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组合评分在急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 2010年1—6月,对1 328例急诊创伤患者采用CRAMS评分和NISS评分,与2009年1—6月采用RTS评分的1 126例患者进行对比,包括伤情判断的正确率,平均急诊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结果 CRAMS联合NISS评分对重症创伤患者的伤情判断正确率为46.15%,创伤患者急诊抢救时间平均(144.9±88.1)min,抢救成功率97.74%,与RT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AMS联合NISS评分不仅可作为急诊创伤患者的分拣及护理分级的首选评分,同时也对创伤护理和评估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预警评分联合创伤严重程度(CRAMS)评分在多发性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CRAMS评估急救护理,研究组实施基于早期预警评分联合CRAMS评分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评估系统下的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急诊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急诊多发性创伤,应用早期预警评分联合CRAMS评分系统,可增强对病情的评估能力,提高护理措施针对性,进而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 CRAMS 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方法: 采用历史回顾对照法比较,急诊科在2014-09~2015-09月常规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为133例为对照组,2015 -10~2016 -10月急诊预检CRAMS评分分诊创伤患者113 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急救成功例、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病情分级的准确率及抢救室急救成功例数明显升高、急诊科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 < 0. 05)。 结论 CRAMS 评分法能够对急诊预检分诊创伤患者病情进行临床上的快速评估,准确分诊,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49例,在入科时均进行创伤CRAMS评分和ISS评分,分析比较两种评分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死亡患者的ISS评分明显高于存活患者(P0.01),而CRAMS评分低于存活患者(P0.05);ISS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CRAMS评分越低,创伤患者病死率越高。准确评估严重创伤患者的伤情对指导抢救治疗及预后预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CRAMS评分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汕尾逸挥基金医院急诊收治的153例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急诊入院时均分别以CRAMS量表和ISS量表对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比较急诊救治后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的CRAMS评分与ISS评分,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院前指数(PHI),CRAMS及RTS创伤评分(修订创伤记分)应用于地震伤员快速院内检伤分类时,对于评估其伤情危重度的价值。方法:纳入41例芦山地震伤员,均进行PHI,CRAMS及RTS评分,并随访至术后/出院,进行ISS评分。比较各评分与I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RAMS评分与ISS评分相关系数为-9.135(因CRAMS评分法分值越高,伤情越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也发现RTS评分与ISS评分相关系数为10.3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RAMS评分对于地震伤员伤情的评估与ISS评分的相关性好,可用于院内急诊的快速检伤分类。  相似文献   

7.
石雪飞 《天津护理》2022,30(3):344-347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创伤严重程度评分(CRAMS)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伤后24 h的预后分为死亡组27例和生存组53例。比较两组就诊时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瞳孔状态、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等指标以及MEWS评分、CRAMS评分。绘制MEWS评分、CRAMS评分及联合评分的ROC曲线,评估不同评分对患者伤后24 h死亡的应用价值。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的呼吸频率、血压、心率、GCS评分、MEWS评分、CRAM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EW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分,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2%;CRAMS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7分,灵敏度为84%,特异度为86%;联合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大,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与MEWS评分、CRAMS评分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评分、CRAMS评分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死亡预测有一定指导作用,两者联合可提高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诊分诊创伤评估法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探讨埘急诊创伤患者的快速有效评估方法,以防预检分诊时的漏检和误检,延误创伤患者救治.方法 于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采用创伤评估法,即CRAMS评分和创伤评估程序相结合,应用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023例创伤患者的评估.结果 CRAMS<7分(为重伤):2430例;创伤评估程序发现有危及生命的解剖部位伤1979例;值得重视的是:采用创伤评估法发现,在CRAMSi≥>7分的1593例刨伤患者中,仍存在危及生命伤46例.结论 CRAMS法可作为类选;创伤评估程序可作解剖部位损伤的评估;二者结合而成的创伤评估法能弥补相互的缺陷,既能保证重伤患者及时有效的抢救,同时义可合理利用急诊资源.  相似文献   

9.
江帆  王瑞  叶丽萍 《全科护理》2020,18(15):1884-1886
[目的]探讨CRAMS评分法在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180例急诊创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实施CRAMS评分法对急诊创伤病人进行转运,采用病人/病人家属对转运的满意度和意外事件发生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意外事件发生率为5.4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对急诊创伤转运满意度评分为(97.42±1.49)分,高于对照组的(94.63±2.90)分(P<0.05)。[结论]应用CRAMS评分法可降低急诊创伤病人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提高病人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四种评分对院前成人创伤患者临床评估的适用性和可行性。方法 284例成人创伤患者现场分别行院前创伤指数评分(TI)、创伤评分(TS)、修正创伤评分(RTS)、CRAMS和创伤严重评分(ISS),追踪患者伤情、去向,回顾性分组统计分析四种评分与患者伤情、去向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并比较对院前创伤患者分流评估能力的优劣。结果不同分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创伤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选择无偏倚;不同伤情的四组间比较时,TI和RTS评分的分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分值与ISS评分伤情分组呈正相关(r=0.637,P<0.001),RTS分值与ISS评分伤情分组呈负相关(r=-0.477,P<0.001)。不同去向的四组间比较时,TI和CRAMS分值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I分值与患者的去向分组呈正相关(r=0.604,P<0.001),CRAMS分值与患者的去向分组呈负相关(r=-0.536,P<0.001);四种评分对患者收住院的分辨度横向比较中,TI分辨度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826(P<0.05),最佳截断值为12分,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8%和95.9%;预计住院危险度曲线与实际收住院率曲线吻合度的Hosmer-Lemeshow适合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13.770,P>0.05)。结论院前TI评分具有应用广泛、操作便捷的优点,适用于创伤患者伤情的快速评估,特别是对合理分流创伤患者的应用价值较高,其预测收住院的最佳截断值为12分。  相似文献   

