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表绿茶活性成分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12只Lewis大鼠随机分为2组:(1)实验组大鼠7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将10mg/kg的EGCG置于2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2)对照组大鼠5只,于肾缺血后的再灌注期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2h后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和肾脏标本,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测定,并进行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检查。结果实验组大鼠血Cr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肾组织中SOD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病理学检测表明实验组大鼠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未见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及线粒体的损伤减轻。结论EGCG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8种L—支链氨基酸合剂对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夹闭大鼠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24h制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对照组(B组)、氨基酸治疗组(C组),通过检测尿量、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肾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用免疫组织化学进行bcl—2和HSP70表达检测。结果:3组肾组织中bcl—2和HSP70均有表达,但免疫反应强度不同。与A组相比,B组尿量增加,血BUN、Cr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现缺血性改变,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bcl—2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B组相比,C组尿量明显增加,血BUN、Cr明显下降,且缺血损伤程度有减轻,bcl—2表达明显增强,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HSP70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该氨基酸合剂对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它影响bcl—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替普瑞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可能机制。 方法 应用替普瑞酮(400 mg/kg)诱导雄性SD大鼠肾脏高表达热休克蛋白72(HSP72)。以钳夹大鼠左肾蒂45 min后,松开血管夹并切除右肾,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为打开腹腔,分离肾血管周围组织,但不钳夹血管。模型建立后24 h处死大鼠,留取血清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染色,以损伤肾小管所占百分比评分法评估肾组织肾小管损伤程度。TUNEL法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脏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的水平。 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急性肾衰竭,表现为血Scr、BUN明显升高(P < 0.01);PAS染色显示外髓部有大片肾小管坏死,甚至出现基底膜裸露;TUNEL染色中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 < 0.01);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肾组织XIAP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 < 0.01)。替普瑞酮处理后,肾组织HSP7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 < 0.01);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脏损伤明显改善,包括肾小管的损伤、细胞凋亡以及肾功能。此外,替普瑞酮可稳定肾组织XIAP的蛋白水平(P < 0.05)。 结论 替普瑞酮可诱导肾脏高表达HSP72。替普瑞酮可能通过减少肾脏XIAP蛋白的降解,抑制细胞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采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再灌注6h制备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IPo组在夹闭双侧肾蒂45min后,再灌注10s,缺血10s,重复3次后,完全恢复肾血流。再灌注6h时开胸,取心脏血后处死大鼠,取肾组织。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和尿酸(UA)浓度,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光镜下计数凋亡细胞,并计算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IPo组Cr和BUN浓度升高(P〈0.05),U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5),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o组Cr和BUN浓度降低(P〈0.05),U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减少(P〈0.05),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增强肾脏抗氧化能力和抑制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景天甙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预防和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红景天甙组4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和红景天甙组分别制作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红景天甙组予以红景天甙预处理。检测血中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及肾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酰二醛(MDA)和钠钾ATP酶(Na^+-K^+ATPase)含量,并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红景天甙组血清BUN和Scr水平、肾皮质MDA含量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而肾皮质中SOD和Na^+-K^+ATPase含量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光镜和电镜观察均见缺血再灌注组肾小球和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明显,而红景天甙组肾小球及肾小管仅见轻微损伤。结论红景天甙能有效降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对肾脏IRI有明显的预防和保护作用,为临床上肾脏IRI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雄性C57BL/6小鼠用无创性动脉夹夹闭左肾动脉,置于32℃温箱后1h松开血管夹,取出右肾。