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芯片中的过度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125例HCC患者肝组织、48例肝癌患者癌旁组织、62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及23例肝血管瘤患者相应正常肝组织构建组织微阵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PA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CC组织中的HPA蛋白的阳性率45.8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7.08%(x~2=2.23,P<0.05),肝硬化6.45%(x~2=5.262,P<0.05)和正常肝组织4.35%(x~2=3.895,P<0.05).癌旁组织中的HPA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肝硬化(x~2=2.882,P<0.05)及正常肝组织(x~2=2.361,P<0.05);HCC中临床TNM分期ⅠⅡ期HPA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29.41% vs 67.31%,x~2 =4.111,P<0.05);HCC中无转移组HPA阳性率明显低于转移组(14.71% vs 63.33%,x~2= 3.978,P<0.05);HPA表达率在AFP≥400μg/L和AFP<400μg/L组(52.05% vs 36.17%,x~2= 2.071,P<0.05)、有无门脉癌栓组(71.74% vs 29.73%,x~2=4.472,P<0.05)、多个和单个肿瘤结节组(73.91% vs 28.38%,x~2=4.847,P<0.05)以及肿瘤直径≥5 cm和<5 cm组(57.89% vs 25%,x~2=3.471,P<0.01)分别具有显著性意义.HPA表达与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有无肝硬化及肿瘤包膜浸润无关.结论:HPA高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检测HPA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术后组织标本及正常组织中乙酰肝素酶的表达,分析乙酰肝素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织中存在乙酰肝素酶蛋白的表达,并定位于肿瘤细胞质中.60例胃癌组织中有40例乙酰肝素酶表达阳性(40/60,66.7%),正常组织有1例表达阳性(1/10,10%),两组间差异显著(P <0.05).乙酰肝素酶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乙酰肝素酶在胃癌中高表达,与胃癌进展程度和恶性行为相关,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可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发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测定大肠癌的癌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中Hpa蛋白表达,结合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Hpa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Hpa蛋白在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者,Ⅰ、Ⅱ期低于Ⅲ、Ⅳ期,生存时间小于5 a者低于高于5 a者(P均〈0.01)。结论 Hpa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在大肠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t,bFGF)的影响。方法 AS-ODN和乙酰肝素酶mRNA起始密码子区互补,无义寡核苷酸(NS-ODN)为对照组,用阳离子脂质体包裹ODNs并转入SGC7901细胞;转染后48小时提取细胞总RNA,半定量RT-PCR法检测乙酰肝素酶基因的含量,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FGF的表达。结果 AS-ODN处理后SGC7901表达乙酰肝素酶mRNA下降;处理前bFGF、的表达率为72.23%,不同浓度(0.1、0.2、0.4、0.8μmoL/L)AS-ODN处理后bFGF的表达率下降程度不同(分别为57.15%、51.11%、42.36%和40.25%)。结论 和乙酰肝素酶mRNA起始密码子区互补的AS-ODN对SGC7901表达bFGF有明显影响,且呈剂量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SGC 7901表达bFGF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探讨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细胞内bFGF的变化。结果脂质体介导转染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后,SGC 7901胃癌细胞内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下降,bF-GF阳性表达率由转染前的72.23%降至40.25%。转染后细胞bFGF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转染乙酰肝素酶反义寡核苷酸可以有效抑制胃癌细胞bF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是致死率较高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乙酰肝素酶是能够裂解细胞外膜中硫酸乙酰蛋白多糖上侧链乙酰肝素的一种内切性β-D-葡萄糖醛酸糖苷酶,且其非酶活性也在许多正常生理活动或病理疾病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乙酰肝素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综述了乙酰肝素酶损伤内皮、促凝、诱导炎症因子及脂质聚集等作用,并阐述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乙酰肝素酶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和CD34蛋白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结合病理学分型、组织学分级、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分期探讨其意义。[结果]结肠癌Hpa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结肠黏膜(P〈0.05),结肠癌组织中Hpa蛋白的表达与结肠癌组织血管生成、病理分型、Duke's分期、预后有关(P〈0.05)。[结论]Hpa蛋白在结肠癌中呈高表达,并与结肠癌血管生成、病理特征和预后有关,检测其表达可以对判断结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提供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素酶多肽在胃癌组织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3种针对肝素酶多抗原肽(MAP)的自制抗体和针对肝素酶全蛋白的商品化抗体,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132例胃癌组织中肝素酶抗原的表达状况;采用卡方检验、生存曲线等方法分析肝素酶抗原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结果132例胃癌组织中肝素酶MAP2阳性率65.2%(86/132),商品化抗体阳性率60.6%(80/132),而MAP1及MAP3均则阴性。MAP2与商品化抗体相似,其表达阳性率在有脉管侵犯、浆膜受累、远处转移、低未分化和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组织中明显增高,阳性表达者预后较差,1年、5年生存率较低。结论肝素酶MAP2多肽与肝素酶全蛋白相似,其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癌旁组织1(A组)和癌旁组织2(B组)Hpa mRNA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组织Hpa蛋白和CD34表达水平,并分析Hpa蛋白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Hpa mRNA水平与MVD值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直径和分化程度、不同临床分期、是否转移复发、AFP水平和有无门脉癌栓等肿瘤组织,Hpa蛋白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癌组织Hpa mRNA水平(0.793±0.184)和MVD值(34.5±12.2)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Hpa mRNA水平(0.577±0.145)和MVD值(22.2±10.7)又明显高于B组[(0.384±0.117)和(14.7±7.4),P<0.05];各组Hpa mRNA水平与MVD值呈正相关(r=0.627,P<0.05)。