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将10%福尔马林1.0~1.5ml经尿道注入大鼠膀胱,于刺激后的0.5,1,2,8,24,48h取材,进行兔疫组化(ABC法)反应,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连合核区的SP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另设对照组,向膀胱内注入生理盐水,0.5,2.0h后取材。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腰骶髓后连合核区S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与对照组相比,在lh内明显减少,而在2h时则呈增加趋势,8h又恢复正常。同时本文以同样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于刺激后1,3,8,12,24,48h和5d取材,对照组于刺激后24h取材,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反应,观察腰骶髓背根神经节内SPmRNA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刺激后3h即出现SPmRNA表达神经元数量的明显增加,24h达到高峰,并在48h以后开始下降,到5d后回落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将10%福尔马林150~200μl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用注入等量0.9%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刺激后5、15、30、60、90、120min和12、24、48h取材,进行免疫组化反应(ABC法),观察脊髓腰骶段后角浅层及后连合核区的SP、CGRP、L-ENK样纤维和终末的分布,并随机抽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在福尔马林刺激后,脊髓后角浅层和后连合核区的SP、CGRP样阳性纤维和终末在5~60min明显减少,而到1.5~12h却呈增加趋势,12h后逐渐恢复正常.而L-ENK样纤维和终末始终无明显变化.本文结合文献讨论了上述变化与痛与镇痛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7 种亚型(m GluR1, 1α, 2, 3, 5, 7, 8)在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的分布。结果如下:(1)骶髓后连合核含有少量大、中型m GluR1 样阳性神经元的胞体,但几乎看不到阳性纤维和终末;(2)m GluR1α样阳性胞体较少,且多为小型,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3)骶髓后连合核可见一些中、小型m GluR2/3 样阳性胞体,阳性纤维和终末比较稀疏;(4)骶髓后连合核可见少量小型m GluR5 样阳性胞体,而阳性纤维和终末却十分致密;(5)骶髓后连合核内淡染的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均较少;(6)骶髓后连合核几乎看不到m GluR8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只能见到少量阳性终末样结构。另外,在外侧脊核内可见到一些m GluR7 样阳性胞体和纤维;在脊髓背角浅层内可见到许多m GluR7 样阳性胞体、纤维和终末以及少量m GluR8 样阳性结构。骶髓后连合核是后肢躯体非伤害性信息和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的重要汇聚点。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谷氨酸是参与躯体和内脏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神经递质。它可通过与在骶髓后连合核大量分布的m GluRs(m GluR1, 1α, 2, 3, 5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反应的方法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SP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在光、电镜下的特征及其与SP免疫阳性终末的突触联系。结果证明,SP免疫阳性终末和SP受体阳性胞体及树突均密集分布于后连合核区。在光镜下双重免疫反应阳性结果显示二者重叠分布,且可见大量的SP样免疫阳性终扣与SP受体阳性胞体或树突紧密接触。电镜下证明SP受体免疫阳性产物不仅位于突触后部位而且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非突触部位,有42%的SP受体阳性树突与SP阳性终末形成突触连接。在此未发现SP受体免疫阳性终末。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腰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接受由SP介导的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入,且其主要为盆腔脏器内脏初级传入成分。  相似文献   

6.
将Formalin注入大鼠一侧后肢足底,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0.5、1、2、4、8、12、24、48h和5d)将动物断头取材,用放射性同位素「α^-35S『dATP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组织化学实验,检测大鼠腰髓背根节内SPmRNAtα-CGRPmRNA表达阳怀细胞百分率即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7.
郑恒兴  吕岩 《解剖学报》1996,27(4):378-382,T007
籽探讨传递伤害性刺激信息的C纤维张末与SP受体(SPR)阳性结构间的关系,用I-B4组织化学法和SPR免疫组织化学法,光镜下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I-B4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和SPR阳性一胞体及其树突的分布、结果显示,被I-B4特异标记的阳性纤维及其终末主要分矶于腰骶后角Ⅰ、Ⅱ层以及内、外侧束。另餐;在腰骶髓的后连合核区(DCN)也有相当数量的I-B4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分布,说明了伤害性刺激信息主要传递至腰  相似文献   

8.
