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糖尿病治疗中无针注射与有针注射胰岛素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应用无针注射胰岛素治疗,对照组应用有针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检测胰岛素药代动力学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清晨空腹血糖、早餐后2 h血糖、午餐后2 h血糖、晚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注射胰岛素达峰值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血药浓度峰值、曲线下面积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时,无针注射的降糖效果要优于有针注射,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8,(3):212-213
目的观察无针注射和有针注射预混胰岛在2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行门冬胰岛素30药物强化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无针注射器和诺和笔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治疗后,比较2种注射方式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人均低血糖次数、注射局部不良反应、注射体验等指标。受试者填写疼痛感受量表以评估注射体验。结果 2种注射方式强化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餐前指尖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餐后2 h指尖血糖、1 h血糖、2 h血糖均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人均低血糖次数、注射局部红点及皮下硬结次数均低于诺和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16名患者使用无针注射器疼痛感明显减轻。20名使用无针注射器的患者转为两餐前注射;17名使用有针注射器的患者转为两餐前注射,其余3名患者继续维持原方案。结论无针注射器注射强化治疗后控制血糖效果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中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围手术期或并发急、重并发症或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共72例为观察对象,将72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组:37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对照组:35例给予分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时间为7~15d.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达到控制标准(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h血糖3.9~8.0mmol/L)或接近控制标准所需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快、更有效地使血糖达到控制标准,这对于危重病人的抢救以及缩短手术前的准备时间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也减少了胰岛素的日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甘舒霖30R皮下注射2次或3次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糖控制优良率66.7%,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86.7%.两组血糖控制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及疗效优于三餐前注射胰岛素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与斜刺注射胰岛素法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有35例患者。我们使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斜刺胰岛素注射法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疼痛程度、皮肤的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疼痛度及皮下硬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与斜刺注射胰岛素法治疗Ⅱ型糖尿病患者时,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好。不过,患者用垂直注射胰岛素法进行治疗时其的疼痛程度较轻,发生皮下硬肿的几率也较低,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陆晚云 《中外医疗》2012,31(20):1+3-1,3
目的探讨60例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与人性化护理的观察。方法通过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臀部及腹部、大腿内侧、上臂前外侧进行皮下或静脉用胰岛素治疗,每次注射完以后改变注射部位,不能在1周内同时注射2次同样的点。结果所有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治疗后好转率100%,其中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者,最后好转出院,无一例死亡,无胰岛索的不良反应。护理后病人对护士的满意情况明显优于护理前(P〈0.01)。结论病人的日常饮食、心理辅导等健康因素与疗效有着密切联系,每日适当的饮食及运动有利于保持血糖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有助于发挥治疗效果,人性化护理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具有深远意义,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入胰岛素,对照组30例三餐前和睡前(晚上10点)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三餐前及餐后2h的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控制所需的时间、低血糖反应、术后感染.结果 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感染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能很快控制血糖,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无针胰岛素注射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6年3月—8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需使用诺和锐30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胰岛素无针注射组(观察组)及传统胰岛素笔注射组(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均予以诺和锐30降糖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空腹、餐后2 h)、糖化血红蛋白,低血糖发生率、硬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而硬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胰岛素注射方式不仅能减轻患者注射的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而且胰岛素弥散进入体内,吸收快并且均匀,可避免硬结和局部并发症等问题,为需要长期进行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MD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CSII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MDI组,且CSII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D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可以更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4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4例,观察组给予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早餐后血糖、晚餐后血糖、睡前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相比,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降糖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2.
在胰岛素治疗中,不仅要选择合适的胰岛素制剂,更要重视胰岛素注射装置和注射技术。从开始注射胰岛素时,医护人员就要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胰岛素注射技术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注射部位的选择、轮换,注射时是否捏皮、进针角度、针头在皮下的留置时间,注射后器材的规范废弃等。只有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关注胰岛素治疗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更好地实现血糖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60例住院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用于控制血糖的胰岛素量。[结果]观察组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皮下泵的医院外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梅  王英萍 《吉林医学》2008,29(6):456-457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院外分别采用胰岛素皮下泵和诺和灵锐30早晚两针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方法:36例口服降糖药物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院外患者分别采用胰岛素皮下泵和诺和锐30早晚两针控制血糖,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及护理情况。结果:皮下泵治疗组血糖下降更显著,低血糖发生更少。结论:用胰岛素泵治疗,不仅能有效、平稳地控制高血糖,还可有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预混胰岛素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观察预混胰岛素30 R(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的有效性及安全性.②方法选择每天注射两次诺和灵30 R,而空腹血糖(FBG)仍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病人56例,在此基础上睡前加用一次诺和灵30 R.同时睡前加餐,观察FBG、早餐后2 h血糖(PBG-2 h)、体质量及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另选每天4次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三餐前+诺和灵N睡前)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30例.比较每天三次预混胰岛素注射与四次胰岛素注射的总胰岛素用量,病人血糖、体质量变化、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③结果诺和灵30 R三次注射后,FBG、PBG-2 h均显著下降(t=23.679、14.929,P<0.01);与每日四次胰岛素注射相比,在FBG水平相同情况下,日胰岛素总量及体质量无明显差异,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及依从性有优于后者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④结论预混胰岛素每日三次注射,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且安全性和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血糖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注射疼痛和注射部位硬结的比例均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因高血糖和低血糖住院者显著高于干预组(P〈O.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使患者胰岛素注射操作更规范,从而有效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叶琪 《海南医学》2006,17(11):39-40
目的 评价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短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22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26例进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ISS组),观察时间为10-30天.结果 两组达到稳定的目标血糖水平时,CSⅡ组所需要治疗的时间,胰岛素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明显比MISS组减少(P<0.05或P<0.001).结论 CSⅡ比MISS更快,更有效控制高血糖,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指导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慢性全身性内分泌代谢病.部分患者经严格饮食控制,口服多种降糖药,血糖控制仍不满意,都需采用胰岛素注射控制病情.护士在病人住院期间,通过健康教育指导病人如何正确注射、保存胰岛素,告知病人如何识别和处理注射胰岛素后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时永强  丁燕  丁丽萍 《重庆医学》2021,50(22):3883-3886,3891
目的 探讨无针注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控糖效果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该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无针组和有针组,每组50例.有针组采用胰岛素笔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无针组采用无针注射器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胰岛素用量、胰岛β细胞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C肽(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波动[血糖标准差(SD)、血糖波动幅度(MA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无针组治疗后FPG、2hPG、胰岛素用量、HbA1c均明显低于有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INS、CP明显高于治疗前,HOMA-IR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D、MAGE、MODD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00%明显低于有针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针注射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高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SⅡ)治疗血糖基本达标后改用双时相注射门冬胰岛素30或预混人胰岛素30R继续治疗,对比观察两种胰岛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经CSⅡ治疗后,随机分成门冬胰岛素30(治疗组)和预混人胰岛素30R(对照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血糖再达标时间、达标时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进一步观察12周后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治疗组血糖再达标时间提早,治疗12周后HbA1c、2hPG下降更明显,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1或P<0.05)。结论在大部分老年糖尿病高血糖患者中,短期带胰岛素泵后改用门冬胰岛素30治疗相对改用预混人胰岛素30R是更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