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原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评价全髋翻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2月~2003年8月共进行了人工髋关节翻修手术28例(29髋),根据前次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分组分析。初次关节置换类型: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20髋),全髋关节置换8例,双杯髋关节置换1例。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15例16髋,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11例11髋,感染1例1髋,髋臼位置不良1例1髋。结果:平均随访2.4年。骨水泥翻修组26例,优良18例(69.1%),尚可6例(23.1%),差2例(7.8%),其中再翻修2例(7.8%)。非骨水泥翻修组,优良2例(66.7%),尚可1例(33.3%),无1例再翻修。结论:翻修的最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人工股骨头置换后髋臼磨损也是翻修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较年轻的患者,如行假体置换,最好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非骨水泥翻修疗效显著优于骨水泥翻修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马金忠  F.Benazzo 《上海医学》2004,27(2):75-77,F003
目的探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在伴有严重髋臼骨缺损髋臼翻修术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3月~2003年3月,应用带柄McMinn髋臼假体治疗15例16髋髋臼骨缺损的翻修病例,按美国矫形外科医师学会(AAOS)分型标准,IA型(节段型缺损周围型)3例3髋、Ⅲ型(混合型缺损)12例13髋。女11例12髋,男4例4髋;年龄62~78岁,平均为69岁。首次翻修8例9髋,第2次翻修7例7髋。距上次全髋置换时间平均为8年。带柄杯McMinn髋臼假体为柄杯一体,由钛合金材料制成,表面多孔,杯的表面喷涂羟基磷灰石,内衬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在杯的周围植入适量异体冻干颗粒骨。结果随访3个月~6年,平均随访1.4年,共随访12例13髋。11髋McMinn柄杯与髂骨结合良好,无松动及移位,X线摄片显示假体与骨床间无透亮带,杯的周围有新骨形成且覆盖假体;1髋术后3年McMinn柄下沉向盆腔内移位,取出McMinn假体,植入异体颗粒骨结合骨水泥带翼髋臼杯再次翻修;1髋McMinn假体与髂骨结合牢固,但翻修术后1年因发生关节不稳而反复脱位,需进一步返修。本组翻修成功率为84.6%。翻修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39.0分,术后随访平均为87.1分。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此技术可重建接近正常的髋臼中心,McMinn假体可与骨质牢固结合,增强了髋臼的稳定性。同时减小髋臼翻修的手术难度,手术具有可重复性,可提高髋臼翻修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沈彬  杨静  裴福兴 《四川医学》2006,27(6):615-617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中的严重并发症及其临床防治措施。方法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我院共连续施行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433例(451髋)。结果术中血压降低者236例(54.5%),血压下降范围为1,3—2.6kPa,持续时间为3~10min。心脏停搏者0例。术后临床诊断深静脉血栓者59例(13.6%);彩色多普勒诊断深静脉血栓83例(19.2%)。获得5年以上随访共326例(344髋),平均随访时间为7.2年(5—8年),随访率为75.3%,平均随访Harris评分为87.5分(85~93分)。随访患者中有2髋因晚期感染行翻修手术,有1髋固假体周围骨折行翻修手术,有1髋因髋白无菌性松动行翻修手术,假体存活率为98.8%。结论临床上对术中的严重并发症的处理重在预防,包括抗凝药物的使用,现代骨水泥技术的采用以及重视术中监护和术后护理。并发症的病理机制主要在于术中股骨髓腔内压力增高,引起空气、脂肪、骨髓内渗入血,造成栓塞;骨水泥单体的毒性作用不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和假体使用年限的增加,需行翻修术的患者数也随之增加,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开展的髋关节置换术,由于技术不成熟、假体设计欠合理等因素,使髋关节过早出现磨损、松动、下沉。我院近年来行髋关节翻修术11例,现就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2006年,我院共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42~72岁,平均56岁;右侧5例、左侧6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4例。翻修原因:假体松动下沉8例、感染松动1例、假体位置不当2例。翻修时间为术后1~10年,平均6年。所有松…  相似文献   

8.
肖曦  孙斌  严宁 《医学研究杂志》2006,35(9):94-96,110
在各种关节成形术中,全髋置换是最成熟且开展最广泛的一种,其有效性、经济性得到全世界骨科医生的广泛认同。据H Merx等的数据,1998年,西方各发达国家每10万人口初次全髋置换率在53~135/10^5之间,新加坡这个数字是8/10^5。尽管该手术已如此成熟,全髋置换术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的是假体松动、下沉和骨溶解。例如,Bozic等报道了一组243例全髋翻修,导致翻修的原因:骨溶解95例,假体松动88例,二者合计占到75%。  相似文献   

