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以及对相关因素的探讨分析。方法9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颌面整形手术患儿,按年龄段分成三组:Ⅰ组即婴儿组(2月~1岁);Ⅱ组即学龄前组(2~5岁);Ⅲ组即学龄组(6—10岁)。各组麻醉维持均单纯吸入七氟烷。观察各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持续时间以及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Ⅰ、Ⅱ、Ⅲ组均有术后躁动发生,Ⅱ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分别为56.7%、11.2±8.4min高于Ⅰ组的33.3%、5.2±3.7min和Ⅲ组的367%、5.7±35min(P〈0.05)。躁动患儿中有5例发生恶心、呕吐。结论与婴儿和学龄儿童相比,学龄前儿童在吸入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颌面整形手术后更易发生术后躁动.因此针对儿童麻醉个性化反应.对其围手术期麻醉应进一步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诱导和维持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眼科手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A组)和氯胺酮组(B组)各30例。观察术中各时点的心率变化,摇头、肢体活动的发生情况;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观察术后清醒时间,记录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各时点心率A组较术前明显减慢,B组明显加快,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在诱导时有23例出现不自主运动,术中均未发现摇头、肢体活动;七氟醚吸入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和疼痛消失时间分别为(60±4)s和(106±11)s;术后清醒时间A组(12.0±0.6)min,B组(33.0±2.6)min,A组比B组明显缩短(P<0.05);A组术后未出现躁动、恶心呕吐及呼吸系统意外事件,而B组分别发生躁动8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系统意外事件2例。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 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1~5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学龄前患儿,ASA分级Ⅰ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七氟烷组;B组为七氟烷+骶管阻滞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七氟烷全身麻醉,B组加用骶管阻滞。分别记录患儿年龄、体重、麻醉持续时间、手术持续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率。结果A组2例、B组1例因发生心率反应被排除。苏醒期躁动率B组(24.1%)明显低于A组(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骶管阻滞的术后镇痛作用能有效降低七氟烷麻醉下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建议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手术的七氟烷全身麻醉中应复合骶管阻滞。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对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以探讨非药物手段防止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取择期行下腹部手术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醒状态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A组)、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气管导管组(ET-D组)和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组(LMA-D组),每组30例.记录术前情绪较差例数、麻醉时间、七氟烷吸入时间.记录发生苏醒期躁动例数、药物治疗情况、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结果 三组术前情绪较差率、七氟烷吸入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A-D组苏醒期躁动率、接受药物治疗例数和PACU停留时间均明显低于ET-A组[26.7%(8/30)比66.7%(20/30)、8例比20例和(23.9±4.9) min比(32.9±5.8) min,P<0.01].结论 小儿七氟烷麻醉时使用喉罩通气且在临床麻醉深度下拔除喉罩可明显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尤其适合于不宜应用药物治疗的患儿.  相似文献   

7.
周才尚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1401-1401
目的 分析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静脉诱导和维持麻醉,分析两组患儿在各时间点的IBP(有创动脉压)、HR(心率)、EtCO2(呼气末二氧化碳)、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和Peak(气道压)的变化情况以及麻醉效果.结果 手术中两组患儿在T4后的EtCO2与Peak呈上升趋势,(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清醒时间为(13.5±5.2)min,对照组的清醒时间为(13.6±5.3)min,(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醒后有9例(36.0%)出现躁动,手术24h后有10例(40.0%)出现恶心呕吐(PONV);对照组醒后有3例(12.0%)出现躁动,手术24h后有3例(12.0%)出现恶心呕吐(PONV),(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麻醉应用七氟烷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诱导快,而且刺激较小,可以快速清醒,但是术后躁动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高,要做好及时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地氟烷和七氟烷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作用效果以及可能的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入我院住院患者54名,分为地氟烷以及七氟烷组。对两组患者术后情况以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地氟烷组及七氟烷组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②术后发现七氟烷组的意识恢复[(21.2±3.6)min]要高于地氟烷组[(14.2±3.3)min],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③地氟烷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结论作为老年患者麻醉用药选择,地氟烷要优于七氟烷。