Sham组操作同上,但不夹闭左肾动脉。再灌注0,6,12,24,48h后处死小鼠,收集外周血及肾脏标本。测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HE染色观察Sham组和缺血再灌注24h组(IR24h组)肾脏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ham组和IR24h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在肾脏的表达及分布,连续切片检测VEGF-C与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共定位。Westernblot检测缺血后不同灌注时间VEGF-C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Cr和BUN水平上升,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肾功能损伤逐渐加重,再灌注24h时肾功能损伤最明显,再灌注48h时肾功能已经有部分恢复。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组织肾小管管腔扩张,内有管型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空泡变性,刷状缘坏死脱落,并且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而肾小球未见明显病变。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Sham组比较,缺血再灌注24h肾脏VEGF-C及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二者存在着共定位现象,且主要表达在肾脏皮髓质交界处及髓质部的肾小管。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VEGF-C的表达增加。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肾脏VEGF-C的表达上升,且与其受体VEGFR-3的表达增加呈共定位,推测VEGF-C可能参与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CD105及endo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及缺血后处理组(IPO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含量;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CD105及endostatin的表达。结果:IRI组血清BUN及Cr含量较Sham组明显升高,IPO组血清BUN及Cr含量介于Sham组和IRI组之间;HE染色检测发现IRI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明显;肾小管管腔扩张,IPO组较IRI组肾小管上皮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均发现CD105在Sham组表达最强,IRI组表达明显减弱,IPO组表达则介于前二者之间;endostatin在Sham组表达最弱,在IRI组最强,IPO组则稍强于Sham组而明显弱于IRI组。结论:缺血后处理能减弱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endostatin的表达量,同时增加CD105的表达,因而有助于减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和肾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 2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左下肢缺血后处理组(LIP组)及肾脏缺血后处理组(RIP组).S组仅对左肾动脉进行游离;I-R组:夹闭左肾动脉45 min后松开,左肾再灌注6 h;LIP组在左肾复灌前6 min时左股动脉夹闭5 min;RIP组在左肾缺血45min后灌注10 s,停灌10 s,反复6次;检测复灌6 h时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并计算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Fas、Caspase-3表达;电镜下观察肾单位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与S组比较,其他三组大鼠BUN、Cr浓度升高(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增加(P<0.01).与I-R组比较,LIP、RIP组大鼠BUN、Cr浓度降低(P<0.01),肾组织Fas、Caspase-3阳性指数和AI降低(P<0.01).RIP组AI明显低于LIP组(P<0.05).结论 在肾脏I-R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可以由胞膜上的Fas被激活而最终导致靶细胞凋亡;两种后处理都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轻I-R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kB)的表达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S组)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在肾缺血再灌注后24 h切取肾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TLR4蛋自及NF-κB蛋白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相关性 采用半定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肾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水平表达变化.结果:TLR4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I/R组24 h后肾组织中表达明显增加,与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蛋白在S组大鼠肾小管细胞胞浆和少量胞核中有表达.在I/R组24 h后肾小管细胞胞浆和胞核均可见NF-κB P65明显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LR4和NF-κB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相关性.I/R组中的TLR4 mRNA、NF-κB mRNA表达均较S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肾缺血冉灌注损伤后,肾组织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明显上调,且有明显的相关性.TLR4有可能通过激活NF-κB继而引起下游的炎症因子募集,介导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乌司他丁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C组)、肾I/R组(I组)、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25只.I组和U组大鼠夹闭双侧肾蒂45min后重新开放肾脏血供,制作肾脏I/R模型,C组不夹闭双侧肾蒂.U组缺血前30min及再灌注开始时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25万单位,I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各组在再灌注后0、2、6、12、24h时取标本,测定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浓度,并制备肾脏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热休克蛋白70(HSP70)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I组比较,C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血清BUN和Cr浓度均降低(P<0.05),U组在再灌注后12、24h时血清BUN和Cr浓度也降低(P<0.05).C组肾脏未发现明显的形态学改变;I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坏死,肾小管腔扩张,内可见管型和坏死脱落细胞,可见管周血管明显扩张淤血;U组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颗粒变性,罕见管型,管周稍有淤血.