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造成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ladder outlet obstruction,BOO)后膀胱逼尿肌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变化。 方法:BPH患者54例,分为逼尿肌稳定组(33例)和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组(21例)。对照组15例为同期在我院因膀胱癌施行开放手术的男性患者,应用免疫组化观察各组逼尿肌中TGF-β的表达。 结果:BPH患者包括逼尿肌稳定组与DO组TGF-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对照组、逼尿肌稳定组、DO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BPH造成BOO后逼尿肌中TGF-β的表达明显增高,这种变化可能与BOO后膀胱逼尿肌纤维化及DO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膀胱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方法对28例BPH患者膀胱逼尿肌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BPH患者逼尿肌细胞外形肥大,扭曲变形,胞浆内空泡形成,密体明显减少,细胞中间连接减少甚至消失,细胞间隙明显增宽,部分胞浆脱落物呈波浪状位于平滑肌细胞间隙之间,内含较多的胶原及弹性蛋白,尤其慢性尿潴留患者改变更为明显。结论逼尿肌超微结构的改变导致BPH患者膀胱排空障碍,对BPH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铀  陈乐意  王曦 《重庆医学》2000,29(2):158-159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程长,症状进行性加重。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前列腺增生症引起膀胱出口梗阻常导致逼尿肌功能损害会影响手术治疗的疗效,因此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实施手术治疗,可能有不同的结果。据此将我们的临床实践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1995年7月~1999年5月临床诊断为BPH的患者51例,均为住院病人。年龄52~83岁,平均71岁。病程0.8~15年,平均4.3年。 均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诉就诊,经肛指检查、B超等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除外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4.
应用尿动力学技术,术前确定32例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有无逼尿肌不稳定。观察BPH术后逼尿肌稳定组(A组)和不稳定组(B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结果:A组的膀胱痉挛发生率(100%)和较重膀胱痉挛的发生率(82.4%)均显著高于B组(53.3%和50%,P<0.01)。提示逼尿肌的不稳定与术后膀痉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在前列腺增生治疗中逼尿肌不稳定对电切术后的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5年4月在该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2例,根据患者的伴逼尿肌不稳定情况分为逼尿肌不稳定组和非逼尿肌不稳定组,对患者进行电切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手术前后尿流率、残余尿以及尿动力学参数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电切手术前后其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均有显著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电切手术中逼尿肌不稳定患者进行电切手术其效果优于非逼尿肌不稳定患者,患者术后恢复较好,部分患者在术后膀胱活动度恢复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的疗效以及药物作用的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2010年2月住院治疗的120例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坦洛新)及观察组(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各6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及膀胱残余尿量(RUV)测定,并评定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后的IPSS、MFR、RU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坦洛新联合托特罗定治疗逼尿肌不稳定前列腺增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3例BPH患者分别按逼尿肌收缩力分收缩力正常组与减弱组,按膀胱顺应性(BC)分高、正常、低顺应性三组,按有无逼尿肌不稳定(DI)分DI阳性与阴性组,分析逼尿肌不同特性的改变对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收缩力正常组的膀胱出口梗阻(BOO)和DI发生率明显高于收缩力减弱组,在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改变和急性尿潴留的发生率上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低顺应性组在BOO和DI发生率上明显高于高顺应性组,两组在逼尿肌收缩力受损(DUA)的发生率上无显著性差异.DI( )组的BOO和低顺应膀胱发生率高于DI(-)组,DUA发生率低于DI(-)组.结论:反映BPH患者逼尿肌功能改变的各尿动力学指标相互影响,并与BOO密切相关,在无法进行压力/流率测定时综合分析DI、BC等非压力/流率指标有助于判断BOO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对BPH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URP术治疗合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临床疗效。方法80例合并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减弱程度分为A组(逼尿肌压力Pdet20~40cmH2O)B组(逼尿肌压力Pdet 0—20cmH2O).