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对62例行直肠系膜全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低位直肠癌采用大组织切片技术检测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其转移规律。结果低位直肠癌系膜转移率为72.6%(45/62)(其中系膜淋巴结阳性29例,系膜癌巢阳性16例)。①不同临床病理类型的系膜转移率为:肿瘤直径≥5 cm者为90.5%(19/21),明显高于肿瘤直径〈5 cm的63.4%(26/41)(P〈0.05)。②T1、T2和T3期者分别为22.2%(2/9)、68.0%(17/25)和92.9%(26/28),组内两两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③高、中、低分化者为14.3%(1/7)7、9.5%(31/39)和81.3%(13/16),高分化者明显低于中、低分化者(P〈0.05)。④Ⅰ、Ⅱ、Ⅲ期者分别为11.1%(1/9)、63.6%(14/22)和96.8%(30/31),Ⅰ期者明显低于Ⅱ、Ⅲ期者(P〈0.05)。⑤环周切缘阳性者为93.3%(14/15),明显高于环周切缘阴性者66.0%(31/47)(P〈0.05)。直肠系膜转移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侵袭肠壁周径、Ming分型无关(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肿瘤分期密切相关;环周切缘阳性者,其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越高。因此,低位直肠癌应遵循彻底TME原则。  相似文献   

2.
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直肠癌单个转移淋巴结的病理情况,预测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LN)的分布,为下一步行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994年10月—1999年10月行根治性切除的68例直肠癌患者,其病理检查结果均为单个淋巴结转移,分析转移淋巴结的解剖位置,推断直肠癌SLN分布情况。结果:68例患者共计淋巴结720枚,平均每例10.59枚(3~26枚)。单个转移淋巴结分布情况结果显示肠旁淋巴结转移(肠旁组)52例(76.5%),中间淋巴结转移(中间组)12例(17.6%),中央淋巴结转移(中央组)4例(5.9%)。非肠旁组织转移的"跳跃"转移(SM)共计16例(23.5%)。随着直肠癌组织浸润肠壁深度的增加、肿瘤直径的增大以及分化程度的变差,SM亦呈升高趋势(P〈0.05),SM与肿瘤位置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大部分直肠癌SLN分布于肠旁,极少部分可出现"跳跃"转移现象,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3.
292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Huang BJ  Lu C  Xu YY  Zheng XY  Xu HM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3):192-195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施行根治手术、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检取淋巴结总数在15枚以上的29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14.7%,其中黏膜内癌为6.4%,黏膜下癌为22.4%。多因素分析表明:浸润深度、淋巴管癌栓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各站、号淋巴结转移率为:第Ⅰ站12.7%,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第6、3、4、1、5号淋巴结;第Ⅱ站7.2%,频率依次为第7、8a号淋巴结;第Ⅲ站0.34%。癌灶最大长径≤2.0cm伴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均为凹陷型;伴淋巴结转移的隆起型早期胃癌最大长径均≥3.0cm。结论癌灶最大长径≤2.0cm、隆起型、黏膜内癌应行缩小手术;癌灶最大长径≤3.0cm的凹陷型或〉3.0cm的隆起型应行D1+第7、8a号淋巴结清除术;对于〉3.0cm的凹陷型癌应选择标准根治术(D2)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检查手段对于中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诊断、手术中侧方淋巴结的清扫策略及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本研究纳入79例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共计112枚侧方淋巴结,探讨其术前影像学中侧方淋巴结影像学特征、临床特点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38例(48%)患者的术后病理证实为侧方淋巴结转移。转...  相似文献   

5.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手术根治程度。方法 分析114例结直肠癌行扩大的D3式根治术后淋巴结1005个,按肿瘤旁、肠管纵轴和中枢方向淋巴结分组分站。结果 肿瘤旁、肠管纵轴方向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阳性淋巴结分布率分别为43.9%、37.2%和58.9%及32.5% ̄15.9%和17.5%,口 端有淋巴结转移大多在10cm以内,而直肠癌肛侧端距肿瘤2.0cm以内转移率为5.5 ̄2  相似文献   

7.
