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本次实验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分析经胆道镜钬激光碎石治疗手段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从2016年2月至2020年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选取58例,在胆道镜下通过1~4次钬激光碎石技术取出患者结石,统计结石全部取出率、术后并发症的发作率(胆管出血、发热、轻度腹痛、黄疸等),随访全部患者2~6个月,通过B超和MRCP检测患者有无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的情况,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患者满意率。结果:在胆道镜下通过1~4次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后,54例(93.10%)患者的结石被一次性全部取出,经过2次、3次、4次手术才将结石全部取出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人、1人、1人。术后仅有一人出现轻微发热,胆管出血、腹痛、黄疸等并发症均未出现,即术后并发症的发作率为1.72%。随访全部患者2~6个月,发现未出现结石复发和胆管狭窄的情况,但有10例(17.24%)患者有胆管壁变厚、变毛糙的情况。患者总满意率为98.28%。结论:在胆道镜下使用钬激光碎石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极少,而且后期无复发和胆管狭窄情况,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治疗手段,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院 1991年 10月~ 1999年 11月 ,早期系统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 5 2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5 2例 ,男 18例 ,女 34例 ,年龄2 0~ 76岁 ,平均 (43 5± 17 8)岁。急诊手术 8例 ,择期手术 4 4例。首次手术 37例 ,再次手术 15例。按 1983年全国肝内胆管结石专题讨论会制定的标准。凡经“B”超、CT、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T管造影和手术探查证实有肝内胆管结石者。1·2 方法 本组病例均按结石分布情况行早期系统性不规则肝段 (叶 )切除术 ,其中加作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12例 ,肝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外科治疗21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患者死亡。术后残余结石51例,胆漏25例,肠漏12例,腹腔严重感染2例,切口感染37例。结论胆管狭窄是结石复发和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肝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可降低残石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王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63-2864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我院共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4例,以此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本次研究中,患者均行肝段叶切除手术。其中41例行左外叶或左半肝叶切除,13例行右肝段切除,19例右半肝切除。其中行高位胆管切开整形28例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5例;行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分别与空肠作双口吻合7例,U管引流2例和T管引流20例,16例患者手术后道镜取石。本组患者手术后,经过B超、造影检查后有肝内胆管结石残留19例,其中9例患者为左外叶及左半肝结石,8例患者为右后叶及右半肝结石,14例患者为全肝结石。并发的症状为:切口感染7例,肺部感染9例,膈下感染4例,胆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胸腔积液2例,肝功能衰竭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为患者实施进行肝段叶切除治疗不仅将肝管结石彻底去除,同时也切除了恶变的胆管,彻底的消除了病根,防止了病情复发的可能性,提高了治疗效果。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肝胆管结石的最好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何伦新 《现代保健》2010,(31):42-43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在笔者所在科施行肝叶切除术的80例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0例肝叶/段切除术中,同时行单纯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42例,胆总管探查取石+胆总管/肝总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10例,肝胆管探查取石+狭窄胆管切开成形+胆管空肠Roux-en-Y型吻合7例,肝胆管探查取石+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2例.66例(82.5%)获得6个月~4年的随访,术后残余结石12例(15.0%),经胆道镜取净7例.术后发生膈下脓肿3例,胆瘘7例,肺部感染3例,伤口感染1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均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痊愈.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针对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发病灶合理选择肝叶/段切除术,可有效解除狭窄、畅通引流,降低术后残石率及胆管炎的发生率,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肝叶肝段节除是彻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主要术式,我科在176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采用肝叶肝段切除87例,占49%,大部分为左肝叶切除,占91%,对于右肝内胆管结石,行右肝段及亚段切除,对提高右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本文对87例肝叶肝段切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郭基珍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4):2870-287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法,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观察组采用肝叶部分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并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并结合结合术中胆道镜辅助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残余结石、不良反应等情况,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结果]经"T"管造影发现,术后2周,观察组中,5例患者的结石无法取尽(15.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例(31.25%);以经胆道镜"T"管引流术取出残余结石1~2次,2个月后观察组中仍有2例患者结石残留(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例(21.86%)。术后2周、2个月的残石率,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膈下感染、胸腔积液,并发症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保持随访,随访1年后,总优良率为76.39%(55/72),观察组达93.75%(30/32),对照组的78.13%(2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9,P﹤0.05)。[结论]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优良率高,残石率低,且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11月至2010年12月对13例巨大的嵌顿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采用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结石数量1~4 (1.8±1.1)枚,结石直径1.0 ~ 5.5(2.8±1.3) cm,8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外胆管,3例患者结石位于肝外胆管及左、右肝管主干,2例患者为Mirrizzi综合征。合并乳头旁憩室6例,合并胆总管末端狭窄1例,1例患者胆总管末端成角。结果 激光碎石次数1~4( 1.6±1.0)次。总的结石清除率为77%(10/13),激光碎石有效率为92%(12/13),术后出现胰腺炎1例,胆管炎2例,经保守治疗均治愈,一过性胆道出血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 22.5±10.5)d,随访1~ 38个月,有1例患者于取石后1年结石复发。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气囊导管引导非直视下激光碎石治疗难治性肝外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体检超声对肝内胆管错构瘤(IBDH)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体检超声筛查并经核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IBDH)9例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总结(IBDH)的常规超声特点及漏误诊的主要原因。结果 IBDH的典型超声表现为:1.微小厚壁囊肿,形态可不规则2.多发高回声微小结节伴肝脏实质回声增粗;3.多发小高回声及低回声结节,部分其旁可见“彗星尾征”。9例患者中,仅有4例超声首诊为IBDH,其余5例属于误诊情况,3例被误诊为肝内多发小囊肿(33.33%),2例被误诊为肝内弥漫性病变(22.22%)。超声首诊检出率(44.44%)。结论 有研究认为IBDH有可能通过化生、不典型增生而癌变,因此,体检超声检查对诊断肝内胆管错构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需要与肝血管瘤、肝硬化结节、肝囊肿等常见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肝段切除术与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探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术式。