关节病理组织学改变;RT-PCR法检测AA大鼠腹腔巨噬细胞(PMΦ)中TNF-αmRNA的表达。结果:PNS(100,200mg.kg-1)能明显抑制AA大鼠继发性足肿胀,改善关节病理损伤程度,降低血清IL-1、IL-6、TNF-α的含量,同时抑制PMΦ中TNF-αmRNA的表达。结论:PNS对AA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软骨、滑膜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变化,探讨白芍总苷(TGP)对AA关节肿胀度和组织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用弗氏完全佐剂(CFA)造模后,分为2组:TGP用药组和对照模型组;用药组每日TGP50mg·kg-1.d-1灌胃,模型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0天后将大鼠处死;经取组织、固定、包埋、切片、染色、镜检,对软骨、滑膜组织学的影响采用评分检测;关节肿胀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评分。结果:足趾肿胀度和关节肿胀度比较造模后15天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天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后光镜下检查的比较:软骨损伤评分药物组较模型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滑膜浸润软骨评分比较,药物组较模型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P对大鼠佐剂关节炎有下列影响: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消除肿胀;减少滑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对软骨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红毛五加总苷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毛五加总苷(TG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进行观察。结果TGA(200~800 mg·kg-1,ig)能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致炎足和非致炎足的肿胀,使AA大鼠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MDA含量及小鼠血清溶血素和抗SRBC抗体凝集效价明显降低。结论TGA对AA大鼠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原理可能是抑制抗体形成、减少免疫复合物的产生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4.
柑橘皮总黄酮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刚  殷钟意  郑旭煦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0):1298-1301
目的:探讨柑橘皮总黄酮(TFO)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发展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AA模型,灌胃给药37.5,75,150 mg.kg-1TFO。游标卡尺测量大鼠足跖厚度,HE染色观察关节病理损伤,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和前列腺素(PG)E2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关节滑膜组织环加氧酶(COX)-2表达。结果:75,150 mg.kg-1TFO可显著减少AA大鼠足跖厚度,减轻关节病理学损伤,降低血清TNF-α,IL-1β,PGE2水平,抑制关节滑膜组织COX-2表达。结论:TFO可拮抗大鼠AA发展,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玉女煎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在整体动物水平,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关节炎模型组、雷公藤多苷阳性对照组、YNJ高剂量组(6.1 g生药·kg~(-1))、YNJ中剂量组(3 g生药·kg~(-1))、YNJ低剂量组(1.5 g生药·kg~(-1)),分别测定大鼠的体质量、足肿胀度,并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IL-6、TNF-α及PGE2水平。在细胞水平,采用IL-1诱导人成纤维样滑膜细胞HFLS炎症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中IL-6及TNF-α生成量。结果:玉女煎能有效地恢复炎症诱导的体质量降低,改善足肿胀程度,在动物和细胞水平均能显著抑制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玉女煎具有显著的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活性,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桂枝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4、7、9.4g/kg剂量的桂枝汤于致炎前三天开始灌胃给药,可显著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急性足斥肿胀和继发性足肿胀,明显抑制继发性关节炎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活性,桂枝汤低剂量还可降低关节液中的PGE2含量。提示桂枝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和炎症介质的含量,应是其抗炎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优化马钱子总生物碱贴膏剂(MTAP)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扶他林乳胶剂组(24 mg·kg-1),MTAP低、中、高剂量组(12,24,48 mg·kg-1)。大鼠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给药组于腹部脱毛区域给予一定面积的贴膏剂,模型组、正常组给予空白基质的贴膏剂,隔天给药1次,连续治疗30 d。采用足容积法测定足肿胀度,MTT法检测刀豆蛋白(Con 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PMΦ)产生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HE染色法光镜观察关节病理形态学变化等。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可见多量炎细胞浸润,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AA大鼠T,B细胞增殖水平显著升高(P<0.05),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β,TNF-α的含量亦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MTAP给药组对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肿胀有明显的治疗作用(P<0.05),对AA大鼠升高的TNF-α水平、增强的T,B细胞增殖反应及关节病理形态改变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P<0.05,P<0.01)。结论:MTAP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AA大鼠异常的细胞免疫功能,调节细胞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8.