结肠直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球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三位。随着饮食方式逐渐西化,我国结肠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递增趋势。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人中仍有40%~50%死于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淋巴结转移是其最主要的转移途径,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检查未发现有淋巴结转移的Dukes A和Dukes B期病人中仍有10%~25%于术后5年内复发目,提示存在着一种常规手段不易发现的肿瘤“微转移”。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及相关实验技术的发展,使这部分“微转移肿瘤”的检出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结肠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年来行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105例标本,解剖并分组收集淋巴结,逐枚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率,分析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及至肛缘距离等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2 211枚,平均每例21.06枚;淋巴结转移阳性45例,转移率为42.86%;肠旁淋巴结、系膜淋巴结、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8.10%,28.85%和15.79%;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至肛缘距离有关(P<0.05)。结论: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至肛缘距离有关,实施根治手术时,应在综合临床病理因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9.
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低位直肠癌直肠系膜、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和微转移规律。方法联合运用大组织切片与组织芯片技术,研究67例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标本。结果直肠系膜淋巴结癌转移30例,微转移10例,29.6%转移淋巴结位于直肠系膜外带。肿瘤远端、肿瘤旁和肿瘤近端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的检出例数分别为4、32和19例,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9例标本存在环周切缘癌浸润(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 involvement,CRMI),2例见微转移。盆腔侧方淋巴结癌转移、微转移分别为12例和10例,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相关。结论按照TME原则手术,完整切除包裹在盆腔筋膜内的直肠系膜,可提高局部肿瘤廓清率,降低CRMI发生率。低位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转移较常见,应合理制定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198例,其中行D3式淋巴结廓清术163例,D4式35例,用新鲜标本挤压触诊法行淋巴结捡取。按日本结直肠癌临床病理规约进行淋巴结分组、分站,按第7版TNM分期,N0、N1(1~3个)、N2(4个以上),分析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使用SPSS 19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198例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者93例,转移率47.0%,共捡取淋巴结3088个,有转移淋巴结361个,转移度11.7%。其中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率17.6%(3/17),非腺瘤恶变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7%(90/18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 N1、N2、N3、N4站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8.6%(34/58)、52.6%(10/19)、33.3%(4/12)、0;TNM分期中N0、N1、N2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81.0%(85/105)、57.4%(39/68)、36.0%(9/25)。结论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率增高,肿瘤大于5 cm,淋巴结转移率增高;无腺瘤背景的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腺瘤恶变患者,淋巴结转移是无浆膜浸润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之一,进展期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是经淋巴结转移.阳性转移淋巴结的残留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的规律,为合理施行外科手术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研究62例手术标本,并分析随访资料。结果有8例(12.9%)标本判定为环周切缘肿瘤浸润(CMI),其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切缘无肿瘤者(P=0.003)。12例(19.4%)标本存在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其中有8例(66.7%)为单一区域受累,4例(33.3%)为多重区域受累;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直肠系膜转移及无转移者(P=0.026)。本组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中以直肠中动脉根部受累率最高(6/12,50.0%),其次为髂内动脉部(4/12,33.3%)和闭孔动脉区(3/12,25.0%)。结论直肠系膜CMI和盆腔侧方癌转移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影响,应合理制定手术清扫范围,选用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inferior mesenteric artery,IMA)根部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探讨IMA根部淋巴结清扫在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5-2008年间接受直肠癌手术并进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105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与同期收治的未行IMA根部淋巴结清扫的204例直肠癌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9.5% (10/105),淋巴结有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20.0%,2/10)明显低于无转移者(76.9%,70/91)(x2=21.54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Wald=5.764,P<0.05)为pT3、p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患者(Wald =7.818,P<0.05),IMA根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IMA根部淋巴结清扫与否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1.3%(72/101)和70.6%(142/2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995);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9% (2/105)和7.4% (15/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8,P<0.05).