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射电镜观察青年组(3-6月)和老年组(18-30月)雄性大鼠的垂体神经叶,发现老年大鼠的神经膨大中神经分泌颗粒随增龄减少显著,而分散的微泡和空泡相对较多。退化,变性的神经膨大增多。轴-轴突触样结构缺乏。细胞间隙增宽。根据超微结构特征将神经膨大划分五型,并型神经膨大的随龄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
在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刺激引起的脊髓诱发电位(SCEP)。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SCEP的N_(13)、N_(20)潜伏期均比正常人明显延长(p<0.001),并可发现无神经病变征象的亚临床型神经损害;同时,N_(13)、N_(20)潜伏期与病人的病程、病情及神经病变征象呈正相关(r=0,25-0.58,p<0.05-0.0001).而与空腹血糖水平无关(r=0.05-0.11,p>0.05)。提示SCEP检查有助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8例腓骨肌萎缩症的神经电生理及神经病理的相关分析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任雪芳,万琪,吴保仁,葛金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朱明华腓骨肌萎缩症又称Chaicot-Marie-Tooth病(CMT),常有家族遗传史,故又名遗传性神...  相似文献   

4.
不同张力对家兔正中神经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玉芹  刘正津 《解剖学报》1995,26(4):346-351
采用弦式加载,造成对家兔正中神经的单纯性牵拉,并对神经在单纯性牵张力作用下的形态变化和导致神经急性牵拉伤的临界张力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施加到非游离正中神经上的总应力为23g·(mm^2)^-1时,内部神经纤维的延长达到生理极限;当总应力升至61g·(mm^2)^-1时,内部神经纤维的延长达到生理极限;当应力升至23g·(mm^2)^-1时,神经纤维出现损伤;应力升至182g·(mm^2)^-  相似文献   

5.
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的解剖学基础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20具成人尸体40例手的指掌侧固有神经直径和分支进行了测量;并对39例患者的39指指腹缺损行吻合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术。结果:(1)指掌侧固有神经平近节指横纹处理1.4-2.0mm,厚0.8-1.0mm;平末节指横纹处宽1.0-1.4mm,厚0.6-0.8mm。(2)近节掌侧支为4.4-5.3支,背侧支为3.8-4.0支;中节掌侧支为3.5-4.6支,背侧支为3.4-4.1支;末节终支为3.8-4.6支。(3)39例患指中38例一期成活,指腹饱满,外观理想,耐磨性好,两点辨别觉达5mm内,指腹感觉达S3以上。结论:吻合指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缺损,优于未吻合神经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人胚胎期小肠六种肽能神经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杨恬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4,25(1):84-88,T01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53例不同胎龄的人胚胎小肠的亮氨酸脑啡肽(L-Enk)、P物质(SP)、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甘丙素(GAL)等6种肽能神经的发生发育过程进行观察,并与ACh能神经和膀胱的肽能神经的发生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胚胎小肠神经中ACh能神经发生早于肽能神经;同一个体不同器官肽能神经并非同时发生。本文观察到的小肠肽能神经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应用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术(SPECT)、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成人)修订本[HRB(A)-RC]和修订韦氏记忆测验(WMS-RC)对3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功能改变及脑功能显像与神经心理测验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额叶、颞叶和基底节的脑血灌流量降低,同时表现程度不同的神经心理功能损害,此改变在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的病人间无差异。脑血灌流量降低与损伤指数(DQ)和记忆商数(MQ)未见明显关系。相关分析表明,DQ与TES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5);MQ与住院次数(r=-0.42,P<0.05)、BPRS评分(r=-0.56,P<0.01)、SAPS评分(r=-0.39,P<0.05)和SAN评分(r=-0.37,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GAS评分(r=0.53,P<0.01)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综述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的发现、生化特性、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营养因子Ⅱ(NT-3)属于同一基因家族以及靶源性等概念:总结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运动神经元、胆碱能神经元、多巴胺神经元及感觉等其它神经元的效应作用,并展望了应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运动神经元病变及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怀孕对小鼠海马齿状回(DG)和脑室下层(SVZ)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脑切片进行BrdU、TuJ1及GFAP单标或双标染色。结果:怀孕小鼠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明显高于正常未孕成年雌性小鼠,脑室下层中细胞增殖的数目在两者却无明显差异。在齿状回新生的细胞中大约有80%为新生的神经元,3%-5%为神经胶质细胞。结论: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和神经发生可能因怀孕而显著增多,这些新生的细胞对海马的功能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对32例成人下肢标本进行了常规固定、解剖,并测定了隐神经、腓肠神经各段的(左右、前后)径和截面积;观测了隐神经、腓肠神经与大、小隐静脉及小腿后正中线的关系;探讨了隐、腓肠神经吻合的可行性,推荐了沿内踝线和外踝线向上做长3-4cm的一弧形切口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1.
神经营养素在小鼠脾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神经营养素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神经营养素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进行小鼠脾的定位研究。结果表明:3种神经营养素的免疫反应均存在于脾内,但分布特点各不相同。NGF主要分布于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外层、边缘区(MZ)和红髓(RP)的巨噬细胞样和淋巴细胞样细胞;BDNF除具有与NGF相似的分布特点外,还见于脾淋巴小结生发中心的淋巴细胞样细胞;NT-3则存在于白、红髓的网状细胞样细胞。这一结果提示,脾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均可能产生神经营养素,并提示不同类型的神经营养素对免疫系统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脾交感神经在免疫功能增强时的形态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BALB/c小鼠脾内生长相关蛋白样免疫反应(GAP-43-LI)性神经在结核菌素衍生蛋白(PPD)诱发的免疫反应高峰期数量和分布的变化。结果显示,动物在接受两次PPD注射(21d+7d)后,脾GAP-43-LI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增加并伴有分布和形态的变化。于对照动物,脾GAP-43-LI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血管周围,少量伸入动脉周围淋巴鞘的脾基质中,而在免疫刺激的动物,不仅血管周围的神经纤维明显增多,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层、边缘区和红髓等免疫应答活跃的部位也出现许多神经纤维。神经纤维分支和纤维上膨体明显增多。以上结果提示:免疫应答中脾神经成分发生活跃的结构重塑,这些变化有可能与神经的免疫调节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WISTAR大鼠作为实验模型,切除1cm坐骨神经,再用同系WISTAR大鼠从骨神经行异体桥接,修复坐骨神经的缺损。用FLURO-GOLD(F.G)或FAST BLUE(F.B)两种荧光标记物,进行示踪检验,证实WISTAR鼠异体神经桥接能修复周围神经的缺损。  相似文献   

