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掌握我省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病原谱和细菌药敏谱,为CAP的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常规法和仪器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非典型病原体中的肺炎支原体采用微量颗粒凝集(MAG)法,肺炎衣原体采用微量免疫荧光(MIF)法,军团菌采用间接荧光免疫(IFA)法和酶免疫测定(EIA)法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明显占第一、第二位,然后是嗜血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细菌的MIC是随着病原体和药物的不同而不同.结论 细菌引起的CAP可先行经验治疗,待病原学和药敏报告后视情况进行调整;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CAP主要靠经验治疗,但药物的选择应安全、有效并能覆盖所有非典型病原体和常见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淄博市博山区因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小儿的病原体情况。方法取526例住院小儿的急性期静脉血标本,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V-3)、流感病毒A(IVA)、B型(IVB)及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非典型病原有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1型等;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共12种病原体组合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526例ARI的住院小儿中,病毒病原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4.11%,检测阳性率最高的为IVB(23.95%),以秋冬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非典型病原的总阳性率为24.14%,MP12.93%为最高,以冬春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期儿童;细菌病原中流感嗜血杆菌阳性率为11.60%,以夏秋季节感染为多,好发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结论 IVB是淄博市博山区ARI住院患儿秋冬季节的首要病毒病原,也是ARI住院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的首要病毒病原。MP是ARI住院患儿冬春季节的首要非典型病原,也是学龄期儿童的首要非典型病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行多病原组合特异性抗体IgM测定,从而进行病原学的早期诊断,值得国内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小儿肺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叶启慈 《新医学》1998,29(3):122-123
肺炎是小儿的一种主要常见病,尤其多见于婴幼儿。发达国家的小儿肺炎以病毒为主,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以细菌病原为主。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占细菌性肺炎的60%以上。北京儿童医院用对流免疫电泳(CIE)法检测细菌抗原,结合细菌培养,对100例住院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病原学研究,结果显示高达41%的小儿肺炎与b型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感染有关。说明小儿细菌性肺炎在我国并不少见。几种常见小儿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1.肺炎链球菌肺炎 由肺炎链球菌(旧称肺炎双球菌或肺炎球菌)引起,在年长儿多致大叶性肺炎,婴幼儿可引起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我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谱和药敏谱,为我省提供治疗CAP的准确资料。方法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常规法和仪器法.最小抑菌浓度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121例CAP检出病原体52例(42.90%).居前5位分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并列)。药敏中阳性菌和大多数阴性菌分别测14种抗菌素.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测9种抗菌素,基本上确定了常用药的药敏谱。结论CAP病原谱和药敏谱南于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诊治水平等不同,其组成和结果都有所不同,这个参数并不能判断每一种抗生素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掌握我省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细菌谱和药敏谱.为我省提供治疗CAP的准确资料.方法 细菌的分离与鉴定采用常规法和仪器法,最小抑菌浓度的检测采用琼脂稀释法.结果 121例CAP检出病原体52例(42.90%),居前5位分别是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卡他莫拉菌(并列).药敏中阳性菌和大多数阴性菌分别测14种抗菌素,嗜血杆菌和莫拉菌测9种抗菌素,基本上确定了常用药的药敏谱.结论 CAP病原谱和药敏谱由于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季节不同、诊治水平等不同,其组成和结果 都有所不同,这个参数并不能判断每一种抗生素的最终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肺炎(NP)的病原,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不同病原所致NP的关系。方法气管吸取物细菌培养,间接荧光法进行咽拭子病毒抗原测定,PCR技术检测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RP含量。结果 167例NP中,细菌性肺炎41例,病毒性肺炎94例,肺炎支原体性肺炎12例,混合感染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和混合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P均<0.05),细菌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明显高于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P<0.05)。病毒性肺炎患儿血清CRP阳性率与正常新生儿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NP的病原有多种,而细菌是引起NP的主要病原,CRP的测定有助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并分析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的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38例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共检出阳性病原体198例,其中检出细菌113株,构成比为57.1%(113/198),其他分别为肺炎支原体34.8%(69/198)、肺炎衣原体6.6%(13/198)、真菌1.5%(3/198)。检出前5位的病原分别是肺炎支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病例占12.1%(24/19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均较高,为71.0%~93.6%,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小于35.0%;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阿莫西林/棒酸的耐药率低,未检出耐亚胺培南菌株。结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以肺炎支原体为主,临床经验性治疗时应针对不同病原选择适合的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原检出情况。方法选取常州地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ARI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6366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IgM抗体。分析病原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各病原检出率、各病原季节分布及其致病情况。结果患儿中有1850例至少有1种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总检出率为29.06%(1850/6366),其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检出率为25.3%(1423/6366)。病毒病原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小于患儿总体年龄中位数(P<0.01)。1~6月龄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58%(14/391);其余各年龄组均以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病原除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外,其余各病原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均以肺炎支原体居多。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州地区ARI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不同的病原,年龄分布不同,具有各自的季节性及疾病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细菌越来越多。肺炎克雷伯菌是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情况,作者对118例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VITEK-60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对从住院老年患分离而来的83l株肠杆菌科细菌和670株非发酵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是主要病原菌。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为多,较多引起泌尿道感染;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较多见,大多引起呼吸道感染。所测定菌株的耐药程度均较高。结论:对老年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感染,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1.
肺炎的病原学诊断极易误诊和漏诊,是临床和实验室的共同关注点。本文拟对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免疫受损患者肺炎的病原学检查、病原谱、注意事项、报告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患者多是早产儿,病情严重且组织器官功能未成熟而对外界适应能力差,致使其住院时间长,易发生细菌感染。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临床上治疗相关感染十分困难。本文通过对NICU的细菌病原谱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医师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病原许多病原如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及病毒的感染均可引起休克,其中以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最为重要,包括肠杆菌科细菌即大肠、肺炎克雷白、产气、阴沟、聚团、变形、沙雷杆菌等所致的败血症、泌尿道感染、肺炎、脓胸、腹膜炎、胆道感染、  相似文献   