均行TURP术,术中行膀胱穿刺造瘘,术后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QOL)、残余尿量(RVU)及最大尿流率(Qmax)。站果A组48例,术后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15~25ml/s,残余尿量小于20ml。总有效率100%。B组32例术后,15例最大尿流率10—15ml/s,残余尿量小于50ml;17例最大尿流率0—10ml/s残余尿量大于100ml者,总有效率46%。结论前列腺增生患者,单纯由梗阻引起的逼尿肌收缩力减弱,如逼尿肌轻度受损,可行TURP术,逼尿肌重度受损者则长期造瘘风险明显增加。需同期行膀胱穿刺造瘘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尿动力学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方法 选取自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泌尿外科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220例,分为单纯前列腺增生组及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患者分为有周围神经病变亚组以及无周围神经病变亚组;另选取同期收治浅表性膀胱肿瘤初诊患者15例设定为对照组.统计各组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患者人数,对比分析每组患者的阴性表达率、弱阳性表达率、中度阳性表达率以及强阳性表达率.结果 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的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分别有35例及8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无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对照组患者中度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人数为0;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神经生长因子;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有周围神经病变亚组患者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组无周围神经病变亚组患者.结论 造成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膀胱排空能力下降以及因缺少神经生长因子引发逼尿肌神经支配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太得恩在前列腺增生伴逼尿肌不稳定的疗效。方法7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用太得恩25 mg,每日2次;对照组服用泽桂瘾爽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疗程6周。治疗前后分别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尿流率测定、储尿期的最大逼尿肌压力、排尿期的等容积逼尿肌收缩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功能尿道长度等参数。结果治疗组:储尿期的最大逼尿肌压力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5.54±1.15)cmH2O;排尿期的等容积逼尿肌收缩压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1),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22.61±4.61)cmH2O。对照组:储尿期的最大逼尿肌压力和排尿期的等容积逼尿肌收缩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得恩是治疗前列腺增生引起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1.
Itwasthoughtthatresidualurinehadsignificantinfluencesontheevaluationoftheconditionsofthepatientswithbenignprostatichyerplasia (BPH)andthechoiceoftreatment However,differentfindingshavebeenreportedrecently 1 Inthepresentstudy ,urodynamictechniqueswereusedtomeasureresidualurinein 1 81 patientswithBPHwhohadsufferedfromdifferentdegreeofbladderoutletobstruction (BOO) METHODSPatientsOnehundredandeighty oneBPH patients,aged 5 0 -88years,admittedtoDepartmentofUrology ,ChaoyangHospital,Ch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大鼠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BOO模型(BOO 2周组11只;BOO 6周组10只),假手术组(8只)作为对照,测定离体逼尿肌肌条M受体激动剂刺激下收缩力,RT-PCR方法测定逼尿肌中TGFB1 mRNA、bFGF mRNA的表达,ELISA测定尿液中TGFβ1、bFGF 的水平.结果 在1×10-4、1×10-3 mmo/L氯化氨基甲酰胆碱(Carbachol)浓度下BOO 2周组的最大逼尿肌收缩力[(0.96±0.11)、(1.98±0.21)g]大于对照组[(0.85±0.18)、(1.82 ±0.19)g,均P<0.05];大鼠在1×10-5、1×10-4、1×10-3和1 × 10-2 mmol/L Carbachol浓度下BOO 6周组的最大逼尿肌收缩力[(0.19 ±0.02)、(0.65 ±0.06)、(1.12 ±0.08)和(1.40 ±0.19)g]均小于BOO 2周组[(0.24±0.03)、(0.96 ±0.11)、(1.98 ±0.21)和(2.16 ±0.21)g,均P<0.05]和对照组[(0.23 ±0.04)、(0.85 ±0.18)、(1.82 ±0.19)和(2.12 ±0.26)g,均P<0.05].TGFβ1 mRNA在对照组、BOO 2周组、BOO 6周组逼尿肌的表达分别为0.32 ±0.01、0.34 ±0.10和0.72 ±0.21,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FGF mRNA表达分别为0.10±0.05、0.21±0.07和0.38 ± 0.1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离体逼尿肌收缩力与其TGFβ1 mRNA、bFGF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BOO 6周组尿中TGFβ1表达[(606±216)μg/mol肌酐]明显高于BOO 2周组[(131 ±49)μg/mol肌酐]和对照组[(107 ±22)μg/mol肌酐,均P<0.05].