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 对120例教师血液流变学五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 教师组与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性教师组为P<0.00l,女性教师组为P<0.0l,红细胞压积无差异(P>0.1)。结论 教师人群的血液粘滞性显著高于非教师人群,因此教师应多参与体育锻炼,从而使血液粘度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液流变学指标在脑梗塞(CI)中的变化规律及其致病机理。方法 测定15 8例CI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CI患者两性全血低切和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P <0 .0 0 1) ;两性HC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血液流变学异常是CI的病理机制之一;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是造成CI患者血液粘度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康复训练与尼莫地平治疗重型颅脑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宏  范建中  齐志强 《中国康复》2002,17(4):207-208,210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6 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尼莫地平组 38例和对照组 30例 ,2组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血液粘度增高 ,血清SOD活力降低且MDA含量增高 (P <0 .0 5 )。治疗后尼莫地平组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和血浆粘度明显改善 (P <0 .0 5 ) ,血清SOD活力增高 (P <0 .0 5 ) ,MDA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 ,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 ,减轻自由基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回收式自体输血对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5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输血前及输血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变化。结果 2组输血后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较输血前明显下降(P0.05)。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刚性,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在输血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h 2组FIB及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但APTT、PT及ACT均明显延长(P0.05)。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维持产科手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稳定,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与血液流变学检测的关系。方法 对3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外周血、血液流变学检测和分析。结果 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中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5 ) ,血沉高于正常对照(P <0 .0 1)。结论 外周血观察到的成熟红细胞成缗钱状排列的情况,可能是因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时血清铁、铁蛋白增高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及对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6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与5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作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有:(1)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在中、低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检测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并对临床诊断、药物疗效和预后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降纤酶联合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自血回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 :6 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①治疗组 :32例 ;②对照组 2 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脱水剂、脑细胞保护剂作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降纤酶、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自血回输治疗 ;对照组加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复方丹参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4 % (30 /32 ) ,对照组为 79% (2 2 /2 8) ,两组比较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高切、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降纤酶联合紫外线照射并充氧后自血回输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并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 ,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心脑血管疾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对照组 45例 ,脑梗塞组 43例和高血压、冠心病组进行 7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作了比较。结果 显示心脑血管性疾病血液流变血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血液粘滞性的增加、红细胞聚集的增加在此类疾病的发生发展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国产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结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设立传统治疗组对照共36例,检测两组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素E1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PGE4,组用药后除纤维蛋白原外,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作用机理。方法 5 0例VBI患者分为尼莫地平治疗组 2 5例和常规治疗组 2 5例 ,治疗前及治疗 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结果治疗前VBI患者血液粘度增高 ,表现为全血粘度高低切变值、血浆粘度及血脂增高。BAEP总异常率为 76% ,以脑干型异常为主。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及神经传导功能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 ,尼莫地平组血浆粘度水平降低更显著 (P <0 0 5 ) ,V波峰潜伏期、III V和I V峰间潜伏期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尼莫地平可改善VBI患者血液流变学情况及脑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11.
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黏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血液流变学指标中血浆和全血黏度的影响。方法检测80例高血糖患者的血浆和全血黏度,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性别高血糖组血浆和全血黏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低切黏度的变化尤为明显;而高血糖患者中三个浓度组存在着不同的变化规律,血糖浓度在7.5~9.9mmol/L时血浆和全血黏度均出现一个峰值;在10.0~13.9mmol/L时则均有降低的倾向;当>14.0mmol/L,全血黏度明显下降,而血浆黏度则又恢复上升的趋势。结论高血糖病人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且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在检验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血糖对血流变学指标检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风湿类疾病患者血液粘度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189例风湿类疾病(风湿性关节炎4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104例、强直性脊柱炎36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风湿类病患者全 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液还原粘度均有增高,红细胞压积和丘液相对粘度无明显增 高.以上三种凤湿类疾病之间,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206例高血压患者组和120名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血流变学检测结果比较,除空腹血糖无明显变化外,高血压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胆固醇、甘油三酯、纤维蛋白原均显著增高( P〈0.01).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有明显升高( P〈0.05),而红细胞变形指数和电泳指数有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该结果证实了高血压病理过程中存在着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应注意改善血液粘稠度,从而有利于全面降低其合并症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制定中国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的统一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毛细管法测定的健康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其与海拔高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增大,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也在逐渐的增大,相关性很显著。用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推导出了二个回归方程。结论如果知道了中国某地的海拔高度,就可以用回归方程估算这个地区的青年人全血比粘度参考值。  相似文献   

15.