14.
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小儿肺炎的病原微生物认识的提高和流行病学检测方法的不断改善,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小儿肺炎近年来逐渐增多.为了解其临床感染情况,本文对4260例肺炎住院患儿MP检测。现将我们的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冬、春季节患肺炎较多,肺炎的发病可急可缓,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感染数天后发病[1]。肺炎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其中最主要的病原菌是肺炎球菌,也称肺炎链球菌。它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微生物,也是引起细菌感染性疾病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疑似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菌群组成情况。方法共计纳入134例来自武汉火神山医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用传统细菌培养法和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患者的细菌感染情况,对细菌检测阳性组和细菌检测阴性组进行临床基本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细菌检测阳性组患者的菌群组成情况进行统计。结果 13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细菌检测阳性20例,阴性114例。细菌检测阳性组的危重症患者比例和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略高于阴性组,且平均住院天数较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检测阳性组患者入住ICU的比例及死亡率均高于阴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细菌检测阳性患者中有16例患者为单菌阳性,以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常见;4例患者为2种细菌阳性,以肺炎克雷伯菌合并鲍曼不动杆菌常见。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疑似细菌感染者的死亡率远高于非细菌感染者,前三位检出菌群为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持续监测细菌检出率及菌群分布变化对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7岁以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的病原学分布。方法无菌负压吸引法采集1668侧7岁以下ARTI住院患儿新鲜痰液,细菌培养检测细菌,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PCR)法检测人类偏肺病毒(hMPV)N基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结果1668例患儿中,病原检测阳性1107例(66.4%),其中单纯病毒感染359例(21.5%),单纯细菌感染271例(16.3%),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222例(13.3%),混合感染255例(15.3%)。病毒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19.2%),人类偏肺病毒(hMPV)次之(12.0%);细菌则以肺炎链球菌为主(12.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3.8%)。结论①本地区7岁以下ARTI儿童最常见病原是病毒,其次是细菌、支原体。②RSV是本地区冬春季低年龄婴幼儿ARTI的主要病原。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本地区hMPV在2008年3~5月有一流行高峰。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MP感染多见于1岁以上儿童。混合感染则多见于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初期肺炎病例中主要呼吸道病原的流行情况。  方法   252例肺炎病例被纳入本研究,采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对144例病例同时收集咽拭子和痰液样本)进行32种呼吸道病原的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  结果   病毒、细菌和肺囊虫的阳性率分别为13.10%(33/252)、50.00%(126/252)和1.59%(4/252)。 43例病例呼吸道样本中检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率为17.06%(43/252),其中13例病例为病毒与细菌或病毒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30例病例为细菌与细菌或细菌与肺囊虫的混合感染。 患基础疾病和无基础疾病病例中流感嗜血杆菌(χ2=9.557,P=0.002)、肺炎支原体(χ2=7.831,P=0.005)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5个年龄组病例中病毒(χ2=16.112,P=0.003)、肺炎支原体(χ2=10.741,P=0.030)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144例肺炎病例的痰液和咽拭子样本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3,P=0.316),而痰液样本中肺炎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样本(χ2=5.533,P=0.019)。  结论   COVID-19流行初期(2020年1—3月),肺炎病例呼吸道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混合感染,其下呼吸道样本(痰液)的细菌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样本。  相似文献   

19.
小儿疱疹性咽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讨小儿疱疹性咽炎的病原。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6种病原IgM。以住院的98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96例非疱疹性咽炎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病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柯萨奇病毒、EB病毒、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比对照组高,X^2值分别为24.60、11.31、5.1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疱疹性咽炎的病原并不全是柯萨奇病毒,也可以是EB病毒、肺炎支原体等。  相似文献   

20.
肺炎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各年龄期小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是细菌。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