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入的形态学证明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为阐明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内脏初级传入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信息成分,本研究综合运用特异性标记初级传入C纤维的BSI-B4-HRP跨节追踪技术,神经干局部涂抹C纤维毒素CaPsaicin并结合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猫投射至骶髓后连合核的盆神经初级传入纤维中是否含有传递伤害性刺激的成分;同时观察了秋水仙素处理的骶2后根节内BSI-B4标记的初级传入神经元与SP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关系。结果如下:(1)向盆神经注入BSI-B4-HRP,骶1~3后根节内出现平均直径34μm的标记细胞,后连合核内出现密集的标记终末,电镜下证明通过Lissauer氏束进入脊髓内的标记纤维均为无髓纤维;(2)对盆神经进行局部Capsaicin处理,引起后连合核内的SP免疫阳性纤维和终末明显减少;(3)骶2后根节内BSI-B4-FITC标记细胞有17%同时呈SP免疫阳性;(4)骶2后根节内BSI-B4-HRP标记的盆内脏初级传人神经元的39%同时呈SP免疫阳性。本研究结果在形态学上证实了骶髓后连合核接受盆腔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传入,它可能是中继和整合盆内脏伤害性信息的低级中枢。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传递伤害性刺激信息的C纤维终末与SP受体(SPR)阳性结构间的关系,用I-B4组织化学法和SPR免疫组织化学法,光镜下观察了大鼠腰骶髓内I-B4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和SPR阳性胞体及其树突的分布。结果显示:被I-B4特异标记的阳性纤维及其终末主要分布于腰骶髓后角I、II层以及内、外侧束。另外,在腰骶髓的后连合核区(DCN)也有相当数量的I-B4阳性纤维及其终末分布。说明了伤害性刺激信息主要传递至腰骶髓内的后角I、II层,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至腰骶髓的DCN区。传递至DCN区的I-B4阳性纤维主要通过沿后角内侧缘走行的内侧束,从而为DCN区参与内脏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及其调制机制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SPR阳性胞体和树突主要分布于腰骶髓的后角I层、I~Ⅳ层,后角侧缘的内、外侧束也有少量分布。此外,DCN区也有大量的SPR阳性树突和散在的阳性胞体。双重反应的结果显示两者在I、II层及DCN区的分布相互匹配,从而推测被I-B4标记的初级传入C纤维及其终末可能含有P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面口部伤害性刺激条件下合成、运输和释放的规律,将福尔马林注入大鼠一侧口周皮下,分别于刺激后不同时间取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CGRPmRNA及CGRP样阳性结构(CGRP-LI)在三叉神经节(TG)和三叉神经尾侧亚核(Vc)内的动态变化。原位杂交结果显示:TG内表达CGRP的两种亚型α-CGRP和β-CGRPmRNAs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于福尔马林刺激后2h和4h有明显增加,8h达到高峰,然后渐下降,至48h后恢复至正常。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Vc浅层CGRP-LI的含量在刺激后1h内明显减少,2h后渐增,12h达到高峰,24h后趋向正常。TG内CGRP-LI神经元的数量在刺激后1h内也明显减少,此后逐渐回升至正常并有轻度增加,但与正常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终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接受GABA能终末的调控。  相似文献   

12.