栀子总苷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栀子总苷(TGCJ)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模型,观察TGCJ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阈、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观察TGCJ的镇痛作用。结果TGCJ的80、40mg/kg2个剂量组ig给药,对角叉菜致大鼠足肿胀、棉球致肉芽组织增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TGCJ的160、80、40mg/kg3个剂量组ig给药,对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剂量相关趋势;TGCJ的160、80、40mg/kg3个剂量组ig给药,可以明显升高小鼠的痛阈,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TGCJ有明显的抗炎和一定的镇痛作用,确定TGCJ为栀子抗炎镇痛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樱桃花青素苷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脾细胞增殖及血清IL-6和足爪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樱桃花青素苷高、中、低剂量(300、150、75mg/kg)组及雷公藤多苷(8.75mg/kg)治疗组(简称雷公藤组),除正常组外,用弗氏完全佐剂制备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全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和CD4/CD8值;光镜下观察踝关节组织形态学改变;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能力;放免法检测血清IL-6水平与足爪匀浆中PGE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下降(P<0.01),樱桃花青素苷和雷公藤组外周全血中CD3、CD4T细胞升高。光镜下组织形态观察表明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能减轻滑膜增生,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减轻组织损伤。在ConA刺激下模型组大鼠脾细胞增殖反应与正常组相比降低,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能使模型大鼠低下的脾细胞增殖反应恢复至接近正常。模型组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组,樱桃花青素苷各剂量组血清IL-6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足爪PGE2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PGE2水平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樱桃花青素苷高剂量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并能显著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6和足爪PGE2水平,从而减轻模型大鼠的关节炎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大鼠右后足垫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应用RP-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芍药苷的血药浓度,运用PKSolver V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高、中、低剂量(1.80,0.90,0.47 g·kg~(-1))给药时,模型组大鼠体内芍药苷的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7.93±1.09),(4.81±1.06),(1.02±0.82)mg·L~(-1),达峰时间(T_(max))均为180 min;在正常大鼠体内,芍药苷的半衰期(t_(1/2))分别为(215.63±5.26),(213.16±4.18),(208.55±4.94)min;C_(max)分别为(52.39±2.49),(24.52±1.69),(5.79±0.52)mg·L~(-1),AUC_(0-t)分别为(12 564.08±467.37),(5 839.10±380.86),(1 439.95±144.39)mg·L~(-1)·min;T_(max)均为150 min。结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状态下芍药苷的吸收速率减缓,C_(max),AUC_(0-t)和AUC_(0-∞)均显著减小;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影响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
Kunmingshanhaitang(KMSHT) capsule isaChinese medicine,composed mainly of Triptery-gium hypoglaucum (L eve 1 .) Huch,herbalepimedii and other Chinese herbs.Itproved to beeffective in cleaning away heat and toxic materi-als,expelling wind and removing dampness.Ad-juvant arthritis in the ratis an extensively stud-ied model of inflammatory joint disease andshares many features with human rheumatoidarthritis(RA) .It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study the pathogenesis of inflammatory arthritisan…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瑶药风湿骨痛喷雾剂(ROS)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影响,得出其治疗效果,从而为ROS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参照文献完全弗氏佐剂造模方法致大鼠足趾出现继发性肿大,观察ROS高剂量(12.60 g·kg-1)、中剂量(6.30 g·kg-1)、低剂量(3.15 g·kg-1)三种剂量对AA大鼠继发性足趾肿大的影响,以及对细胞因子IL-1,IL-6,TNF-α,RF和炎症介质PGE2含量的影响。结果:ROS高剂量(12.60 g·kg-1)、中剂量(6.30 g·kg-1)、低剂量(3.15 g·kg-1)对AA大鼠继发性足趾肿大都有显著性作用,同时对IL-1、IL-6、TNF-α、RF和PGE2有抑制的作用或趋势。结论:ROS能够抑制AA大鼠足肿胀度,降低关节炎指数(AI)。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其配伍机制。方法:选择体重160~180 g的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甲氨蝶呤对照组、配伍高剂量治疗组、配伍低剂量治疗组、布洛芬治疗组、双氢青蒿素治疗组。采用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动物模型,取踝关节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配伍组能显著下调外周血CD 4+T细胞百分比和CD 4+T/CD 8+T比值(P<0.01),下调血清INF-γ水平(P<0.01)、上调IL-4水平(P<0.01);与布洛芬组比较,双氢青蒿素组上调IL-4有明显优势(P<0.01),配伍组比单用药物能更有效延缓模型鼠的关节病理损伤。结论:布洛芬与双氢青蒿素配伍能抑制CD 4+T增殖及促进Th1/Th2向右漂移并形成互补,进而增强关节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仙龙颗粒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仙龙颗粒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观察该药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肿胀度的影响。结果仙龙颗粒仙龙颗粒大、中剂量能显著抑制AA大鼠原发性和继发性关节炎足跖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AI),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差异均非常显著。结论仙龙颗粒仙龙颗粒大、中剂量具有良好的治疗大鼠AA作用,具有较好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痹痛灵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疗效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观察该药对模型鼠关节肿胀度、胸腺、脾重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本方能减轻模型鼠关节肿胀度、胸腺、脾重,抑制模型鼠体重减轻.结论痹痛灵颗粒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方法对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抗炎类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及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效应。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每组12只。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注射0.1mL弗氏完全佐剂制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针刺各组于造模第11天起取"足三里"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周治疗2次,共4周。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2、IL-4及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TNF-α、IL-4及IL-10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致炎类因子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01,P<0.05),抗炎类因子IL-2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的IL-4、IL-10水平在炎性反应升高后向正常方向回落(P<0.001,P<0.05)。电针单穴组、电针双穴组和手针单穴组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针刺方法即电针单穴、电针双穴和手针单穴均可提高慢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修复功能,且三种针刺方法治疗效应相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机体炎性细胞因子的良性诱导,改变相关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与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