结论Hpa在肝癌的生长、侵袭和血管生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在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PA蛋白在60例声门上型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10例正常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癌组织中,27例(45.0%)HPA蛋白阳性表达,癌旁组织中仅3例(5.0%)阳性表达,10例正常喉组织均为阴性表达。HPA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颈淋巴结转移率、复发率及5a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声门上型喉癌组织中HPA蛋白高表达,并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复发、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胃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位居消化道肿瘤之首。多年来,胃癌的发生发展及其侵袭转移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肝素酶(Hpa)是一类βD糖苷内切酶(endoβDglucuronidase),它既可存在于正常组织,也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表面,以水解的方式降解组织屏障中的糖蛋白成分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SPGs),释放HSPGs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促进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诱导肿瘤血管生成,降低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此文就Hpa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乙酰肝素酶(HPSE)、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两者在AC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12-2017-11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UA组,30例)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AMI组,26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HPSE的表达水平,采用血细胞仪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以冠脉造影与SYNTAX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外周血单核细胞与HPSE表达水平在ACS患者中存在增高趋势。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核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ACS发生独立相关。结论:HPSE可能参与ACS发病,白细胞计数可能为ACS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乙酰肝素酶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在致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肠黏膜中表达的改变,及其表达是否与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炎症程度相关。同时也讨沦了HPSE表达在UC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对照组为13名健康成人,确诊的28例UC患者中25例根据病情分为活动期11例、缓解期14例,并对24例的病理组织学炎症进行分级,Ⅲ、Ⅳ级10例,Ⅰ、Ⅱ级14例。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对不同分组的HPSE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HPSE在正常对照组肠黏膜中无表达,在缓解期和病理分级Ⅰ、Ⅱ级的肠黏膜中均呈现低表达,而在活动期和病理分级Ⅲ、Ⅳ级的肠黏膜中表达显著升高。结论HPSE在UC肠黏膜中呈阳性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病情轻重和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它可能在UC肠黏膜上皮重塑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HPSE抑制剂则有可能用于UC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粘着斑激酶(FAK)在胃癌及癌旁组织表达的差异,探讨FAK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FAK的表达。结果FAK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8%(53/61)和75.4%(46/61),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FAK较强阳性/强阳性(即++/+++)的表达率分别为59%、2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结论在胃癌组织中FAK(++/+++)的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提示FAK参与胃癌的发病,并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乙酰肝素酶是一种β-D-葡萄糖醛酸内切酶,为体内惟一能够降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的酶,可以在特定部位裂解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破坏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并参与恶性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乙酰肝素酶由此成为抗肿瘤作用的新靶点,其抑制剂有望成为临床抗肿瘤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乙酰肝素酶在肺癌侵袭转移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凋亡抑制基因生存素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以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生存素在 6 5例胃癌中的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 6 5例胃癌组织中生存素总的阳性率为 5 3.85 %(35 / 6 5 ) ;2 0例胃良性溃疡无一例生存素表达阳性。 (2 )Ⅰ、Ⅱ、Ⅲ、Ⅳ期胃癌组织中生存素阳性率分别为 2 / 8例、2 6 .32 % (5 / 19)、74 .0 7% (2 0 / 2 7)、72 .73% (8/ 11) ,Ⅰ期 +Ⅱ期 /Ⅲ期 +Ⅳ期 =2 5 .93% (7/ 2 7)∶73.6 8% (2 8/ 3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3)淋巴结转移阳性 (N1)的胃癌组织中生存素阳性表达率为 6 2 .86 % (2 2 / 35 ) ,无淋巴结转移 (N0 )为 4 3.33% (13/ 3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有远处转移 (M1)的胃癌组织中生存素阳性表达率为 7/ 9例 ,无远处转移 (M0 )的阳性率为 5 0 .0 0 % (2 8/ 5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5 )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腺癌的胃癌组织中生存素的阳性率分别为 4 0 .0 0 %(8/ 12 )、5 5 .5 6 % (10 / 18)、6 2 .96 % (17/ 2 7) ,呈逐渐增高的趋势 ,但各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生存素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