骶前区静脉丛的解剖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骶前区静脉丛(Venous plexus of presacral region ,VPPSR) 的解剖学特点,为骶前区静脉破裂大出血的防治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4 具成人尸体上,分虽观测VPPSR 的组成、管壁、瓣膜、长度及直径。结果:VPPSR 管壁薄、缺少静脉瓣,呈网状。VPPSR S1~5 横干的长度和直径( F 检验) 均有显著差异,P< 0 .05 。其长度平均( 珋x ±s) :S1 为3 .2 ±1 .5 cm ,S2 为4 .4 ±1 .0 cm ,S3 为3 .5 ±1 .1 cm ,S4 为2 .3 ±0 .9 cm ,S5 为1 .0 ±0 .3 cm ;其直径平均(珋x ±s) :S1 为1 .2 ±0 .7 m m ,S2 为2 .5 ±1 .5 m m ,S3 为2 .5 ±1 .5 m m ,S4为1 .7 ±1 .5 m m ,S5 为0 .9 ±0 .6 m m 。S4 椎体前穿通支静脉口径2 ~4 m m 占8 .8 % ,0 .1 ~1 .9 m m 占91 .2 % 。结论:VPPSR 解剖变异多、血管壁薄、缺少静脉瓣是引起VPPSR 损伤大出血甚至死亡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吕岩  丁玉强 《解剖学报》1997,28(4):355-358,I004
用包埋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包埋后免疫金电镜技术,研究了大鼠腰骶后连合核内P物质受体(SPR)免疫反应神经元与GABA能科末的突触联系。SPR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于神经元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膜下,双重标记电镜结果表明,约有46%的SPR阳性树突和胞体与GABA能终末形成对称性突触。其中绝大部分为轴树突触,个别为轴体突触。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腰骶髓后连合核SPR阳性神经元可能授GABA有终末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神经元单位放电记录的方法,在Wistar大鼠上观察到网状巨细胞核伤害反应性神经元42个,其中伤害兴奋性神经元(NEN)34个,伤害抑制性神经元(NIN)8个。电刺激黑质对多数NEN和NIN放电呈抑制作用,其值分别由刺激黑质第lmin时的18.8±4.4和17.5±3.5,下降到第5min时的1.9±1.3和4.1±2.3(P<0.01),反应呈递减下降。刺激黑质对少数NEN和NIN的放电有兴奋作用,其值分别由电刺激黑质第1min时的12.4±3.2和17.8±4.8,升高到第5min时的18.5±4.1和25.5±2.0时(P<0.01).氟哌啶醇注入单侧PAG腹外侧部或电解损毁同一部位可以阻断刺激黑质的效应。这提示黑质对网状巨细胞核的影响是通过PAC发挥作用的,而且SN-PAG末梢的递质是多巴胺能。  相似文献   

15.
地鼠气管上皮损伤后粘液分泌细胞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改造后的静脉留置针将地鼠气管腹侧面约1/4的粘膜刮除,取材前1h腹腔内注入Brdu气管标本经HE、PAS,抗Brdu免疫染色,光、电镜观察。损伤后6h开始,边缘部上皮细胞增殖并向损伤面内爬行,胞浆呈PAS阳性,核呈Brdu阳性,24h覆盖损伤面。电镜下这些细胞表面无纤毛或仅有少量微绒毛,浆内有大小不等散在的粘液分泌颗粒和较多的粗面内质网。36h开始,损伤面由3一5层表皮样化生细胞构成,核周出现张力丝状物围绕,部分胞浆内仍有少量粘液颗粒。从72h开始,细胞出现短而细的纤毛或出现较多的粘液分泌空泡。2w后恢复正常气管上皮结构。这表明气管上皮中的粘液分泌细胞不是终末细胞,具有很强的DNA合成和增殖能力,是损伤后参与修复的主要细胞之一。  相似文献   

16.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HPBL分泌IL—2,TNF,IL—6,IFN—γ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CMP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HPBL)24、36、48、72h采样检测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可达13.6±4.3,41.9±2.0,1837.4±464.3,1037.9±211.0U/ml,分别比无CMP的细胞培养对照组的效价高0.8,7.4,0.5,10.9倍(P<0.01),说明CMP具有IL-2、TNF、IL-6、IFN-γ的诱生剂功能。