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钙离子是经络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离子选择性电极在体测试发现,经穴处的Ca2+浓度高于非经穴处,针刺本经穴位可使本经其它穴位处的Ca2+浓度升高;当脏腑发生病变时,相应外周经穴处的Ca2+浓度存在特异性变化;当络合针刺穴位处及相应经脉线上的Ca2+、或阻断穴位经脉线上的Ca2+通道、或拮抗经穴处的钙调素活性,针刺效应均消失。提示Ca2+是经脉活动的重要化学基础之一,也是经脉活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信息摘萃     
研究发现经穴处富聚钙离子天津中医学院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家兔和人体的部分穴位处存在钙离子(Ca2+)富聚;针刺可引起经脉线内外钙离子重新分布;针刺本经穴点可使本经其他穴位处的钙离子浓度升高,而针刺经外旁开点则对本经穴位的钙离子浓度影响不大。上述发现...  相似文献   

3.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这是经络学说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脏腑效应是针刺时经络活动的表现,针刺穴位——经络活动——脏腑效应三者密切相关,因此探索经穴与相应脏腑联系的具体过程,是经络实质研究的重要内容。故我们采用了“抓两头——看中间”的思路,在肯定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效应的其础上,观察了改变手厥阴心包经线上曲泽穴处的Ca2+浓度,对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从功能活动中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镇痛的外周经穴离子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秀云  郭义 《针刺研究》1998,23(4):263-265
本文主要从中医理论观点出发,从生物化学的角度,紧紧抓住与机体生理调节密切相关的K+、Na+、Ca2+,以单纯胃脏的功能性疼痛为模型,以足三里等穴位为刺激点,分别对单纯胃痛、胃痛并行针刺时穴位处K+、Na+、Ca2+浓度进行了检测,在此基础上又对改变穴位处K+、Na+、Ca2+浓度时对针刺疗效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结果发现,胃痛时足三里穴处的K+、Na+、Ca2+浓度存在着K+升,Na+、Ca2+降的变化趋势。当针刺足三里时,胃经线上它穴的K+、Na+、Ca2+浓度又都恢复正常,且这种离子变化具有经穴脏腑相关的特异性。当人为改变穴位处离子浓度时表现为,降低时针效减弱或消失,增加时能替代针效。说明K+、Na+、Ca2+确实参与了针刺镇痛时的外周经络活动。并与针刺镇痛效果有密切关系,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钙离子在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系统介绍了团队前期研究成果,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于生物化学对钙离子与经络腧穴关系,从经穴钙离子分布、针刺对经穴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脏腑病变时外周经穴钙离子浓度变化、络合钙离子对针刺效应的影响以及钙离子与神经、肥大细胞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期推动经穴物质基础的研究,为经络腧穴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们以前的工作发现,造成大风实验性胃痛时,胃经“足三里”穴处的K+浓度升高,针刺“上巨虚”时,“足三里”穴处的K+浓度上升幅度明显减小,提示经脉线上K+可能参与了针刺镇痛过程.为进一步考察针刺治疗内脏痛过程中外周相应经脉线上的K+变化特征,我们以胃痛为内脏病模型,以“足三里”为针刺穴位,动态监测了胃痛过程和针刺镇痛过程中胃经线上其它部位的K+浓度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脏腑-经穴相关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8.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2002,27(3):230-237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关经络研究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9.
利用自行研制档人体(共243人次)经穴Ca2 浓度的分布及其针刺对Ca2 的影响.首次发现,家兔及健康人体经穴处Ca2 浓度高于旁开对照点,针刺本经腧穴可使本经其他穴位处Ca2 浓度升高,而针刺经外对照点则对本经穴位Ca2 浓度无影响,针刺家兔本经穴点可使本经其它穴位旁开处Ca2 浓度下降,提示Ca2 可能参与了针刺"得气"过程,针刺过程中可能存在着Ca2 的重新分布,Ca2 有向相关经穴处聚集的趋势,这些均为首次发现,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卫  张艳军 《针刺研究》1996,21(4):59-63
以往的实验表明,乌头碱性心律失常家兔内关处H+浓度存在特异性的变化,在乌头碱性心律失常过程中,内关穴处PH值先骤然升高,然后至降低趋势。笔者通过进一步的监测研究发现,当心律失常出现时,心包经和心经上H+浓度亦存在相对特异性的变化,即H+浓度明显升高,提示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其相应经脉线上可能存在着H+浓度的特异性变化,但其变化的机制和生物学意义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与经穴的皮肤低电阻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梁媛  马胜兴  陈家旭 《针刺研究》2008,33(3):213-216
经脉/穴位具有皮肤低电阻特性。我们进行了3次实验,结果证明:经脉区皮肤组织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较高,外源性NO和nNOS抑制剂能够调节穴位皮肤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合成与释放,L-精氨酸衍生的NO复合物和NE可以调节皮肤低电阻穴位的皮肤电导。说明经穴的皮肤低电阻特性可能与NO和NE有关。  相似文献   

