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氮平衡和纤维连接蛋白明显改善;IgG、IgM、C_3、CD3+、CD4+、CD4+/CD8+和NKC明显升高,TNF和IL-2R明显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接近正常对照值水平。结果说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是TPN和黄芪双重作用的结果,并达到较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2.
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TPN支持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进展期胃癌施行根治性胃切除(RG),术后应用TPN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我们分别在术前和术后9天检测患者外周血的NK细胞活性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显示,RG术后无论是否给予营养支持,均可见NK细胞活性,CD4+细胞和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升高,而CD8+细胞明显下降,RG术后TPN支持能使NK细胞活性、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较非TPN组显著升高。故作者认为,除胃癌切除术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外,术后营养支持,包括应用脂肪乳剂,能进一步改善患者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胃肠外营养(TPN)添加精氨酸(Arg)对胃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常规TPN和TPN添加Arg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结果: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而TPN添加Arg支持后患者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IL2水平均明显增加(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TPN不能纠正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但TPN添加Arg则可促进IL2生成增加,NK细胞活性增强,改善了胃癌术后患者的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提示TPN添加Arg有免疫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者观查比较了精氨酸增强TPN与常规TPN对大鼠肠道细菌易位的影响。结果显示:常规TPN1周及2周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肠源性细菌阳性率分别为7/16和10/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精氨酸增强TPN1周和2周后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率分别为3/16和4/1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常规TPN2周比较差异显著(P<0.05)。细菌学分类埃希氏杆菌占58.3%;奇异变形杆菌占33.3%;念珠菌、假介膜杆菌及表皮样肠球菌等占8.4%,组间菌种分布无显著差异。常规TPN后肠道和脾脏淋巴细胞IL-2显著降低;而精氨酸增强TPN后淋巴细胞IL-2活性明显改善,二周后显著高于常规TPN组(P<0.05)。结果证明常规TPN肠道细菌易位增加,精氨酸具有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减少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前列腺素E2(PGE2)的动态变化在胃癌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测定31例胃癌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手术前后的PGE2、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结果:胃癌患者术前PGE2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NK细胞恬性、CD^+3、CD^+4及CD^+4/CD^+8逐渐增高,术后4 ̄6周可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测定胃癌患者术前后PGE2可为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胃肠外营养添加精氨酸对胃癌术后患者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对36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了TPN支持的前瞻性研究,检测常规TPN和TPN添加Arg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结果:常规TPN支持前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IL-2和CD25水平变化无明显差异,而TPN添加Arg支持后患者的CD4,CD4/CD8比值,NK细胞活性和IL-  相似文献   

7.
全肠外营养及免疫调节剂对腹腔感染大鼠免疫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们用结扎盲肠的腹腔感染大鼠50只,随机分为常规全肠外营养(TPN)组,TPN+人参组,TPN+中链脂肪酸(MCT)组,TPN+精氨酸组及TPN+精氨酸+人参组。结果发现,实验第六天各组体重及白蛋白平均值均较实验前明显降低,各组间体重、白蛋白变化无显著差异,实验各组间除常规TPN组外,其余各组均可明显改善应激时的氮平衡,但TPN+MCT组及常规TPN组对腹腔感染所致的免疫功能下降如CD4/CD8比值下降,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降低无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吞噬细胞糖蛋白(TD44)表达的规律,并研究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通过流式细胞免疫法对13例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甲状腺良性肿块对照。结果表明:甲状腺癌组CD3、CD4、CD8及CD44阳性细胞较良好性组均有显著性变化,其中CD3、CD4阳性细胞明显下降(P〈0.01),CD8阳性细胞显著增加(P〈0.01),CD4/CD  相似文献   

9.
大鼠烫伤后肠道免疫屏障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烧伤后肠道免疫屏障损伤的规律及其与肠道细菌移位的关系,我们对烫伤大鼠肠道免疫屏障的损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伤后早期动物肠道内容物IgA(免疫球蛋白A)含量明显降低,肠固有层及上皮内CD3+(T细胞总数)和CD4+(辅助/诱导T细胞)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上皮内CD4+与CD8+(抑制/杀伤T细胞)T细胞数量的比值倒置;伤后肠道细菌IgA包被率亦明显降低,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明显低于伤前组;与上述改变相对应,肠道细菌移位率在伤后早期明显升高。提示,伤后肠道免疫屏障损伤是多方面的,而这一损伤对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和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吞噬细胞糖蛋白(CD44)表达的规律,并研究免疫状态与肿瘤转移的关系,通过流式细胞免疫法对13例甲状腺癌细针穿刺标本进行测定,并与甲状腺良性肿块对照。结果表明:甲状腺癌组CD3、CD4、CD8及CD44阳性细胞较良性组均有明显变化,其中CD3、CD4阳性细胞明显下降(P<0.01),CD8阳性细胞明显增加(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P<0.01),有转移者其变化更明显。