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酸水平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为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82例危重症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动态监测,比较死亡组患者和存活组患者乳酸水平及不同乳酸水平患者不良预后的情况。结果严重乳酸中毒组患者的乳酸峰值、APACHEⅡ、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入院后乳酸水平及入院6、12、24 h后乳酸水平,死亡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入院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作为判断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酸是由丙酮酸还原而成,是糖代谢的中间产物,当缺氧时或丙酮酸未及时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危重病时常伴乳酸代谢紊乱.乳酸水平的增高可见于多种临床疾病,如休克、呼吸衰竭、细胞中毒、组织水肿、低血容量血症、重型颅脑损伤等.当患者出现呼吸障碍、循环障碍或发生中毒时,都会引起血中乳酸升高.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不足等,近年来已作为监测危重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1],可较早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本文通过监测我院ICU收治的29例患者血乳酸,深入探讨危重病患者血乳酸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表明血乳酸值反映了细胞水平能量代谢,和各脏器功能状态有关,灵敏反映了病死率和预后,为临床治疗危重病患者开辟更好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38例脓毒性休克患儿入住PICU 后1 h 内(治疗前),6、12、24、36 h 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并与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儿童做对照.比较存活与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变化.结果 存活组的患儿经过积极治疗后血乳酸水平逐步下降,在治疗36 h 后基本恢复正常; 而死亡者的血乳酸水平持续升高.入院6 h后各时间点死亡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动态监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乳酸水平变化有利于临床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儿血乳酸水平变化和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52例脓毒症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儿确立诊断时血乳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愈组治疗6h和12h血乳酸水平分别为(3.84±0.52)mmol/L、(3.12±0.31)mmol/L;死亡组治疗6h和12h血乳酸水平分别为(5.26±0.64)mmol/L、(5.73±0.51)mmol/L,两组患儿治疗6h和12h的血乳酸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其P<0.05。结论治疗12h后患儿血乳酸水平仍高于4mmol/L预后差,治疗12h血乳酸水平高低对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II评分在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无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80例,在进入ICU后12、24、48、72h分别进行血生化检测及血气分析,并在检测后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42例住院期间死亡,38例患者症状减轻,治疗期间通过APACHEⅡ评分以及血乳酸清除率来进行预后评估预测,结果发现生存组及死亡组的预后预测结果存在差异。结论在危重症患者预后评估过程中,动脉血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是两种重要的评估指标,同时二者相结合可提高预后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危重症患者伴休克检测血乳酸、6 h乳酸清除率在病情的诊治及评估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ICU住院的危重症伴休克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经过复苏、抗休克治疗6 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 h乳酸清除率,将三组不同动脉血乳酸值、6 h乳酸清除率及病死率列表,并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血乳酸值越高提示休克越严重,病死率随着其增高而增高,而乳酸清除率则相应下降,3组不同乳酸值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存活组的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低灌注程度加重、持续的时间加长而增高,与休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除与休克的严重程度相关外,还与液体复苏是否及时、充分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对病情的早期预警、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回顾性观察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探讨其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和灵敏性。方法将3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其中存活组27例,死亡组10例,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及APACHEⅡ评分。结果血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死亡组较存活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EⅡ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97,P<0.05)。结论血乳酸水平可以作为判断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与APACHE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小儿危重症诊疗水平。方法对1997年1月-1998年1月收住本院的100例小儿危重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00例危重症患儿,抢救成功90例,总抢救成功率90%,死亡10例,病死率10%。结论对危重症患儿,早期积极控制感当梭子 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范顺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23):42-43
目的观察血乳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入院后6、12、24 h进行动脉血乳酸测定,动态观察其血乳酸水平。结果入院时血乳酸水平正常或入院24 h内血乳酸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的患者(乳酸正常组,n=49)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入院24 h后血乳酸水平仍未恢复正常范围的患者(乳酸升高组,n=47)(P〈0.05)。结论血乳酸测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血乳酸水平监测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住院患儿362例,按是否发生脑干脑炎分为危重症组68例和非危重症组294例,按不同预后分为死亡组25例和非死亡组337例。入院时检测血乳酸水平,观察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儿血乳酸水平的差异并分析血乳酸水平对诊断各类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危重症组患儿血乳酸水平为(3.97±3.77)mmol/L,非危重症组为(1.46±0.80)mmol/L,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5.67±4.10)mmol/L,非死亡组为(1.47±0.86)mmol/L,危重症组及死亡组均明显高于非危重症组及非死亡组(P<0.05)。以血乳酸3.2 mmol/L为界值,>3.2 mmol/L组脑干脑炎、肺水肿、循环衰竭、肺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较≤3.2 mmol/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乳酸水平诊断肺出血、循环衰竭、预后是否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0,0.92)、0.82(0.74,0.94)、0.85(0.74,0.96);血乳酸水平以3.2 mmol/L为界值时,最大约登指数为1.69,对预测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循环衰竭和死亡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血乳酸水平可反映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入院血乳酸水平>3.2 mmol/L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可能发生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2.