14.
神经生长因子相关蛋白质(GAP-43)与神经元生长、神经突触连接重建以及神经再生长关系密切。通过对GAP-43表达时间、部位、调控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可更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生长及可塑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胶质细胞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证明,培养12d的海马神经胶质细胞与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100U/m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200U/ml)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200U/ml)一起孵育2h后出现FOS-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核,随着所给剂量的逐渐加大,FOS反应阳性胞核数量也  相似文献   

16.
神经胶质生长因子研究进展顾继杰(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北京100005)自从第一个神经生长因子NGF发现以来,最近几年又陆续发现了BDNF、CNTF、NT-3、NT-4及NT-5等许多神经营养因子[1]。人们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NT)是对感觉和交感神经元的生长、生存、分化及表型特性等有着长期而有序影响的一类蛋白分子家族。近年来对N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NT对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2)NT在某些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中的作用。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是NT家族成员之一,1952年Levi-Montalcini发现NT家族中发现,是最早、研究最多的一个成员。本文首先叙述NT家族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然后集中讨论NGF及其受体在病理性疼痛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8.
强迫障碍的功能性神经成象:新的方法与模型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精神科ScottLRauch放射科CaryRSavage引言强迫障碍(OCD)属于焦虑障碍,患病率约2-3%。另外,其它的几种神经精神障碍,如多发性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Disor...  相似文献   

19.
邹伟  叶家明 《解剖学杂志》1994,17(3):265-270
利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肾神经的家免肾脏生后发育中的作用,对90只生后不同发育的家兔左侧肾神经两周后,肾脏的重量、肾脏的形态、肾单位的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以及碱性磷酸酶(AKP)组织化学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生后12-14天以前去肾神经对肾脏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左、右两则肾重差异明显(P<0.01),左侧肾脏重量也明显低低于对照组(P<0.01),肾单位内部呈现不同程度的发育障碍。  相似文献   

20.
高英茂  孙晋浩  杨琳 《解剖学报》2002,33(5):475-477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神经上皮细胞同种脑移植后的存活及生长分化状况。方法:孕12d大鼠剖腹取胚胎,剥离神经管,胰酶消化后获取神经管壁上的神经上皮细胞,然后植入其父体侧脑室中,分别于移植后10d,14d,21d,28d灌注取脑,肜HF染色及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胚胎神经上皮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及分化状况。结果: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多贴附于脑室壁形成细胞团块,有的随脑脊液循环至第三脑室生长,随时间延长移植物增大,HE染色见脑室内有成团的移植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移植细胞团内既有NSE-免疫阳性细胞,也有GFAP-免疫阳性细胞,移植物周围多为GFAP-免疫阳性细胞。结论:胚胎神经上皮细胞侧脑室移植后能够贴附脑室壁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