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温度和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全血粘度的影响。方法 将30例血标本在不同环境温度下检测全血粘度,另将20例血标本存放不同时间后测定其全血粘度。结果 全血粘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标本存放时间延长而升高。结论 温度和和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粘度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测定温度和标本存放时间,以确保粘度测定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Venous Dysfunction and the Change of Blood Viscosity During Head-Up Til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recise stimulus that induces vasovagal syncope is still unclear. We hav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ipheral distribution of blood volume (venous pooling) is a strong predictor of tilt induced vasovagal reaction. We hypothesized that an increase in venous pooling during tilt accentuates the measured increase in blood viscosity. This hypothesis is based on th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increase in venous pressure and subsequent increase in transcapillary fluid transudation during tilt. The increased blood viscosity, in turn, increases vascular shear rate, which may alter the vasoconstrictiv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esponses to decreased preload. We measured blood viscosity (supine and tilt) in 56 patients with a history of orthostatic intolerance (37 with venous pooling [VP] and 19 without venous pooling [non-VP]). VP and non-VP were separated into subgroups based o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response to tilt.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lood viscosity and plasma aldosterone in the supine. In the group as a whole, neither supine blood viscosity nor its increase during tilt differed between VP and non-VP. However, the tilt induced increase of blood viscosity was significant only in patients with tilt provoked tachycardia plus normal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in VP group. We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 of blood viscosity in this group led to the normal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pine blood viscosity and supine plasma aldosterone indicates that the normal blood pressure response in this group possibly was via stimulation of the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ETBD)对高血脂、高血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高患者2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ETBD。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功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ETBD能明显降低高血脂、高血黏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治疗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清洗液在旋转式血液粘度计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选择适用的清洗液清洁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头 ,防止假性粘度高值 ;建立仪器清洗程序和本底实验 ,是为血粘度质控的基础实验。方法 每天关机前用COULTERCLENZTM清洗液 (库尔特清洗液 )浸泡测头 15min ,水清洗 2次关机 ;每日开机后水清洗 1次 ,测定蒸馏水粘度 (D =12 0s 1,T =3 7℃ ) ;与原应用的必要时用市售洗洁精清洗法各进行 40d的分组对比观察 ;将切液锥置清洗液浸泡观察。结果 库尔特清洗液组CV1 8% ,后者 2 9.2 % ,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切液锥浸泡40d未见腐蚀。结论 应用库尔特清洗液清洁测头、建立清洗程序和仪器本底实验 ,可保证旋转式粘度计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介R80型自动血液粘度仪的性能。方法 分析 60个工作日的测定结果 ,观察仪器所测的高、低切粘度与压积、血沉、血浆粘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仪器能分辨出压积均值相差 0 .0 1的粘度差异 ,能反映压积相等时 ,因血沉加快(P <0 .0 1)和血浆粘度升高 (P <0 .0 5)而引起的全血粘度的增加 (P <0 .0 1)。结论 R80型半自动血液粘度仪的性能较好 ,可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全血及血浆粘度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慢支)、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动脉血气、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三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为40例)的血浆ET-1和NO,以及全血黏度(bη)、红细胞压积(Hct)及集聚指数(AI),另抽取动脉血检测血气,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肺气肿、肺心病患者血浆ET-1增高,血气、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且由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时,ET-1逐渐增高,血氧分压(PaO2)逐渐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逐渐增高;从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全血黏度、Hct、AI逐渐增高,NO逐渐降低。结论慢支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时,血浆ET-1、PaCO2逐渐增高,NO、pH、PaO2逐渐降低,血液红细胞增多、全血黏度和AI增高的情况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