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诠释阑尾系膜残端形成粘连索带压迫致肠梗阻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0例阑尾系膜残端粘连索带与腹膜切口粗糙面粘连,压迫回肠下段致机械性肠梗阻,切除粘连索带解除肠梗阻,行肠减压,包埋阑尾系膜残端,腹腔放置6%中分子右旋糖酐及地塞米松,腹膜连续外翻缝合.结果10例病人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4~9年,无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再次住院治疗.结论阑尾系膜残端粗糙面包埋、腹膜外翻缝合是预防术后阑尾系膜残端粘连索带形成的关键,一旦发生肠梗阻,手术切除粘连索带解除梗阻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缝腹膜及改进阑尾残端处理对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实施阑尾切除术818例,随访764例,其中378例(改进组)为实施阑尾残端缝扎并用带血管蒂阑尾系膜残端覆盖及关腹时不缝腹膜的方法,与传统阑尾切除386例(传统组)比较,随访1~5年.结果 改进组有8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仅2例发生切口感染;而对照组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8例,切口感染46例;全部病例均未发生切口疝或切口裂开.结论 改进后的阑尾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切口感染率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并发症的比较。方法:选260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132例,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128例。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在7岁~95岁,平均年龄48岁,开腹组患者年龄在15~82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患者术中均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住院时间在4-10d之间,开腹阑尾切除术住院时间在7~15d之间。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后阑尾残端漏1例,术中出现阑尾系膜出血1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2例,术后出现脐部切口疝1例,出现并发症的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全部治愈。开腹组患者术后阑尾残端漏2例,术中出现阑尾系膜出血3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患者4例,术后出现切口疝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比开腹阑尾切除术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阑尾切除术中的阑尾系膜断端是一粗糙面,如不妥善处理,可能增加腹腔粘连。若采用间断缝合阑尾系膜近侧断端的两侧浆膜以覆盖阑尾断端,又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并费时。对此,我们作了一点改进。方法:在较高处离断阑尾系膜,其近侧断端双重结扎,第二道结扎线暂不剪断。切除阑尾,阑尾残端用4号丝线结扎,其结扎线暂不剪断。然后,将上述两根结扎线进行打结,使阑尾系膜近侧断端  相似文献   

5.
1987年6月~1997年6月.实施阑尾切除术2185例,随机对其中1000例(改进组)实施小横斜切口、左倾斜位和阑尾残端缝扎并用带血管蒂阑尾系膜残端覆盖的改进方法;同时采用腹膜外翻保护切口、干纱布包裹阑尾、甲硝唑庆大霉素溶液冲洗切口、腹膜外切口全层缝合等预防切口感染的措施,与经典阑尾切除1185例(经典组)比较,改进组平均住院日减少2.9天,平均手术时间缩短(P<0.05),改进组疗效优于经典组。  相似文献   

6.
龚印  张远林 《海南医学》2009,20(10):98-99
目的探讨浆膜下阑尾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浆膜下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短系膜和盲肠壁内阑尾炎14例,先离断阑尾根部、切除阑尾,然后浆肌缝合包埋阑尾残端,连续锁边缝合阑尾床以止血。结果手术时间(78±32)min,术后(3.5±1.5)d肛门排气,(10.8±3.5)d痊愈出院;无一例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随访3-60个月,未见有粘连性肠梗阻、腹腔脓肿、阑尾残株炎等并发症。结论浆膜下阑尾切除手术能够降低盲肠壁内阑尾手术的难度,减轻术中胃肠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朱义平  曹勇 《中外医疗》2010,29(32):39-40
目的探讨电凝处理阑尾残端在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江宁医院普外科2007年10月至2008年10收治的行阑尾切除术患者病例152例临床资料,其中阑尾残端传统处理组94例,阑尾残端电凝处理组58例,比较分析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放引流管率、切口感染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与术后24h内肛门排气例数等临床资料。结果电凝处理组较传统处理组手术时间缩短(P〈0.05),而2组切口长度、放引流管率、术后镇痛剂使用率、术后6h开始下床活动例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肠瘘发生率、阑尾残端脓肿或腹腔脓肿发生情况、阑尾残株炎发生情况、腹腔粘连或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等指标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电凝处理阑尾残端安全可靠,临床疗效与传统阑尾残端处理方法并无差别,但操作方法简单易行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阑尾残端处理简单可靠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7月~2009年10月我院施行976例阑尾切除术,依据阑尾残端处理方法不同分组,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组976例阑尾切除术(A组),切口感染78例,粘连性肠梗13例,腹腔残余脓肿3例;阑尾根部单纯接扎组(B组)683例,切口感染54例,粘连性肠梗阻8例,腹腔残余脓肿2例;阑尾根部接扎加内翻残端缝合组(C组)205例,切口感染16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腹腔残余脓肿1例;特殊情况下,阑尾残端采用阑尾全切除术、粘膜下阑尾切除、阑尾逆行切除等特殊处理方法 88例。A、B、C三组术后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分别相互对照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而根部单纯接扎组操作简便。结论 大部分阑尾根部可良好暴露,单纯根部结扎处理阑尾残端为首选方式,简单可靠、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极电凝应用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处理阑尾系膜及粘连松解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临床确诊为阑尾炎的275例患者,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中单独使用单极电凝处理阑尾系膜,有粘连者松解粘连,其应用情况与以往用双极、钛夹处理阑尾系膜,单极松解粘连的情况作比较。结果 275例患者除1例阑尾包块、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病例腹腔镜切除平均手术时间(42.7±11.4)min,平均出血量(7.1±0.9)mL,平均住院时间(5.0±0.7)d。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出血、感染、粘连、残端瘘等常见并发症,阑尾系膜残端均一次性处理成功。结论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以单极电凝为阑尾系膜粘连的处理方法,疗效显著、并发症低、临床安全,在临床效益和可推广性上均优于其他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兴强  乔铁  冯禹阳 《华夏医学》2006,19(2):257-258
目的:总结250例腹腔镜微波刀阑尾切除中阑尾残端的处理技巧。方法:在腹腔镜下用微波固化处理阑尾系膜,然后用圈套器套扎阑尾根部,如果阑尾根部化脓、坏疽则再缝合结扎关闭阑尾残端腔,将剩余的阑尾系膜覆盖于阑尾残端上。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用微波固化处理阑尾系膜,然后圈套器套扎阑尾根部,必要时再缝合结扎关闭阑尾残端腔,将剩余的阑尾系膜覆盖于阑尾残端上的方法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开腹后切除病灶或松解肠管的粘连,再行阑尾残端盲肠回肠逆行置管肠排列术(简称肠排列术)。开腹后切除病灶或松解肠管的粘连再切除阑尾后即从阑尾残端插入3m长的硅管至盲肠-回肠-空肠,将肠管列置成袢状。行肠管系膜固定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120例手术仅1例术后需要再次手术,本手术对预防腹部手术后肠粘连致梗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I期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9月-2009年9月260例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病例。结果:260例阑尾周围脓肿全部I期切除阑尾,术后并发伤口感染8例,经伤口换药和抗生素治疗愈合;并发阑尾残端瘘1例,经充分引流治疗,瘘发生后20d自行愈合。术后近期无粘连性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发生,2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阑尾周围脓肿不是I期阑尾切除术的禁忌证,妥善分离粘连,清除感染病灶和合理处理阑尾残端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中阑尾根部及系膜应用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行LA的171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A、B、C 3组,A组阑尾残端及系膜使用Hemolock夹夹闭;B组采用丝线分别双重结扎阑尾残端及系膜;C组阑尾系膜丝线结扎,阑尾残端结扎后“8”字缝扎包埋残端。评估3组病人手术情况(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结果手术时间A组最短,C组最长(P < 0.01);术中出血量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A组(P < 0.01),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排气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腹腔镜下阑尾根部及系膜处理方式都是安全可靠的,Hemolock夹夹闭的方式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且更适合初学者使用,丝线结扎及缝合包埋残端的方式更适合有一定腹腔镜基础的手术者使用。  相似文献   

