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对一种新的局部肝血流阻断技术——肝脏血流阻断仪的断肝止血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应用肝脏血流阻断仪阻断局部肝血流,施行多种术式肝叶切除术,观察手术径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腹腔积液、腹腔感染、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组51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中出血50~400ml,平均280ml。术后渗出少,无腹腔积液和腹腔感染,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肝脏血流阻断仪适用于大多数肝切除术式,较其他断肝止血方法优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经腹腔镜行肝叶切除术的患者共21例,其中20例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1例转为开腹手术。切除术式包括18例左肝外叶切除术和3例左肝内叶切除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11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20mL,平均住院时间为10.4d。术后4例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现象,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漏,经对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能替代开腹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术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术在有计划的人为诱导功能正常的肝组织增生、肥大,保证术后残余肝有足够的肝储备功能,增加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作用。方法对拟行半肝切除术但肝硬化肝脏体积萎缩预计手术切除后保留肝脏功能不足1例,肿瘤超过半肝拟行肝三叶切除术后预计肝功能不能代偿2例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选择性门静脉栓塞后,二期手术切除。结果 TACE治疗后20d3例患者AF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VE治疗后20~30dAFP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1例比TACE治疗后下降更明显;PVE术后3~4周时非栓塞侧肝叶体积增大幅度为38.6%~44.9%,平均41.1%,术后残肝体积40%;行右三叶切除1例,扩大右半肝切除1例,左三叶切除1例,术后无1例发生肝功能衰竭,安全出院。随访1~12月,无肿瘤复发。结论 TACE是治疗中晚期肝癌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TACE联合门静脉栓塞对控制肿瘤生长活跃,减少术后转移复发,同时栓塞侧肝叶萎缩,未栓塞侧肝叶体积增大,有计划地增加保留肝叶的功能,增加术后FLR体积,增加肝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肝癌可切除性,减少远期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为不宜切除的中晚期巨大肝癌介入治疗后行二期手术切除提供进一步临床经验,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开拓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王钢  江奎  赵利锋  王涛 《河北医药》2006,28(9):802-803
目的 探讨肝脏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36例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术中采取的止血方法及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 术中均采用常温下间歇性第一肝门阻断止血技术,平均阻断时间12 min;术中出血200~1 200 ml,平均400 ml;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2例,胆瘘1例,创面大量渗血5例.结论 在常温间歇性肝门阻断下,注意术中止血方法可减少术中出血的发生.但靠近第一、二、三肝门的肝切除,止血措施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精准肝脏外科技术在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中的应用。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经验总结,探讨其治疗方法。结果行治愈性肝切除术的患者(67例)病死率0,并发症并发率10.45%。进行血管修复或重建的患者(27例)结束随访后血管通畅。17例患者(良性病变)术后1年病死率0,50例患者(恶性肿瘤肝)行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91.6%。没有进行手术的13例患者1年内均死亡。结论精准肝切除在复杂肝脏占位性病变切除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二步肝切除术(ALPPS)是在2007年由德国医生Schlitt首先实施的新术式,该术式主要针对的是巨大肝脏肿瘤和肝脏多发性肿瘤手术切除后余肝体积不足的病例而设计的~([1])。手术分2次进行,首次完成左右半肝的离断,将拟切除的肝脏门静脉系统完全解剖阻断,同时保留该部分肝脏的动脉以及静脉系统,从而达到保留肝脏的再生目的,在保留肝脏再生、肝功能可以代偿后实施第二次  相似文献   

7.
<正>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实质性器官,具有分泌胆汁、代谢、解毒、免疫防御等功能,并有强大的再生能力[1]。肝叶切除特别是半肝切除或其他肝脏手术患者手术前多并存肝硬化和(或)慢性肝炎,肝脏储备能力较差,容易发生手术后肝功能不全或衰竭[2]。肝功能不全或衰竭是肝切除术后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手术前充分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制定肝脏切除范围,防止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方法和要点。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胆囊切除术25例,胆囊部分切除术8例,胆囊造瘘术3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60ml,其中出血1000ml以上11例(占30.6%),死亡4例。术中大出血致死2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感染致死各1例。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重视手术技巧,术后加强保肝、抗感染及支持治疗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胆道手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周晓俊  秦磊  钱海鑫  张卫国  郭亮 《江苏医药》2013,39(13):1560-1563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肝脏三维重建模型进行模拟肝脏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较复杂的肝大部分切除术患者22例,术前行64-MSCT薄层扫描,将获得的影像数据导入Myrian(R)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分别由1名外科医生和1名影像科医生将扫描图像三维重建进行虚拟肝脏切除手术.结果 6例患者通过预后风险分析,调整了手术方案.22例患者都施行了肝脏大部分切除术.其中的20例完整切除肿瘤达到R0切除.2例为R1切除:1例原发性肝癌切缘最小距离<4 mm,切缘阳性;另1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病理证实胆管断端阳性.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期间死亡病例.结论 应用Myrian(R) XP-Liver医学影像分析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及模拟肝脏切除手术,可以为施行复杂肝脏大部分切除术患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和采取正确的术中策略提供重要的术前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ICG清除试验评估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然后与Child-Pugh分级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检测ICG RI5滞留率,并计算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ICG R15滞留率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同时检测食道静脉曲张程度,了解其与ICG滞留率的关系.结果 7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ICG R15 滞留率为3.9%~90%,平均为(31.2±2.5)%,Child-Pugh分级为:A级者12例,R15波动于3.9%~32%,B级者33例,R15波动于4.2%~53.4%,C级者27例,R15波动于5.2%~90%.ICG滞留率与CTP分级呈正相关(r=0.549,P<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所对应的ICG滞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9.862,P>0.05).结论 ICG滞留率可以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但它不能反映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使用ICGR15评估肝脏储备功能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11.