CD44阳性细胞在甲状腺癌组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组(P<0.01),且与转移有关。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使肿瘤细胞摆脱免疫监视而易于转移。本法操作简便,术前进行检查,可对患者免疫状态、肿瘤诊断、病程进展的估计及术前决策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丹参提取物Rxa 对正常肝细胞(L02 细胞) 增殖速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测定L02 细胞Rxa 处理组(La 组) 和未处理组(L组)0、2、4、8、12 小时G0G1 、S、G2M 期细胞指数,同步进行Ki67、Cyclin D1 、PCNA 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La 组细胞增殖速率较快,Ki67 抗原表达相对较强,CyclinD1、PCNA 表达相对提前。结论 Rxa 可能促进L02 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高血压病患者骨代谢变化,检测其血清钙、磷、镁、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水平。结果表明;女性高血压病患者血磷、血碱性磷酸酶、骨钙素比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显著升高,血镁比正常女性显著升高。男、女性高血压病患者骨钙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高血压病人骨代谢障碍与骨钙紊关系须进一步研究,高转化型骨代谢障碍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肝胰十二指肠整块联合移植术式的可行性,在国内首先建立了大鼠SHPD模型,并评价了术后大鼠生存以及移植物功能状况。结果表明大鼠异位SHPD切实可行,手术成功率高,术后1周存活率达75%,能长期存活,术后行相关检查,表明移植物血管通畅,供肝和供胰有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53、p16、Cyclin D1表达与胃癌细胞增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胃癌中p53、p16、CyclinD1和PCNA的表达状况,并对PCNA免疫阳性细胞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p53、p1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48.3%(28/58)、53.4%(31/58);p53、Cyclin D1阳性组织中,单位面积PCNA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空气、高氧、60钴照射后体外培养及裸鼠体内培养对甲状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blot蛋白分子杂交技术直接检测各方法处理后的甲状腺组织HLA抗原表达量,并进行相互比较。结果各处理方法对HLAⅠ抗原无显著影响,空气、高氧、单纯60钴照射后体外培养对HLAⅡ抗原无显著影响,经60钴照射后裸鼠体内培养对甲状腺HLAⅡ抗原有明显减少作用。结论经60钴照射后裸鼠体内培养对甲状腺HLAⅡ抗原的减少作用较其他方法为佳,且具有不受体外培养易被污染及操作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类(主要为糖尿病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长激素(GH)与骨质疏松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 51例糖尿病患者与40 例对照组的BMI、IGF、GH、血糖、BD、Ca、P等值的测定,进行对照、比较、研究。结果 糖尿病患者随年龄的增长、血糖的升高、BMI的增加、GH 水平的降低、IGF-Ⅰ的分泌水平的减少、骨骼的BD、Ca、P等值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结论 IGF是人类重要而又作用广泛的内分泌因素之一,它不仅具有促细胞分化、增殖活性及胰岛素样作用,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而且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即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糖尿病病人存在骨代谢障碍即骨质疏松,血中IGF、GH 水平减少的容易导致骨质疏松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烧伤病人伤后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含量,观察了106例烧伤病人(L组烧伤≥30%TBSA,57例;S组烧伤<30%TBSA,49例)伤后1,2,3,7,14,21,28天血清、尿和水泡液中Zn、Cu、Fe、Ca、Mg的动态变化。发现除血清Fe第1天高于正常值外,其它各元素都减低,L组比S组减低明显。尿Zn、Cu、Fe排出明显增多,尿Ca、Mg排出减少。水泡液Zn、Fe、Ca与血清正常值近似,Cu、Mg略低于血清正常值。说明烧伤后血Zn、Cu、Fe、Ca、Mg的降低与从尿液及创面丢失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锌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组,正常饲料组(N组),创面补锌组(W组),口服补锌组(H组),后三组动物致烫伤。各组分别于伤后1,3,7天活杀8只大鼠,留取血清、烫伤皮肤,观察不同途径补锌对烫伤大鼠血清锌、生长激素、皮肤锌、羟脯氨酸的影响。结果N、W组血清、皮肤锌伤后第1天下降,而H组明显上升,分别为N组的2.4,2.0倍(P<0.01),W组伤后3,7天皮肤锌明显增加,分别为N组的1.3,1.5倍(P<0.01)。伤后各组生长激素均呈上升趋势,第3天达高峰,以H组上升最明显,分别为伤前和N组的2.5,1.8倍(P<0.01)。烫伤皮肤羟脯氨酸各组均呈下降趋势,N组最明显,伤后7天低于伤前1/2,而W组羟脯氨酸伤后7天回升,约为N组的1.5倍(P<0.01)。结论口服补锌能快速提高血清、皮肤锌含量和生长激素水平,创面补锌明显增加羟脯氨酸含量,两种补锌途径应同时并举,以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细胞p53基因突变与细胞凋亡及细胞倍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p53 基因突变、细胞倍性、细胞凋亡三者的关系,探讨突变型p53 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P C R S S C P( 单链构象多态性) 检测p53 基因突变,用流式细胞仪 Facscan 检测大肠癌细胞染色体倍性、凋亡率及其在细胞周期各相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大肠癌标本p53基因突变率为50 % ;其中突变组肿瘤细胞凋亡率(22 .11 % ) 明显低于未突变组细胞凋亡率(40 .57 % ) ,( P< 0 .05) ;突变组异倍体细胞百分率( 占76 .9 % ) 明显高于未突变组( 占46 .2 % ) ,( P< 0 .05) ;异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34 .0 % ,二倍体肿瘤细胞凋亡率为40 .7 %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5) 。结论 p53 基因突变使肿瘤细胞凋亡率下降,进而促进肿瘤发生、发展。p53 基因突变多见于异倍体细胞,细胞凋亡率与细胞倍性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肝病患者超声波骨质、血清降钙素、钙、磷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各型肝病181例,进行超声波骨质,血清降钙素、钙、磷检测。结果各型肝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波骨质、血清钙、磷降低,降钙素升高。结论肝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性骨营养不良,其变化值与肝病病情一致,利用超声波骨质测量仪可进行骨质代谢变化的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