9.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39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对39个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分析,探讨如何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39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4种手术入路:①前外侧切口(Smith-Peterson,S-P切口)3髋,②后外侧切口(Gibson切口)12髋,③后侧切口(Moore切口)髋,④改良Hardinge切口(外侧切口)8髋。假体类型有3种:①国产假体23髋;②合资假体10髋;③进口假体6髋。26髋采用骨水泥固定技术,13髋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技术。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1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6髋,强直性脊柱炎4髋,股骨颈骨折5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1髋,髋臼骨折1髋,翻修术2髋。参照Harris评分法,将手术后疗效的评定标准分为优、良、尚可、差4级。优≥90分,良≥70分,尚可≥50分,差<50分。结果:35例39髋中,术中猝死1例。获得随访28髋,随访时间平均3年6月(6个月-21年5月)。优8髋,良8髋,尚可9髋,差3髋,优良率为57.2%。结论:①术中猝死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本例似与使用骨水泥有关,对术前有心血管疾病史的病人,使用骨水泥更要谨慎。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多种手术入路,改良Hardinge切口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③国产假体型号如与手术关节相匹配,并且操作技术熟练,假体安放位置准确,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④病人术前的全身状况对手术疗效有很大影响,对合并膝、踝关节病变者,术后应继续给予治疗,以提高疗效。老年骨质疏松症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应在手术治疗的同时重视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09年11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86例初次和翻修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初次置换患者218例,翻修患者68例),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11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100例;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2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40例;对初次置换患者和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以及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置换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6.7%,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22.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3.6%、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翻修以及非骨水泥股骨假体都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够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聚乙烯衬垫磨损后颗粒在髋和膝关节导致的骨溶解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含有聚乙烯假体的翻修患者19例,骨溶解程度、范围及假体松动程度进行分析,按部位分成两组:全髋置换组、全膝置换组。两组聚乙烯假体最长使用年限23年,最短5年。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髋关节聚乙烯骨溶解程度、范围远大于膝关节。结论聚乙烯磨损颗粒致髋膝溶解程度与颗粒大小、磨损受力方式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分析我院4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经验教训。方法 选择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48例,平均随访5年,回顾性分析手术措施及并发症,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经验教训。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7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结果 48例患者均进入随访结果分析,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1分。其中3例股骨头置换由于假体松动疼痛行全髋置换翻修术。2例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翻修,1例感染疼痛清创旷置翻修。结论 适应症和假体的选择,围手术期的治疗、并发症的防治及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手术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造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方法分析6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相关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的32例中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12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髋臼假体松动11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早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例,行骨折复位固定;股骨头磨损髋臼3例,行全髋翻修;感染2例,行二期手术翻修。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翻修的36例中股骨头磨损髋臼13例,行全髋翻修;髋臼假体松动12例,翻修髋臼和(或)股骨假体;术后晚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7例,行骨折复位固定;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导致复发性脱位4例,手术调整髋臼假体位置;行二期手术翻修。两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早期(术后5年以内)翻修主要因为髋臼假体选择、处理及安放技术不当;造成晚期(术后5年以上)主要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发生的原因。方法:选择的对象为2009年11月~2012年7月在我院就治的286例初次和翻修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初次置换患者218例,翻修患者68例),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11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100例;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28例,应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40例;对初次置换患者和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以及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置换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6.7%,翻修患者的骨折发生率为22.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初次置换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7%、5.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翻修患者中应用骨水泥股骨假体与非骨水泥股骨假体的骨折发生率分别为3.6%、2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翻修以及非骨水泥股骨假体都是导致骨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能够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假体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01年5月至2002年11月,对10例12髋采用组合式全涂层翻修股骨柄进行全髋关节翻修术.男3例,女7例,平均年龄54.2岁(35~71岁).其中,翻修原因除1例感染性松动外,其余均为无菌性松动.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及翻修后假体骨长入.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前6例患者双下肢不等长超过2 cm,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均恢复或保持等长.股骨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基本恢复至初次手术前的水平.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5个月后完全负重,术前髋关节疼痛缓解.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有11髋股骨柄发生骨长入,1例牢固纤维长入.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5.67±15.58)分升高至术后平均(72.44±9.36)分.并发症主要为术中发生股骨骨折3例,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髋关节脱位.结论组合式全涂层非骨水泥股骨翻修假体能够极大地方便髋关节翻修术,近期X线和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1972年6月~1988年10月共164例(181髋)全髋置换患者的长期随访,以观察其远期疗效,探讨全髋人工关节松动、感染、假体断裂原因,原发病,手术材料,X线结果与临床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防止松动感染、提高远期疗效的方法和措施。方法:本组随访164例(181髋),平均随访1341年(1117年~2291年),手术时平均年龄523岁。假体采用国产骨水泥全髋。结果:164例(181髋)中获得随访114例(129髋)随访率713%,平均随访时间1341年,翻修21髋。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分期翻修(TSEA)治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TSEA治疗1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全部患者均行细菌学培养,一期行清创并取出全部假体,采用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应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通过Harris评分.结果 细菌培养结果:表面葡萄球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5例,混合感染2例,敏感表面葡萄球菌3例,绿脓杆菌1例.一期清创术后,所有病人伤口全部愈合,一期清创与二期置换平均时间间隔7个月.翻修术后18个月随访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由翻修术前的(25.6±2.4)分,提高至翻修后(84.1±1.6)分.结论 二期翻修使用抗菌素骨水泥假体是控制感染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产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产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原因。方法:对1986年10月-1992年6月期间进行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82例(82髋)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0年(8-14年)。结果:随访10年内发生假体松的有3髋(3.7%),10年以后发生假体松动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与国产假体使用的材料,生物力学设计,加工工艺、骨水沁固定技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及髋臼骨缺损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髋臼骨缺损患者29例(29个髋关节)行翻修术,采用打压颗粒植骨、髋臼假体置换重建髋臼骨缺损后进行假体固定。应用Harris评分标准及髋正位片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行髋关节置换翻修术的主要原因为无菌性假体松动。本研究29例患者到随访结束时均无明显骨吸收及假体位置变化。经Harris评分显示,术前患者平均得分为(37.5±7.9)分,末次随访时平均得分为(91.3±8.3)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菌性假体松动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而打压颗粒植骨联合髋臼假体置换能合理、有效地重建缺损的髋臼骨。  相似文献   

2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作用、手术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应用美国Biomet公司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及手术器械,对100 例患者(112髋)施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杂交固定型人工全髋关节12髋,平均随访5年。结果:患者平均术后3-4周离床活动,1例术后发生关节脱位,3例发生手术侧肢体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无翻修,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较术前优良。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类风湿性髋关节炎、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很大程度地改善了病人关节功能,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