结论 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并不能提高直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是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肿瘤浸润深度为T3、T4,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未分化的直肠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降低了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116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各临床病理因素对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结果全组病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9.7%;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x^2=1.46,r=0.035,P〉0.05)和肿瘤部位(x^2=3.86,r=0.012,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关;而年龄(x^2=13.1,r=0.064,P〈0.05)、肿瘤大小(x^2=77.161,r=0.245,P〈0.01)、大体类型(x^2=144.831,r=0.341,P〈0.01)、组织学类型(x^2=128.310,r=0.318,P〈0.01)、分化程度(x^2=120.418,r=0.319,P〈0.01)及浸润深度(x^2=227.287,r=0.434,P〈0.01)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的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按密切程度依次递减为:浸润深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术前血清癌胚抗原水平与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x^2=509.599,r=0.661,P〈0.01)。结论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是淋巴结转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术前血清CEA水平的上升提示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对手术治疗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者对474例未经放疗的食管癌切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评价对预后的影响。全组有淋巴结移植者211例,转移率为44.5%;术中摘除并经过病理学检查的淋巴结总数为5380枚,其中690枚有癌转移,转移度为12.8%。本组总五年生存率为30.6%;有淋巴结转移者为12.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44.9%。作者认为,术时根治性切除淋巴结是肿瘤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肿瘤尚处于局限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对超低位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其微转移规律及分布的影响,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组织芯片CK20染色方法,研究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组(21例)与直接手术组(23例)行Miles手术后的大体标本。结果新辅助治疗组21例患者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138枚.其中转移淋巴结39枚,微转移12枚:7例为淋巴结癌转移。2例为淋巴结微转移,6例为病理完全缓解。直接手术组23例患者的直肠系膜共检获淋巴结415枚,其中转移淋巴结169枚,微转移59枚:12例为淋巴结癌转移,4例为淋巴结微转移。两组直肠系膜外带与前区的转移淋巴结分别占21.5%(11/51)与29.0%(49/169)、17.6%(9/51)与17.2%(29/169)。坐骨直肠窝转移淋巴结分别占该区总淋巴结的25.0%(3/12)与22.2%(8/36),该区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者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8%(1/21)与13.0%(3/23)。结论新辅助治疗影响超低位直肠癌区域淋巴结的转移与分布.新辅助治疗组肛门括约肌累及较直接手术组显著降低。坐骨直肠窝内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Miles手术作为超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标准术式的价值应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 19例直肠腺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 (inguinallymphnodemetastases,ILN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65年 1月~ 2 0 0 0年 1月我院共收治直肠腺癌 112 7例 ,发生ILNM 19例 ,男 12例 ,女 7例 ,中位年龄5 8 4岁 ( 3 6~ 72岁 )。原发肿瘤距肛门 5cm以内 14例 ,5 1cm以上 5例。肿瘤已侵透浆膜 19例 ,侵犯子宫 3例 ,膀胱壁 5例 ,盆腔腹膜 9例。单侧ILNM 8例 ,双侧ILNM 11例。根据患者ILNM发现的时间将患者分成 2组 :A组 10例 ,患者在直肠癌确诊的同时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3月至2011年1月间行根治性切除的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22例T2期直肠癌患者中有26例(21 3%)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距肛缘距离(P<0.05)、大体类型(P<0.05)、组织类型(P<0.01)、分化程度(P<0.05)及肿瘤浸润深度(P<0.05)与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T2期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直肠癌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0%(7/54)和27.9%(19/68).结论 对于局限于浅肌层的T2期直肠癌,因其淋巴结转移率较低,可考虑行经肛局部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内播散的规律.方法 收集直肠癌根治手术标本60例,整体平铺用溶脂法处理后,绘制淋巴结分布图,逐个定位、计数淋巴结及癌转移结节,显微镜下观察其转移规律.结果 直肠癌在直肠远端系膜的播散方式主要为淋巴结转移和癌转移结节形成,远端系膜总播散率为13%(8/60),淋巴结播散率为10%(6/60),癌结节播散率为7%(4/60),播散最远距离为4.5 cm.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淋巴结播散的因素.肿瘤部位及Dukes分期是影响直肠癌远端系膜癌转移结节播散的因素.结论 利用溶脂法能全面客观地观察直肠远端系膜内癌组织的播散规律.直肠癌手术远端系膜切除距肿瘤下缘不应少于4.5 cm或行全系膜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