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模拟慢性病证是动物实验的主要难点。本实验观察比较大鼠长期(26周)脾虚和热证造模动物胃黏膜主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虚组、热证组。对照组正常饲养26周;脾虚组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造模26周;热证组灌喂熟附子、肉桂、干姜、女贞子煎剂26周。另取幼年大鼠为幼年组作为对照。实验结束后取胃体后壁组织,透射电镜观察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对照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排列基本整齐,部分内质网池略呈小泡状扩张。脾虚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池扩张,从小泡状至池状之间,甚至呈湖状。胞质内出现髓鞘样小体或髓鞘样结构。热证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池扩张,呈小泡状,失去正常的同心性层状结构。幼年组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排列比较整齐。结论热证组和脾虚组动物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均有变化,以脾虚组更为严重。由于实验时间较长,实验结束时大鼠已近1岁龄,所以对照组动物胃黏膜主细胞超微结构也略有衰老改变。  相似文献   

2.
大鼠长期热证造模的舌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小野  邹世洁 《广西中医药》1998,21(2):42-44,52
目的 :观察大鼠长期热证造模的活体舌象 ,舌组织病理和舌扫描电镜变化。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证组 ,热证组以热性药物造模。另取幼年大鼠为幼年组。结果 :热证组动物舌质偏红 ,舌面苍老 ;舌固有层乳头密度增加 ,基底层细胞核分裂相频数增加 ,颗粒层细胞嗜碱性颗粒粗大 ,丝状乳头软角质减少 ,角化上皮剥脱明显 ,丝状乳头颗粒层细胞核空泡变明显 ;菌状乳头密度增大 ;幼年组动物与对照组比较 ,舌的病理改变也以上皮增殖加快、代谢旺盛为其主要特征。结论 :上述改变显示热证组动物有火热亢盛、代谢加快为主的病理 ,并与其全身性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3.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交替饮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造模35周~45周.观察胃体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胃粘膜主细胞和壁细胞均有较明显损伤.肾虚CAG组程度最严重.实验45周时,各实验组病变均较35周严重.对照组随实验期的延长,胃粘膜主细胞也出现病理改变,反映了增龄引起的改变.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改变与证、病、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健脾清热活血中药胃萎清对CAG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影响,初步揭示胃萎清对CA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AG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胃萎清高、中、低剂量组及叶酸组。以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饥饱失常法建立CAG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固缩,胞浆中出现大量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浓缩,线粒体嵴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胃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核仁结构尚均一,粗面内质网基本整齐;壁细胞核质比较规则,线粒体嵴增多。胃萎清低剂量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核仁形态较模型组规则;壁细胞细胞核形态改变,线粒体数量减少。叶酸组大鼠胃黏膜主细胞细胞核染色质较正常,胞浆出现空泡样变;壁细胞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嵴数量较模型组多。结论:胃萎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黏膜腺上皮主细胞、壁细胞的超微结构,推测胃萎清能改善CAG患者不适症状的机制之一可能是改善胃黏膜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长期脾虚模型大鼠肝、心肌、胃黏膜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及健脾药物四君子汤的影响。方法:破气下气加饥饱失调(小承气汤隔日灌胃 隔日喂食)制作大鼠脾虚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自然复健组,四君子汤治疗组4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自然复健组:脾虚造模26周后,改为正常饮食;四君子汤治疗组:脾虚造模26周后,改为正常饮食,同时与四君子汤灌胃。第34周,断头处死大鼠后,迅速取出骨骼肌、肝脏、胃黏膜、心肌组织,检测各组织细胞线粒体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脾虚组线粒体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自然复健8周,线粒体含量与正常组无差异,四君子汤治疗8周,线粒体含量显著高于脾虚组,正常组和自然复健组。