结论 逼尿肌bFGF mRNA表达随BOO进展持续升高,TGFβ1 mRNA在失代偿阶段表达才明显升高;尿液TGFβ1在大鼠BOO 6周时呈强表达,有可能成为预测BOO后逼尿肌收缩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有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OAB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178例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常规术前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和OAB症状评分表进行症状评估,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者尿液BDNF表达水平,结果用尿液标本的肌酐(Cr)值进行标准化BDNF/Cr (mg/mol).结果:中度和重度下尿路症状患者尿液BDNF/Cr平均值分别为(1.189±0.753) mg/mol和(1.817±1.110) mg/mol (P<0.001).梗阻Ⅲ~Ⅵ级患者尿液BDNF/Cr平均值分别为(1.382±0.945) mg/mol、(1.435±0.938) mg/mol、(1.640±1.104) mg/mol和(1.653±1.019) mg/mol (P>0.05),BDNF/Cr值与梗阻的严重程度无显著的相关关系(r=0.103,P=0.173).不伴OAB症状和伴OAB症状患者的尿液BDNF/Cr平均值分别为(0.297 ±0.183) mg/mol和(1.913±0.843) mg/mol(P<0.001).轻度、中度和重度OAB症状患者的尿液BDNF/Cr平均值分别为(1.501±0.543) mg/mol、(1.806±0.703) mg/mol和(2.560±0.979) mg/mol(P<0.05),尿液BDNF/Cr值与OAB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r =0.743,P<0.001).不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状和伴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状患者的尿液BDNF/Cr平均值分别为(1.194±1.013) mg/mol和(1.917±0.866) mg/mol (P<0.001).结论:中度和重度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中BDNF表达水平与梗阻程度没有明显相关性;与不伴有OAB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相比,伴有OAB症状的患者尿液中BDNF的表达水平会明显升高,且与OAB症状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治疗小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炼  胡华 《重庆医学》2007,36(14):1371-1371,1374
目的 探讨小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切除重量<10g)患者163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58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加膀胱颈内切开术(TURP TUIBN)105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前列腺重量及手术切除重量均无明显差异.比较手术前、后两组IPSS与Qmax.随访时间2~12个月.结果 术前TURP组IPSS为24.9±4.2,Qmax为(5.8±2.9)ml/s;TURP TUIBN组IPSS为25.8±4.7,Qmax为(6.1±3.4)ml/s;两组IPSS及Qmax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URP组IPSS为13.5±3.4,Qmax为(9.1±3.1)ml/s;TURP TUIBN组IPSS为6.1±3.2,Qmax为(19.3±3.2)ml/s;两组IPSS及Qmax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URP TUIBN治疗小前列腺增生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超声测量膀胱质量 (BW)、膀胱内前列腺突入程度(IPP)与膀胱出口梗阻(BOO)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探讨超声检查在预测BPH患者BOO的应用价值。方法:124例BPH患者行尿动力学检查,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成2组(梗阻组与非梗阻组)。经腹部B超测量BW及IPP,并将2组所测结果与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比较。结果:梗阻组和非梗阻组患者的BW分别为(77.47±44.34) g和(57.47±23.10) 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P分别为(11.05±9.65) mm和(7.67±7.99) m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患者BW与最大尿流率(Qmax)呈显著负相关
(r=-0.177,P<0.05),与最大逼尿肌压(PdetQmax)呈显著正相关(r=0.201,P<0.05);IPP与Qmax呈显著