11.
急诊室创伤患者创伤评分与并发症和救治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急诊室用创伤评分(TS)在创伤患者快速救治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TS对1826例创伤患者进入和离开急诊室时的创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同时实施影像等检查和救治。结果 TS分值定为1~16分。分值越低表示伤情越重。1826例创伤患者入急诊室时。TS分值10分以上占73.06%,10分以下(包括10分)占26.94%;离开急诊室时,TS分值10分以上占91.84%.TS分值10分以下(包括10分)占8.1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TS分值越低,在诊治过程中低血压、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液体需要量与TS分值有明显相关性,TS分值越低,液体需要量越大。结论 TS使用简便快速,能较好地反映损伤严重程度和伤情,对急诊室医生及早掌握病情,尽快完成急诊接诊程序和救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比较创伤重度程度评分、老年创伤结局评分以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对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9年9月经急诊入院的523例老年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人口学信息、各种评分系统所涉及的项目信息、是否发生院内死亡。采用创伤重度程度评分、老年创伤结局评分以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预测院内死亡的发生情况,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方法对老年创伤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在3个评分系统中,创伤重度程度评分的AUC最高(0.914),其约登指数、特异度也最高分别为0.716、0.859,表现比较均衡;老年创伤结局评分的敏感度最高(0.971),但特异度却最低(0.609)。结论 创伤重度程度评分相较创伤结局评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在预测老年创伤患者院内死亡风险方面效能最好,评估更为全面,更适用于我国急诊早期入院的老年创伤患者的相关评估。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创伤后氧代谢变化及其对组织细胞代谢状况的评价,探讨创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发展中氧代谢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同济医院救治的146例各类创伤患者。采集相关氧代谢检测数据和计算参数,比较危伤组与重伤组,MODS组与非MODS(NMODS)组。存活组与死亡组各指标的变化水平,以轻伤组相应指标测定结果作为对照。并与修正创伤评分(RT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以及创伤与损伤严重度评分(TRISSRTs)法对Ps伤情或预后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氧代谢水平在创伤后即发生异常,与创伤严重度评分(ISS)、RTS、损伤器官部位与数量、低血容量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以及是否并发呼吸系统合并症等有关;并发MODS患者氧代谢水平变化更为明显,与轻伤对照组和NMODS组比较相关氧代谢比值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死亡组乏氧代谢指标常呈持续恶化趋势,其代谢水平改变越显著,预示器官功能损害程度越严重,往往于死亡前达到峰值。结论氧代谢水平变化与创伤并发MO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组织细胞氧代谢状况对MODS发病过程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在重度创伤患者病情中的评估作用与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5月我科救治的较重多发创伤1556例临床资料,比较ISS≥50的重度创伤患者(99例)与16≤ISS50严重创伤患者(1457例)在致伤机制、入院前情况、住院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ISS≥50组摩托车致伤者显著高于ISS评分50组。ISS≥50组平均损伤3.8个部位,ISS50组平均损伤2.3个部位(P0.05)。在ISS≥50组胸部联合下肢损伤和胸部联合脊髓损伤发生率高于ISS50组(P0.05)。入院前的休克、意识障碍以及实施气管插管、心肺复苏和两次转诊患者的比例,ISS≥50组均高于ISS50组P0.05),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在ISS≥50组显著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接受手术台数、住ICU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均高于ISS50组(P0.05)。ISS50组住院日平均73 d,病死率32.3%,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并伴严重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经治疗获得中等以上好转。ISS50组住院日平均49 d,病死率1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重度多发伤预后的因素较多,ISS可作为评估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可靠工具,但并不能准确预测多发伤患者的最终治疗结果,即使是ISS评分50患者经过及时系统的治疗也会有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7.
Observational studies assessing the effect of a particular treatment or exposure may be subject to bias, which can be difficult to eliminate using standard analytic techniques. Multivariable models are commonly used in observational research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certain exposure or treatment and an outcome, while adjusting for important variables necessary to ensure comparability between the groups. Large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ed covariates between two study groups may exist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in which the investigator has no control over who was allocated to each treatment group, and these differences may lead to biased estimates of treatment effect. When there are large differences in important prognost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reatment groups, adjusting for these differences with conventional multivariable techniques may not adequately balance the groups, and the remaining bias may limit valid causal inference. Use of a propensity score, described as a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that a subject will be "treated" based on an observed group of covariates, may better adjust covariates between the groups and reduce bia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scribe the use of propensity scores to adjust for bias when estimating treatment effects in observational research and to compare use of this technique with conventional multivariable regression. The authors present three methods for integrating propensity scores into observational analyses using a database collected on head-injured trauma patients. The article details the methods for creating a propensity score, analyzing data with the score, and explores differences between propensity score methods and conventional multivariable methods, including potential benefits and limitations. Graphic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analyses are provided as well.  相似文献   

18.
严重创伤与急性压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严重创伤患临床指征与急性压疮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连续住ICU的严重创伤患132例进行前瞻性观察。结果 急性压疮发生率在胸、腹部创伤患中较高,并且与创伤严重度评分相关,压疮组患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糖值三项生理指标与无压疮组相比较有显性差异(t=4.24~9.83,P〈0.01)。结论 严重创伤患急性压疮发生率与创作部位及创伤严重度相关。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糖三项指标对评估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