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每日2次,连续7天;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住院至少7天,随访至治疗后30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60%,总有效率90.9%,对照组显效率27.2%,总有效率63.6%,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为6%。治疗后30天,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治疗组为3%,对照组为24.2%,两组比较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30天后死亡和复合心脏事件的发生,无需常规监测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简便、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2.
李萃晔 《中原医刊》2005,32(17):62-6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脐周皮下注射,q12h,疗程7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总有效率70.7%,经统计学处理P〈0.0l,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尤尼舒)、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疗效.方法 9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严格内科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索钙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疗程为1周,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率27.8%,总有效率72%.两组比较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三个月,对照组有3例发生心肌梗死,治疗组无一例发生心肌梗死,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可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分析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心电图变化,评价低分子肝素疗效及优点。结果:低分子肝素组显效20例,显效率为69.2%,有效5例,有效率19.73%,无效3例,无效率1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方便。不需监测凝血时间,出血及并发症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常桂兰 《华夏医学》2002,15(1):22-2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新近发生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和阿司匹林(100mg/d)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法安明)5000IU/d皮下注射,1次/12h,疗程为1周,结果:1周后总有效率,低分子肝素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70.8,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12周治疗组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8.3%),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肌梗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 q12h皮下注射,连用7d,合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连用14d.观察心脏事件发生以及服药前后血脂、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总有效率92.8%;对照组3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总有效率70.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和阿托伐他汀联用可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复发性缺血事件发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8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索钙。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9%,对照组59.5%(P〈0.01),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77.3%,对照组54.7%(P〈0.01),两组均无影响治疗的毒副作用发生。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与低分子肝索钙,能有效有控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作及心电图改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用低分子肝素0.6ml腹部皮下注射,1次/12h,连用7d,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长期服用。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对控制心绞痛发作改善心电图效果显著,总有效率93.3%和8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和改善心电图变化。安全可靠,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9.
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均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51例。观察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IU,Q12h,皮下注射,连用7天,合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口服,连用14天。结果 观察组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未发现严重出血现象及其它副作用,有效率94.1%。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70.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可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并改善心肌缺血,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5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扩冠、降脂治疗及改善心肌供血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5.45%,对照组总有效率45.45%.结论 加用低分子肝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降低冠心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王臻  孙云富  常鲁华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33-1734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U、5U、5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ml分别于入院第1、3、5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服药14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91%,而对照组为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为78.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肯定。  相似文献   

13.
赵玉霞 《中原医刊》2007,34(6):80-8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诊断明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即刻加用氯吡格雷300mg,以后75mg/(次·d),连续14d。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无一例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死亡,有效率94%,对照组2例进展为AMI,有效率71%,而主要副作用在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红梅 《中外医疗》2012,31(9):105-10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5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5000U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10d;阿司匹林0.3g,每日1次,口服,连用3d后改为0.1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首剂300mg,然后75mg,每日1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随访至治疗后90d的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71.4%,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2.3%),对照组发生4例(9.5%),心脏死亡治疗组为1例(2.3%),对照组为3例(7.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产生协同的抗血栓效应,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联用氯比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联合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辅以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用药3周,治疗前及治疗的第一周均作心电图检查,结束时再作心电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7%,对照组总有效率73.5%。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在改善症状、心电图及降脂、调节血管炎症、抗血栓形成方面均起到较好作用,减少了该病向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长萍 《中原医刊》2006,33(5):80-8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4例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加用尿激酶联合治疗。结果在用药过程中或用药后,18例停止发作,显效占75%;4例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有效占16.7%,总有效率为91.7%。我们追踪观察3~6个月不等,显效18例患者中17例未再发作心绞痛,其中1例在停药2周后心绞痛复发,但发作次数、疼痛程度、持续时间均有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结论低分子肝素和尿激酶联合治疗反复发作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崔红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22):22-22
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UAP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阿斯匹林、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变化.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显效2 3例,有效6例,无效3例,显效率71.9%,总有效率90.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1 0例,显效率46.7%,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两组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显效率56.3%,总有效率84.4%;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显效率26.7%,总有效率6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临床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13/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15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8%。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0.
曹洪英 《中外医疗》2009,28(15):94-94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是老年人常见病,高发病,是临床变化快的一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致心肌梗死或猝死,故有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延缓冠心病进展,降低冠心病病死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运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治疗组50例,显效40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6%。结论经统计学处理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