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万汶(羟乙基淀粉130/0.4)与小剂量麻黄碱联合使用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将万汶与麻黄碱联合用于CSEA下剖宫产手术患者,观察其对CSEA下剖宫产手术患者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防治效果,用来增加剖宫产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果:Ⅰ组、Ⅱ组、Ⅲ组与Ⅳ组相比能够显著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率(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能够减少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率(P<0.05),Ⅲ组与Ⅰ组、Ⅱ组、Ⅳ组相比在麻醉后1、3、5 min有一过性心率增快(P<0.05),在麻醉15 min后(胎儿娩出后),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高(P<0.05)。Ⅰ组、Ⅱ组、Ⅲ组、Ⅳ组相比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万汶预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能有效预防CSEA下剖宫产术中的低血压、恶心、呕吐、胸闷的发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吸入麻醉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异氟醚吸入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观察比较两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对照组麻醉后的苏醒、拔管、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2.7±3.4)、(8.8±2.4)、(5.8±2.0) min,均显著长于七氟烷组的(10.6±2.6)、(6.4±1.9)和(4.1±1.7)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躁动、咽痛、呕吐发生率分别为20.8%(10/48)、18.8%(9/48)和8.3%(4/48),七氟烷组分别为10.4%(5/48)、16.7%(8/48)和6.2%(3/48),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咽痛、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BUN麻醉前和麻醉后1d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对肾功能的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七氟醚快速吸入诱导麻醉和氯胺酮肌注诱导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全麻诱导中的应用,进一步探讨七氟醚应用于小儿全麻诱导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收集3~7岁行扁桃体切除术且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小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组(K组),观察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和术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记录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结果:七氟醚组麻醉诱导起效迅速安全,患儿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手术时间与氯胺酮组比较均缩短,分别为(60.0±9.9)s、(75.0±7.9)s、(10.8±1.7)min和(127.3±19.3)s、(152.3±14.8)s、(14.5±3.2)min(P<0.05)。七氟醚组患儿麻醉诱导期间及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平稳,七氟醚组患儿合作程度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氯胺酮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全麻诱导,患儿合作程度高,诱导起效安全迅速;喉痉挛及呼吸抑制发生率低;血流动力学平稳;不增加小儿躁动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改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七氟醚全麻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90例行卵巢癌根治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行七氟醚全麻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行七氟醚全麻而不进行阻滞.对比两组麻醉诱导前、切皮前3min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情况;对比两组七氟醚浓度、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平均七氟醚MACBAR为(1.73±0.24)%,观察组为(4.83±0.38)%,研究组显著低于观察组(t=-2.96,P<0.05).研究组平均拔管时间为(3.14±0.96)min,观察组为(7.86±1.43)min,研究组显著低于观察组(t=-3.86,P<0.05),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1.11%)亦显著低于观察组(62.22%),χ2=7.04,P<0.05.结论 七氟醚全麻联合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减少卵巢癌根治术患者抑制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及拔管时间,且能够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苏醒期躁动(EA)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的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七氟醚)41例和复合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37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相关指标、EA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3min(T2)、术后即刻(T3)、拔管即刻(T4)、拔管1min(T5)、拔管5min(T6)以及拔管10min(T7)]患儿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疼痛程度。结果复合组EA评分在T4~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41、5.439、7.149、6.598,均P<0.05),两组患儿在T4~T7时刻EA评分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86.912,F时间=81.711,均P<0.05);复合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在T3~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为2.190~5.057,均P<0.05),两组患儿在T3~T7时刻HR、MAP水平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分别为55.486、26.439,F时间分别为76.367、12.173,均P<0.05);复合组疼痛评分在T4~T7各时刻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656、3.016、3.327、3.230,均P<0.05),两组患儿在T4~T7时刻疼痛评分的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43.312,F时间=71.114,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安全有效,可减少患儿术后EA,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4.
