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静脉注射光敏剂(Visudyne)结合689nm波长非热能激光照射治疗30例CN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0例患者治疗经过顺利,2例出现一过性背痛。3个月后复查,1例视力下降2行,19例患者视力提高2行及以上,10例患者视力稳定,无光敏反应发生。结论PDT治疗CNV具有安全、方便及有效的特点,而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不良反应,详细的出院指导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光动力学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脉络膜造影改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琦 《重庆医学》2000,29(6):507-508
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Neovascularization ,CNV)是引起老年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 (湿性 )的主要原因 ,是导致老年人视力丧失或视力减退的主要因素[1 ] 。常规的激光治疗是利用热量直接破坏新生血管 ,只能用于黄斑旁区的新生血管膜 ,黄斑部距中心凹 30 0 μm~ 5 0 0 μm为禁区。治疗后复发率高 ,但大量病人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位于黄斑中央区 ,因此不能用常规的激光治疗而致盲[2 ] 。始于 1995年的光动力疗法治疗CNV是采用静脉注射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患者的护理措施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总结了157例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CNV患者的护理经验,在治疗前后实施相应护理措施。结果:157例行PDT的患者中,除1例输液性背痛外,未发生其他护理并发症。结论: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是确保PDT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高度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 48例55眼高度近视CNV患者,注射光敏剂VisudyneTM后予50 J/cm2的红光(690 nm)照射CNV病变区83 s,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48例55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物变形改善,荧光血管造影(FFA)及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提示6只眼CNV完全闭合,30只眼CNV部分闭合,17只眼CNV小部分闭合或未闭合,出现明显活动性渗漏,2只眼出现新的CNV。3只眼接受再次PDT治疗。结论 PDT治疗高度近视所致的CNV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徐梅  安晓燕  张军平 《新疆医学》2013,43(8):140-141
脉络膜新生血管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脉络膜内层的玻璃膜可因变形、老化、外伤等原因而发生破裂,如果此破裂部位位于眼底后极部,尤其是黄斑区附近,脉络膜毛细血管则可由此裂隙向内生长而形成视网膜下新生血管,从而引起渗出、出血、机化,最终形成瘢痕,致使中央视力严重损伤,例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在眼底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是严重的致盲眼病,自2000年以来光动力疗法是目前世界公认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首选疗法,它是利用激光照射,将靶组织的光敏剂激活产生化学效应以达到治疗目的,但因护理不到位常可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光动力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并评价护理在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观察66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8只眼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8只眼渗漏停止或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理工作对操作的规范性,对不良反应的及时观察与处理,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治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是一种会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光动力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完善,治疗效果得到强化。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10年,虽然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在脉络膜新生血管治疗中的效果已经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并且相关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以期降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复发率,提高其经济性的同时更好地抑制患者的病变发展,延长疾病的控制时间。该文首先分析了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理以及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临床疗效的认可情况,然后阐述了光动力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8.
孙磊 《中原医刊》2014,(22):30-32
目的 探讨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采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20例(20眼),均采用PDT治疗,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结果 末次随访时,检测视力呈>2行提高者3眼,占15%;保持稳定者16眼,占80%;视力下降1眼,占5%.眼底检查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缩小或脱离,黄斑渗出、水肿、出血均有程度不等的吸收.视网膜出血在治疗6个月后基本吸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在治疗后3个月检查显示,12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荧光素渗漏静止,CNV闭合占60%,9只眼CNV渗漏好转,占45%.结论 CNV采用PDT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因为短期观察,选取的病例数相对较少,而从根本上,PDT无法杜绝CNV发生,故存在未彻底治疗的情况,长时间不能完全消失,也不能改善远期视力,若需客观评价PDT疗法,需行远期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护理在光动力疗法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观察50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接受PDT治疗的过程,做好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护理。结果:患者PDT治疗后1周来复诊的有43例,视力较治疗前提高的有32例,视力与治疗前保持不变的有8例,有3例视力较治疗前下降一行,因故未来复诊的7例。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治疗前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规范操作,及时观察和处理不良反应,治疗后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定期复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光动力治疗(PDT)后病灶扩大的可能因素。方法:对1例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经PDT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造影(FFA)和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进行对比。结果:PDT治疗后FFA和ICGA影像均提示病灶扩大。结论:部分特发性脉络膜新手血管PDT治疗可能无效,需结合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1.
光动力疗法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病理性近视患者pathological myopia(PM)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单次和多次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确诊为PM CNV的20例(26眼)其中女性24只眼,男性2只眼.进行PDT治疗的疗效.PDT治疗后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复查FFA显示病灶范围扩大或渗漏增加者重复PDT治疗.结果 一般水平分析:显示PDT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回归分析显示:(1)女性治疗视力提高的效果不如男性;(2)年龄大的治疗治疗后视力提高效果较差.PDT治疗后复查眼底所见:眼底出血和渗出减轻,FFA检查显示:CNV渗漏明显减少或完全停止.OCT提示CNV周围视网膜脉络膜水肿及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半年后如有CNV复发或扩大者经2~3次PDT后,渗漏逐渐减少.结论 单次或重复PDT治疗可以部分或完全封闭脉络膜的CNV,减少CNV引起的视力下降的危险性,PDT治疗不影响病灶周围的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  相似文献   