14.
李林山  罗玉政 《河北医学》2012,18(12):1719-1722
目的:探讨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23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阑尾残端单纯结扎处理,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123例患者中转开腹阑尾切除术1例,因手术中途发现阑尾基底部发生广泛性坏死,其余12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术中大出血等症.手术时间为35-102min,平均(48±12)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6.8±1.6)mL;术后下床时间5-8h,平均(6.3±1.7)h;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12-24h,平均(16±8)h;术后无出血、无残端瘘、腹腔感染、阑尾残株炎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对本组患者进行为期3-24个月的随访观察,均无粘连性肠梗阻及戳孔疝发生.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单纯结扎阑尾残端并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邓少康 《吉林医学》2014,(3):587-58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0例,小肠切除术10例,腹腔感染史5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进行手术治疗。另选择术后还未发生肠梗阻的患者50例,其中阑尾切除术25例,小肠切除术15例,单纯性肠梗阻10例,进行预防。结果:本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47例,3例死亡(2例是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50例患者经过积极预防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许多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解除粘连性肠梗阻,通过积极正确的预防是可以减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难处理阑尾切除术,是指不能用钳夹结扎阑尾系膜后阑尾残端结扎加荷包包埋、钳夹结扎阑尾系膜后不结扎阑尾残端直接荷包包埋和钳夹结扎阑尾系膜后结扎阑尾残端不行荷包包埋三种常规手术处理的阑尾切除术,是临床实施阑尾切除术中出现的棘手问题之一。作者科室2001-01/2010-10月共处理此类阑尾炎20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阑尾动脉来源于右髂动脉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培 《安徽医学》2002,23(2):32-32
患者殷××,男,45岁(住院号200055),因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于2000-03-23入院.经准备后于当日下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位于盲肠后位,后腹膜外,属腹膜外位阑尾.打开后腹膜,见阑尾无系膜,大小约0.8cm×10cm,表面充血、水肿,无法提起,故而采取逆切法.切断阑尾根部,常规处理残端,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于近端1/3处见一来源于右髂外动脉直径约1.5 mm之动脉血管供应阑尾,细心分离并结扎阑尾动脉后顺利切除阑尾,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朱晓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6):172-172,174
目的探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切除术后的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03年5月~2009年10月在集仕港中心卫生院收治的313例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156例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B组157例采用常规切口分层缝合,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在手术时间、切口感染率等方面明显低于B组(P〈0.O1);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A组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少于B组(P〈0.01)。结论对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右下腹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切口感染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处理方法探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埠星 《广州医药》2005,36(4):38-39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中残端处理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65例阑尾炎阑尾切除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阑尾残端结扎荷包包理法21例,全层间断缝合“8”字包埋法9例,残端缝扎盲肠皱壁覆盖法24例,阑尾全切除盲肠孔修补法11例。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无死亡及肠瘘发生,切口感染1例。平均住院7、4天。结论 在阑尾切除术中应根据阑尾根部大小炎症程度及盲肠壁的炎症程度采用不同的残端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后切口感染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分析阑尾切除术后21例切口感染的有关发生因素.结果 阑尾病理改变,病程,手术操作时间,腹膜缝合方法,阑尾切除术式,腹腔引流物腹壁引出部位,切口冲洗与术前术后用药.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手术以防止加重阑尾病理改变,缩短手术时间采取腹膜外翻保护切口,腹膜间一针缝合,尽量减少逆行法切除阑尾,腹壁另戳孔直腹腔引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