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历代医家对《伤寒杂病论》中的芍药见解不一,或认为芍药当为白芍,或为赤芍。本文通过研究各医家的观点,结合《伤寒杂病论》条文,从第12、13、95条,第21条,第279条,第316条来追溯探求张机用芍药的本意。古代人药物的使用大多为野生动植物,随着野生芍药的减少,培植芍药入药的增多及炮制方法的改变,不能直接将汉朝时期的芍药等同于今日的白芍或者赤芍。张机当年并未有赤、白芍之分,赤、白芍功效之分为后世医家临床所发现。《伤寒杂病论》中芍药之意应该本于《神农本草经》的认识,临床运用时也是赤、白芍混用;张机并不认为芍药具有酸收敛阴,芍药酸甘之性为后世医家临床所认识补充。  相似文献   

2.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论》,《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到芍药的赤白之分。主流本草著作多认为芍药是平或微寒之品,药味记载以酸、苦两味为主。至于经方中应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见解不一。作者基于临床实践,发现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明显。文章遂以此为例,从《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出发,探讨芍药的药味及芍药甘草汤中所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并追溯古代文献,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分析芍药及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的理论根据。依据《内经》药性理论及文献记载,如果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选用赤芍或白芍均有一定道理:从五味功效、五行系统归属方面来看,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酸味、收敛缓急,选用白芍为宜;从升降浮沉理论分析,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苦味、走泄活血,选用赤芍为宜。如果拓展芍药甘草汤应用,用以治疗咳喘、疼痛类疾病,取其止咳、止痛、缓解挛急等作用,则选用白芍配伍为佳。  相似文献   

3.
白芍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笔者在配方时常会看到白芍在很多方子中频频出现,如果能从医师开的方子中清楚知道白芍的用药特点,就能避免错配,不会把白芍配成赤芍,还可正确知道患者用药.原来最早的用药中不分白芍和赤芍,但从其功效作用和临床实践证明,二者应该区分开.白芍有敛阴和营之功,赤芍有散瘀行血之功,各有所主,不能混为一谈.正式将二药分开,始于唐代,唐《图经本草》正式将芍药分为赤芍与白芍,书中阐述了二药的功效差异.《伤寒杂病论》中,第一次有了运用芍药的丰富记载,经后世二千余年的临床反复验证研究,确认其所说芍药即为白芍.因此现在医师在处方中开具芍药,中药房均配以白芍.下面笔者通过对几个方剂的分析来进一步说明白芍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4.
赵艺涵  曲华  史大卓  高铸烨 《中医杂志》2018,(2):169-171,174
将《伤寒论》流传校勘过程中涉及的医方与同代本草著作相互对照发现,《本草经集注》之前未有赤芍、白芍之分。张仲景时代芍药的净制方法很可能为不去皮不水煮直接使用,与现代赤芍相似;宋代及宋以后医方中赤芍、白芍普遍分开使用,所载麻子仁丸隐含使用赤芍之意。基于与同代本草所载的净制方法相似及同代本草和医方药物功效的佐证,提出《伤寒论》麻子仁丸所用芍药当为现代的赤芍。厘清麻子仁丸中芍药名实,有助于临床正确理解并运用麻子仁丸。  相似文献   

5.
《伤寒杂病论》中药炮制内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民安 《中医研究》2002,15(6):17-18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在中医学史上是承前启后的巨著 ,在多方面有示范作用 ,其有关中药炮制的内容亦起着示范与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中药炮制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1 《伤寒杂病论》中的中药炮制方法《伤寒杂病论》中炮制方法按现代炮制学分类可分为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它炮制法。涉及药物五十余。下面按此分类方法对其炮制方法作以归纳。1 1 《伤寒杂病论》中的净制方法净制是选取药用部位 ,去除非药用部位的过程。《伤寒杂病论》中关于净制的方法有———一、“去皮” ,所对应药有有桂枝…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时代芍药不分赤芍、白芍,《伤寒论》中所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一直被后世医家争论。笔者根据芍药的源流及植物学、芍药的功效及现代药理研究、芍药在《伤寒论》中的应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证,认为《伤寒论》中所用芍药应为赤芍。但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是使用赤芍还是白芍,或两者同用,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7.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阳虚之证,而有脉浮,自汗出,微恶寒似表证者,误服桂枝汤后的变证所设。乃一酸甘化阴缓急之剂。考芍药有赤、白两种,原方中芍药未分赤、白,根据药用不同,此方应指白芍药。李时珍在白芍一药的解释中引刘完素言云.  相似文献   

8.
芍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中品,云“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而未分赤、白。芍药有赤白之分,最早见于《本草经集注》。在古代,多以开白花者为白芍,开红花者为赤芍。而现代商品的白芍与赤芍则不是依据花的颜色作为区别的标准。商品白芍、赤芍的主要分界为家种与野生和是否经过去皮、水煮等加  相似文献   

9.
仲景方中芍药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历代本草及方剂等文献,从芍药药用的发展历史、功效对比及方证相应等角度。考证《伤寒杂病论》所用芍药为现今所用的白芍药,而赤芍药进入临床则可能在唐以后,渐渐普遍起来。  相似文献   