由CMP预处理HPBL后经PHA和/或ConA促诱生组的IL-2、TNF、IL-6、IFN-γ效价分别比无CMP的PHA和/或ConA刺激的相应常规诱生组高1.2~2.8,0.5~1.1、0.5~0.8、0.4~0.6倍(P<0.01),尤以CMP+PHA+ConA促诱生细胞因子效果最佳(P<0.01),说明CMP又具有IL-2、TNF、IL-6、IFN-γ促诱生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课题组的既往研究曾发现 ,膀胱的初级传入投射纤维中有一部分传递伤害性刺激 ,投射于腰骶髓的后连合核。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盆腔内脏和后肢躯体性结构的伤害性刺激诱导 FOS阳性反应在大鼠后连合核的表达状况 ,藉以确定投射于后连合核的传递痛信号的初级传入的来源。本实验分别向盆腔内脏的膀胱和直肠以及坐骨神经支配的小腿外侧皮肤及腓肠肌等四个不同部位注入 2 %福尔马林溶液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腰骶段脊髓内 FOS的表达状况 ;并向此四部位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结果证明 ,将 2 %福尔马林溶液注入膀胱或直肠内腔后可主要诱导 L6,S1 ,S2 节段后连合核出现大量 FOS阳性细胞核( 2 5~ 95个 /片 ) ;向小腿外侧皮肤或腓肠肌注射福尔马林溶液 ,则主要在背角浅层出现浓密的 FOS阳性细胞核而在后连合核仅发现极少量的 FOS阳性细胞核 ( <5个 /片 ) ;在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 ,后连合核内也出现极少量散在的 FOS阳性细胞核 ( <3个 /片 )即后连合核内出现极少量的传递躯体伤害性刺激的传入成分与不给予福尔马林刺激的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别 ,这种极少量的神经元在神经机能的传递上不应有何作用。因而 ,本研究结果提示 ,盆腔内脏来源的痛信号初级传入成分是后连合核内唯一的有机能意义的痛传入成  相似文献   

18.
脑室注射血管紧张素Ⅱ对雄性大鼠血清睾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性大鼠脑室注射24及120ngAⅡ后4h,血清睾酮含量分别为3.46±0.93及1.49±0.78ng/ml,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5.06±1.08ng/ml),P<0.05及P<0.01。在脑室注射AⅡ(120ng)后2h、4h及7h,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以4h降低最为明显,相当于对照组血清睾酮含量的30.79%。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酶放射分析对新鲜人脑颞叶组织中5α-还原酶同功酶的活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颞叶脑组织中,5α-还原酶2主要分布在灰质,其酶活性(5α-还原酶1.33.6±4.5pmol·h^-h/mg蛋白,n=12;5α-还原酶2,13.8±2.9pmol·h^-1/mg蛋白,n=11)明显高于分布在白质中的酶活性(5α-还原酶1,14.7±2.0pmol·h^-1/mg蛋白,n=12,P〈0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酶放射分析法对新鲜人脑颞叶组织中5a-还原酶同功酶的活性分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颞叶脑组织中,5a-还原酶1和5a-还原酶2主要分布在灰质,其酶活性(5a-还原酶1,33.6±4.5pmol·h_(-1)/mg蛋白,n=12;5a-还原酶2,13.8±2.9pmol·h_(-1)/mg蛋白,n=11)明显高于分布在白质中的酶活性(5a-还原酶1,14.7±2.0pmol·h_(-1)/mg蛋白,n=12,P<0.001;5a-还原酶2,5.2±0.9pmol·h_(-1)/mg蛋白,n=11,P<0,01);(2)在灰质中,5a-还原酶活性主要来自于5a-还原酶1,其酶活性(34.9±2.5pmol·h_(-1)/mg蛋白,n=32)明显高于5a-还原酶2(15.0±2.3pmol·r_(-1)/mg蛋白,n=18,(P<0.001);(3)5a-还原酶1和5a-还原酶2的活性在男女性之间差异不显著,且与年龄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