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活动、饮食、疼痛、情志干预及延期护理干预,运用自行设计问卷,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依从性变化,问卷经过相关专业医疗护理专家的评定,内容效度指数CVI为1.00;经预试验,量表的Cronbach' sα系数为0.79.结果 干预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完全不依从者分别为59,30,11例,干预前分别为25,48,27例,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4.65,P<0.05);其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人、农民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使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12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疼痛护理干预1周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疼痛程度的加重,RA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护理干预能缓解RA患者的疼痛,同时可明显改善RA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干预可以减轻RA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中抗天然Ⅱ型胶原抗体(抗Nat Ⅱ抗体)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9例门诊确诊为RA的患者,38例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结缔组织病变者和45例健康体检者,测定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抗Nat Ⅱ抗体水平、类风湿因子(RF)及C反应蛋白(CRP),研究抗Nat Ⅱ抗体与RF、CRP的关系.结果 RA患者组的抗NatⅡ抗体阳性率较非RA结缔组织病组和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RA患者组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非RA结缔组织病组的RF阳性率与RA患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Nat Ⅱ抗体阳性的特异性高于RF阳性,而敏感性低于RF阳性;RA患者组血清中的CRP高于正常对照组,RA患者组中抗Nat Ⅱ抗体阳性患者的CRP水平高于抗Nat Ⅱ抗体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Nat Ⅱ抗体可以作为RA诊断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的发生率,并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308例RA患者的颈椎失稳的影像学资料及相关临床资料,将44名存在颈椎失稳情况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2例。对入选实验组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方法,对入选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依从性。结果 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率为14.3%,循证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颈部疼痛评分及躯体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服药及复诊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失稳在RA患者中常见,对颈椎失稳的RA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对其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并发症模拟教育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干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于某院进行干预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5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75例和实验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方法对患者进行类风湿关节炎教育,实验组采用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模式。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双手握力时间、干预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评分等。结果干预前两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个数、双手握力时间、干预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评分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的晨僵时间为(1.85±0.89)h,实验组的晨僵时间为(0.98±0.56)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关节肿胀个数为(8.56±2.24)个,实验组的关节肿胀个数为(3.45±1.56)个,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关节压痛个数为(6.97±1.78)个,实验组的关节压痛个数为(2.85±1.23)个,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双手握力时间为(4.56±2.42)h,实验组的双手握力时间为(7.89±1.56)h,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干预依从性评分为(7.89±1.02)分,实验组的干预依从性评分为(9.06±0.82)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评分为(3.89±2.25)分,实验组的自我管理评分为(6.54±2.56)分,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发症模拟体验教育可以明显增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依从性,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疼痛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疼痛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程度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中医疼痛护理干预,提高RA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和治疗积极性,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30例RA患者、79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54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GPI浓度,并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RA组还同时检测了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RA患者的手足X线片检查.结果 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阳性率为67.1%,特异度为94.7%;抗CCP抗体阳性率为71.5%,RF阳性率为75.4%.130例RA患者GPI阳性率与抗CCP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I阳性率与RF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I与疼痛关节数和关节肿胀有相关性.结论 GPI有可能成为检测RA的又一个独立而敏感的新指标,从而提高RA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具有较好的临床研究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康复的重要性.方法 将RA患者6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关节功能锻炼、用药和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结果.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双手平均握力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RA患者病情,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方式对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抑郁状态的有效性.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在干预前后分别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自评抑郁量表(SDS)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健康调查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抑郁得分与关节疼痛得分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维度得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干预方式能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抑郁状态,同时在缓解关节疼痛程度、提高生命质量上均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对评价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的作用.方法 80例(男20例,女60例)RA患者为2008年5月~2011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55.8±13)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5±7)月.RA诊断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ACR) 1987年制订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分类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一年以上未曾使用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任何治疗,观察期间给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二种药物联合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留取患者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ICTP水平,同时测定患者血沉(ESR)和类风湿因子(RF),并记录RA患者的疾病活动指数28(DAS28).结果 治疗前后血清中ICTP,RF差异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t值分别为2.97和14.43,P<0.01),ESR,DAS28差异显著(t值分别为2.01和1.99,P<0.05),且发现ICTP水平与RA患者DAS28均呈明显相关(r=0.39,P=0.02),与ESR,RF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ICTP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而且能较好地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行为及院外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心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针对患者病情进行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状态及理解能力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及院外依从性情况.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健康行为优于干预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依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护理干预能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及院外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余菊  林征  张育  李国青 《护理研究》2015,(11):1323-1325
[目的]探讨授权教育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RA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采用授权教育模式,干预前后采用自制的RA病人治疗依从性调查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健康状况评定量表(HAQ)进行调查,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结果]两组干预前一般资料、治疗依从性、SF-36评分、H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SF-36评分、HA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权教育可以提高RA病人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68例,随机分为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组(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84例,对2组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医护理组患者的关节疼痛数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组(P0.05),VA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5.2%(80/84)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73.8%(62/84),GH、BP、PF、SF、MH、RE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中医特色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1q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0例RA患者(RA活动组110例,RA缓解组50例)和30例健康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的外周静脉血,测定其血清补体C1q水平,同时检测与RA疾病活动度相关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环瓜氨酸肽(CCP)的表达,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RA活动组C1q、ESR、CRP水平高于RA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A缓解组与健康对照组C1q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与C1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活动组RF阳性率高于RA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与RA缓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q与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C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q、ESR、CRP、RF与28-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分数(DAS28)呈显著相关(P0.05),CCP与DAS28无显著相关。结论补体C1q与RA活动度呈显著相关,可作为评价RA活动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98例(均处于活动期),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和治疗6、12周后对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进行中医症状评分;采用潘氏法、速率比浊法、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9.6%),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6、12周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ESR、CRP、R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较好,可快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风湿病常规护理,实验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对RA患者疼痛及炎症指标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关节疼痛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血沉、C反应蛋白干预后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干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RA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辅助器具对提高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作用。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将49例R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给予辅助器具,对照组按RA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分别在入院当日、住院第7天、第14天对两组进行ADL评分。结果两组入院当日ADL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第7天和第14天随住院时间的延长,其ADL评分逐渐增加(P均<0.01)。两组干预前后ADL评分差值的组间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辅助器具的使用能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住院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RA)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80例RA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方法进行2周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RA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呼芳  孙江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6,(12):2360-2363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RA患者148例,采取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复诊指导、日常健康教育、出院康复训练指导和建立随访电子档案按计划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动机性访谈,评估并比较出院时和出院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和患者依从性.[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及依从性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6个月后干预组患者晨僵时间、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能力影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对RA患者功能锻炼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前后采用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在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健康自我认识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