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类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及尾椎组成,共20多块骨头,它们之间借韧带、肌腱、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其上托颅骨,下联髋骨,内部纵行的椎管内容纳着脊髓,是人体的"大梁",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从侧面看像一个"S",能缓冲震荡,保持身体平衡。就整个脊柱来说,颈椎是脊柱中最灵活的部  相似文献   

2.
脊柱平衡诊疗法是一门新兴的绿色疗法,这是一门从脊柱力学角度研究脊柱与疾病关系的疗法。这门学科是在中医经络学,骨伤科学,软组织损伤学,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脊柱相关病学,产生的新型诊疗学。 一、脊柱的生理平衡 人的脊柱是由脊椎骨及其复杂的关节系统、椎间盘、韧带、肌肉等组织构成的统一平衡整体,在神经内分泌的指挥和调节下,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维持正常的机体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脊柱运动枢纽对脊柱运动的调控制约作用,揭示中医整脊手法的科学原理,为提高整脊手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标准化,杜绝误伤提供依据。方法:从形态解剖,特别是椎体与下关节突关节面夹角测量,运动力学观测作用力线和X线片动态观察,结论:枢纽对脊柱运动起带动、制约的调控作用。中医整脊主要手法是依据枢纽对脊柱运动的调控原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行半椎体切除手术干预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1~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患者行单纯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的平均年龄为3岁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年2个月。所有患者术前主弯平均COBB角36°,术后矫正为7°,头端代偿弯自然矫正从15°改善为3°,尾端代偿弯从17°改善为4°,术前后凸角为22°,术后改善为8°。结论经单纯后路半椎体切,行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矫形效果良好。对婴幼儿早期手术干预可阻止脊柱主弯及代偿弯畸形进展。  相似文献   

5.
健康是人类追求和探索的永恒主题,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并被视为人生的第一需求,也是21世纪医学领域的追求主题。当今科技的飞速发展,快节奏、高效率的工作等因素导致脊柱亚健康的人群逐年增加。脊柱是人体中心支柱,是一个功能整体,维持躯体静动力平衡、为头颅提供运动平台和保护脊髓、神经根。一旦脊柱出现亚健康状态,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严重的威胁着人体的健康。祖国医学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先。脊柱微调平衡疗法主要是治疗脊柱病变和矫正脊柱亚健康,祖国医学推崇不治已病治未病,强调预防为先。脊柱微调平衡疗法主要是治疗脊柱病变和脊柱亚健康,既有病得治疗,未病又得到预防,既治又防能保证脊柱处于良好的最佳的生理功能状态,使人体健康长寿。微调平衡疗法是运用中西医理论和结构力学、运动力学、生物力学原理对传统脊柱推拿手法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手法细腻、柔和、精巧,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强调手法的刚柔相济,微调部位的定位准确是脊柱微调手法的特色。脊柱微调平衡疗法均属于治疗脊柱亚健康的自然疗法。这些均能加快新陈代谢,缓解疼痛,纠正错缝、改善功能、消除疲劳,恢复和增强体力,增进人体健康,起到保护脊柱,益寿延年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机理及对脊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骶髂关节前错位和后错位患者各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骨盆按旋法+对照组治疗,对照组以软组织治疗为主。治疗前后,检测骨盆和脊柱的X线客观平衡指标,并予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各指标前后对照,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指标对照,P0.05或P0.01,其中PT因数值较小,差异较小,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盆按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主要机理在于恢复骶髂关节正常的解剖学关系和骨盆、脊柱的力学平衡。  相似文献   

7.
椎间盘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椎间盘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机理及治疗原则。方法从脊柱的解剖学和脊柱的力学平衡方面结合临床探讨椎间盘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结果椎间盘的退行性变致椎间小关节错位最后导致脊柱的力学平衡紊乱是椎间盘疾病的主要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间小关节紊乱、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是椎间盘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可以单独存在或并存;椎柱侧弯和生理弯曲改变是椎间盘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结论椎间盘疾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纠正椎间小关节错位、加强腰背肌锻练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恢复脊柱的力学平衡;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下位胸椎与腰骶部常见损伤诊治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忠和 《广西中医药》1999,22(5):8-10,12
下位胸推与腰骰部的骨关节,前者位于脊柱重力线通过的生理曲度移行处,后者是躯干与下肢联系的枢纽。这些部位骨关节和软组织的外伤、劳损、退变,均可发生脊柱力学结构的失衡和重新调整,引起脊柱各段的继发损伤,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机体在某个运动系列调节障碍的情况下,引起相应的对应补偿调节,若仍然无法代偿,则引起另一个或多个运动系列的补偿调节。而这些联属系列补偿调节的后果,除造成脊柱下位胸椎和腰骰部骨关节、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外,还可导致脊柱其他节段以及下肢的继发损伤。这类损伤,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既互为关联,…  相似文献   