透射电镜下,脾虚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高度肿胀,嵴突破坏及消失,心肌纤维结构不清;肝细胞线粒体致密质粒减少或消失,嵴断裂;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变小,嵴部分或全部消失,基质透明,甚或溢出线粒体外,线粒体膜结构破坏;胃壁细胞线粒体减少,线粒体内部结构不清,脂肪滴浸润;胃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池扩张及脱颗粒,胞浆游离核糖体增多,酶原颗粒数量减少,线粒体峭断裂。自然复健组改变较轻,四君子汤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长期脾虚模型大鼠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损伤,健脾药物四君子汤具有提高细胞线粒体数量,修复线粒体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观察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交替饮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造模35周-45周。观察胃体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胃粘膜主细胞和壁细胞均有较明显损伤。肾虚CAG组程度最严重。实验45周时,各实验组病变均较35周严重。对照组随实验期的延长,胃粘膜主细胞也出现病理改变,反映了增龄引起的改变。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改变与证、病、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长期脾虚模型大鼠细胞线粒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长期脾虚模型大鼠肝、心肌、胃黏膜和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及健脾药物四君子汤的影响。方法:破气下气加饥饱失调(小承气汤隔日灌胃+隔日喂食)制作大鼠脾虚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自然复健组,四君子汤治疗组4组。正常组予正常饮食;自然复健组:脾虚违模26周后,改为正常饮食;四君子汤治疗组:脾虚造模26周后,改为正常饮食,同时与四君子汤灌胃。第34周,断头处死大鼠后,迅速取出骨骼肌、肝脏、胃黏膜、心肌组织,检测各组织细胞线粒体含量,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形态。结果:脾虚组线粒体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自然复健8周,线粒体含量与正常组无差异,四君子汤治疗8周,线粒体含量显著高于脾虚组,正常组和自然复健组。透射电镜下,脾虚大鼠心肌细胞线粒体高度肿胀,嵴突破坏及消失,心肌纤维结构不清;肝细胞线粒体致密质粒减少或消失。嵴断裂;骨骼肌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变小,嵴部分或全部消失,基质透明,甚或溢出线粒体外,线粒体膜结构破坏;胃壁细胞线粒体减少,线粒体内部结构不清,脂肪滴浸润;胃主细胞粗面内质网池扩张及脱颗粒,胞浆游离核糖体增多。酶原颗粒数量减少,线粒体峭断裂。自然复健组改变较轻,四君子汤组与正常组接近。结论:长期脾虚模型大鼠细胞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损伤,健脾药物四君子汤具有提高细胞线粒体数量,修复线粒体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湿热因素对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3、4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湿热因素对大鼠胃黏膜水通道蛋白(AQP)3、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造模20d。对照组正常喂饲;脾虚组隔日喂饲,非喂饲日灌喂番泻叶水煎液;模型组20%蜂蜜水自由饮用,隔日灌服油脂,造模开始后第16~20日每日20时-次日8时将大鼠置入人工气候箱中,造模结束后,采用FQ-PCR方法测定各组胃黏膜AQP3、AQP4基因表达。结果模型大鼠在造模过程中出现湿热证的特征性表现;模型组AQP3、AQP4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脾虚组(P〈0.05)。结论通过对大鼠施加内、外湿因素的造模方法可复制出湿热证的证候特征;AQP3的异常表达可能是湿热证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不同证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候发生时胃黏膜细胞凋亡及调控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细胞凋亡的角度揭示CAG各证候的实质。方法复制大鼠脾虚证、肝郁证和湿热证CAG病证结合模型,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水平和胃黏膜细胞凋亡调控蛋白Bcl-2、Fas抗原的表达水平。结果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Bcl-2、Fas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最高。结论CAG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Bcl-2、Fas蛋白表达与CAG证候有一定的相关性,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细胞凋亡指数最高和Bcl-2、Fas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热理气冲剂对实验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和分析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其中5组大鼠应用胆汁灌胃导致胃黏膜损害.2周后分别应用清热理气冲剂等效剂量、大剂量、西沙必利、枸橼酸铋钾处理.实验第4周处死大鼠,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病理形态,测定胃泌素、胃动素和瘦素含量.结果:病理对照组光镜可见,黏膜下层充血水肿、胃小凹增生、肠上皮化生、炎性细胞浸润等,而中药各组胃黏膜组织形态显著改善.