分娩过程对胎儿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各种原因引起的胎儿窘迫都能导致新生儿窒息。目前主要以胎心异常和羊水胎粪污染作为诊断指标 ,但往往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特别在第二产程中 ,常使医生增加不必要的产科干预或延误治疗和抢救的最佳时机。我们采用第二产程中胎儿头皮血乳酸测定方法 ,及时了解胎儿酸碱状况 ,指导临床决策分娩时间及方式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0年 12月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 5 0例 ,平均年龄 (2 6 4 7± 2 79)岁 ,平均孕周(40 0 1± 1 0 7)周 ,无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原藏区脓毒血症患者血红蛋白(Hb)、血乳酸(LAC)及乳酸清除率(LC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确诊的脓毒血症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30 d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31例和存活组49例。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后12 h内和入院7d的血清Hb水平,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入院时、入院12 h和入院7d后动脉血LAC水平,并计算LC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院12 h和入院7d Hb、LAC及LCR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Hb和LCR水平低于存活组(P <0.05);死亡组LAC水平高于存活组(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12 h Hb、LAC、LCR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血症死亡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718、0.730及0.839(P <0.05),入院7d Hb、LAC、LCR及联合检测预测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预后的AUC分别为0.871、0.852、0.794、0.948(P <0.05)。结论 入院后Hb、LAC及LCR水平动态变化与脓毒血症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之间的相关性及血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 比较乳酸升高组及乳酸正常组的住院情况;按PCIS评分分组,探讨血乳酸值与PCIS评分的相关性;根据预后将乳酸升高的危重患儿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乳酸指标和反映脏器/系统功能的临床指标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找出与预后显著相关的指标.结果 血乳酸升高组患儿的PCIS评分显著降低,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上升,与乳酸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PCIS评分降低,入ICU乳酸值、乳酸峰值明显增高,与PCIS评分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分别为-0.455、-0.504,P<0.01);高乳酸血症患儿中,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与患儿的预后明显相关.结论 血乳酸水平与PCIS评分存在明显线性相关关系,乳酸峰值、12 h乳酸清除率是评价患儿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医药指南》2015,(34)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肺炎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126例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后第3、5、7天时血乳酸水平、24 h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变化情况以及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入院时情况相比较,存活组患者在入院后第3、5、7天时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降低,而未愈组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愈组患者入院后不同时间点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相比较,存活组患者入院后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愈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相比较,存活组患者的24 h乳酸清除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重症肺炎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现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57,P=0.00)。结论动态检测血乳酸水平及24 h乳酸清除率,有利于改善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在评估重症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在ICU住院的重症患者115例,入科时测定动脉血乳酸,6h后再测定动脉血乳酸,计算6h乳酸清除率,并行APACHEⅡ评分,按APACHEⅡ评分分值分为三组,分值20分的为A组,21~30分为B组,30分为C组;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分析不同分组之间动脉血乳酸、6h乳酸清除率的差异,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相关性。结果 B组及C组的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A组,6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C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B组,6h乳酸清除率低于B组,B组的动脉血乳酸高于A组,6h乳酸清除率低于A组。动脉血乳酸及6h乳酸清除率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6h乳酸清除率低于存活组。结论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而增高,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乳酸清除率动态反应病情变化,是评价病情及预后的早期、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浓度和清除率及其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3 月
我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20 例,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非危重组(n =24)、危重组(n =49)、极危重组(n =47),采集
动脉血检测血乳酸浓度,计算6 h 乳酸清除率,观察血乳酸浓度和乳酸清除率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危
重组、极危重组患儿血乳酸浓度高于非危重组,乳酸清除率低于非危重组(P<0.05);治疗后血乳酸浓度为2.0 ~3.9 mmol/ L 组
和≥4.0 mmol/ L 组病死率高于血乳酸浓度<2.0 mmol/ L 组,且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PCIS) 评分低于<2.0 mmol/ L 组( P <
0.05)。高乳酸清除率组的病死率和PCIS 评分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血乳酸浓度与PCIS
评分呈正相关(r =0.68,P<0.01);乳酸清除率与PCIS 评分呈负相关(r =-0.69,P<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血乳酸浓度
越高,病情越严重,乳酸清除率越低,预后效果越差,病死率越高。血乳酸浓度和清除率变化可作为判断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
危重程度以及预后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0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54例痊愈出院,2例自动要求出院,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加强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呼吸道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是提高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