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段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胆管切开取石术,手术步骤与传统方法一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疗效及不良反应。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76.8±12.7)min、(245±57)ml]显著低于对照组[(92.1±15.4)min、(352±69)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1.84%,对照组73.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38.78%,对照组79.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胆管切开取石术相比,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更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多区段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对1983年1月-1998年12月行多区段肝切除术治疗的124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多区段肝切除术中除8例外均加各式胆肠内引流术。本组手术死亡1例。100例获随访6月-9年,远期疗效优良率87%。结论 肝叶、段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较理想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肝左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8月至200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采用肝左叶切除术治疗3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肝左外叶切除35例,占94.59%;左半肝切除2例,占5.41%.11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占29.72%,无手术死亡。随访1~11年,优良效果者占82.5%。结论肝切除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前后两个时段组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4 2 6例的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1992年后时段组与1992年前时段组比较,肝切除率大幅上升(88.8% :19.7% ,P <0 .0 5 ) ;胆肠内引流率明显下降(2 2 .9% :72 .3% ,P <0 .0 5 ) ;术后残石率、再手术率明显下降(3.6 %、1.6 % :18.0 %、12 .1% ,P <0 .0 1) ,优良效果率显著提高(96 % :81% ,P <0 .0 5 )。结论 肝叶、肝段切除术是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最佳治疗选择,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只适用于肝门部胆管狭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在肝内胆管结石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将94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行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对照组行多肝叶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肝叶切除情况,比较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达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P0.05);在肝叶切除方面,两组未见显著差异(P0.05)。与术前1 d比较,两组术后7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而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89%,结石残余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和21.28%(P0.05)。结论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管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余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在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6例患者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经PTCS治疗,6例患者中2例结石1次取净,1例2次取净,3例3次取净.操作过程中无需麻醉,患者无明显痛苦,所有患者术中、术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随诊至2008年4月,无一例复发.结论 PTCS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临床首选方法.PTCS对肝内胆管狭窄的明确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p53蛋白表达与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HLAIHCC)临床TNM分期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评价HLAIHCC进展中的价值。方法用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ABC)法免疫组化检测26例HLAI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资料,研究在HLAIHCC中p53蛋白阳性与阴性表达与其各项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 26例HLAIHCC患者的胆管癌标本均为腺癌。p53蛋白表达阳性者有14例,阳性率为53.8%。癌旁组织中未见p53蛋白表达。HLAIHCC组织中p53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Child分级、HBsAg、肿瘤病理分化程度、单发或多发无显著关系(P0.05),而与TNM分期、生存期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HLAIHCCp53蛋白高表达与癌症的进展有密切关系,可作为评价HLAIHCC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肝内胆管结石伴发肝内胆管癌10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3例,占同期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的35%(13/371),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胆管处,以左肝多见。病程1~40年,平均16年;3例迟发性肝内胆管癌分别发生于取石后6、7、11年,平均8年。认为肝内结石、胆管炎(细菌感染)、胆汁淤积是诱发肝内胆管癌的重要因素。早期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通畅胆汁引流、控制感染是预防胆管癌发生的重要措施;早期诊断、根治性切除可获得良好疗效。对左肝结石伴胆管狭窄、肝段萎缩及纤维化,主张行半肝切除,以防癌肿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朱光源 《现代医院》2012,12(1):56-57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诊断价值及其与病理临床的联系。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2011年期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病人的CT平扫均为不规则低密度灶,病灶密度不均匀,轮廓不清,其中16例病人的病变区可见胆管扩张,8例见肝包膜回缩征,3例见病灶内不规则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缘环形强化16例,门静脉期及平衡期病灶不规则强化9例,延迟期呈向心性增强16例,误诊2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内胆管细胞癌有较特征性的强化特点,有利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多种术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7年 6月~ 2 0 0 3年 6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病患者 6 8例。其中 ,肝部分切除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 5 7例 (83 82 % ) ,胆总管切开取石 +胆道镜应用治疗 11例 (16 18% ) ,肝胆管狭窄切开整形胆肠吻合术 +胆道镜应用治疗 7例 (10 2 9% ) ,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内引流治疗 4例 (5 88% )。结果 手术后结石取净 6 6例 (97 0 6 % ) ,术后胆道镜取石 2例 ,1例取净 ,总的结石取净率98 5 3% (6 7/ 6 8) ;手术并发症 9例 (13 2 4 % ) ,无围手术期死亡 ;全部病人随访 6个月~ 2年 ,肝内胆管结石复发 1例。结论 以肝部分切除及胆道镜应用为主的多模式治疗策略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探讨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某院2007年2月~2010年5月收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胆管切开联合手术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肝部分切除手术治疗;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共21例。占总例数41.2%,其中胆道出血2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7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腹水1例,化脓性胆管炎3例,肠梗阻1例,肝功能衰竭1例;实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共5例,占总例数10.6%,其中胆道出血1例,切口感染3例,胆瘘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24个月,随访率100%。实验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操作方便,临床治疗效果好,结石复发率及二次手术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