负相关(r =-0.403,P<0.01),IPP与PdetQmax呈显著正相关(r=0.192,P<0.01)。结论:BW及IPP与BOO存在显著相关性,是判断BOO程度较为可靠的方法。腹部B型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BPH梗阻程度,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6.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和前列腺癌(PCa)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研究AR在32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10ng/mL的BPH(简称高PSA组)、40例PCa组织中表达的情况;32例PSA<10ng/mL的BPH(简称低PSA组)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低PSA组、高PSA组、PCa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4.38%、93.75%、65.00%,相互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在高PSA组上皮、间质组织中的表达高于低PSA组和PCa组织(P<0.05)。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55.56%、30.00%,高、中分化癌的AR表达的阳性率比低分化癌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表达阳性率(68.75%)比晚期前列腺癌(41.67%)高(P<0.05)。早期前列腺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晚期前列腺癌高(P<0.05);高、中分化癌的AR mRNA表达量比低分化癌高(P<0.05)。 结论AR在高PSA组前列腺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其在前列腺增生中的过表达可能是PSA增高的又一因素。AR的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发生以及致膀胱出口梗阻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检测法检测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与12例正常人前列腺组织、膀胱组织和血浆中ET-1含量。结果血浆中ET-1的含量在正常人和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引起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前列腺和膀胱组织中ET-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结论增生组病人膀胱和前列腺组织中ET-1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且这种差异与外周血中ET-1的含量无关。提示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致膀胱出口梗阻的发生过程中,ET-1可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增生症之膀胱逼尿肌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的膀胱逼尿肌改变。方法 对 30 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 ,包括充盈性膀胱测压、压力 流率同步检查。结果  30 0例检测结果 :最大逼尿肌压力 (Pdet) 0~ 14 9cmH2 O ,平均 (5 9 2 4± 37 87)cmH2 O ,BC值平均 (2 5 6± 4 93)ml cmH2 O ,逼尿肌不稳定 (DI) 5 2例 (17 33% ) ,逼尿肌无力 36例 (12 % )。本组BC值 <30者 132例 ,即低顺应性膀胱 132例 ;BC值 >4 0者 83例 ,即高顺应性膀胱 83例。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P <0 0 5 )。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膀胱逼尿肌功能改变 ,明确患者排尿困难的原因 ,指导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 ,预测预后和判断疗效。DI和低顺应性与BOO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木海琦  朱诗建  杨森  南存金  陈映鹤 《浙江医学》2016,38(18):1510-1512
目的探讨肌聚糖蛋白α(α-SG)、肌聚糖蛋白β(β-SG)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膀胱逼尿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67例住院手术的BP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分为尿潴留组31例(>50ml)和非尿潴留组36例(<50ml),并选择同期住院、无BPH且排尿后膀胱内无残余尿的男性膀胱恶性肿瘤患者28例为对照组;采集患者逼尿肌标本,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法检测α-SG、β-SG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显示α-SG、β-SG免疫阳性产物呈棕黄色颗粒,主要位于细胞质,与膀胱逼尿肌细胞走向一致。与对照组相比,尿潴留组α-SG、β-SG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非尿潴留组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G在BPH患者膀胱逼尿肌中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BPH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坦索罗辛联合奥昔布宁治疗前列腺增生(BPH)并逼尿肌不稳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联合用药组13服坦索罗辛0.2mg/次(Qd)+奥昔布宁5ms/次(Bid),对照组口服坦索罗辛0.2mg/次(Qd),持续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I—PSS、SSS、QOL评分以及尿流率、残余尿。结果两组均无因药物副作用中途退出者。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平均I—PSS评分、SSS评分、QOL评分、尿流率以及残余尿量分别为(22.3±1.7)分、(13.5±1.2)分、(4.3±0.8)分、(11.3±4.3)ml/s、(25.2±3.3)ml和(24.3±2.3)分、(13.8±5.3)分、(4.5±1.7)分、(10.5±2.5)ml/s、(28.6±3.8)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I—PSS、SSS、QOL评分分别为(12.3±2.1)分、(5.4±0.8)分、(1.8±0.4)分和(15.2±2.5)分、(9.6±2.5)分、(3.9±1.4)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分别为(16.8±2.3)ml/s、(10.8±4.1)ml和(13.6±3.1)ml/s、(16.8±3.1)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哈乐联合奥昔布宁可改善BPH逼尿肌不稳定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对轻至中度膀胱出口梗阻(BOO)患者,应用小剂量奥昔布宁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