12.
Acupuncture, one of the primary methods of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is based on a system of meridians. Along the meridians lie acupuncture points or acupoints, which are stimulated by needling, pressure or heat to resolve a clinical problem. A number of methods have been used to identify meridians and to explain them anatomically. Thus, tendinomuscular structures, primo-vessels (Bonghan ducts), regions of increased temperature and low skin resistance have been suggested to represent meridians or as methods to identify them. However, none of these methods have met the criteria for a meridian, an entity that, when stimulated by acupuncture can result in clinical improvement. More recently, modern physiologists have put forward the “neural hypothesis” stating that the clinical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is transmitted primarily through stimulation of sensory nerves that provide signals to the brain, which processes this information and then causes clinic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treatment. Although additional research is warrante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ome of the structures identified, it seems clear that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 now be considered to be the most rational basis for defining meridians. The meridian maps and associated acupoints located along them are best viewed as road maps that can guide practitioners towards applying acupuncture to achieve optimal clin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陆颖  李青  李洁 《中医杂志》2012,53(21):1856-1859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国内临床针刺减肥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手工检索部分杂志中的针刺减肥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中主穴的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配穴的腧穴应用情况和辨证取穴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80篇.主穴经络中应用频次前3位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主穴体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中脘,耳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内分泌、脾、胃;主穴主要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主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交会穴运用最多;配穴的高频体穴为足三里、脾俞、三阴交,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高频配穴分别为曲池、内庭和阴陵泉、脾俞.结论 针刺减肥的取穴规律遵循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重用特定穴.选穴特点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4.
循经取穴是针灸临床最基本的取穴方法,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循经取穴分为:循本经取穴、循他经取穴、循多经取穴,作者在古代文献记载和现代研究报道的基础上,主要从循本经穴针刺治疗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手工检索及计算机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收集1979—2011年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临床文献,建立心绞痛现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常用的经脉、腧穴及特定穴,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结果:现代针灸治疗心绞痛以心包经选用频次最高,其次为膀胱经与任脉。从针灸治疗心绞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阴经使用最为频繁,阳经的选穴主要集中在膀胱经及胃经;穴位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内关穴,心俞及膻中次之。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特定穴的选用占有绝对优势,如络穴、八脉交会穴、五输穴的使用居前列。结论:特定穴的选取及特定穴之间的配伍是针灸治疗心绞痛的主要处方原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十二经脉经穴对健康成人体表胃、小肠电图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之间的相对特异性关系。方法:应用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30例健康成人针刺不同穴位前后的体表胃、小肠电图,比较胃、小肠电图频率、振幅变化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养老、曲池穴能使胃、小肠电振幅上升。针刺足三里、养老、通里、内关等穴位能分别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针刺足三里、养老、阴陵泉等穴能同时调节胃、肠运动的节律,促进二者协调运动。表现出与健康人胃相关的有曲池、太冲、外关、足三里、阴陵泉、养老;表现出与健康人小肠相关的有通里、阳陵泉、阴陵泉、养老。其中阴陵泉、养老与胃、肠两脏都有关系。结论:从体表经穴观察相应脏腑的功能变化发现经脉(穴)与脏腑之间确实存在着相关性关系,其效应规律可概括为"多经司控一脏"与"一经调节多脏"。  相似文献   

17.
从四总穴探讨经脉的体表特异性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总穴歌是针灸临床治疗的经典歌赋,是穴位循经远治的经典范例,同时也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集中体现,尤其体现在基于经脉循行路线的穴位与其主治部位之间的体表特异性联系,基于大量四总穴的相关临床与实验研究支持这种体表特异性联系的客观事实,提示穴位与主治部位的体表直接联系或以中枢神经系统为中介的间接联系可能是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既往关于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研究,多聚焦于穴位与内脏的相关性研究,实际上,经脉体表特异性联系是一个十分重要却被忽视的研究领域,对于全面、深刻地揭示经穴效应特异性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内涵,促进针灸理论与临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阳经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阳经穴为主配合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阳经穴为主配合服用多巴丝肼片是一种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循经针刺对刺激穴位诱发背根动作电位节段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刺激穴位记录相应背根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方法,发现循经电针后,再刺激穴位时,在相应背根上记录的神经干动作电位的节段性明显扩大,而且记录的动作电位的幅值也较循经电针前明显增大。说明循经诱导(诱发循经感传)后,电刺激穴位时出现外感信息的跨节段传入。本研究初步证明外周感觉信息具有跨节段传入,为循经感传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Bonghan Kim claimed that the primo-vessel (Bonghan duct) and the primo-node (Bonghan corpuscle) are anatomical structures corresponding to acupuncture meridians and acupoints, respectively, but this claim has not been confirmed. Recently we found that Trypan blue preferentially stained primo-vessels and primo-nodes on the surfaces of internal organs, not staining other structures like blood or lymph vessels or nerves. In this work, we applied Trypan blue to visualize the putative acupuncture meridian along skin skeletal muscles in the hypodermal layer of a rat. The Trypan blue stained-structures are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the meridian primo-vessels, as claimed by Bonghan Kim. Further study is needed to investigate the network of these Trypan blue-stained structures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m as acupuncture meridi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