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化疗泵持续化疗的消化道肿瘤病人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60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应用简短疲乏评估表、癌症病人生活质量测定表、深入访谈法分别在护理干预前、护理干预4周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病人疲乏减轻的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护理干预前比较,x2=0.31,P>0.857,护理干预后比较x2=14.67,P<0.002;护理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理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病人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1).结论 对病人进行认知干预、运动休息相结合的指导、饮食指导等,可以消除或缓解癌因性疲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确诊并符合研究要求的30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分别实施癌因性疲乏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通过系统化护理干预后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或消除癌因性疲乏,提高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化疗期间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医嘱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护理外,再进行系统的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和卡氏功能量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5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及功能状况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疲乏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和功能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护理干预方法优于传统护理方法。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健康宣教、心理支持治疗、有氧锻炼、营养支持等,可以消除或缓解癌症患者化疗期间CRF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癌因性疲乏胃癌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6例癌因性疲乏化疗患者,数字随机分为两组,各组33例,对照组行肿瘤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5周时,用简易疲乏量表、生活质量测定表,评估两组癌因性疲乏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疲乏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干预后5周时,观察组疲乏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优于后者(P <0.05)。结论针对癌因性疲乏胃癌患者,开展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其癌因性疲乏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对肺癌患者化疗后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于本院进行化疗的肺癌患者1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所有患者均连续干预2周。比较干预前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恶心呕吐、神疲纳差、夜寐不安)、癌因性疲乏[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LC43)]差异。结果 干预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FS-R、PSQI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QLQ-LC43较干预前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基于中医整体观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肺癌患者化疗后症状,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睡眠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胶质瘤术后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程度评分(34.98±1.54)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10.64±1.6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胶质瘤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消除癌因性疲乏的处理方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我院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120例,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患者给予特殊制定的癌因性疲乏处理以及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癌症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FP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FPS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FPS评分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情况,有效的提高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肺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联合5A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对护理干预1个月和3个月后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干预前1天、干预第8天、第21天的癌因性疲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癌因性疲乏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分别为(31.7±7.7)、(28.1±6.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感评分分别为(33.4±6.5)、(28.5±7.2),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第8天,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第21天,观察组和对照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2.07±0.88)、(3.01±1.2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不同时间点的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5A模式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顾琦 《北方药学》2014,(11):170-171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癌因性疲乏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80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鼻咽癌放疗后常规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由责任护士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疲乏程度缓解(P〈0.01),生活质量有所提高(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癌因性疲乏,提高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进行癌因性疲乏护理,对照组采用癌症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护理后,乳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明显降低,而常规化的护理对患者隐形疲乏程度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手段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疗养基础。  相似文献   

11.
董岩  孙媛媛  鞠萃萍  刘久美 《河北医药》2024,(2):304-306+310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对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12月乳腺癌化疗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和系统护理,并比较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均较对照组更低,但癌因性疲乏严重程度改变状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干预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轻癌因性疲乏严重程度,并最终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获得患者更高的护理服务评价,值得被深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其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护理组行一般性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方式对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癌因性疲乏评分与自我效能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经过不同护理方案后,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及自我效能明显改善,但护理干预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与自我效能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乳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效能,消除癌因性疲乏感所引发的诸多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的疲乏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对肝癌晚期姑息治疗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研究其对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按照入院床号单双数对166例肝癌晚期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3例,采用化疗对所有患者进行姑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使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癌因性疲乏(CRF)程度及癌因性疲乏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干预组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干预组CRF发生率仅为27.71%,远远低于一般组的5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使用知信行模式护理对肝癌晚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CRF发生程度及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蕾  潘杰  李萍 《现代医药卫生》2023,(24):4154-4157+4162
目的 探讨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对前列腺癌晚期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接受前列腺癌化疗的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采用双盲法进行研究。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经干预后,观察组在癌因性疲乏量表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干预后,观察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有所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氧联合抗阻运动可减轻前列腺癌晚期化疗患者的癌症疲劳症状,在帮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的同时改善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了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特征及艾灸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改善疲乏症状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把146例存在癌因性疲乏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护理措施外再给予艾灸治疗,采用Piper疲乏自我评估量表,分别于艾灸治疗的前日及2周期治疗结束后次日进行效果评价,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疲乏缓解程度。结果患者接受艾灸治疗后,其疲乏程度有不同程度的缓解(P〈0.05)。结论对于癌因性疲乏的患者,给予艾灸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可有效缓解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CRF)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75例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7)与观察组(n=38),分别接受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RF变化程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Piper CRF量表以及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各项指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Piper CRF量表中各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积极与消极应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淋巴瘤化疗伴癌因性疲乏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陈玲 《黑龙江医药》2011,24(6):1018-10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外科40例存在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癌因性疲乏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有一定的缓解(P<0.01),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P<0.05).结论: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饮食及有氧运动干预对卵巢癌患者化疗间歇期的癌因性疲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2例具有癌因性疲乏的卵巢癌患者进行饮食及有氧运动干预,并采取自身对照方法,应用简易疲乏评估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问卷(EORTC-QLQ-C30),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0d后对患者进行癌因性疲乏和生活质量状况评估。观察干预前后患者疲乏缓解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患者的疲乏程度有很大的缓解,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活质量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饮食与有氧运动干预能有效缓解卵巢癌患者的疲乏程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郭海萍  洪燕 《河北医药》2016,(1):139-141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消除晚期胃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自我效能方面的价值。方法84例符合条件的晚期胃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出院前后癌因性疲乏感、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癌因性疲乏总评分为(12.89±3.7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12±10.45)分( t =12.254,P ﹤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身体疼痛、活动、精神健康及总体健康评分分别为(50.92±12.47)分、(82.36±8.12)分、(79.36±5.48)分、(81.22±5.02)分、(82.36±4.96)分、(83.22±4.69)分、(81.79±3.77)分、(82.98±4.78)分、(83.04±4.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 =10.986、6.123、6.982、6.104、6.721、6.402、6.812、6.742、6.232,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晚期胃癌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消除癌因性疲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癌放疗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选择我院收治的54例肺癌放疗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第一,护理前,组间BFI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护理后,干预组BF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评价生活质量,干预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放疗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减轻癌因性疲乏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