10.
读《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新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日重温《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产后病、杂病三篇 ,又有新悟 ,见解异于传统注解 ,因之成文 ,以就正于同道。1 芍药均为赤芍分辨赤芍、白芍 ,有两个根据 :一是植物来源 ,二是加工方法。白芍为栽培品 ,经水煮后而得 ;赤芍为野生品 ,采后直接晒干而得。汉代所用芍药为野生 ,加工方法据《名医别录》记载是“采根 ,暴干”。据此证明 ,《金匮要略》诸方所用芍药均为赤芍。以往注家及当代医家大都把《金匮要略》用的赤芍作白芍解 ,有失仲景本义 ,同时也导致了某些病症方剂的曲解。若从赤芍的角度阅读分析原文 ,文理更为顺畅 ,略举数方。1 .1 …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曾一同作为芍药药用的白芍和赤芍的区别与联系,笔者通过梳理我国历代本草著作中关于芍药和白芍、赤芍的记载,从基源、功效、采收加工及区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本草考证,并结合了日本本草文献对芍药的记叙,理清了从芍药到白芍、赤芍区别论述再到功效主治上的区分这一演变过程,明确了白芍、赤芍的区别和其内在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
赤芍与白芍的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对赤芍和白芍的80%乙醇提取物及其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药理活性比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以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渗出法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以血液流变学指标和ADP诱导血小板聚集比较赤芍和白芍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赤芍与白芍的提取物及其脂溶性和水溶性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均有明显延长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作用,而均无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的作用。结论:白芍总提物对抑制炎性水肿和炎性渗出均有很好的效果,而在抑制血小板聚集方面,赤芍总提物的作用明显优于白芍总提物。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HPLC-Q-TOF-MS /MS)以及HPLC-DAD法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探讨中药白芍饮片与赤芍饮片化学成分以及含量差异,定性采用Q-TOF-MS法,负离子模式扫描,鉴定出白芍38个成分,赤芍30个成分.定量采用HPLC-DAD法,分析14种主要成分(没食子酸、原儿茶酸、芍药苷亚硫酸酯、原儿茶醛、没食子酸甲酯、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没食子酸乙酯、苯甲酸、五没食子酰葡萄糖、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测定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 0.999 0),回收率(n=6)均在96.0% ~ 101.2%,RSD均小于2.78%,并且8种成分在白芍和赤芍中分布存有差异.结果表明,通过HPLC-DAD-Q-TOF-MS/MS联用技术,为鉴定白芍与赤芍的成分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为综合评价白芍与赤芍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采用HPLC-DAD技术,分析了13批丹皮,14批不同产地的赤芍与10批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利用F检验考察了丹皮、赤芍与白芍主成分间的显著性差异程度。建立了13批丹皮、14批赤芍与10批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了7个萜苷类和酚酸类成分,根据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进行对比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同,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配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芍药药用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试结果表明:芍药根茎部芍药甙、丹皮酚、苯甲酸的含量低,属质次部位;赤白芍中主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有显著差异,应区分药用;白芍以直接刮去外皮不经水煮为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赤芍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赤芍处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胃痛、痹证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牡丹皮、白芍、陈皮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丹参,赤芍""白芍,赤芍""赤芍,陈皮"等,置信度为1的关联规则包括"甘草-赤芍""牡丹皮-赤芍""牛膝-赤芍""白芍-赤芍"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赤芍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有理气活血之功效,用药集中,组方法度清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赤芍、白芍在补血作用上的异同。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1、每日1次、连续3d的造模方法,灌胃给药,定期采血检测血常规。结果:造模12d,给药组的RBC、HGB、HCT值明显回升,且白芍的药效优于赤芍。结论:对于环磷酰胺所致的血虚证小鼠模型,白芍升高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具统计学意义,而赤芍作用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8.
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UPLC-MS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通过比较赤芍和白芍对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的影响及内源性代谢物分析,探讨赤芍和白芍抗炎作用的异同.方法:建立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动物模型,观察赤芍和白芍的抗炎作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UPLC-MS)比较赤芍和白芍给药后大鼠血清代谢物指纹图谱,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给药组与正常组之间的代谢物组差异,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识物.结果:赤芍和白芍提取物在0.5~1h对大鼠角叉菜胶致足趾肿胀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2~3h仅赤芍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前列腺素F2a,前列腺素E3,白细胞三烯A,前列腺素E2;谷胱甘肽等内源性生物标识物对于表征赤芍、白芍的抗炎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且发现赤芍和白芍均可影响机体内前列腺素F2a和前列腺素E3的水平,但赤芍和白芍给药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发挥抗炎作用机制有一定差异.结论:代谢组学初步研究结果与传统药理试验结果有相关性,为进一步深人探讨赤芍和白芍的作用机制异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白芍药汤剂的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单味白芍饮片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集7批次白芍饮片、5批次白芍药材、5批次赤芍饮片制备所得汤剂的拉曼光谱,并进行初步谱峰归属,分析白芍饮片汤剂与白芍药材汤剂的拉曼光谱,对比白芍饮片汤剂和同属药物赤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结果:白芍饮片汤剂拉曼光谱在637,783,847,981,1 091,1 128,1 336,1 458,1 636cm-1处出现9个拉曼信号.白芍药材汤剂拉曼光谱中的783,981,1 128,1 336,1 458 cm-15个拉曼峰同样存在于白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中,633,1 633 cm-1拉曼峰发生微小频移,而716,737,835,916,1 072,1 271,1 600 cm-1等拉曼峰消失.此外白芍饮片汤剂和同属药物赤芍饮片汤剂的拉曼光谱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拉曼光谱可能为白芍药或其他中药汤剂提供一种快速的化学成分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LC-MS图谱上的峰面积和川赤芍、赤芍、白芍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活性的影响为基础进行谱效分析,以此确定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的“药效成分组”,并比较差异.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PLSR),对川赤芍、赤芍、白芍LC-MS图谱数据和NR8383细胞凋亡药效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谱效分析.结果:LC-MS图谱上的X8,X10,X3,X7,X13这5个成分组成的“药效成分组”对川赤芍、赤芍、白芍抑制NR8383细胞凋亡药效的贡献较大.结论:“药效成分组”的研究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中药的功效,是评价中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