9.
脊椎关节紊乱,常见的是颈、胸、腰、骶椎关节紊乱,中医称:“骨错缝”、“脊柱伤筋”。主要病因是由于脊柱外的肌力不平衡,致使脊柱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重者可致使椎体滑移,扭转,牵拉、挤压神经、血管,从而引起症状。多年来,笔者在继承祖国传统医学按摩手法精华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有关的各方的先进经验,总结出了三位整脊推拿手法治疗颈、胸、腰、骶椎关节紊乱。  相似文献   

10.
脊柱位于人体的中部,容纳椎管和保护脊髓。脊柱参与组成的胸、腹、盆三大体腔保护并支持着腔内脏器。脊柱的稳定不仅取决于椎骨结构形态的完整和椎间盘生理功能的正常,还依赖于脊柱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以及胸廓、腹腔内压的协同作用。脊柱对人体的直立、承重和运动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脊柱两侧椎间孔通过脊神经,脊神经同脑神经一起构成周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腰椎牵引,悬腿压腰为主要手法治疗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使得在牵张作用力下加大椎间隙对突出物形成回吸力,同时以调整腰脊柱力学平衡为基点,达到松解神经根粘连及部分结构的代偿恢复。  相似文献   

12.
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由于椎间盘及韧带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外伤、长期姿势不良等原因,破坏了脊柱胸段向内外平衡,导致单个或多个椎体小关节发生轻度位移改变,使相应的脊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的组织或器官产生功能障碍或失常.笔者参照国际交流医科大学副校长苟亚博、黄国松副教授的脊柱手法治愈了1例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人体颈椎的平衡稳定系由两大部分来维持:①静力平衡,由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韧带构成,为内源性稳定。②动力平衡,由头、颈、项、背部肌肉的活动和调节构成,是颈椎运动的原始动力,为外源性稳定。颈椎的基本运动单位是运动节段。相邻的两个脊椎骨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一个能显示脊柱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称为运动节段,  相似文献   

14.
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原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求得人体矢状面之平行四边形轮廓应力图及其相应形态结构。结论:脊柱的结构与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达到平衡的。根据Wloff定律,颈曲和腰曲是人类站立后,在平行四边形数学定律作用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是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和缓冲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脊柱结构与运动轮廓应力平衡原理,探讨人体颈腰曲成因,试图阐明椎曲相互影响之力学依据。方法:从进化论研究躯体的长方形,从四足动物站立到人体双足站立轮廓应力改变,根据脊柱四个弯曲力的作用线和牛顿第三定律,求得人体矢状面之平行四边形轮廓应力图及其相应形态结构。结论:脊柱的结构与运动,是按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达到平衡的。根据Wloff定律,颈曲和腰曲是人类站立后,在平行四边形数学定律作用下形成。平行四边形的轮廓应力是脊柱力学边缘性区域和缓冲带。  相似文献   

16.
诸波  张慈 《光明中医》2011,26(6):1114-1116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脊柱及其周围的软组织构成了人体躯干部的平衡系统。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会不同程度的造成脊柱平衡的失稳,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脊柱相关性疾病的临床症状。脊柱生理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脊柱内部与周围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整体力学关系,可作为评价、观察、分析脊柱力学平衡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逐渐向老龄化社会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增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脊柱退变引发的功能障碍、失稳以及代偿稳定的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疾病过程而言,不同疾病阶段,治疗、康复的方法与手段应有区别,即治疗、康复手段与方法具有疾病阶段特异性。通过文献查阅和分析,可以看出,脊柱退行性病变不同阶段的界定是临床研究和实践的难题,经查阅文献,目前关于脊柱退行性病变代偿稳定期判定的报道甚少,  相似文献   

18.
我科门诊于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10月期间采用腰椎电动牵引加手法治疗急性腰椎后小关紊乱 186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6例中 ,男 115例 ,女 71例 ;年龄 2 2岁~ 5 6岁 ;发病时间最短约 1h ,最长 7d ;发病部位 ,L4~ 510 9例 ,L5~S177例。1 2 临床症状和体征 常在弯腰后突然直腰过程中发作后腰部疼痛 ,腰椎不敢活动 ,或扭身时突然发生 ,多无剧烈外伤史 ;咳嗽震动都会使疼痛加重 ,无明显下肢放射性疼痛 ,体查 :脊柱向痛侧代偿性侧弯 ,脊柱及侧弯受限 ,腰段骶棘肌出现保护性肌痉挛 ,在L4~ 5…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中医整脊科,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研究人体脊柱系统功能解剖、运动力学,用手法为主的中医疗法调整气血、筋骨,使气血协调并恢复或改善脊柱力学平衡以防治脊柱劳损伤病的学科。中医整脊科是以“一圆一说两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论为基本理论,以理筋、调曲、练功为三大治疗原则,用整脊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四大疗法;同时,在整体观和辨证思维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的“医患合作、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八大措施防治脊柱劳损病。  相似文献   

20.
脊柱两端的枕寰枢关节与骶髂关节及脊柱各节段的交接部位颈7胸1交接区、胸12腰1交接区、腰5骶1交接区,甚至椎体与椎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均是脊柱的关键部位,是脊柱的枢纽部分,对整个脊柱的结构与功能起着制约和调控的作用,对治疗脊柱及其相关性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