廖常莉  张英  阮强  赵晓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40-5441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男性全麻患者麻醉诱导前后导尿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行全麻手术的男性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全麻诱导前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Ⅱ组:全麻诱导后用石蜡油行导尿术;Ⅲ组: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Ⅳ:全麻诱导后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行导尿术.对患者进行导尿时的疼痛评分和全麻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 Ⅲ、Ⅳ组苏醒期躁动评分明显低于降低Ⅰ、Ⅱ组(P<0.05),Ⅲ组最低(P<0.05);Ⅰ组和Ⅲ组导尿时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导尿能减少患者疼痛不适,且对降低男性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麻诱导后导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环出血子宫内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细胞的CD34的含量变化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三组受试者子宫内膜中VEGF及CD34进行检测。Ⅰ组为置IUD后有异常子宫出血妇女30例,其中金属“O”型环15例,“T”型环15例。Ⅱ组为置IUD后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16例,其中金属“O”型环8例,“T”型环8例。Ⅲ组为无置器月经周期正常的妇女15例。结果:①VEGFⅠ组、Ⅱ组、Ⅲ组子宫内膜腺上皮阳性面积比分别为(3.99±0.15)%,(45.27±0.43)%,(45.36±0.56)%,Ⅰ组和Ⅱ组、Ⅲ组间子宫内膜腺上皮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CD34标记的MVD在Ⅰ组、Ⅱ组、Ⅲ组的值分别为4.67±3.51、18.17±2.43、19.65±4.03,Ⅰ组明显低于Ⅱ、Ⅲ组(P<0.05),而Ⅱ、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金属“O”型环和“T”型环在Ⅰ组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VEGF及CD34在上环出血的子宫内膜中表达均下降,影响受损伤的子宫内膜血管的再生修复能力,引起IUD出血;②在放置金属“O”型环与“T”型环的子宫内膜中VEGF、CD34的表达无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阻滞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下肢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Ⅱ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EA)。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02的数值,用Bromage法判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组间和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Ⅱ组明显短(P〈0.05);Ⅰ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Ⅱ组(P〈0.01);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优于Ⅱ组(P〈0.01);两组间合并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EA起效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确切,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集750例妊娠妇女按自愿选择终止早孕的方法,比较药物(组Ⅰ、Ⅱ)与吸宫(组Ⅲ)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接受性。三组治疗方案:①米非司酮首剂50mg,之后25mg/12h×4+PG05 1mg阴道塞药(组Ⅰ);②米非司酮同前+米索600μg(组Ⅱ);③吸宫流产(组Ⅲ)。结果显示:药流组与吸宫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94.2%(476/500)、100%(250/25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全流产率、失败率三个组分别为:2.4%和0、3.4%和0,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出血量比月经量增多的对象占19.2%和10%,明显增多的占1.4%和0,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出血持续时间为11.0±7.1和4.8±3.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转经时间两种流产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流产的副反应,药流组的眩晕、下腹痛发生率高于手术组,而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手术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此次流产表示满意的药流组和吸宫组为:79.6%和84.4%,两组中分别有86.4%以及64.0%的对象在下一次发生意外妊娠时,仍然愿意采用本次选择的方法终止早孕。结果提示两种流产仍是目前终止早孕的最佳方法,药物流产作为终止早孕方法的补充是安全,有效、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七氟烷(S)吸入与普鲁泊福(P)联合氯胺酮(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及苏醒特征,为该类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ASA分级Ⅰ级、择期行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组与P联合K组(PK组),每组各35例.S组采用吸入S诱导,气管插管后仅吸入S,保持S吸入浓度在1.0~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PK组采用肌肉注射K 6 mg/kg诱导,气管插管后静脉泵注P 80μg/(kg·min)和K 20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期、术后1~2 d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均短于PK组(P<0.05);S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0.0%,7/35)高于PK组(2.9%,1/35)(P<0.05);术后1d PK组恶心(17.1%,6/35)、呕吐(31.4%,11/35)及睡眠质量差(54.3%,19/35)的发生率高于S组(均为2.9%,1/35)(P<0.05);术后2dPK组睡眠质量差(14.3%,5/35)的发生率仍高于S组(0)(P<0.05).S组及PK组患儿麻醉插管及维持期间循环稳定,S组拔除气管导管时MAP和心率明显升高.结论 吸人S或P联合K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各有优缺点,仍需从麻醉方式、药物组合等角度筛选出更适合该类手术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9.
Kremer试验与伊红Y水试验在精子功能检查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作为精子功能检查的Kremer试验与伊红Y水试验的临床意义。以Kremer试验精子穿透CM高度分组,I组精子穿透高度<2.0cm/30min,Ⅱ组精子穿透高度2.0~3.9cm/30min,Ⅲ组精子穿透高度≥4.0cm/30min。伊红Y水试验Ⅰ组精子头部未着色同时尾部膨胀率为16.2±12.6%,Ⅱ组43.1±11.1%,Ⅲ组56.9±8.5%,Kremer试验与精液常规检查,Ⅰ组与Ⅱ、Ⅲ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Ⅱ组与Ⅲ组比较只伊红Y水试验有非常显著差异,显示Kremer试验与伊红Y水试验临床意义的区别。两种方法各自在不同角度反映精子的功能状态。作为精子功能检查都具有方法简便、经济、结果有临床意义的优点,均可作为临床检查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