与I组比较,C组在再灌注后0、6、12、24h时Paller评分降低(P<0.05),U组在再灌注后0、6、24h时Paller评分也降低(P<0.05),C组再灌注后12、24h时HSP70表达降低(P<0.05),U组在再灌注后6、24h时bcl-2蛋白表达增强(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肾脏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肾脏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8只。于术后24h留取各组大鼠血标本和肾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肾组织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其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实时荧光定量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肾组织TLR2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TLR2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SCr和BUN升高,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I/R组相比,IPC组大鼠SCr和BUN降低,肾组织TNF-α含量和TLR2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大鼠。肾组织TLR2表达及其信号通路,下调TNF-α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肾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IR)模型,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IR1h组、IR6h组各8只;姜黄素中药干预组16只(不同再灌注时间1h、6h各8只)。用药组于肾动脉夹闭前30min给予姜黄素注射液20mg/kg尾静脉输入,开夹再灌注时又给予原药量的1/2;对照组同时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尾静脉输入。另取仅作麻醉、开腹、不阻断肾血流的8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不同时间摘取肾脏及颈动脉断开取血,用硝酸还原酶测定血液及肾组织匀浆的NO2%-和NO^3-含量。HE染色观察肾脏损伤程度。结果缺血时及IR后NO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姜黄素干预组上述异常均明显减轻。单纯缺血组肾系数和SCr较假手术组比无明显变化,仅BUN高于对照组,而IR1h、IR6h组肾系数、BUN和SCr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且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P〈0.01)。结论姜黄素能降低早期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液及肾组织NO水平,其可能在减轻缺血与缺血再灌注组大鼠肾脏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改善肾脏结构和功能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肾脏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与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4/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BALB/c小鼠42只随机分组:假手术组6只、IRI组18只与IPC组18只,IRI组与IPC组均设术后1d、3d、5d亚组,每个亚组各6只小鼠。建立肾脏IRI及IPC模型;于术后1d、3d、5d取血检测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取肾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计算术后1d急性肾小管损伤的Jablonski评分,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术后1d、3d、5d的TLR4、NF—κB表达水平。结果术后各时点,IRI组的Scr、BUN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为P〈0.05);术后1d,IPC组的Scr、BUN水平均明显低于IRI组(均为P〈0.05),且于术后5d两指标明显下降并恢复至正常范围。与假手术组比较,IRI组和IPC组肾小管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均为P〈0.05);与IRI组比较,IPC组的肾小管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术后1d、3d,IPC组的TLR4表达水平较IRI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术后1d、3d、5d,IPC组的NF—κB表达水平较IRI组明显降低(均为P〈0.05)。结论IPC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肾脏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细胞顶端膜蛋白podocalyxin(PCX)在“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10),对实验组大鼠以改进的“两肾一夹”方法建立高血压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和造模后1、5、10周检测2组尿胆微球蛋白(β-MG)、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含量;免疫荧光方法观察PCX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尿β2-MG自术后一直呈上升趋势,至术后5周时尿β-MG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随着高血压病情的延续而进行性增加。2组血肌酐和尿素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8-iso-PGF2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免疫荧光可见实验组PCX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且实验组PCX表达量与8-iso-PGF2α含量呈负相关(r=-0.584,P〈0.05),与SOD活性呈正相关(r=0.656,P〈0.05)。结论氧化应激可以损伤PCX蛋白,进而使其表达降低,导致肾小球电荷屏障受损,尿蛋白排泄增加,在高血压。肾损害的早期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小管坏死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假手术组两组,每组各30只。根据手术后检测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6个不同时段的亚组(1、6、12、24、48、72 h组),每个亚组有5只大鼠。手术组建立大鼠肾IRI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予游离双侧肾动脉后缝合切口。检测各个时间点肾功能、肾小管坏死评分及肾脏组织SDF-1、ICAM-1表达变化。对手术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肾功能和肾小管坏死评分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手术组术后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较术前及相应时间段假手术亚组明显升高(均为P<0.05),且于术后12 h显著升高,高峰期在术后48 h。手术组肾小管坏死评分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高(均为P<0.05);肾小管坏死评分最高在手术48 h组(P<0.05)。与手术1 h组比较,手术6 h组大鼠肾组织SDF-1、ICAM-1表达开始明显增多(均为P<0.05);手术后48 h达高峰,于手术后72 h开始下降。