12.
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因不明,常继发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病理性近视(PM)等眼底病变。CNV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中心凹旁,反复出血,渗出、最终形成疤痕中心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光动力疗法(PDT)治疗后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灶特点。方法对经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34例(38眼)进行光动力疗法,静脉注射维速达尔15min后根据病灶大小用689nm激光照射83s。治疗后患者避光5d。观察治疗后1周及1个月的视力、眼底改变、OCT检查结果 ,1个月时的FFA改变。结果 34例随访患者视力较治疗前无下降。其中治疗1周后视力上升(2行或2行以上)18眼,不变20眼;1个月后视力较1周时提高12眼,不变25眼,下降(2行或2行以上)1例。治疗后1周黄斑区出血(根据眼底镜检查及眼底彩照)明显减少13眼,出血范围无明显变化12眼,出血范围明显增加13眼;1个月后黄斑区出血较1周时明显减少31眼,无明显变化4眼,出血范围增加3眼。治疗后1周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渗漏明显减少、CNV病灶复合体变小36眼,无明显变化2眼。1个月时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或CNV病灶复合体较1周时有所增加11眼,其余眼保持1周时的状态或继续好转。治疗后1个月FFA显示原CNV渗漏明显减轻27眼,无明显变化5眼,渗漏增加6眼。所有病例治疗时及治疗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PDT作为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一种技术能起到稳定视功能的作用,治疗后的CNV病灶短期内明显萎缩,但1个月时有部分可能会重新开放,此时可辅以抗新生血管生长因子等药物的治疗。OCT检查对于早期评判病灶的变化及对病变的预后有重要意义。部分病例治疗后短期内可引起出血的增加,但此类出血多不影响视力,且可逐渐吸收。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1/2常规维速达尔剂量进行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维速达尔光动力疗法治疗19例患者20只眼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剂量为据TAP研究小组提出计算公式按6mg/m2体表面积计算出所需总量,然后减半.激光为波长689nm的半导体激光,功率密度为600mW/cm2,激光照射病变时间为83 s;总能量密度为50 J/cm2,复诊及再次治疗标准均与TAP研究小组标准相同.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8年.[结果]20只眼中8只眼视力改善,9只眼视力保持不变,3只眼视力轻度下降.荧光造影显示治疗后7只眼荧光渗漏逐渐停止,10只眼渗漏减少,3只眼渗漏增加.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应用低于常规维速达尔剂量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亦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提示应用光动力疗法治疗国人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最佳光敏剂剂量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治疗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1眼采用PDT治疗的黄斑区CNV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者治疗1次16例,2次1例,3次1例,术中未见注射疼痛及光敏剂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示渗漏停止9眼,减少6眼,无明显减少3眼。随访1-13个月,平均5.8个月。术后1周,视力提高9眼,保持不变8眼,下降4眼;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11眼,保持不变7眼,下降3眼。结论PDT治疗黄斑区CNV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CNV)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2例CN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接受光动力疗法治疗)及观察组(接受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视野平均敏感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视力提高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视力下降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10°及30°视野平均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Lucentis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CNV患者的视力及视敏度,降低眼压及视网膜黄斑中央厚度,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光动力疗法及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始于20世纪70年代,由静脉给予光敏剂,在有氧条件下,使用能量极低的激光照射与光敏剂结合的生物组织,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氧自由基和单线态氧作用于靶组织.不仅可以直接诱发细胞凋亡和坏死,还可以引起微血管损伤,使供血减少,从而导致病变细胞死亡[1].  相似文献   

18.
王辉  齐景福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5):1996-1997,1991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一种严重影响视力的难治性疾病,目前抗VEGF药物、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已广泛应用于渗出性AMD、病理性近视等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1抗VEGF类药物1.1黄斑变性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抗VEGF药主要是重组人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倍伐单抗)和Ranibizumab(雷珠单抗),通过抑制VEGF达到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美国国立  相似文献   

19.
仇伟涛  宁美真  张杰 《医学综述》2013,(23):4317-4320
病理性近视(PM)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成为世界上近视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亚洲年轻患者(年龄<50岁).CNV的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以大大降低PM的致盲率,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临床上尝试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如光动力学疗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及联合治疗等,治疗后视功能有所提高.然而,长期安全性及有效性仍未认可.  相似文献   

20.
吴学今 《广西医学》2007,29(9):1375-1377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常发生于黄斑区,许多疾病可以产生CNV,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眼底血管样条纹、高度近视眼等.CNV一旦生成,能引起视网膜的反复出血和渗出,最终导致瘢痕形成和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