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索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诊疗体会。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治的325例手足口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主要症状:口腔、手心、足底、臀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疱疹、丘疹,伴有发热,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但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可出现神经系统、循环、呼吸系统改变,死亡率高。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降低手足口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对6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发病年龄、起病形式、临束表现及转归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为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其在本县的流行情况,笔者对我院2010年元月至2011年六月收治的68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救治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4~7月间348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299例,治愈率85.9%。转诊45例,转诊率12.9%。死亡4例,死亡率1.2%。结论:手足口病呈泛发性流行。多见3岁以下幼儿,偶见成人发病。多数以发热、皮疹为主要症状。呕吐、惊跳、肌无力、肢体抖动是危重信号。重型患儿可在2~3小时内急剧加重而危及生命。因此,应时刻保持警惕和认识,及时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患儿及早给予脱水剂和免疫调节剂,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李萍  黄维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58-58
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008年手足口病的,晦床资料的分析及治疗,了解本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治疗效果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门诊、住院患儿病例,分析前驱症状、皮疹特征、口腔黏膜病变、实验室检查、胸片及转归。结论:手足口病易发于夏秋季,年龄在9个月~5岁之间,幼托的儿童明显高于家庭带养的儿童,本病一般呈自限性,诊断容易,早期、及时的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7年6月1日-9月30日诊治了320例手足口病,现在对320例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表现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手足口病临床特点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危重病例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由于及时隔离治疗,预后较好。结论手足口病早期综合治疗有利于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适当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9.
手足口病1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为发病高峰,以发热,手足、肛周皮疹及口腔炎为其主要临床特征,本病有一定自限性,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预后好,但有报道少数患者可并发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无菌性脑炎、脑膜炎等,可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09年7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0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预后。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1月本院门诊以及接受住院治疗的142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临床手足口病通常以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发病时间大多集中于3—7月及9—12月;临床手足口病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皮疹表现,约有51.4%(73/142)的患儿存在发热史,其住院率约为9.86%(14/142),住院手足口病患儿伴发其他临床并发症者约为37.32%(53/142),住院时间为(5.9±2.7)d,无死亡病例。经临床病原学检查EV71肠道病毒阳性患儿为17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阳性患儿为13例;CoxA16柯萨奇病毒A组阴性患儿为7例。结论临床手足口病的传染性相对比较强,治疗以应用广谱性抗病毒药物以及增加患儿机体的免疫力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本地区手足口病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1年4月感染科收治的638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638例患者中,男419例,女219例,5岁以下者占85%,主要表现依次为皮疹、发热等。638例病例中,547例(占85.73%)无并发症,1周治愈出院;并发心肌炎9例、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25例、腹泻57例,未见脑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均经积极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达到临床治愈,但病程较长,约15~30天,平均病程18.5天。结论: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发病季节主要集中于4~7份,以EV71和CA16病毒感染为主。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防止危重并发症的出现,从而降低手足口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流行病学规律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手足口病87例患者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口病可以防治,为提高治愈率应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有人称之为夏季疱疹综合征.现将我院近2 a来收住的8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春夏季为发病高峰,有人称之为夏季疱疹综合征。现将我院近2a来收住的86例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太仓地区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疾病转归。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1月门诊及住院的969例手足口病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足口病发病年龄多在1~5岁,成人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日期在4—7月和9—11月,发病多集中在儿童聚集点如幼托所等;患儿均有皮疹,56%有发热史,住院率为9.28%,住院患儿手足口病合并其他并发症者占40%,1例住院患儿因神经源性水肿、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儿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6.2±2.8)d。40例行病原学检测,其中EV71阳性18例,CoxA16阳性15例,阴性7例。结论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见人群聚集处,消毒不易彻底。合并有并发症者病情进展快,易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处理以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为原则。治疗以广谱抗病毒和增加免疫力为主,伴其他并发症者予对症治疗。无并发症者预后佳。  相似文献   

16.
黄永 《亚太传统医药》2012,8(2):128-129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旨在为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在我院传染科住院治疗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100例患儿经诊治后,97例轻症患儿1周内即治愈出院,仅有3例入院时患儿已合并爆发性心肌炎,经积极抢救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加强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加强早期干预对缓解病情、降低危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8—05/2008—12收治的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其中发热34例(70.8%),皮疹累及臀部等39例(81.3%),群居儿童34例(70.8%)。结论:小儿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如能及时诊治,多能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以手足皮肤和口腔黏膜疾病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及四肢末端水疱样皮疹。一般由柯萨奇A16病毒所致,也可由柯萨奇A5、A10及肠道病毒71型病毒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夏秋季最易流行。为探讨其特征及治疗方法,我们对89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至2008年7月我科共收治76例患者,诊断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男,45例,女,31例,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16岁,3岁以下45例(占59.2%),3岁以上31例(占40.8%),2例为重症病例,有重症倾向者6例,其余为轻症,大多数患者均为上幼儿园者及小学生,集居现象明显。所有住院患者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防治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