手术组的肾组织SDF-1、ICAM-1表达与术后各时间段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r=0.614、0.662、0.751;0.640、0.703、0.785;均为P<0.05)。结论 当大鼠肾组织发生IRI时,SDF-1、ICAM-1表达上调,BUN、Scr升高,肾小管坏死评分升高,而且SDF-1、ICAM-1的表达与BUN、Scr、肾小管坏死评分呈正相关,提示SDF-1、ICAM-1表达增高程度可以作为反映肾IRI后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is,MSC)对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大鼠肾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Ad—VEGF转染MSC。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慢性肾衰竭模型组(肾衰组)、慢性肾衰竭大鼠MSC移植组(MsC组)、慢性。肾衰竭竭大鼠AdVEGF注射组(VEGF组)和慢性肾衰竭大鼠Ad—VEGF转染的MSC移植组(转染组)。采用分阶段5/6肾切除术制备大鼠CRF动物模型。对照组与肾衰组于切除右肾之前从该侧肾动脉注射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液,其他3组分别给予MSC、Ad—VEGF和VEGF基因转染的MSC。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病理形态,并用免疫印迹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MSC组和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均较。肾衰组降低(P〈0.05);与MSC组比较,转染组SCr、BUN和尿蛋白降低更明显(P〈0.05)。肾衰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MSC组和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与肾衰组比较,均P〈0.05),转染组残肾组织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增加更明显(与M9C组比较,P〈0.05)。结论VEGF基因转染的MSC移植对CRF大鼠的肾脏有修复作用,这可能与VEGF在肾组织中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fas,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情况;TUNEL法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bcl-2蛋白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数为(20.8±3.7)个/高倍视野,NGAL组为(8.6±3.4)个/高倍视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GAL组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fas阳性表达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阳性表达率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GA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减少细胞凋亡、改变凋亡蛋白的表达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豆黄素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26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8只,5/6肾切除模型组(M组)8只,大豆黄素治疗组(D组)10只。对M组和D组大鼠建立5/6肾切除模型,D组给予大豆黄素15mg·kg^-1·d^-1灌胃,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观察肾组织病理学表现,检测肾组织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M组相比,D组24h尿蛋白量、SCr、BUN降低(P〈0.05);肾小球硬化指数降低(P〈0.05);肾组织FN和Ⅳ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P〈0.01);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大豆黄素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移植对大鼠严重烧伤后肾脏损伤的影响,为干细胞应用于烧伤后的脏器保护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获取并分离培养孕大鼠UCMSCs并用流式细胞技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2)、生理盐水组(n=12)、乌司他丁组(n=12)和UCMSCs组(n=12)。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立即活杀取材;其余3组制备20%TBSAIII度烧伤模型(98℃,12s),于伤后48h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1ml/g(生理盐水组)、乌司他丁1.6×105U/kg(乌司他丁组)和UCMSCs106/k(uCMSCs组),于给药后7、14d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法观察组织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表达,并进行血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的测定。结果:烧伤后7、14d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干细胞移植后的大鼠烧伤后肾脏组织充血、肿胀等病理学改变较乌司他丁组及生理盐水组有所减轻,随时间延长减轻更加明显;免疫组化观察显示UCMSCs组伤后7d和14d肾组织中Bcl-2的表达较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明显增多,表明肾组织抗凋亡能力增强。大鼠烧伤后BUN和Cr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乌司他丁治疗组除14dBUN较生理盐水组升高外,其余时间BUN和Cr均明显下降。UCMSCs组伤后7和14d两肾功能指标均明显下降,与生理盐水组和乌司他丁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显示干细胞治疗对肾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UC—MSCs移植可有效减轻重度烧伤后大鼠‘肾脏组织的损伤并改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间质核因子-kB(NF-k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美沙拉嗪干预后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R组)、模型组(UUO组)、美沙拉嗪治疗组(MES组),每组10只。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72h后灌胃给药:MES组给予美沙拉嗪(200mg·kg-1·d-1)灌胃给药;SOR组、UU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建模成功后第10天检测各组血肌酐、尿素氮,并取梗阻侧。肾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xBp65和TGF-β1在肾间质的表达和变化。结果①UUO组术后第10天梗阻侧肾脏肾小管间质损害指数明显高于SOR组(P〈0.01),MES组则低于UUO组(P〈0.05)。②UUO组大鼠。肾间质NF-kB p65及TGF-β1表达增加,明显高于SOR组(P〈0.01),MES组则低于UUO组(P〈0.05)。结论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脏存在肾小管间质的炎症损伤和纤维化,美沙拉嗪通过抑制NF-kB p65和TGF-β1表达而减轻肾间质炎性损害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