自1991年Reich等报道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术以来,腹腔镜肝脏切除手术逐步得到开展,但是由于肝脏血运丰富、管道结构密布等原因,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大宗病例在国内主要局限在少数几个中心,大多数医院能开展的腹腔镜肝脏手术主要是肝活检术、肝囊肿开窗术及肝癌的一些微创物理治疗。我科近日完成了云南首例完全腹腔镜下左肝外侧叶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切除术后患者7d内的每天最高体温的变化及其规律,总结术后体温的变化规律及分析体温增高的原因和应采取的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将肝脏手术200例的病历资料,统计手术日至术后7 d的体溫、肺部感染及肝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体温增高与并发症存在的关系。结果术后3d内体温升高的患者一般较少伴有术后并发症,术后3d后出现体温升高者,常常伴有相应的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膈下积液、血培养阳性、肝功能障碍等。术后体温的增高与肿瘤大小有关,尤以肿瘤直径>10 cm多见;而与肿瘤的类型等无关。结论肝脏肿瘤切除术后3 d后体温增高多与肿瘤大小(>10 cm)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在日常护理中应该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肝脏胆肠引流在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中的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30例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6例行采用经肝脏胆肠引流,其余14例采用常规方法放置T管,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电解质、肝功能变化,手术时间,两组吻合口大小、吻合时间、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及胆道感染情况,手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与常规术式组相比,观察组的胆肠吻合手术时间小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周围渗液明显减少,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较早;两组术后进食时间,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3个月胆管直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相当、两组间手术前后电解质及肝功能变化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肝脏胆肠引流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肝部分切除手术中应用半肝血流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肝脏部分切除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肝血流阻断,研究组采用切除侧半肝血流阻断,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连续阻断时间及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少于对照组,连续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AST、ALT、CHE及PA水平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1d及7d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CHE、PA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技术能够延长肝脏切除术中连续阻断时间,减少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肝脏肿瘤术后进行评估的患者80例病例资料,按照评估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超声造影法评估的比较一组40例,增强CT方法进行评估的比较二组40例,两组评估结果以肝动脉血管造影为参照,按照文中诊断标准进行评估,两组评估结果用统计学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此评价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作用。结果比较一组未完全灭活者19例,完全灭活者21例,符合率93.1%,比较二组未完全灭活者17例,完全灭活者23例,符合率90.7%,统计学kappa检验结果表明两组评估方法具有一致性。结论超声造影在评估肝脏肿瘤术后疗效的具有满意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钰 《安徽医药》2018,22(2):286-288
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重症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方法,选取60例重症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人工肝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功能储备指标吲哚菁绿(ICG)15 min储留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凝血酶源总活动度(PTA)、ICG 15 min储留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重症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实施人工肝置换治疗,为肝细胞的自身修复创造了一个有利环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肝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相关原因,总结防治措施.方法 对确山县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肝切除手术术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诊治进行分析.结果 298例肝切除术,治愈或好转280例(占93.6%),死亡18例(占6.0%).死亡原因:1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他原因死亡7例.结论 从术前、术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炎肝硬化的价值。方法观察15例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病人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及相关并发症,评估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状况。结果13例移植术后肝功能良好,患者存活良好。1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肝移植治疗晚期肝炎肝硬化手术成功率和受者的生存情况均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5年8月至2004年9月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28例,术前肝脏储备功能正确评估,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术前食管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肝脏储备功能情况、肝脏肿瘤大小及部位选择手术方案,其中行肝左外叶切除术5例、肝段切除术8例、肝局部切除术13例、肝癌注射无水酒精治疗2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2例,脾切除、联合断流术3例,脾切除、胃冠状静脉结扎术3例,单纯脾切除术8例,脾动脉栓塞术2例.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9%、60.1%、42.5%.1例死于并发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12例,发生率为42.9%.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术式,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望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李成东  谢凌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00+102-100,102
目的对多层螺旋CT用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进行量化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111例肝硬化患者及98名健康群众为研究对象,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健康群众为对照组。两组成员均行16层CT检查肝脏肝叶大小,对比两组患者肝脏体积大小及各肝叶所占整个肝脏的比例,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肝脏的平均体积为(986.58±201.46)cm3、肝脏左叶占肝脏的体积为12.5%、肝脏右叶占的比例为52.1%,明显小于对照组;肝脏左外叶占的比例为32.2%,明显大于对照组,以上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测量肝脏体积变化并进行量化处理,能够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