病理对照组电镜观察到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微绒毛变短或丢失,中药各组胃黏膜的超微结构得到明显的改善,血清胃泌素、血浆胃动素和胃黏膜瘦素含量明显高于病理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理气冲剂可以减轻胃黏膜损伤,通过影响胃肠激素分泌而达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内经》是一部医学全书,它素被尊为"医书之祖",《内经》中的色诊学说,内容丰富,论述甚详,是望诊部分的中坚内容。通过对《内经》中色诊内容的整理,概述色诊内容,主要包括望色之神、望色之常、望色之异、五色主病、望色之位、望色之变等。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大凡认真研读过《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脏腑理论的中医学者,都会因文中既提"十二藏",又述"五藏六府",以及将一个不具备"藏而不泄"之"脏"功能的"心包"列于脏位。将无"满而不能实","传化物而不藏"之"腑"功能的"三焦"给以腑名,而时有困惑。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胰腺癌患者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患者的大量涌现。胰腺和十二指肠作为脏腑功能的显现,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根据《内经》,关于脏与腑功能的界定标准,及现代解剖学,生化学所见,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之需求,提出了将人体"胰腺"取代无脏功能的"心包"以正其脏位。并将与胰腺有密切生理关系的十二指肠取代三焦,作为与胰腺相表里的腑。这样就将"五藏六府",正式升级为"六脏六腑"。即:肺与大肠、胰与十二指肠、心与小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以合《内经》"十二藏"之说。经过如此传承精华与守正创新,则可使《内经》的脏腑理论得以进一步完善。既符合了人体内客观真实的脏腑生理结构状况,而且对中医临床的脏腑辨证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保健按摩的繁荣给推拿学发展所带来的利与弊,认为保健按摩的繁荣普及提高了全社会对推拿的认知度,扩大了推拿的社会影响力,"倒逼"医院设置推拿科室或推拿治疗项目,增加了就业平台,壮大了推拿队伍,但部分民众、医务工作者和政府管理部门人员对推拿不全面、不正确的认知观,导致愿意学习推拿和从事推拿专业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减少,对部分推拿医务工作者自尊心、自信心、成就感、成功感和荣誉感等带来负面影响,并大大降低了推拿学科的严肃性,提出如何正确对待、界定保健按摩在推拿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推拿学界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必须认真加以正视和思考,否则将不利于推拿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系统研究中医五脏相关学说。方法:从发生学角度,结合《内经》、道家学说探讨中医五脏神识系统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结果:五脏神识系统是在胚胎时期的脑髓中,元神与脑髓共同作用、发生分化而形成的。元神分化出心神,再由心神分化出五神等各种神识元素;脑髓分化出心肾等五脏,五神、五脏分化完成后,五神入藏于五脏,从而形成了五脏神识系统。结论:脑为元神化生神识元素、脏腑之处所,心神为五脏神识系统的主宰。  相似文献   

15.
16.
邵丽 《内蒙古中医药》2014,(19):147-147
目的:预防与治疗因分娩女性婴儿导致情绪受到刺激,因而引起平衡、调节系统的崩溃,同时促发心理疾病、精神病及躯体病.方法:通过护士的语言、行为、表情、姿势等改变产妇的不良心理状态.结果:预防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机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宋代太平惠民局的成立对宋代医药学发展的影响做了相关论述。认为太平惠民局的成立促进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成书。制定了药物炮制规范,对当时医生诊疗疾病处方用药带来很大便利。但生产的成药也存在弊端,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的医学流派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失眠症为临床常见病症,且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在治疗上也常采取健脾、和胃、疏肝等法。本文就脾胃失调引起失眠的病因病机,调和脾胃的治法方药运用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9.
海南青牛胆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系防己科青牛胆属植物 ,为一新种。民间用以治疗关节疼痛和筋骨损伤。主要含有甾酮类、生物碱等化合物。为探讨海南青牛胆中挥发油成分 ,对其藤茎进行了挥发油的研究 ,通过GC MS Computer进行测定分析 ,从中共鉴定出 2 0个化合物。1 材料及样品的制备原材料采集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乡 ,经海南师范学院钟义教授鉴定为海南青牛胆 (TinosporahainanensisH .S .LoetZ .X .Li)。取该植物藤茎经切片、干燥 ,粉碎成…  相似文献   

20.
方证相对论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以间接致思的思维方式探求人体生理、病理及防病治病规律,开展方证研究也应遵循中医学的本原思维模式。方随证出,因证变化而药物组成变化是方证对应的一般规律,称之为“方证相对论”。方证对应理论体系是非线性的、多维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研究内容应体现当代医学最新成就。从中药分子水平开展方剂配伍规律研究,阐明方剂作用机理以求得方证的最佳对应和变化规律,应是方证研究深化的客观要求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